全球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共4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22
南方农业South China Agriculture第16卷第1期Vol.16No.12022年1月Jan.2022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开通,不仅加快了成都机场国际化发展,也进一步加大了成都市对外开放的能力,成都市在持续巩固中国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等地位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在全国大都市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向往不断加强,大都市近郊区农业集约高效、多功能复合的发展都市农业成为必然趋势,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也从城郊农业发展阶段逐步进入现今的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1],都市农业已经成为成都市近郊区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模式之一。
成都市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形成一系列符合当地区域战略、目标定位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作为西部经济中心,成都市对西部地区各城市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其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城市近郊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查阅论文发现,近五年关于成都都市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2-3]、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1]、成都市休闲农业[4-5]、推进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6]等方面,较少论文针对成都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1发展概况成都市水资源丰富,年总降水量为798.3~1541.0mm ,地形地貌多样,其中平原占40.1%,山地占32.3%,丘陵占27.6%,种植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1.9亿元,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2.7%,同时,成都市左临龙门山,右靠龙泉山,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拥有悠久的古蜀农耕文化,促使都市农业载体逐年增加,到2020年末培育家庭农场达9223家,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1.3亿人次,龙泉驿区双槐村、温江区幸福村、崇州市五星村、蒲江县金花村、新都区回南社区、郫都区青收稿日期:2021-09-28作者简介:钟佳利(1992—),女,四川遂宁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研究。
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卫平(重庆市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农业服务中心,重庆404500)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分析了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保护农业环境的对策,以期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保证粮食安全。
关键词农业环境;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5-0201-02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ZHANG Wei-ping(Agricultural Serve Center of Qingshui Tujia Nationality Town of Yunyang County in Chongqing City,Chongqing404500)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in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The existing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use the natural resources rationally,develop agricultural economic,ensure the food security.Key words agriculture environ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农业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增加了投入,减免了农业税,推广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良种良法配套栽培,因而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8年获得丰收,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达51400万t,使全国人民丰衣足食,社会稳定[1-2]。
年全球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为全球人口提供着至关重要的粮食和原材料。
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全球农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规划进行展望。
一、全球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通过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培育出更具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农作物品种。
(二)农业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市场更加国际化。
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日益频繁,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农业市场。
一些地区凭借其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成为了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而另一些地区则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争端也给全球农业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三)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关注点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可持续农业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开始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减少的趋势。
同时,年轻人对从事农业工作的兴趣相对较低。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加快,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五)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高温等)的增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海平面上升也威胁着沿海地区的农业用地。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农业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和抗洪品种等。
当前全球农业现状分析报告概述全球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全球农业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了解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
发展趋势1. 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技术也得以革新。
现代农业借助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等手段,实现了高效农业生产。
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和牲畜的产量和品质。
2.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石,然而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
因此,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通过节约用水、改善灌溉系统和提高灌溉效率,可以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了干旱、洪涝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这些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
因此,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包括改进品种选择、调整耕作方式和建立气候适应策略。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力和质量。
面临的挑战1. 食物安全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供应面临着严峻挑战。
全球尚有大量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2.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农业不平衡发展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发达国家在农业技术和投入方面拥有较大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农业生产力和技术的瓶颈。
因此,解决农业不平衡发展问题是推动全球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解决方案1.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农业发展需要各国间的紧密合作。
Rural Finance 农村金融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榆树市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榆树市支行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榆树市支行,吉林榆树 130400) 摘 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党一直心系“三农”问题,务必要抓好新型农业主体的经营,健全新型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
榆树市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大县,研究其服务新型农业经营发展情况,具有典型性和调研价值。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问题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20)11006003近年来,我国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问题成为热点。
2014年2月,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金融服务,加快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涉农贷款稳定增长”。
一、榆树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榆树市坐落在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部,土壤肥沃、适合农耕,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基地。
榆树幅员面积4,712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130.8万,其中农业人口107.2万,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
在2019年,全市总播种面积390970公顷,粮食总产量大约在65亿斤左右,占吉林省的十分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80。
榆树市自2012年开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户、专业大户6700家、家庭农场13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835个,涉及粮油、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等种植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业,其中:粮食种植类占87%。
2019年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20332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2%。
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是在向产供销一体化转变,订购、合作多种形式并存,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引言进入21世纪前页,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
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中,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选择了以高新技术领域作为竞争的突破口,如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农药、动物疫苗、动植物生物调节剂、生物肥料、生物反应器的突破,推动了农业向优质、高效、无污染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控程度。
发展中国家选择以主要作物的高产品种和高产技术为突破口,发展灌溉技术和旱作技术,以解决大片半干旱、干旱和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全面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1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产量更高、质量更优、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使农业的自然生产过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
1.1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开发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专用、特用等目标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1.2利用生物技术不断拓宽农作物遗传改良途径,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
1.3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的深化。
1.4植物病虫害的诊断和控制。
1.5畜禽育种及繁殖技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应用,为培育出许多优良的畜禽新品种提供了技术基础,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及其它繁殖新技术已经产业化,今后研究提高家畜繁殖效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遗传改进提高繁殖率;采用胚胎移植和其他繁殖新技术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猪、牛、羊的多产性能。
1.6畜禽疾病防治技术。
1.7饲料加工与利用技术。
1.8农牧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
2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正在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
2.1工厂化种植技术,综合利用多种科技成果,模拟植物最佳生长条件可以不分季节、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进行生产,使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量大大增加2.2工厂化养畜禽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养殖场的光照、通风、消毒、饲料和水的投放,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2.3工厂化农业车间,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2.4园艺作物温室栽培技术2.5温室无土栽培技术2.6植物工厂,应用近代先进技术设备,完全由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全年均衡供应农产品2.7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业生产活动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生产过程的困难,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运用,提高了农产量和质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其次,全球农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
土地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农药和化肥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是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
此外,全球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调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是传统农业的比重减少,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融合增加。
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正在兴起,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机会。
最后,全球农业面临着人力资源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劳动,老龄化问题,都给全球农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带来了挑战。
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未来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将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随着生物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生产将实现更高效、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无人机、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可持续农业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面对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发展必须注重可持续性。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土壤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等。
此外,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强。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将逐渐实现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业态,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最后,人力资源问题将成为关键挑战。
食安管理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袁美景(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摘 要:因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
对此,本篇文章针对农业风险下的粮食安全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能够有效优化农业风险背景下粮食安全性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农业风险下的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优化策略;粮食安全;农业风险;现状分析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Food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YUAN Meijing(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arket fluctuation and policy adjustment, the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hat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risks. It aims to provide effec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food security under agricultural risk.Keywords: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od security; agricultural risk;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因全球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风险下粮食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
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潘丽美(隆安县南圩镇农业水利站,广西南宁 532701)摘 要 绿色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业转型的重要实践路径,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可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基础。
基于此,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困境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绿色农业;农业经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1]。
绿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对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
绿色农业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先进、环保、节能型农业技术生产绿色无污染农产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优化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必须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模式,带动本地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1.1 绿色农业观念薄弱 绿色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由于绿色农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且质量安全性高、食用口感优良,因此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各地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但通过“三标一品”认证的农产品数量却较少,农民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并不高。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农经济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绿色农业观念十分薄弱,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只顾短期利益的实现,而忽视农业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利于农业经济增长模式的顺利转型[2]。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地区虽然积极扩大绿色农业种植面积,但却面临中低产田比例高、高产田比例低、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等的问题,这对绿色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
1.2 绿色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程度偏低,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量低,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农业产业链,导致绿色农产品竞争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