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003.00 KB
- 文档页数: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最新版是一份重要的文献,旨在为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建设、维护提供准则和标准。
在低压配电领域,规范的应用对于安全、稳定的电力供给至关重要。
近日,十四部委联合发布的《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20)新版正式颁布,对于提高低压配电水平和保障供电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标准适用范围新版低压配电标准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标准还规定了技术文件、安全管理、设备选型、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要求。
二、重点改进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重要的改进。
1.应用范围更广泛:新版标准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仅对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作出了严格规定,同时也对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2.配电柜选型更严格:标准规定,低压配电柜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应当与负荷合理匹配。
为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电缆埋深更深:为保证电缆的安全使用,新版标准规定电缆敷设时应当满足更深的埋深要求。
4.防雷等级更高: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侵害,新版标准对防雷设计等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适当提高雷电电流泄流器的防雷等级。
三、标准的应用意义的发布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既可以保障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还能优化功率分配、节能降耗等方面,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
总之,随着新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出台,将引领低压配电领域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参考标准规范开展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开展现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 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一章总那么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平安、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条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未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响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局部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以下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撤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以下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未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4.电源及供电系统4.0.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用户宜设置自备电源:1 需要设置自备电源作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的应急电源时或第二电源不能满足一级负荷的条件时。
2 设置自备电源较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经济合理时。
3 有常年稳定余热、压差、废弃物可供发电,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时。
4 所在地区偏僻,远离电力系统,设置自备电源经济合理时。
5 有设置分布式电源的条件,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合理时。
4.0.2 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应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当有特殊要求,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转换需短暂并列运行时,应采取安全运行的措施。
4.0.3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除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外,不应按一个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同时另一电源又发生故障进行设计。
4.0.4 需要两回电源线路的用户,宜采用同级电压供电。
但根据各级负荷的不同需要及地区供电条件,亦可采用不同电压供电。
4.0.5 同时供电的两回及以上供配电线路中,当有一回路中断供电时,其余线路应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及二级负荷。
4.0.6 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级数高压不宜多于两级;低压不宜多于三级。
4.0.7 高压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
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分布及地理环境等情况,亦可采用树干式或环式。
4.0.8 根据负荷的容量和分布,配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当配电电压为35kV 时,亦可采用直降至低压配电电压。
4.0.9 在用户内部邻近的变电所之间,宜设置低压联络线。
4.0 10 小负荷的用户,宜接入地区低压电网。
5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5.0.1 用户的供电电压应根据用电容量、用电设备特性、供电距离、供电线路的回路数、当地公共电网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0.2 供电电压大于等于35kV时,用户的一级配电电压宜采用10kV;当6kV用电设备的总容量较大,选用6kV 经济合理时,宜采用6kV;低压配电电压宜采用220/380V,工矿企业亦可采用660V;当安全需要时,应采用小于50V 电压。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 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50054-201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是1996年6月1日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当前执行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内容简介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250号文要求,由原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电设计(GBJ54-83)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靠拢,在配电线路的保护中,为了防止人身间接电击、电气线路损坏和电气火灾,全面采用了国际电工标准,对配电设备的布置,也参照国际电工标准修订了安全措施,在线路敷设中增订了电缆桥架、电缆竖井设计的规定,以及由于电气产品更新、换代等原因增补了有关条文。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作品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第三节对建筑的要求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第一节般规定第二节短路保护第三节过负载保护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第五节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第五章配电线路的敷设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置第三节钢索布线第四节裸导线布置第五节封
闭式母线布置第六节电缆布置第七节竖井布置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条文说明。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是中国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该规范适用于工业、商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各种低压配电系统。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则:包括规范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等。
2. 设计要求: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的负载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电路设计、电缆和导线选用等。
3. 电气设备:包括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电动机和配电柜等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求。
4. 接地系统和绝缘配电系统:包括接地装置的设计要求、接地电阻的限制、绝缘控制和绝缘监测等。
5. 配电线路:包括电缆和导线的选用和敷设要求、线缆保护装置的设置、线路的容量计算和跳线设计等。
6. 低压配电设备安装和维护:包括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设备的检测和试验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
7. 用户用电设施:包括用户用电设备的要求、配电箱和计量设备的选用和安装等。
8. 其他配电设施:包括电源检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的选用等。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电能消耗,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预期接触电压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 约定接触电压限值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 直接接触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 间接接触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 直接接触防护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 间接接触防护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 附加防护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 伸臂范围arm ' 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 外护物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 保护遮栏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 保护阻挡物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 电气分隔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2.0.13 保护分隔protective separation用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或基本绝缘和电气保护屏蔽的方法将一电路与其他电路分隔。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法规、标准和相关规范的要求,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设计时应根据电力负荷的特点和用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电缆、开关设备和配电系统结构。
2.系统结构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的结构设计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大型建筑物或工业企业应采用明确的母线结构,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小型建筑物或民用住宅可以采用单级布线或多级子分配方式。
