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部分教案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20
2024年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教学提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对外汉语中级教程》第七章“比较句”,主要详细内容为“比”字句的用法讲解和练习。
内容包括“比”字句的结构、用法、意义及相关的语言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能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2. 学生能运用“比”字句进行日常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比”字句,了解汉语比较句的用法,增强对汉语句子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描述。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解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比”字句的口头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互动(15分钟)让学生用“比”字句进行自我介绍,如:我的身高比他高,我的年龄比她小。
5.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可以用“比”字句进行比较的场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比”字句进行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句——‘比’字句”2. 内容:“比”字句结构:A比B+形容词“比”字句用法:进行比较、突出特点例句:我的书包比你的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比”字句描述你的家人或朋友。
2.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比我的爸爸高,她的头发比我的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比较句型进行比较,如“不如”、“较”等,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部分教案一、第1章:汉语语音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能够正确拼读汉语单词和句子。
2. 教学内容:a. 汉语拼音的组成和规则b. 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c. 拼音练习:单词和句子的拼读3. 教学方法:a. 讲解拼音的组成和规则b. 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c. 练习拼读,纠正发音错误4. 练习:a. 完成拼音练习册的相关题目b. 小组内互相练习发音和拼读二、第2章:汉语词汇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内容:a. 汉语词汇的构成和分类b. 常用词汇的用法和搭配c. 词汇练习:填空、选择、翻译等3. 教学方法:a. 讲解词汇的构成和分类b. 举例说明常用词汇的用法和搭配c. 练习词汇的应用,让学生巩固记忆4. 练习:a. 完成词汇练习册的相关题目b. 小组内互相练习词汇的应用三、第3章:汉语语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
2. 教学内容:a. 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规则b. 常用语法点的用法和举例c. 语法练习:填空、改错、翻译等3. 教学方法:a. 讲解语法的结构和规则b. 举例说明常用语法点的用法c. 练习语法的应用,让学生巩固记忆4. 练习:a. 完成语法练习册的相关题目b. 小组内互相练习语法的应用四、第4章:汉语阅读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汉语文章,理解大意。
2. 教学内容:a. 汉语阅读的基本技巧和策略b. 常用阅读材料的类型和特点c. 阅读练习:文章理解和问题回答3. 教学方法:a. 讲解阅读技巧和策略b. 介绍常用阅读材料的类型和特点c. 练习阅读,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4. 练习:a. 完成阅读练习册的相关题目b. 小组内互相练习阅读理解和问题回答五、第5章:汉语写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教学内容:a. 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b. 常用写作题材和结构c. 写作练习:命题作文和自由写作3. 教学方法:a. 讲解写作要求和技巧b. 介绍常用写作题材和结构c. 练习写作,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4. 练习:a. 完成写作练习册的相关题目b. 小组内互相练习命题作文和自由写作六、第6章:日常会话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进行基本的交流。
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提高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 适用对象:初级汉语学习者4. 教学时长:20课时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汉语语法概述1.1 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1.2 汉语语法的构成要素1.3 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2. 第二章:词类2.1 名词2.2 动词2.3 形容词2.4 副词2.5 量词和数词2.6 代词2.7 介词和连词3. 第三章:句子结构3.1 句子的基本结构3.2 主谓结构3.3 动宾结构3.4 偏正结构3.5 联合结构3.6 句子分类4. 第四章:时态和体态4.1 基本时态4.2 进行时态4.3 完成时态4.4 被动语态4.5 虚拟语态5. 第五章:语气和情态5.1 语气词5.2 疑问语气5.3 否定语气5.4 肯定语气5.5 情态动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法规则,分析实例,进行对比。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增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4. 情景模拟法: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法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实时检验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法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2. 辅助教材:相关语法练习册、案例分析等。
3. 教学工具:PPT、视频、音频等。
4. 在线资源:相关语法学习网站、论坛等。
