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

姓名:李思研

作业名称: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

联系邮箱:383142707

指导教师:于长永

2015 年 6 月

24 日

一、引言

医疗救助是政府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上支持,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群体中因病而又无经济能力进行就救治的群体,或因支付医疗费用数额庞大而陷入困境的群体,实施的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得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既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2005年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建立以来,到2008 年底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目前已惠及近亿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包括常规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着“托底”和“串联”作用,通过与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社会慈善等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综合医疗保障格局。

1、我国医疗救助发展的三个阶段

政府主导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经历了从“保险化”设计并倾向“大病”的初级阶段(2003-2007 年),到以住院救助为主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紧密衔接(2008-2011 年),再发展到当前(2012 年至今)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包括慢性病)、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综合救助的三个重要阶段,不断成熟。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阶段,救助对象卫生服务利用严重不足与医疗救助资金大量结余并存,在事实上形成穷人向富人的“逆向补贴”;第二阶段,救助制度理念回归“保基本”,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地区救助对象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优于普通人群,资金支出出现“井喷”,好在累积结余较多尚能平衡;第三阶段,随着大病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从低保户、五保户逐步扩展到低收入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救助范围从单一住院救助扩展到门诊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就诊机构逐步走出县外,就医费用更难管控,救助资金需求更大。

2、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救助制度

2009 年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从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来看,2011 年我国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占比为12.9%,高出欧洲国家近十倍,表明尽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首先,基本医保制度要求患者共付(自付)水平过高,对大病患者的财务风险保护还很不足;其次,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可以减轻和避免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但是不能保证所有大病患者都不发生;再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偏窄和救助标准偏低,对穷人和大额费用支出患者的救助有限。我国医药卫生费用逐年上涨,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障网,在维护贫困人口利益、保障制度公平性方面的作用将愈发重要。

三、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疗救助法》立法缺失

目前,我国还无相关的法律保障医疗救助有效运行。综观国外,大部分国家都是以立法作为医疗救助依据和保障。如英国于1601 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该法包括对穷人的医疗救济和医疗服务。为了使英国更多的贫困病人得到及时救助,英国政府在1885年又颁布了《医疗救助法》。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给州拨款用于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还给贫困母亲、儿童和残疾人提供医疗援助。1965 年,将医疗照顾和医疗救助增加到社会保障法中。1924 年,德国于制定了关于救济义务的法令,1962 年前联邦德国颁布了《联邦社会救助法》,90年代初东西德合并后,基本上继续实行该法。日本于1932 年颁布《救助法》,救助的项目包括:生活、医疗、教育、住宅、分娩、谋生、安葬等七

项救助。

2、医疗救助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覆盖面不够宽:医疗救助作为是一种低层次的以减免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形式,能够保障贫困人群的健康权益,体现社会公平。我们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却无法得到医疗救助,特别是低收入流动群体。如农民工群体,他们没有城镇居民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群体缺乏医疗保险,所以他们很难得到城市医疗救助,另他们又远离农村在城镇生活和生产,而农村的救助水平有限并且很低。所以,他们被排除到医疗救助体系之外。(2).起付线和封顶线的设计:起付线的实际使得贫困群体的救助受到限制,贫困群体在接受医疗救助前,必须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另外封顶线也使贫困群体很难从医疗救助中获益,因为封顶线将救助压缩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往往贫困群体在大病中的医疗费用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对他们来说救助效果是微乎其微。(3).救助的病种范围较小:医疗救助中病种范围的划分和限制,使得贫困群体患病病种不在医疗救助的病种范围内,他们就很难得到救助,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而往往患有这些病的困难群体数量庞大,正是需要救助的范围。贫困群体也往往会基于医疗成本的考虑和申请程序的复杂性和难度,会选择放弃治疗。(4).定点医院设计:政府在指定定点医院救助贫困群体时,实际上将部分需要得到救助困难群体排除在外。如定点

医院无患者所需要的专科,患者选择其他医院时就很难甚至很难得到救助。除此之外,定点医院的医治费用也相对较高,导致贫困群体越来越贫。(5).救助时间设计:医后救助模式,使很多贫困群体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3、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项目不相符

目前,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还不能很好的衔接、门诊费用一般还得自己承担。所以,贫困群体在就诊时,住院医疗救助应该不限病种,只要救助对象患病需住院治疗且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目录即可享受救助。

