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66.50 KB
- 文档页数:6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
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大纲概要一
第一章:引子
- 简介主要人物和背景故事
- 揭示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动机
第二章:世界的设定
- 描述智围航线所在的世界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 突显世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
- 介绍不同种族和集团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第三章:主人公的任务
- 主人公接到一项隐藏的任务,需沿着智围航线寻找重要线索- 主人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四章:伙伴群
- 主人公的伙伴群介绍和性格特点
- 伙伴群在旅程中的作用和发展
- 描写伙伴群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第五章:智围航线的探险
- 主人公和伙伴群沿着智围航线踏上探险之旅
- 描写各种奇遇和挑战
- 介绍智围航线上的重要地点和人物
第六章:对抗与冲突
- 主人公和伙伴群面临各种对抗和冲突
- 描写战斗场面和策略
- 展示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气
第七章:真相与背叛
- 主人公逐渐揭开智围航线背后的真相
- 伙伴群中出现内鬼,背叛主人公
- 主人公如何应对真相和背叛
第八章:终极对决
- 主人公和反派展开终极对决
- 描写战斗激烈和悬疑
- 展示主人公最终的胜利和成长
结局:
- 描述主人公和伙伴群最后的命运
- 展示世界在主人公的影响下发生的改变- 结尾留下悬念,为可能的续集埋下伏笔总结:
- 总结全书情节和主题
-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转变和成长
- 展望可能的续集情节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区别:前者是以一国(地区)为主体,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些交换活动;后者是从整个国际范围或从全球角度来看。
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货物贸易(Commodity Trade)是指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指一国(地区)劳动者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相应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
也称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注:按WTO的分类,国际服务贸易有四大类: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具体可分为商业、通讯、建筑及工程、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旅游、文化与体育、运输及其他等12类155个项目。
技术贸易(Technology Trade)是指纯技术知识以及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机器设备的贸易。
主要内容是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
货物贸易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反映在一国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服务贸易则不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在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
三、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一国把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国内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凡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另:复出口(Re- Export Trade )、复进口(Re- Import Trade )、净出口(Net Export)、净进口(Net Import)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地区)A与货物消费国(地区)B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行为。
生理学各章概述第一章绪论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章细胞生理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第三章血液生理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3.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4.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原因是什么?5. 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6. 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8.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9.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10. 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第四章循环生理1.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骆驼祥子的第一章内容讲解
《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社会的贫苦人物祥子。
以下是小说的第一章内容概要:
第一章以祥子的形象为中心展开,通过对他的生活环境、性格和境遇的描写,向读者呈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物的苦难和挣扎。
故事一开始,祥子骑着他的破自行车,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奔波,为人们提供拉货的服务。
作者通过描绘祥子的职业和工作场景,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辛勤劳动和生计压力。