六、第六章: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6.1 名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6.2 动词短语的类型和用法6.3 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搭配七、第七章:形容词和副词7.1 形容词的性质和用法7.2 副词的性质和用法7.3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7.4 形容词和副词的修饰关系八、第八章:介词和连词8.1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和连词的搭配8.4 介词和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九、第九章:句子分类和句子成分9.1 句子的分类9.2 句子成分的分析9.3 主语、谓语、宾语的确定9.4 定语、状语、补语的作用十、第十章:汉语语法的应用10.1 语序和句子结构10.2 语义场和词汇搭配10.3 语境和语言表达10.4 语法错误分析和纠正十一、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1)母语与外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目的语与媒介语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1)基础理论(2)应用理论(3)应用研究(4)教育实践(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3、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4)交际能力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3)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4)学科地位的确立(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二、教学模式1、教学法2、教学模式3、语法翻译法4、阅读法5、听说法6、全身反应法7、团体学习法8、暗示法9、自然法10、交际法11、任务式教学12、侵入式教学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2、课程设计3、教学大纲4、结构大纲5、功能大纲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1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1)《老乞大》(2)《语言自迩集》(3)《汉语教科书》(4)《基础汉语课本》(5)《实用汉语课本》(6)《中文听说读写》(7)《新实用汉语课本》2教材的分类(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教材选用的原则4语言测试的种类5语言测试的效度6语言测试的信度7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8教学评估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1.习得与学习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3.语言习得机制4.中介语5.普遍语法6.母语迁移7.化石化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9.个体差异10认知风格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1.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2).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3),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2.偏误分析(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4)偏误的五个来源(5)偏误分析的贡献(6)偏误分析的局限(7)汉语偏误分析研究3克拉中语言习得假说(1)习得与学习假说(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3)输入假说(4)监控假说(5)情感过滤假说4.文化适应理论三、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1.关键期假说2.语言学能3.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4语言习得态度5.学习者焦虑6认知策略7元认知策略8补偿策略9.记忆策略10社会策略11情感策略12场独立与场依存13.语言自我14歧义容忍度第三部分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概说1.中国文化特点(1)农耕型文化(2)伦理型文化(3)三纲、五常(4)宗法制(5)内圣外王2.中国文化的优势(1)阴阳五行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中国人“天”的概念(3)“天人合一”的含义(4)中和、中庸(5)修身克己二、中国的学术思想1.“诸子百家”的含义2.儒家(1)孔子1)孔子的思想的核心2)孔子的政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思想(2)孟子1)孟子思想的核心2)孟子的“仁学”理论3)孟子的政治思想(3)荀子1)荀子的“人性观”2)荀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3)荀子的唯物主义观(4)两汉经学1)古文经、今文经2)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3)“六经”的内容4)郑学、王学5)“太学”的设立(5)宋明理学1)“理学”的含义2)影响理学形成的因素3)横渠先生4)关学、濂学5)二程6)理学四大家7)朱熹的理学精髓8)闽学9)理学发展的两大高潮时期10)知行合一(6)清朝朴学1)“朴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3)《日知录》4)清代早期和晚期朴学研究的差异3.道家(1)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2)道家的代表人物(3)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4)老子1)老子的“道”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策略思想(5)庄子1)庄子的代表作2)庄子思想的核心3)庄子认为内心修养的途径4.墨家(1)墨家的代表人物(2)战国时代的“显学”(3)墨子的代表作品(4)墨子的思想(5)墨家在逻辑和科技上的贡献5.法家(1)法家的代表人物(2)法家三派(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三、民众的信仰世界6.民间三大崇拜(1)出现天地、祖先、军师崇拜的原因(2)天地山川崇拜1)封禅2)史书记载中第一个封禅的皇帝3)五岳(3)祖先崇拜太庙、宗祠(4)君师圣贤崇拜1)文圣、武圣2)封建帝王祭孔7.佛教(1)佛教的创立(2)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3)佛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及原因(4)唐代佛教的发展(5)佛教的基本信仰(6)佛教主要教派(7)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佛教四大名山、佛教石窟艺术(9)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道教(1)道教产生的时间(2)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3)道教的基本信仰(4)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人物(5)道教宗派(6)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7)重要道观四、中国古典文学1.诗词作品及诗人(1)《诗经》(2)《楚辞》(3)乐府诗(4)建安七子(5)宋词派别2.散文及其作者(1)先秦散文(2)西汉散文代表作(3)骈体文代表作(4)古文运动(5)三苏3.辞赋及其作者(1)先秦辞赋(2)散体大赋代表作(3)宋代辞赋代表作4.戏剧及戏剧家(1)元曲四大家(2)元杂剧代表作(3)明传奇代表作(4)南洪北孔5.小说及小说家(1)刘朝小说代表作(2)四大奇书(3)清小说代表作五、中国风俗习惯1.茶酒与烹调(1)中国饮茶史(2)《茶经》(3)八大菜系2.衣冠服饰(1)中国古代服饰的最大特点(2)中国服饰史上的革新3.民族祥瑞动物中国民族祥瑞动物及其象征意义4花草树木(1)花木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2)花中四君子(3)岁寒三友5.