4、医疗救助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医疗救助的管理主体应该是民政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相配合。但是现实中,由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往往不够及时,往往出现资金不能够按时到位,数据平台不能够通畅共享等问题,导致医疗就诊延误。其次,由于对医疗救助的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群体很容易将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混淆。

四、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常规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之间的关系

2012 年,全国273 个地区启动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是没有新增基金,大多是

在常规医疗救助的基础上“打补丁”,存在政策设计保守、救助力度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合理界定常规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内容、程序和资金来源等,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2.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建立救助资金增长机制

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保障网,中央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救助的投入力度。同时,拓展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救助资金增长机制。江苏某市每年划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的5%作为医疗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医疗救助资金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对各地建立救助资金增长机制有借鉴意义。

3.适时出台新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为适应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要求,医疗救助管理部门应研究制定新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益,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协调统一、没有差别的医疗救助。

4. 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制度和社会慈善等资源的衔接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及慈善资源的衔接,有利于提高救助对象的保障水平,提高困难群体的卫生服务可及性。还未实现衔接的地区

应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尽快实现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此外,政府应加大信息共享,加强对慈善救助等社会资源的引导,发挥社会资源的“补位”作用。

5. 加快对医疗救助门诊大病补偿和临时医疗救助的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住院“大病”的救助机制已经建立,但是门诊补偿和临时救助方面还比较薄弱。目前,门诊大病、特病救助方面有定额补助、按比例救助等不同做法。对此,应尽快摸清各地的主要做法,比较不同做法的优劣,选择有效模式加以推广,切实发挥门诊大病救助资金的最大效用。此外,应加强对贫困边缘群体的临时救助机制研究,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文献参考:

[1]乐章.社会救助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1)

[2]钟仁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5, 12(1)

[3]涂饶萍,吴小南. 公平视角下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的必要性[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

[3]陶成文.我国医疗救助粗在的问题与政策对策[J].学术交流,2003,5.

[4]李新伟,吴华章.医疗救助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2):32-35

[5]刘芳.从医疗救助制度的本质看医疗救助政策的设计[J].福

建师范

大学学报,2009,12.

[6]顾雪非,张振忠.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的必要性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8,(8):7-9.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 组织文化是一切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组织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是组织中个体的见解、观点、情感、知识和技能的总和[1]。学校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内涵和结构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组织文化风格。 很多学校都希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塑造学校的品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契机。但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2]。有的学校主要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强调创新,实行了“目标等级管理”,即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或者说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比如,分管某年级的副校长对年级主任负责,年级主任对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负责,最终责任到个人。这样使教育教学问题直线管理,分级管理,加快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然而,总体上仍显得保守,如在员工激励问题上仍残留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收入分配方面、奖励方面档次没有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惯性,不讲原则的“和”、“吃大锅饭”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创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来支撑,相互关联和互动,才能促使其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行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沾亲带故关系及拉帮结派等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激励机制的执行。如在学校对某些员工进行选拔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中,人情关系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学历、能力和业绩之上的主要依据。在评先评估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干涉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性。与某些管理人员或上级领导沾亲带故就可以不受或少受处罚、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有损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沾亲带故的关系长期存在,逐渐使得学校的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除中国传统的关系本位的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学校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对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而营造起一个提倡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二是没有及时推行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员工的实践,没能体现在学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中。 3.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有如下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完备;二是制度完备,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三是制

医疗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 B ) A、让患者到它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 A )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1周未确诊,或入院1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 B )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 B ) A、1次 B、2次 C、3次 D、 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 C ) A、首诊负责制 B、三级医生查房制 C、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6、急诊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位?( A ) A、10分钟 B、 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7、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医师可单独完成的手术是( A ) A、一类手术 B、二类手术 C、三类手术 D、四类手术 8、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 C )内完成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三天 9、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 C )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A、1天、6小时 B、3天、12小时 C、1周、1天 D、5天、1天 10、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 C )。 A 药物剂量 B 药物浓度 C 配伍禁忌 11、在抢救危重症时,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几小时