祥子的自行车就像他的伙伴一样,陪伴着他走过了很多辛苦的岁月。
自行车的破旧和祥子本人的颓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祥子艰辛的生存状况。
作者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展示了他的贫困、坚韧和顽强的一面。
祥子的性格也在第一章中初露端倪。
他虽然生活艰辛,但仍然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期望,为读者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坚毅的形象。
祥子的坚持和努力,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希望和挑战的世界。
总体来说,第一章《骆驼祥子》通过对主人公祥子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真实而沉痛的社会背景。
小说以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普通人物的艰辛奋斗,为后续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第一章建筑法概述第一节建筑与建筑业一、建筑的概念“建筑”一词具有多种词义,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是社会意义上的。
从物理意义上看,其静的一面主要是指建筑物的造型和技术特征等外表形象,其动的一面则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营造过程。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建筑”一词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含义。
作为物质财富的建筑物和一般的物质资料比起来,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通过建筑物的围护和隔绝的物理作用.人们在阻挡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阻隔自然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地隔绝他人的干扰,按自己的意愿人为地构造自己可以支配的一定空间.同时为了便利生产和生活,还常常在其内部安装各种设掩,使建筑物成为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些都是建筑物本身的构成要素。
①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说,建筑物是作为社会化生存的人类的一种必需物。
与此相关的“建设”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尚书同)里的“建设国都”一语,有建立、设置的含义。
汉代以后,“建没”一词,也常指兴建营造。
到当代,建设已有两种含义:一为创建新事业;一为增加新设施。
“建筑”与“建设”一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建设”可以从项目投资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而“建筑”则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建设营造阶段。
二、建筑业的概念(一) 建筑业及其地位建筑业,是指从事一定的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按照国际上一般行业的划分标准,建筑业的范围包括:各种生产性和消费性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营造;新建或改建企业的设备安装工程;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拆除与修理作业;与建设对象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等。
我国建筑法〉所讲的建筑业,是指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及安装活动”的行业。
建筑业为人们提供住宅、厂房、仓库、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体育场等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必需场所,创造人们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力,能够带动有关产业的增长。
读者第一章内容概括
摘要:
1.介绍读者第一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第一章的主要角色和故事背景
3.概括第一章的情节发展和亮点
4.展望后续章节的发展趋势
正文: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阅读了读者第一章的内容,并在此为大家带来一篇概括性的文章。
第一章以引人入胜的笔触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础,让读者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期待。
首先,第一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向读者介绍了故事的主要角色。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内敛沉稳,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在第一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富有张力,让读者对他们之间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充满好奇。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紧迫感。
在这个世界中,角色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努力。
第一章为这个背景做了充分的铺垫,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在情节发展方面,第一章展现了角色们从相识到相互信任的过程。
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情感的升华成为了故事的一大亮点,让人感叹不已。
同时,第一章还设置了一些悬念,为后续
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展望后续章节,随着角色们不断深入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更多的变化。
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境,他们将如何应对?角色之间的情感又将如何发展?这些都成为了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