崇尚和禁忌(1)十二生肖(2)中国人的数字迷信(3)中国人的方向与颜色迷信(4)中国人的避讳之俗六、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七、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1)路上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2.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1)佛教东传(2)西行求法3.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4.郑和下西洋5.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1)《马可波罗游记》(2)利玛窦(3)西方传教士的贡献第四部分跨文化交际理论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1.“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分类3.文化的特性4.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8.影响交际的因素9.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10.对外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二、文化定势1.“文化定势”的含义及特点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3.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三、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1.中国人与欧美人世界观的差异2.中国人民族性格3. “价值”的含义及特点4. Hofstede衡量价值观的尺度5.中国人与欧美人价值观的差异6. “思维方式”的含义7.西方国家典型的思维方式分类8.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相互关系9.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10.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四、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1.汉语独特的语构文化的主要体现2.不同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分类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五、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1.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交际中的功能2.人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3.中国人与欧美人世间观的差异六、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1.“文化休克”的含义及表现2.文化休克的四个发展、阶段3.避免或解决文化休克的方法4.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第五部分语音及语音教学一、语音常识1.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2)语音的生理性质1)发音器官2)发音部位3)发音方法(3)语音的社会性质1)同样的概念、意义在不同语言、方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2)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中具有不同的功能2.音节和音素(1)音节(2)音素3.元音和辅音(1)元音和辅音(2)元音和辅音的差异(3)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4.声母、韵母和声调(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2)声母(3)韵母(4)声调(5)零声母5.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1)声母和辅音的关系(2)韵母和元音的关系6.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1)普通话韵母按构成成分分类(2)单韵母(3)复韵母(4)鼻韵母(5)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7.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现代汉语的“韵”(1)韵和押韵(2)韵母和韵的差异8.汉语语音的特点(1)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种,是词根孤立型的语言1)语音的谱系分类:汉藏语系2)语音的结构分类:孤立语(2)没有复辅音(3)元音占优势(4)有声调9.音位(1)音位(2)音位归并的原则(3)音位和音位变体(4)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位描写二、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1)语音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七章“日常生活”的第一节“做客”。
详细内容涉及日常礼貌用语、邀请与应答、描述物品和感受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邀请与应答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描述物品和表达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邀请与应答的表达方式,描述物品和感受的词汇及句型。
2. 教学重点:礼貌用语的运用,邀请与应答的交际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展示主人公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礼貌用语和邀请与应答的表达方式。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日常礼貌用语、邀请与应答的词汇和句型,以及描述物品和感受的表达方式。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依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邀请与做客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礼貌用语:请、谢谢、不客气、再见等。
2. 邀请与应答:可以……吗?/……可以吗?/……吧!3. 描述物品和感受的词汇及句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段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的对话。
(2)描述一下你的房间,用上所学词汇和句型。
2. 答案:(1)略。
(2)我的房间很温馨。
有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把椅子。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美丽的山水。
床单是蓝色的,上面有很多小星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朋友交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际,提高汉语水平。
