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一章绪论1.1内燃机概述汽车自19世纪诞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汽车工业给人类的近代文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写下了宏伟的篇章。
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内燃机在汽车工业中始终占据核心的地位。
内燃机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
由于内燃机的热效率高(是当今热效率最高的热力发动机)、功率范围广、适应性好、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比质量(单位输出功率质量)轻、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交通运输(陆地、内河、海上和航空)和国防建设事业当中。
因此,内燃机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1世界内燃机简史内燃机的出现和发明可以追溯到1860年,来诺伊尔(J.J.E.Lenoir1822~1900年)首先发明了一种叫做大气压力式的内燃机,这种内燃机的大致工作过程是:空气和煤气在活塞的上半个行程被吸入气缸内,然后混合气体被火花点燃;后半个行程是膨胀行程,燃烧的煤气推动着活塞下行,然后膨胀做功;活塞上行时开始排气。
这种内燃机和现代主流的四冲程内燃机相比,在燃烧前没有压缩行程,但基本思想已经有了雏形。
这种内燃机的热效率低于5%,最大功率只有4.5KW,1860~1865年间,共生产了约5000台。
1867年奥拓(Nicolaus A.Otto,1832~1891年)和浪琴(Eugen Langen,1833~1895年)发明了一种更为成功的大气压力式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是利用燃烧所产生的缸内压力,随着缸内压力的升高,在膨胀行程时加速一个自由活塞和齿条机构,他们的动量将使得缸内产生真空,然后大气压力推动活塞内行。
齿条则通过滚轮离合器和输出轴相啮合,然后输出功率。
这种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以达到11%,共生产了近5000台。
由于煤气机必须使用气体燃料,而当时的气体燃料的来源非常困难,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就阻碍了煤气机的进一步发展。
理论力学小组作业之动力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分析小组成员:1.背景分析具体问题:如图所示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求该机构中活塞的运动、各部分的受力以及输出的力矩。
2.建模与分析1.力学模型:2.条件限制:1.不计摩擦;2.不计AB杆重;3.下方转动部分质心在轴O上;4.活塞A受缸内恒定的气体压力F;5.活塞A质量m1,转动部分OB质量m2。
3.运动分析:对活塞A :cos cos A A x y R L αβ==⋅+⋅ 令R Lλ=,由正弦定理,sin sin R L βα=得cos β=由泰勒公式展开,得224466111cos 1sin sin sin 2816βλαλαλα=----… 而实际中,13λ<,故舍掉高次项,得()22211cos 1sin 11cos 224βλαλα=-=-- 故()01cos 1cos 24A A x y R λααλ=⎡⎤=+--⎢⎥⎣⎦则 sin sin 22A A dy v R dt λωαα⎡⎤==-+⎢⎥⎣⎦ (发动机转速为n 时,匀角速30n πω=) ()2cos cos 2A A dv a R dtωαλλ==-+2 4.受力分析由于不计AB 质量,故AB 杆为二力杆,受力沿杆方向。
活塞A 收到上方气体的压力F ,器壁的反作用力F N ,杆AB 的弹力F T ,自身重力m 1g ,在器壁内做上下往复平动,再引入惯性力F g :()211cos cos2g A F m a m R ωαλλ==-+2由平衡条件,有10= F sin 0cos x N T y T g FF m g ββ=⋅=⋅=++∑∑ ; F ; F F F解得 ()()2112cos 2cos 2111cos 24g T F m g m R F ωαλαλα+-+=--转轮上B 处受力沿AB 杆方向,将其分解为切向力和法向力:()()sin cos T T n T T F F F F ταβαβ=⋅+=⋅+其中,切向力T F τ提供转动的力矩,法向力n T F 对转轴O 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