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810.50 KB
- 文档页数:2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反问、设问、反复、叠词、双关、借代、对偶、互文、顶针等。
2、答题步骤:①指出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手法(内容、效果)。
③诗人情感。
形象类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耐人寻味。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把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江水,生动形象地写出愁绪如滔滔春水,透露愁情之绵长深重。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尘网”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池鱼”自比,“旧林”、“故渊”比喻清新的农村、和谐的自然。
多个比喻连用,形象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居之意。
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练一练:指出下列句子的本体与喻体。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雨后池上》)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烟草”连天,说明“闲愁”之多,“风絮”满城飞舞,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说明闲愁的连绵不绝、永无尽期。
这三个比喻,立意新奇,形象生动,令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遮天漫地,茫茫无边,拂不去,躲不了。
诗人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烟草,风絮,梅雨”,不仅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同时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诗歌表达技巧大全诗歌是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情感。
要想写好一首诗,不仅需要有灵感的启发,还需要掌握一些表达技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技巧,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意象和比喻意象和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给诗句增添生动的形象感和深远的意义。
通过运用意象和比喻,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比如,用“红日”比喻希望的到来,用“残花”意象化凄凉的境遇,这些形象化的描绘为诗歌注入了生机和情感。
二、韵律和节奏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独有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押韵和平仄的处理,使诗歌既具有美感又易于朗诵。
韵律和节奏的掌握需要对诗体的要求有所了解,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此外,采用变换的句长和句式,如以长句和短句相间,以平仄错落有致,能够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抒情和描写抒情和描写是诗歌中常见的形式之一,通过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将作者的内心世界或外部环境生动地展现出来。
抒情可以是对爱情、友情、家国之情等的真挚表达,而描写则可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山水、花鸟、人物等景物的美丽和特点。
通过合理运用抒情和描写,可以提高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隐喻和拟人隐喻和拟人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把一种事物的属性或特点用于另一种事物的描述,使得诗句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例如,用“浩渺星海”隐喻爱情的广阔和深远,用“春风拂面”拟人化自然的温暖和亲切。
这种隐喻和拟人使得诗歌更具启迪性和思考性。
五、对仗和对偶对仗和对偶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相似语音的词语或相同结构的句子进行搭配,使得诗句更加平衡和和谐。
对仗和对偶能够在音韵上形成一种对称美,使得整首诗篇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比如,“天苍苍,野茫茫”中的对仗,以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对偶,都使得诗句更加饱满和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