同时,可以推荐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汉语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外汉语教学部分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入门2. 适用对象:对外汉语教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3. 教学目标: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技巧4. 教学时长:45分钟5. 教学场地:教室6.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案本、PPT二、教学内容1.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2. 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4. 课堂管理的技巧5. 教学评价与反馈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中文问候,引起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趣2. 讲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实践: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节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案4. 分享:各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反馈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2. 教学方案设计:评估学生对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的掌握程度3. 评价与反馈:学生对各组教学方案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五、教学资源1. 参考教材:《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现代汉语教学设计与实践》2. 网络资源: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网站、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3. 教具:投影仪、教案本、PPT模板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方案,并对其他组的方案进行了评价和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扩展活动1. 活动名称:模拟对外汉语课堂2. 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模拟中提高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3. 活动准备:教具(教案本、PPT模板)、教学场地4. 活动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节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案b. 各组进行模拟教学,其他组进行观察和评价c. 教师点评各组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建议和指导5. 活动反思:通过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能力。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教学提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第六课“比”字句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掌握“比”字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学习如何使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2. 能够运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重点:“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包括肯定式和否定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录音机、磁带。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个身高不同的人物,引导学生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包括肯定式和否定式。
例题1:他比我高。
例题2:她不比我矮。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
然后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
4. 课堂互动(10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
问题涉及“比”字句的用法。
5. 巩固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比字句2. 内容:结构:主语 + 比 + 对象 + 形容词用法:肯定式、否定式例句:他比我高。
她不比我矮。
七、作业设计场景:小华和小李在公园里玩耍。
2. 答案:小华比小李跑得快。
小李不比小华高。
小华比小李更活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比”字句的练习资源,以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完整版)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完整版)词汇教学的原则讨论:提示:词汇教学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必须充分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部关系,如组合、聚合关系。
> 文化性原则: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认知性原则:两种词汇在大脑中的认知基础不同,学习者学习不同类型词汇的方法相异。
> 情感性原则:教师应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焦虑。
> 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精讲活练”(不要一味地机械性死练,要切忌出现教师一个人讲的情况,自始至终都要调动学生参与)> 深入浅出原则:避免照搬词典注解的做法,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言讲授词语。
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 交际性原则。
词汇教学和词汇练习都应该突出交际。
可以采用教具,实物。
又比如解释生词使用的例句和帮助学生练习生次设计的情景,都要注意常用性和真实性。
5.词汇教学的内容思考:你认为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应当教些什么?和我们学的现代汉语课程、词汇学课程的内容一样吗?1)教学内容的分类:词的构成——不同的分类标准语的构成语块的构成及其教学意义2)教学内容:词语的形音义,词语的用法,构成词语的语素的意义,汉语的构词法,词语的语境知识,词语的网络联想词群,词语的文化意义,基于汉外比较的词汇的“空位” 6.词汇教学的方法分类一:直接的词汇教学和间接的词汇教学分类二:* 直观法* 定义法* 关联法(上下关联、新旧关联)* 联想法(本义引申释词、文化典故释词、文字结构释词)* 对比法* 比较法* 词语的练习分类三:网络化教学法,利用配价理论进行教学,语素教学法(字本位),“输入-输出”模式教学法二、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一)演绎法(规——例法)1.由一般性的原理(或叫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
