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要禁止人吃人的现象。他们将尸体掩埋,并举行一定 的仪式,后来进一步的发展,认为他们有灵魂,将他们当作一种保护者等等。
衍生出了宗教的观念,祖先崇拜的观念;进一步还产生了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 加强了氏族群体的凝聚力、安全感和归属感等等。
第四,在原始道德中注重人的勤劳、勇 敢、顽强的道德意识的培养和塑造。
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实际上就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3.道德是个人必要的理性控制
道德是基于维护社会利益、保证社会生活秩序、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产 生的。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必然会带有某种超越于个体特殊性的社会普遍性,成 为个人的外在约束力量。但这种约束不是简单的限制和消极防范,而是体现了人 的理性力量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控制。
道德约束并不是一种反对自我的力量,相反,它是保存、发展与完善自我的必要 条件。
4.道德是个人成长的主要动力
道德用否定词来表达就是“不应当做什么”即主要表现为约束,而用肯定词来 表达就是“应当做什么”,即主要表现为引导和激励。引导和激励正是道德动力 作用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道德是以“应当如何”的独特形式来 表现自己的。 人这一能动的主体的发展过程就是在道德的“应当”的感召和推动下不断否定 实然的我,而追求应然的我的过程。
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论》中对原始社会作了深入的考察 后讲:“力量和勇敢是处于经常不断地彼此斗争和同自然 作斗争的原始人的首先和最必要的美德”,“力量和勇敢 经常代替当时的一切美德,以至拉丁文本来创造出来为了 表示肉体上的力量和勇敢的词Virtue当作美德的意义来使 用”。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越是古老的故事,越是落后的民 族,对勇敢、勤劳、力量的赞美也就越多。这是人们在用 道德的形式,在动用舆论来激励、鼓动人的积极进取的精 神,奋斗的精神,借以发挥人的最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