3.过电压保护: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过电压的保护措施,包括雷电保护和设备过电压保护。
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和要求,可以采用接地保护、避雷针和过电压保护器等设备。
4.电力负荷计算: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特点,合理计算电缆截面积、开关设备的容量和线路的负载容量。
需要考虑用电设备的功率、电流、功率因素和运行方式等因素,以保证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
5.电缆敷设和保护: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缆敷设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确保电缆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电缆的敷设路径应合理选择,避免与其他管线和设备发生干扰。
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敷设保护管、加装保护板等。
6.开关设备和电气元件的选用和安装:低压配电系统的开关设备和电气元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
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灵敏度和短路保护能力等指标应满足负荷和电路的要求。
7.安全保护和接地: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安全保护和接地的要求。
包括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如电气防护、安全开关和接地装置。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接地,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系统监测和维护: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监测和维护要求,包括监测装置的设置、维护通道的设计和设备的定期检修。
系统监测和维护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总之,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4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基本原则: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供电可靠性要求、节能要求、安全可靠要求等。
2.配电系统的选择:规定了配电系统的选择和分级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线路的选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起动设备的选用等。
3.设计参数: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参数,包括电流负载、电压降、短路电流等。
4.设备选择与布置: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中各种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原则,包括开关设备的选择、开关设备的布置位置等。
5.控制与保护: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控制和保护要求,包括接地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6.线路敷设:规定了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方法和要求,包括线路的敷设方式、线管的选择与敷设方法等。
7.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说明,包括线路电容、线路电阻、电源负荷均衡等。
此外,该规范还包括了一些附录,如电气设备的基本数据、低压配电实例等。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 54-83)胜利油田恒达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 54-83第5.4.1 条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应尽量明敷。
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
第5.4.2 条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 米;垂直敷设不应小于 1.8 米;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5.4.3 条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表5.4.3 所列数值。
第5.4.4 条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75 米;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6 米。
第5.4.5 条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 毫米,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
1000 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 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
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 毫米。
第5.4.6 条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 米,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 米,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5 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4.7 条电缆在电缆沟、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缆在电缆沟内,隧道内敷设时,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
二、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000 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
三、在电缆沟、隧道内,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1000 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 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
四、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9 米;有困难时,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
五、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 毫米;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 毫米。
六、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不应小于表 5.4.7 所列数值。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 设计依据本设计规范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2. 设计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包括建筑物、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低压配电系统。
3. 设计原则3.1 安全原则: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
3.2 可靠原则: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正常供电,避免因配电设备故障导致停电。
3.3 经济原则:在满足安全、可靠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4. 设计要求4.1 设备选择:根据用电负荷、供电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低压配电设备,包括断路器、接触器、熔断器等。
4.2 线路布置:合理布置低压配电线路,避免过载、短路等情况发生,确保供电平稳。
4.3 接地保护:配电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
4.4 过载保护:配电设备必须配置过载保护装置,一旦出现过载情况能够及时切断电源。
4.5 绝缘检测:定期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绝缘检测,确保系统绝缘良好。
5. 设计流程5.1 方案设计:根据具体用电负荷及供电要求,制定低压配电系统方案设计。
5.2 设备选择:根据方案设计选用合适的低压配电设备。
5.3 布线设计:进行低压配电线路的布置设计,确保合理、安全。
5.4 接地设计: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接地设计,保证接地可靠。
5.5 安全检测: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性检测,确保各项安全要求得到满足。
6. 设计验收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进行设计验收,由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验收,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规范要求。
7. 总结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是确保配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一、概述二、设计原则安全可靠: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防止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经济合理:优化系统结构和参数,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先进: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技术方案和设备,满足用电质量和用电需求的要求,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
美观协调:考虑建筑风格和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和隐藏设备和线路,减少对视觉和听觉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
三、设计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规定,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 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标准》GB50016-2014等。
满足用户的用电质量和用电需求,如功率因数、谐波、电压波动、短路容量、负荷特性等。
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接地方式、保护装置、隔离装置、联锁装置、备用供电等。
优化系统的经济性和效率,如负荷分布、线路长度、线路截面、变压器容量、损耗计算等。
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如开关柜布局、线路标识、测试点设置、检修空间等。
四、设计方法调研分析:收集并分析有关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如平面图、立面图、功能分区、用途类别等;收集并分析有关用电设备的基本信息,如类型、数量、功率、位置等;收集并分析有关供电条件的基本信息,如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供电容量等。
方案论证: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的总体方案,如系统结构、接地方式、变压器配置等;比较并选择最优的局部方案,如线路布置、线路截面、保护装置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安全、经济、技术、美观等,进行方案的优化和论证。
设计计算:根据方案论证的结果,进行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如负荷计算、短路计算、电压降计算、损耗计算等;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的具体参数,如线路长度、线路截面、变压器容量、保护装置型号等。
设计绘图: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绘制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图纸,如平面布置图、立面布置图、接线图、单线图等;根据设计图纸,编制低压配电系统的设备清单和材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