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三段论就是这种推理的基本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Ⅰ、课程概述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课程大纲旨在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Ⅱ、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熟练听懂并流畅表达日常生活对话;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和文章;3.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短文。
Ⅲ、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1. 听力(Listening)该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和简短的演讲。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问候和介绍、购物和旅游、餐厅和交通等。
2. 口语(Speaking)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的运用、购物和旅游对话的模拟、餐厅和交通场景的口语练习等。
3. 阅读(Reading)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中文课文和文章。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生活实用信息的获取、简单文章的阅读等。
4. 写作(Writing)该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中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经验的写作、旅行日记的撰写、简单议论文的写作等。
Ⅳ、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听力练习等。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Ⅴ、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ve评价两部分。
形ative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小测验等。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3. 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4.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与任务2. 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交际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文化性原则3.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直接法情景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任务型教学法4.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
2. 教学辅助材料:制作PPT、教学卡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案例和资讯。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外汉语教学场景,锻炼教学技巧。
2. 教学游戏: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语,提高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演示: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评价与反馈:学生互相评价教学演示,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向非汉语母语者传授汉语的过程,涵盖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大纲旨在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优化。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活动。
具体目标如下:1. 听力: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日常对话和相关主题的讲座,能够理解基本的口语表达;2. 口语: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 阅读: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获取相关信息;4. 写作:学生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情况描述和简短的说理文;5. 翻译: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到母语的翻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听力:以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主题,通过录音、对话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听力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基本的口语对话和简短的讲座,并能够从中获取信息。
2. 口语:以日常交流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口语训练等形式进行口语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对话,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 阅读:以简单的文章和故事为主题,通过课内练习和课外阅读等形式进行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并能够获取相关信息。
4. 写作:以个人信息、事物描述和简短的说理文为主题,通过课堂练习和写作训练等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功能,并能够写一篇简短的说理文章。
5. 翻译:以中文到母语的翻译为主题,通过课堂练习和翻译训练等形式进行翻译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到母语的翻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听力测试、口语考试、阅读理解、写作作业和翻译练习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学生设计的一门入门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技巧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二、课程目标:1.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2.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如教学设计、教学执行、教学评价等;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教学团队协作效能。
三、教学内容: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概念与理论(200字):-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对外汉语教学原理与方法(800字):-对外汉语听说教学方法;-对外汉语阅读写作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