总之,读者第一章以丰富的角色刻画、紧张的情节发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整个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相信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将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展概况测试技术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已成为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与其他学科一样,在热能与动力机械领域中,测试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50年代以前,作为参数测量的感受元件较多属于机械式传感器,如弹簧压力表、膨胀式温度计等。
进入60年代后,开始应用非电量电测技术和相应的二次仪表,使测试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测试技术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开始应用计算机和智能化仪表,以实现对动态参数的实时检测和处理;随后,即80年代至今,许多新型传感技术的相继出现,诸如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红外CT技术、超声波测试技术等高新技术,均已逐步深入到热能与动力机械研究的各个领域,用于对燃烧过程、流动过程、燃烧产物的浓度和粒度场、传热传质过程等的高速瞬变动态参数的测量,从而使得对热能与动力机械的研究,从宏观过程的研究深入到微观、瞬变过程的研究。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这些高科技的传感技术,加上智能化的二次仪表和计算机的应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对热能与动力机械中各种过程内在规律的深入研究,对过去的传统观念作出了新的解释,并有新的发现,从而大大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试技术已逐步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同时它又是与传感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应用数学及控制理论等相互交叉的学科。
这一学科的发展,无疑将会大大促进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
它是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试验手段将被测物理量与另一同名的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比较,以确定两者之间的比值。
因此,测量过程实际上是确定一个数值未知的物理量的过程。
在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中,被测的基础物理量有:温度、压力、流量、功率、转速等。
由于这些物理量的性质以及测量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所以测量方法和所用的仪器也各异。
一、测量方法按照得到最后结果的过程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下述三类。
1.直接测量凡被测量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使用的测量仪器上读得的,称为直接测量,如用压力计测量压力、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
直接测量是测量的基础。
对于稳态物理量,直接测量时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读法用度量标准直接比较,或从仪表上直接读出被测量的绝对值,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弹簧秤测定质量等。
(2)差值法从仪表上直接读出两量之差值作为所求之量,如用U形液柱式差压计测量介质的压差。
(3)代替法用已知量代替被测量,即调整已知量,使两者对仪表的影响相等,此时被测量即等于已知量,如用光学高温计测量温度。
(4)零值法使被测量对仪表的影响被同类的已知量的影响相抵消,则被测量便等于已知量,如用天平秤测定物质的质量、用电位计测量热电势等。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测试工作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应力求简便、迅速,不苛求使用高精度的仪表。
2.间接测量被测量的数值不能直接从测量仪器上读得,而需要通过直接测量得到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经过运算得到被测量的数值。
凡属此类测量,均称为间接测量。
如风机的视在功率功率(kW),可借助下述函数关系求得P=I abc U abc式中,I abc为abc三相电流的有效值;U abc为abc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3.组合测量测量中使各个未知量以不同组合形式出现(或改变测量条件以获得不同的组合),根据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所得数据,通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求得未知量的数值。
凡属此类测量,均称为组合测量。
在组合测量中,未知量与被测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介质温度时,电阻值和温度的关系为R t=R0(1+at+bt2)式中,R t为t(℃)时的铂电阻值(Ω);R0为0℃时的铂电阻值(Ω);a、d为铂电阻的温度系数(Ω/℃)。
为确定铂电阻的温度系数,首先需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然后再经组合解联立方程组,以获得a、b的数值。
组合测量在动力机械中较为常用,如汽轮机空载下由功率损失与转速关系建立经验公式,以确定转速系数与指数等。
二、非稳态和瞬变参数的测量随时间不断改变数值的被测量,称为非稳态和瞬变参数(或称动态参数),如非稳定工况或过渡工况时内燃机的转速、功率;在制冷过程中冷库的温度等等。
这些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可以是周期函数、随机函数等。
此类参数需要用显示式记录方式观察和记录被测量的变化过程和大小。
对缓慢变化现象的参数,可以用慢扫描示波器、X-Y函数记录仪或其他机械式记录仪来测量变化图形。
对一些快速瞬变参数,则需采用灵敏度更高的记录或显示仪器,如用电测、光测的方法记录和显示。
三、模拟测量与数字测量系统有时被测参数的量或它的变化,不表现为“可数”的形式,而是在测量过程中首先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模拟信号,并最终以仪表指针的位置或记录仪描绘的图形显示测量的结果。