教育教学、生活用品及设施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生活用品及设施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 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相关政策与制度。 一、主要领导负责制学校应建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主任各负其责。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 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每日进行卫生巡视,做好教室与卫生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 认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三、建立常规工作制,以广播、讲座、板报形式进行以保护视力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两次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操的质量,开展中小学视力普查普治工作。坚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增 强学生体质。 四、完善疾病防控制度切实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针对学生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工作 制订具体防控宣传计划。 五、强化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隔离制度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

生做好防治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六、规范学生体格检查制度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建立和规范体检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开展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 计、分析、对比、评价等调研工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七、规范保健室常规工作制度学校医务室要做好师生卫生保健工作,要做好伤病的妥善处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八、建立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 学化管理。 九、落实学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 (一)、教学卫生监督与管理: 1、教室的采光、照明和微小气候及课桌椅及黑板符合卫生标准。 2、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各阶段年龄水平(6-8小时)。适当安排作业,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坚持每日两次做眼保健操,自觉课间活动与放松。 4、教师应准时下课,杜绝拖堂,要求学生课间必须到室外活动,保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5、根据学生视力情况,定期调整学生座位,矫正学生视力。 6、培养学生正确读、写、坐的姿势。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现就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衔接,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二)基本原则。 托住底线。按照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其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及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 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三)目标任务。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合理界定救助对象 (一)保障重点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具有当地户籍的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的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儿,设区的市、县(市、区)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等7类对象为重点医疗救助对象。

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公司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正所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许多公司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的阶段,那么影响公司制度化建设的因素是什么呢? 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产生源于公司管理的需要,然而公司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无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重则影响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 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公司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公司协调发展。 公司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公司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公司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 因此,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公司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

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二、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 三、公司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公司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四、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公司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医疗核心制度试题(A)+(B)答案

医疗核心制度试题(A)答案 一、填空题;(第1条、第12条每题4分,其他每题1分) 1、我院制定的16项《医疗核心制度》是: ⑴⑵⑶⑷ ⑸⑹⑺⑻ ⑼⑽⑾⑿ ⒀⒁⒂⒃ 2、首诊医师应对所接诊的病员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做好病历记录。如诊治困难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如不属本科疾病或同时存在其他专科疾病时请求会诊,除参加会诊的专科同意外,首诊医师应负责对病员继续进行处理。 3、凡决定收住院或转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首诊医师应根据病情以及转院相关规定(实行首院、首科负责制,先行诊治,取得转入院、科同意后方可转院、科指定医护人员护送入病房或转送他院 4、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定: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2次,(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2-3次,以上人员查房时应有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主治医师应每日查房一次,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查房1-2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病房。 5、各临床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指定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根据卫生部2010年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03版及《病历质量评定标准(09年版)》要求对全部出院、出科病历进行评价。 6、术前讨论是对手术前诊断、治疗、检查结果分析、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等进行的梳理和讨论,是术前相关工作的总检阅,是防止疏漏、预防差错发生、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认真执行。 7、护士交接班时要求:护理记录要写清、口头交代要讲清、病人床头要看清,交不清不走,点不清不接。 8、输血科发血时,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标签破损、漏血;血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RBC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9、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 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按照核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核查。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10、药学人员发药时应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核对科别、、年龄;查药品,核对药品、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核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核对临床诊断。 11、所有医技科室发送报告时,皆应再次认真查对:、性别、病案号、床号、检查部位等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探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初探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如果两个部门完全分割,各自为政,会在实际工作中暴露许多弊端,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医疗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源的整合无疑会大力推进该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节约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农民得实惠,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病有所医;黑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66-02 2003年在全国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到2006年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将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普遍推行,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再加上上百亿的财政投资

加速了医改步伐,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医疗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子工程,对于保障困难农民群众病有所医,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如何整合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最新概况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省卫生管理部门规划制定了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方案,全省、县(市、区)两级政府将拿出8亿元资金,确保“新农合”工作有效运转。其中包括新增提高最高补偿上限,开展优势补偿,政府帮助贫困人口、五保户、低保人群及农民工参合等项内容。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全省参合农民按60元标准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全省补助标准为省级财政补助51元,县(市、区)财政补助9元。农民个人缴费分成两个标准,原则上,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的按40

公司贵重物品管理制度

贵重物品管理制度 编制:人事行政中心日期:2019年5月13日 审核:______ 日期:2019年5月13日 批准:______________ 日期:2019年5月13日 制度建立部门:人事行政中心 发布日期:20 年月日生效日期:20 年月日