3.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800字):-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分析;-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与使用;-教学评价与反馈。
4.对外汉语教学实践(200字):-学生教案设计与实施;-分组合作与互助学习;-教学反思与提升。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期末项目(40%):学生需设计一堂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并进行实际教学演示。
六、教材参考:1.《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朱小曼,吴树战著)2.《对外汉语教程教学设计》(白岩著)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谷长厚著)七、其他要求:1.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学生需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项目;3.学生需认真准备期末项目,并按要求进行实际教学演示;4.学生需遵守教学纪律,尊重他人观点,保持课堂秩序。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二、教学对象1. 年龄:16-25岁2. 汉语水平:初级、中级、高级3. 国家/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三、教材1. 教材名称:根据教学对象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2. 教材版本:国内主流教材或国外教材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生词、语法点、文化背景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1. 生词:根据教材选择5-8个生词进行讲解。
2. 语法点:根据教材选择1-2个语法点进行讲解。
3. 文化背景: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六、教学难点1. 生词:生僻、多义、易混淆的生词。
2. 语法点:复杂、易混淆的语法点。
3. 文化背景:难以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词、语法点、文化背景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和文化背景。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学习生词:讲解生词的读音、词性、词义,并举例说明用法。
3. 学习语法点:讲解语法点的形式、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练习。
4. 学习文化背景: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练习环节: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生词、语法点、文化背景等。
2.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 教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十、教学反馈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对外汉语的基础词汇和句型;2. 能够用简单的对话进行日常生活交流;3.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1. 教授基础词汇和常用句型;2.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 导入活动:-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中国的兴趣,激发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介绍中国的文化和风俗。
2. 主体活动:- 学习基础词汇:通过课件、卡片或游戏等方式,教授常用汉字和词汇,例如:你好、谢谢、再见、请等;- 情景对话练习: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日常对话练习,例如:问候、询问所需等;- 听力训练:播放对话或短文,让学生听懂关键信息,并回答问题;- 阅读练习:选择简单的短文或文章,让学生能够辨认其中的重点信息;-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输出所学内容,例如:写一篇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短文。
3. 巩固活动:- 游戏活动:利用课堂游戏,如拼图、问答等,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分组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
四、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音频和视频资料;2. 课件、卡片和教材等教学辅助材料;3. 游戏道具、角色扮演道具。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其写作和阅读能力;3. 口头测试:进行口语对话测试,评估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六、教后延伸:1.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推荐学习网站、应用程序和书籍等;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参观活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与中国人交流。
以上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份基础教案,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删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案(提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讲义第一章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分析和语法单位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四、语法体系五、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汉语注重意合3、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4、汉语的句子构造规则与词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5、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陈述第二章词和词类第一节词类概说一、词类划分的标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张志公“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十二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二、识别词类的方法1、根据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功能(1)组合功能(2)句法功能(3)类别功能2、识别的窍门:记小类(1)名词(2)代词(3)动词(4)形容词(5)数词(6)量词(7)介词(8)副词(9)连词(10)助词(11)叹词(12)象声词三、