凡属此类测量,均称为模拟测量,其相应的测量系统称为模拟测量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直观性强、灵活、简便、价格低;主要缺点是测量精度低,指示器读数误差难以达到小于±O.5%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测量系统在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这类测量可直接用数字形式表示。
由于模/数(A/D)转换技术已能足够精确地将模拟形式的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所以模拟与数字测量两者的转换已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且数字测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能排除人为的读数误差,并可直接由数字记录或打印机记录数据,或与计算机相联实现数据自动处理。
但由模拟信号表示的模拟量和由数字信号表示的数字量仍有本质上的区别。
模拟信号含有“仿真”的意思,即模拟电压和电流信号的电平可以连续地或以无限小的阶跃量仿照被测量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上模拟信号的分辨能力是无限的。
在数字信号中,电压或电流的电平不再代表信号幅值的大小。
这里只有两种电平,即“通”(或逻辑“1”)和“断”(或逻辑“0”),信号的幅度是用几个“通”或“断”电平的组合表示。
所以,数字信号只能取有限个数值,只能按照断续阶跃量的形式来表达连续的时变信号,它的分辨能力决定于所取增量的大小。
因此,模拟测量系统的测量过程是连续的,它能给出被测变量的瞬时值。
数字测量系统的测量过程则是断续的,它给出的数值是被测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第三节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分类一、测量仪器的组成用图1-1所示热电偶测定温度的简图来说明模拟测量系统的组成。
由工作原理可知,热电偶用热电动势的形式来感知温度,构成测量仪器的感受件,通常称为传感器。
热电动势用补偿导线来完成传递信号的作用,构成测量仪器的中间件。
如果信号过弱,有时需放大。
热电动势由电压指针的偏转位置或数字显示给出指示,构成测量仪器或记录件,或称效用件。
因此,按工作原理,任何测量仪器都包括感受件、中间件和效用件三个部分,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1.感受件它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但不一定直接接触),感知被测参数的变化,同时对外界发出相应的信号。
作为仪器的感受件必须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它必须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内部变化(这个内部变化就是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如热电偶的一端受热后,因金属的热电效应而产生热电动势。
2)它只能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发出信号(即不受其他任何参数的影响)。
如热电偶产生热电动势的大小只随温度而变化,其他如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则不引起热电动势的改变。
3)感受件发出的信号与被测参数之间必须是单值的函数关系,即一个确定的信号只能与参数的一个值相对应。
实际上,这三个条件是难以完全得到满足的,特别是其中第2)项条件。
因此,任何传感器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受一定使用条件的限制。
如在使用上不加以注意,就会得出错误的测量结果。
2.中间件最简单的中间件是单纯起“传递”作用的元件,它将传感器的输出原封不动地传给效用件。
这种单纯的传递件一般只有当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较强,感受件与效用件之间的距离不大或效用件的灵敏度很高(或消耗的能量很小)时才有可能采用。
常采用的中间件有导线、导管、光导纤维、无线电通信等。
在近代的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工作中,都要求实现数据集中观测、遥测和自动记录。
所以,大多数测量仪器的中间件还必须完成“放大”、“变换”和“运算”任务。
仪器的放大件有两类:一类是感受件发出的信号较强,放大时不需外加能量,它只利用机械构件扩大指针和标尺之间的相对位移,使之易于观测;另一类是需要外加能量的,这在电测仪器中用得很多。
例如,用电子电位计测量热电动势时,就要将电动势放大1O万倍才足以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指针作出指示。
这类放大在电测仪器中利用电子器件来完成。
有时,为了信号放大或改变传感器输出信号性质的需要,在电测仪器的测量电路中设有信号“变换器”和“运算器”。
3.效用件它直接与观测者发生联系,其作用是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大小向观测者指出被测参数在数量上的大小。
最简单而常见的仪器效用件是指示件,它通过标尺和指针(或液面、光线等)的相对位置来反映被测参数的瞬时值,有这种效用件的仪器被称作指示式仪器。
效用件能将被测参数变化历程记录下来的仪器称为记录式仪器,如笔式记录仪、磁带记录仪等。
记录式仪器所能反映的是被测参数在各个瞬时的变化情况,但有时需要知道被测参数对时间的积分。
例如,在测定流量时,不仅要知道流量的瞬时值,而且还要知道在某个时间间隔内流过的总流量,如以qv 表示瞬时体积流量(m 3/s),则⎰21t t qvdt 就是从时间t 1到t 2间隔内流过的总体积流量。
若这一积分过程可由测量仪器本身来完成,则这样的测量仪器称积分式仪器或累计仪器,如流量计、电度表等。
此外,按照效用件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数字式仪器、信号式仪器、电接触式仪器、调节式仪器等等。
二、测量仪器的分类测量仪器按其用途可分为范型仪器和实用仪器两类。
范型仪器是准备用以复制和保持测量单位,或是用来对其他测量仪器进行标定和刻度工作的仪器。
这类仪器的准确度很高,对它的保存和使用有较高的要求。
实用仪器是供实际测量使用的仪器,它又可分为试验室用仪器和工程用仪器。
前者必须要提供关于它们读数的标定曲线或数值表,使用时应考虑周围环境对示值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磁场、振动等),其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后者并不需要标定资料,它们的准确度是预先根据其结构、制造和运用条件定出的。
对它的要求是动作迅速,使用简单、可靠,其测量结果应能满足工程测量误差所允许的范围。
第四节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决定了所得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其中主要有:准确度、恒定度、灵敏度、灵敏度阻滞、指示滞后时间等。
1.准确度仪器的指示值接近于被测量的实际值的准确程度,称为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