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格式:pptx
- 大小:562.59 KB
- 文档页数:20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材内容及分析课文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并且指出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但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一些插图,便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程度深,而且高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关系。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众多星球,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地球。
师: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为了便于熟悉和研究,人们仿照地球制作了一个模型。
(演示地球仪。
)师:这就是地球仪,你们一定知道和这个模型有关的许多知识吧。
今天就请你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即从地球仪看世界。
师:地球仪是我们熟悉世界的工具之一。
因为它是模拟地球制造的,所以在使用时就要遵循地球运动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生:自转、公转。
师:请你到黑板前将这两个词写下来,可以吗?师:谁能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文字的理解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转、什么是公转?生:自转是地球自身在转动,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3. 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2.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图片或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者一个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有白天和黑夜?是什么造成了四季的变化?”带领学生进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话题。
Step 2: 地球的自转1. 对“地球的自转”进行简要解释,即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强调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 展示一幅自转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即自西向东。
3.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将一个小球或者一个皮球作为地球,让学生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并感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Step 3: 地球的公转1. 对“地球的公转”进行简要解释,即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强调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
2. 展示一幅公转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方向,即椭圆形轨道,偏离轨道平面23.5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4.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利用橘子或者苹果等水果,将一个水果作为太阳,另一个水果作为地球,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的运动,并感受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偏斜角度。
Step 4: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1. 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的意义,即自转造成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活的条件。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公转的意义,即公转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使生物和自然界经历不同的气温和气候。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用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角度变化,来感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理解了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和方向。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1 、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个小小的科学家,一起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好吗?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请大家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
2、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引导质疑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2)实验。
①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模拟实验。
(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在它上面用彩笔涂一个圆点代表自己的家乡。
用蜡烛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②观察讨论:“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③检验猜想。
你怎样转才能让自己的家乡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④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1、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2、太阳静止不动,地球自转;3、地球太阳都在转……)(3)、播放课件(昼夜交替)。
(4 )教师小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基础知识1、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提出了四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发现,四种假说都能形成昼夜现象,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第四种假说才是正确的。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1小时自转一周。
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
他的不朽著作叫《天体运行论》。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法国物理学家傅科通过实验发现摆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证明地球在自鼓。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傅科摆实验。
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比西边早。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北京先迎来黎明。
6、坐在车中,车向前行驶,两旁的树木就运动。
坐在转椅上,沿顺时针转动转椅,周围的景物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地球相当于一个“大转椅",太阳、月亮有産升西落(顺时针方向)的现象,地球应该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动的。
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左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径,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8、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自转一周大约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9、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却1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10、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里不动的秘密。
11、极昼和极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时,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保持不变,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移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