目录 1、目的 (3) 2、职责 (3) 3、权限和职责 (3) 4、入库流程 (3) 5、贮存 (4) 6、出库领用流程 (4) 7、盘点及监管 (4) 8、仓库钥匙管理 (5) 9、设施设备 (5) 10、防护 (5) 11、处罚 (6) 12、附件 (6) 1、目的

1.1通过对公司内仓库中贵重物品的调拨、贮存及领用过程中作出合理的管理规定,确保贵重物品从入库到贮存、出库的全过程管理。 2、职责 2.1采购部及行政部、财务部指定内仓库保管员分别负责对贵重物品的出入库、贮存、盘点、台账登记等全流程工作。 3、权限与职责 3.1董事长、总裁:直接调拨权限及采购权限 3.2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请示董事长或总裁后调拨(需书面或微信、短信等方式确认) 3.3行政部:统一归口管理(设唯一专人作为内仓库专管员,负责贵重物品出入库及日盘点)3.4采购部:物品采购及验收,组织周盘点 3.5财务部:组织月度盘点 4、入库流程 4.1采购部根据《物资申购单》进行采购→采购部付款验收→交行政部→内仓库专管员填写《贵重物品入库单》→验货、签字验收→贵重物品进仓入库→内仓库保管员及时更新《仓库贵重物品登记表》。 4.2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内仓库专管员持有,一联交采购部,一联行政部备案保管)。 4.3入库搬运时应注意不能对储存贵重物品的品质造成影响,所有贵重物品都应按防护要求轻搬轻放。 4.4如在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贵重物品品质异常或与采购部申购单数量、规格、品质不一致,则必须立即上报总裁。 5、贮存 5.1将仓库内货架及橱柜分区分格,贵重物品应分类存放在固定区域,分区分格全部做好标识,

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最新)

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服务,改善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水平,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在医保体系中的底线作用,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X 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医疗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 (三)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机构有效衔接; (四)依托X省社会救助监控系统,全面拓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五)分类施救,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救助为重点,对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的救助为补充; (六)公开、公平、公正、简便。

第二章救助对象 第三条医疗救助对象包括: (一)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 (二)低保对象; (三)低收入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特定救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凡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享受医疗救助,若遭遇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相关政策及相应程序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 第三章救助方式与标准 第四条医疗救助采取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资助参合(参保)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 (一)住院医疗救助:分为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三种方式。 1.基本医疗住院救助:是指救助对象因病住院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分类分档核算给予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救助:个人自付费用给予全额救助;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谭秀森 一、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三条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还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等活动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这些活动通常是由其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来实现的。 高等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如何确保高等教育任务的完成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高校管理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管理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例、规定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高等教育的性质及任务规定了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载体。办学理念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应与各项具体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基本内涵、本质要求渗透到具体制度规定中,将其本质要求制度化、成文化、具体化,以确保学校办学理念得以具体实现。 第二,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完成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制度对于高校活动主体,如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具有普遍的、平等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它使分散的、无序的个体活动变得统一、有序、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第三,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的前提。”[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必然延伸,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走法制化之路,使学校内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法律上切实保证高校管理的高水平。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与之相应,也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制度制定规范以及制度执行、监督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效力。具体地说,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应涵盖以下内容:“不仅包括从制度起草前的调研、立项工作,到制度的起草、修改、通过和发布,还应包括制度的执行、落实和督察工作。” [2]因此,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考察,至少应从制度本身、制定程序、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配套体系建设等几方面进行。

首诊负责制度考核试卷答案

首诊负责制度考核试 卷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首诊负责制度考试题答案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检查,诊断,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同时上报医务科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首诊医师的责任。 7、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8、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 9、首诊医师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并要求书写门(急)诊病历,做到不推不诿。 10、对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应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主,首诊医师负责护送患者转科 二、选择题: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B) A、让患者到其他医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A)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B)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会诊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B)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D) A、会诊制度 B、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C、新技术准入制度 D、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判断题: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值班医生,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后补办手续或病人家属办理交费手续,不得因挂号、缴费等延误抢救时机。(√) 四、简答题: 1、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如何处理答: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逐级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务或职称最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对不服从安排的人员,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2、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 答: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首诊

