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护理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18
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
方法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
结果实施后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实施前。
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群管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标签:群管模式;扁平化管理;护理服务扁平化管理的理念是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把每个管理人员的最大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令每位护理人员都是患者的直接管理者,而群管模式也是使普通的护理人员成为管理者,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责任护士直接参与患者的责任包干中,这样改变了传统护理管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
我科与2013年3月开展群管模式与扁平式管理模式相结合,通过一年多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开放床位为43张,其中术后病房6张,普通病房37张,共有21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0名,护士9名,均为注册护士。
学历:本科9名,大专11名。
工龄:3年以下2名,5年以下6名,5~10年9名,10年以上4名。
1.2排班模式的改变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将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重症监护室6名护士,其中主管护师1名,为组长,护师5名,为组员,6名护士每人分管一张床位,当有组员轮中夜班时,由组长和当班组员分管实际床位数,平均每人2~3名患者。
普通病房14名护士,将37张床分为两大组四小组,1~11床为第一大组的第一小组,12~23床为第一大组的第二小组,24~28床为第二大组的第一小组,29~37床为第二大组的第二小组。
护士根据床位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组长及副组长各1名,组长及副组长带领5名辅助护士完成本大组的护理工作,并且不参与倒班,节假日组长与副组长轮换上班,以保證节假日每天都有责任组长在岗。
扁平化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护理质量成为了医疗机构和护理团队关注的重点。
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来支持和推动。
扁平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已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扁平化管理强调的是组织内部的平等与协作,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制度,使得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更加方便快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扁平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扁平化管理可以促进信息共享。
在传统的护理管理中,信息往往需要通过上级主管层层传递,才能到达需要的人员手中,这样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失真。
而扁平化管理打破了这种壁垒,让信息可以自由地流动。
护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和需求,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扁平化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护理管理中,护士往往只是按照医嘱执行工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而扁平化管理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
护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共同参与护理质量的改进。
这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扁平化管理可以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传统的护理管理中,由于等级制度的存在,不同层级的护士之间往往存在着沟通障碍和合作不畅的问题。
而扁平化管理打破了等级制度,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
护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平等地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会被充分听取和尊重。
这样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扁平化管理可以加强护理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在传统的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往往是由上级主管来完成的,护士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估结果。
而扁平化管理强调团队的自我管理和监控,护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护理质量的评估和改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