词类的教学分布1、构成语法点出现在教材中2、构成表达式出现3、分布在句子当中四、词的兼类1、名、形兼类2、形、动兼类3、名、动兼类第二节名词和时间方位表达法一、时间表达法汉语的时间表达与印欧语的区别:1、时点和时段(1)时点词①钟点词②日期③某些时间词④某些词组(2)时段词①时间词②词组(3)时段词中的“个”①必须用“个”②可用可不用“个”③一定不用“个”2、时间表达法(1)汉语中能表达时间的词(2)时点和时段在句子中的功能①动作、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②动作持续的时间③表示不定时间④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现在、将来3、注意事项(1)怎么分析时间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2)时间词和介词“在”的问题(3)区别同译词①点、点种、时②刻、刻钟、分、分钟、秒、秒种③“号”和“日”(4)“前后”和“左右”跟时间词搭配的问题二、方位、处所表达法1、方位词2、处所词3、名词和方位词的组合规则4、方位处所表示法(1)作主语(2)作状语(3)作补语第三节数词和读数法一、数词的分类二、整数的读法1、“万”以下数字称数法2、“零”和“半”3、“二”和“两”三、小数、分数的读法四、倍数的读法五、序数的读法1、“第”的用法2、号码读法六、概数表示法1、相邻数字的并列2、“几”和“多”3、表概数的词语第四节量词的语义特征一、量词和名词在语义上的联系“把”:“张”:“条”:“块”:二、量词和动词在语义上的联系“次”:“趟”:“遍”:“下”:“顿”:“场”“番”:三、量词的多义性和交叉性四、量词的色彩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3、语感五、辨析近义量词六、量词教学的设想1、量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量词的不同阶段的教学(1)初级阶段:(2)中高级阶段:第五节代词的活用一、人称代词的活用二、疑问代词的活用1、泛指2、虚指3、任指三、指示代词的活用第六节能愿动词一、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二、能愿动词的词义分析1、能愿动词的一词多义“能”:“会”:“可以”:“要”2、能愿动词的词义交叉(1)表擅长(2)表可能(3)表意愿三、能愿动词的肯定与否定第七节副词和介词一、虚词的教学分布概况二、副词和介词的再分类1、副词再分类2、介词再分类三、副词组合中的特殊现象1、副词修饰名词、数量词2、副词和否定词的位置3、某些副词修饰“动/形”后影响了“动/形”的语法功能四、副词和介词的使用条件五、归纳虚词语法意义的方法1、把同义、近义的词放在一起比较2、把说明同一方面的虚词进行比较3、把意义相对的词进行比较4、把用虚词的句子,抽掉虚词后比较六、分析虚词偏误的方法第八节离合词一、离合词概述二、离合词的语法特点1、中间可以插入其他(多种)成分2、大多数离合词不能带宾语3、离合词带补语时要重复动词4、离合词的重叠方式是AAB5、离合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6、有的离合词可以倒序三、离合词的教学方法第三章词的组合一、短语概述二、短语的类别1、短语的结构类别2、短语的功能类别第四章句子和句子成分第一节主—谓中的主语和谓语一、句法成分概述二、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理解为话题和陈述三、主谓词组对组织句子的影响四、主、谓的语义关系1、主语对谓语来说是什么角色2、谓语有四种第二节述—宾中的宾语一、句法分析中注意与其他成分的区别1、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2、主谓结构作宾语和双宾语二、关于双宾语三、形容词带宾语四、述宾之间的语义关系第三节定—中中的定语一、“的”的用法1、名词2、代词3、形容词4、动词5、数量词6、短语结构二、多项定语的位置三、定语的语义指向1、主语前的定语的语义指向2、宾语前的定语的语义指向第四节状—中中的状语一、“地”的用法1、副词2、形容词3、介词词组4、其他词组5、时间处所二、多项状语的位置三、状语的语义指向第五节述—补中的补语一、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八类补语二、趋向补语1、范围2、趋向补语对动词的选择3、趋向补语的立足点4、趋向补语的宾语的位置5、趋向补语的意义三、结果补语1、结果补语的意义2、结果补语的语义分析3、结果补语形式上的特点四、程度补语1、程度补语的语义类型2、程度补语的否定式3、程度补语的几种形式五、可能补语1、可能补语的形式2、可能补语的意义3、可能补语与“能”的区别4、可能补语肯定式与否定式使用频率5、特殊的可能补语六、时量补语1、时量补语的基本意义2、时量补语的用法3、时量补语的否定式和疑问式七、动量补语八、数量补语和介宾补语1、数量补语2、介宾补语第五章句型和句类一、句型: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二、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第六章句式一、“把”字句二、“被”字句三、连动句四、兼语句五、存现句六、比较句七、“连”字句第七章复句。
对外汉语教学部分教案9月28 日----10月3日主题:家庭与爱(家庭主要重点在家庭成员的称谓上的学习,爱主要是爱国----中国的国庆节穿插其中,爱家)中文1及中文1A:家庭称谓核心家庭阶段,中文1B几乎全部称谓。
学生的学习情况:中文1班的家庭称谓还没有掌握好,中文1 a 和中文1类似,中文1B 的情况较好,可继续进行,而另外两个班还需要巩固复习。
主要内容:称谓,先从核心家庭入手,并以小儿歌形式呈现,然后拓展到大家庭。
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当天穿插“了解中国”的内容,十月二日(阴历九月初九)穿插重阳节的内容。
具体步骤如下:教学步骤:1. 家庭称谓儿歌:《我的家》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有我和它!(宠物,也看作家里的一员)然后引出“家族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妈妈、妈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姥爷/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姥姥/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以上的内容要反复操练,并制作了卡片帮助同学们记忆。
卡片游戏:1、先给同学们分配了数量均等的卡片,但是上面写有不同的称谓,或者有两个人的会有重复。
老师说“爸爸”,持有“爸爸”的卡片的同学“出牌”,没出或者出错都会不得分。
游戏2、老师出示卡片,谁最先读出卡片上的字谁就得分。
在熟练了之后逐渐加词,但是同学们复习不够及时,记住的效果不是很好。
文化部分:中国的国庆节和重阳节介绍了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通过视频和讲解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还有重阳节的食物。
作业写字:爸,妈,我。
还有制作国旗(思亦可和涂一凡按时完成)!10月6日----10日(10日,no school)主题:中文 1 和中文1A班继续家庭称谓学习,开始几个数字学习并加上家的描述。
中文1B班复习家庭称谓,开始饮食方面的表达。
主要内容:中文1:已经掌握了用一只手表达数字,但是书写方面再加强一下,可以用中文做数学题。
中文1A:继续加强称谓的学习达到掌握,再学习数字。
中文1B:家庭称谓简单复习,开始饮食的表达。
教学步骤:中文1:家庭称谓:姥姥,姥爷,外公,外婆,舅舅,阿姨家的描述:我的家不大,有五个房间,其中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起居室。
生词:家,房间,卧室,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客厅字:房,间,家,大,小(要求掌握)活动:让学生们自己画出自己家的样子,然后分别用汉字标注房间名称,并要求回家也在各个房间贴上名称,到自己认读之后揭下来。
(提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房间的图片或者视频)中文1A:家庭称谓:姥姥,姥爷,外公,外婆,舅舅,阿姨数字一到十。