幼儿园日常生活用品管理制度

日常生活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使幼儿园环境优美,整齐,干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幼儿园物品摆放规律,加强幼儿园卫生和物品管理,特制定本制度,使老师能参照以下内容更好的管理好本班物品。 1、每班有柜子,由各班老师根据本班教学要求和幼儿身高,数量,年龄等特点,按照拿取方便,安排合理、摆放整齐、美观、方便、易拿、易认原则摆放物品。 2、幼儿水杯、毛巾按本班幼儿数量领取或归还,放置在水杯、毛巾的固定位置,做上标记专人专用。 3、幼儿书包由各班老师安排固定放置位置,贴上标签做标记。老师在幼儿书包上写上幼儿姓名,让幼儿和家长便于认领。 4、幼儿衣物由各班老师安排固定放置位置,贴上标签做标记。摆放时要求整齐,易拿取。幼儿拿取时要征得老师同意,若家长或幼儿将衣物弄乱老师要将其摆放好,让家长和幼儿觉得幼儿园干净整齐,爱惜老师劳动成果。幼儿衣物相同的老师可帮其在衣物隐蔽处写上幼儿姓名,以便于区别认领。(让家长写上幼儿姓名也可以) 5、幼儿书本等学习用品由各班老师安排固定放置位置,贴上标签做标记。并写上幼儿姓名不要互相混淆。 6、幼儿入园带来的贵重物品、玩具、图书、零食等物品,老师一律收缴,放在固定位置,保管好,待其回家时归还,并交代家长和幼儿以后不能带以上物品入园。 7、幼儿园玩具,教具,学习用品,幼儿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

由各班老师安排固定放置位置,贴上标签做好标记,以便于拿取和保管。 8、每天下班前对教室及班柜进行收拾、整理及卫生清洁,教室其它位置不放置其它任何物品。 9、迎接后勤检查组进行的卫生检查评分工作。 10、老师如有需要教学用品和幼儿园日常生活用品请向幼儿园办公室书面(写纸条)提出。 11、非消耗品在离园时需要登记归还,遗失或损坏的物品按购买原价金额赔偿。请爱惜幼儿园物品。 12、消耗品必须以旧品替换新品,但纯消耗品(如直线纸、备课纸)不在此限。 13、领取时须填写领用登记表,不可未经允许拿用幼儿园物品,临时借用,须及时归还。 物品借用制度 1、凡由学校保管的教学物品(包括教具、玩具等)需移出管理室使用时,应严格按本制度执行。 2、任课教师因教学需要的教具、玩具材料,由教师本人到管理室借出使用。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 姓名:李思研 作业名称: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联系邮箱:383142707@https://www.doczj.com/doc/327962515.html, 指导教师:于长永 2015年6月24日

一、引言 医疗救助是政府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上支持,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群体中因病而又无经济能力进行就救治的群体,或因支付医疗费用数额庞大而陷入困境的群体,实施的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得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既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2005年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建立以来,到2008 年底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目前已惠及近亿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包括常规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着“托底”和“串联”作用,通过与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社会慈善等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综合医疗保障格局。 1、我国医疗救助发展的三个阶段 政府主导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经历了从“保险化”设计并倾向“大病”的初级阶段(2003-2007 年),到以住院救助为主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2008-2011 年),再发展到当前(2012 年至今)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包括慢性病)、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综合救助的三个重要阶段,不断成熟。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阶段,救助对象卫生服务利用严重不足与医疗救助资金大量结余并存,在事实上形成穷人向富人的“逆向补贴”;第二阶段,救助制度理念回归“保基本”,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地区救助对象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优于普通人群,资金支出出现“井喷”,好在累积结余较多尚能平衡;第三阶段,随着大病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从低保户、五保户逐步扩展到低收入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救助范围从单一住院救助扩展到门诊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就诊机构逐步走出县外,就医费用更难管控,救助资金需求更大。 2、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救助制度 2009 年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从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来看,2011 年我国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占比为12.9%,高出欧洲国家近十倍,表明尽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首先,基本医保制度要求患者共付(自付)水平过高,对大病患者的财务风险保护还很不足;其次,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可以减轻和避免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但是不能保证所有大病患者都不发生;再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偏窄和救助标准偏低,对穷人和大额费用支出患者的救助有限。我国医药卫生费用逐年上涨,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障网,在维护贫困人口利益、保障制度公平性方面的作用将愈发重要。 三、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医疗救助法》立法缺失

首诊负责制试题及答案解析

首诊负责制度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 4、对、、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同意,同时上报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的责任。 7、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进行登记备查。 8、首诊医师对患者的、、、、、 、、等工作负责。 9、首诊医师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合理治疗,并要求书写,做到不推不诿。 10、对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应以主要疾病为主,首诊医师负责护送患者转科 二、选择题: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 A、让患者到其他医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会诊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 A、会诊制度 B、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C、新技术准入制度 D、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判断题: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值班医生,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后补办手续或病人家属办理交费手续,不得因挂号、缴费等延误抢救时机。() 四、简答题: 1、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如何处理? 答: 2、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 答:

医疗救助规章制度

医疗救助(大病救助) (一)“一站式”医疗救助 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在我县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通过“一站式”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在医院直接办理医疗救助手续。 (二)非“一站式”医疗救助 符合医疗救助条件且未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的各类人员可书面申请医疗救助,具体申请程序是由户主或家庭其他主要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1、医疗救助申请书; 2、申请人及患者身份证、户口簿; 3、享受社会救助有关证件(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 4、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的诊断病历、出院小结或有关证明材料; 5、医疗费用票据(主要包括医药费收据或其他费用证明材料、住院补偿结算单、医疗费用报补信息表等); 6、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或在单位报销部分费用的,应提供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分割单或单位出具的报销证明材料; 7、申请人或患者本人持有的肥东农村商业银行存折(具有“个人结算户”功能); 8、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三)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以正规医院出具

的“医药费收据”、“住院补偿结算单”、“医疗费用报补信息表”等为依据并扣除下列费用: 1、医疗单位按规定减免的费用; 2、患者本人或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已支付的费用; 4、大病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等各种保险支付的补偿金; 5、符合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享受的优抚医疗补助资金。

办公用品采购与发放管理制度

办公用品采购及发放管理制度 一、全公司所有办公用品(含日用杂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工作,由办公室统一负责。 二、办公用品的采购 1、一般情况下每月20-23日向办公室提交办公用品采购申请单(后附办公用品采购申请单、各部门自行复印使用)。 2、由办公室根据各部门所申请物品,结合库存量进行汇总,制定公司采购计划提交办公室主任及分管领导进行审核后进行采购。 3、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采购审批计划进行采买,不得随意增加采购品种和数量,凡未列入采购计划或未经领导审批的物品,任何人不得擅自购买。 4、办公用品采购要严把采购物品质量,做到秉公办事,货比三家,择优选买,不从中谋取私利。 5、认真办理出入库登记手续,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用品,不准直接使用。 三、办公用品的发放与管理 1、办公用品的发放,由办公室负责人员依据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的《领料单》,直接发放各使用科室; 2、办公用品的发放采取以旧换新、以坏换新制度。凡是领取新物品,必须把已经用过的不可以再用的物品交回办公室(消耗品除外) 3、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要做到分类存放,码放整齐,清洁有序。

4、要认真做好新购物品入库前的检查、验收工作,要建立办公用品管理台帐,做到入库有手续、发放有登记。 仓管员岗位职责 1. 严格执行入库手续,物料或成品进仓时,仓管人员要核实数量、规格、种类是否与货单一致,物料入库时还要核对是否按采购订单的数量和要求的交货日期交货。 2. 入库的物料和成品应分堆放整齐,杜绝不安全因素; 并设物料卡,标识清楚。 3 .存货入库后应及时入账,准确登记。 4 .领用物料部门应开具领料单,若需配套领料时,应配套领用;仓管人员应按审核无误的领料单和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料。 5. 成品库须按发货单发货,手续不全不与发货;如遇特殊情况,则须获得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发货,事后应补方可发货。 6 .车间领用物料或成品发货后应及时登记有关账卡。 7. 仓管人员应坚持日清月结,凭单下账,不跨月记账,按时上交报表,做到账、物、卡一致。 8. 为使仓库存货账实相符,必须做好日常盘点和月末盘点工作。 9. 随时了解仓库的储备情况,有无储备不足或超储积压、呆滞和不需要现象的发生,并即时上报。 10 . 定期上报不合格存货资料,并根据有关规定即时处理。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目录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3)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3)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3) 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 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 (4) 五.建议及措施 (6)

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个人突发的不可承担的疾病风险进行救助的医疗体系, 主要面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群中的患病人员以及 由于家庭收入不能承担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是多层次 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1.通过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调查,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脱贫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3.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救助体系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另外,如果有大量无钱医病的情况存在,本身也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4.有利于保障人权。,医疗救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贫困公民在患病时应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属基本生存权范畴。生存权就是人和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5.从社会保障构架来看,实施医疗救助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大部分组成。社会救济系政府以资金或实物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社会互助则是在政府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对贫困者进行资金、物质和精神、法律、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这两个保障项目合起来,就是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1.中国医疗救助对象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主要是侧重于低保户、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因为低保户和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不仅面临看病难问题, 也同时遭受看病贵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类群体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也最高。在民政部2003 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发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 2.中国医疗救助主体 医疗救助本来是由民政部门主管,但现实中存在无人主管或多头主管的情况,使求助者不知1引自《英国、美国医疗救助制度对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作者:任月,陈科

办公生活用品管理制度

办公生活用品管理制度 1.管理目的 为加强办公生活用品管理,规范用品领用程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本制度中的办公生活用品是指高值办公生活用品和可长期使用的办公生活用品。包括桌、椅、沙发、各类柜子、电脑、电视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空气净化器、电风扇、空调、消毒柜、开水箱、床等。 2.2桌、椅、沙发、各类柜子、电风扇、空调、消毒柜、开水箱、电视机、床等生活用品由总务科负责管理并登记造册 2.3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空气净化器等由厂办负责管理并登记造册。 2.4生产现场用的电脑、桌、椅、柜、空调、电视等由生产使用部门负责管理并登记造册,并向生产办公室报备。 2.5各使用部门及个人对其所使用的办公生活用品的保管及完好性负责,并确保登记编号与使用场所的一致。 3.申请及采购 3.1 非生产现场用办公生活用品 3.1.1非生产用办公生活用品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填写申请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向管理部门(总务科或厂办)申请。 3.1.2管理部门经核对申请计划并确认采购必要性后,填写采购计划。经管理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由供应部门进行采购或联系基建部门现场制作。 3.2生产现场用办公生活用品由生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采购。 3.3不允许任何个人临时采购、口头交待或自行采购。

4.领用及保管 4.1 管理部门应建立办公生活用品台账,做好办公用品的发放和管理。 4.2办公生活用品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发领料单,到管理部门办理领用手续,个人不得私自领用或到其它地方挪用。 4.3 管理部门应对所发放的办公生活用品进行编号登记后方能发放。 4.4 办公生活用品重复领用,须以旧换新,否则不予领用。 4.5 管理部门应定期盘点,查对台账与实物,保证账实相符。 4.6管理部门应对公用的办公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检查、保养,防止公用办公生活用品损坏或丢失,保证公用办公生活用品的功用和性能。 4.7使用部门及个人应对所领用的办公生活用品的日常保管、保养及使用负责,对领用的部门公用的办公生活用品,应安排专人负责,使用部门确因需要对所领用的办公生活用品更改使用地点或使用人员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管理部门联系办理变更手续,不得私自挪用或另作他用。 4.8 使用部门及个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过部门负责人与管理部门联系。 4.9 生产现场用办公生活用品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办理领料手续, 4.10生产现场用办公生活用品由生产使用部门负责建立台账,并对其保管、保养及使用负责,应进行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台账的建立及变更由生产使用部门向生产办报备。 5.维修及处理 5.1办公生活用品发生损坏或故障,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联系管理部门进行维修。 5.2对有保修服务,且用品在保修期内的,管理部门应联系维保单位进行维修,不得擅自进行处理,不属于保修范围的,由管理部门安排人员进行维修或外委修理。其它部门不得擅自联系维修单位。管理部门确认不能修复或继续使用的,重新办理申请、领用手续。 5.3部门变动或员工因离职和岗位变动等原因需进行用品的交接或变更使用地点时,应通知管理部门清点核对,确认办公用品损耗程度后书面标明,移交接收人或按规定回收入库,并做好变更登记。对电脑等存储设备,应进行格式化处理后方可交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