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看老虎,老虎没看见,看见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八本书,九只笔,十个学生学汉语!一只手表示数字的方法!中文1B:复习家庭称谓之后,学习新内容:关于饮食方面的表达。
生词:面包,鸡蛋,牛奶,咖啡,吃,喝,早上句型:早上好!早上好!你喝什么?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
活动:1、大声朗读:面包,牛奶,鸡蛋,咖啡吃,吃什么,吃面包,喝,不喝,不喝咖啡你/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吃什么?我吃鸡蛋。
你/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喝什么?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
书写:早,上,吃,牛10月14 日----10月17日(10月13日:School is closed,10月15日12:35-1:20中文1 因考试停课,本周各只有两次课,17日儿童节不上课)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班巩固数字的书写和颜色的识别,及房间的名字,加进水果的学习。
中文1B班学习水果和蔬菜的表达,水果掌握的较好。
主要内容:中文1:数字基本掌握,但是笔顺上还需要提高,开始水果的学习。
中文1A:数字基本掌握,开始水果的学习,能照拼音和图片读出水果的名称。
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学习。
教学步骤:中文1、中文1 A:已完成数字的学习,用数字做了“趣味数学题”,制作了“日历”。
家的描述:我的家不大,有五个房间,其中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起居室,一个车库。
水果: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书写上要求会较松,但是认读要严格。
本课开始结合颜色、数量、喜好。
如:红色的苹果,三个红色的苹果。
A:你喜欢(吃)什么水果?B:我喜欢(吃)苹果,香蕉,菠萝等。
活动:一、老师说英语,学生们说中文,由慢及快。
二、学生们自己对话,采访同学喜欢吃什么水果,向老师汇报采访结果。
三、利用PPT 展示水果,同学们认读。
四、一个同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他同学通过“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来猜是什么水果。
五、水果“蹲”游戏。
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学习。
生词:水果: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蔬菜:茄子,白菜,芹菜,土豆,西红柿,西兰花,洋葱,生姜,大蒜,南瓜,冬瓜,蘑菇,黄瓜,辣椒,萝卜,紫甘蓝,菠菜句型:你喜欢什么水果?我喜欢苹果。
我不喜欢桔子。
你喜欢什么蔬菜?我喜欢西兰花,我不喜欢苦瓜。
活动:1、大声朗读生词。
2.老师说英语,学生们说中文,由慢及快。
3.学生们自己对话,采访同学喜欢吃什么水果,向老师汇报采访结果。
4.利用PPT 展示水果,同学们认读。
5.一个同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他同学通过“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来猜是什么水果。
作业:问家人喜欢吃什么水果,上课的时候向老师用中文表达。
(王新:Arthur 10月14日缺勤,涂一凡:Ian因全家出游于10月14日和15日缺勤两次)10月20 日----10月24日(10月13日:School is closed,10月15日12:35-1:20中文1 因考试停课,本周各只有两次课,17日儿童节不上课)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巩固水果的学习,开始方向的学习。
中文1B班巩固蔬菜的表达,开始方向的学习。
主要内容:中文1:水果基本掌握,但是笔顺上还需要提高,开始方向的学习,但是复习明显不到位。
中文1A:基本掌握水果的说法,开始方向的学习。
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学习之后,开始方向的学习。
教学步骤:中文1、中文1 A:水果部分的复习: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书写上要求会较松,但是认读要严格。
本课开始结合颜色、数量、喜好。
主要内容:方向词的学习步骤:一、老师讲解方向词,并用手势展示,在黑板上按笔顺写出方向词,由少及多,四节课逐步增多。
二、一起做“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后看等动作;一起拍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转圈”等熟悉这些方向词。
三、利用PPT 展示迷宫,一个人指导方向,一个人用笔画出路线。
四、在白板上画圆圈,让学生蒙住眼睛,另一个学生用方向词指导,画出眼睛、鼻子和嘴。
五、在教室里明显的地方藏个东西,一个学生蒙住眼睛,另一个指导找出来。
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复习。
生词:水果: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蔬菜:茄子,白菜,芹菜,土豆,西红柿,西兰花,洋葱,生姜,大蒜,南瓜,冬瓜,蘑菇,黄瓜,辣椒,萝卜,紫甘蓝,菠菜方向词的学习步骤:一、老师讲解方向词,并用手势展示,在黑板上按笔顺写出方向词,由少及多,四节课逐步增多。
二、一起做“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后看等动作;一起拍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转圈”等熟悉这些方向词。
三、利用PPT 展示迷宫,一个人指导方向,一个人用笔画出路线。
四、在白板上画圆圈,让学生蒙住眼睛,另一个学生用方向词指导,画出眼睛、鼻子和嘴。
文化活动:剪纸作业:1、掌握上、下、左、右的写法,识记东、西、南、北、里、外等方向词。
2、搜集关于万圣节的材料,画出创意画面展示万圣节场景。
(涂一凡10月23日缺勤一次)10月27 日----10月30日(10月30日half-day school, 10月31日:School is closed. 中文1:两次课,中文1A:四次课,中文1B:4次课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巩固方向词的学习,开始年、月、日、星期、日期、生日的学习。
中文1B班巩固方向词的表达,开始年、月、日、星期、生日、日期和点钟的学习,但由于该班有中文基础,讲的更为深入一些。
主要内容:中文1:方向词基本掌握,但是书写上还需要提高,开始年、月、日、星期、生日,日期的学习,由于万圣节放假和周四下午的家长会,本周只有两次课,没能涉及到生日和点钟的对话和表达。
中文1A:方向词基本掌握,但是书写上还需要提高,开始年、月、日、星期、日期的学习。
中文1B:方向的学习完毕,开始年、月、日、星期、日期和点钟的学习及表达。
生词: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年,月,日,多少,几,小时,点。
教学步骤:中文1、中文1 A:一、方向词部分的复习:上(边/面),下(边/面),前(边/面),后(边/面),左(边/面),右(边/面),里(面/边),外(面/边), 东, 南,西, 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先领读生词: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
三、然后开始讲解中美日期表达的异同。
用数轴表示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关系。
句子:1、今天是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七号 /日。
昨天是年月日。
前天是年月日。
2、A:一个星期有几天?B:(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日。
A:一年有几个月?B: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反复操练。
中文1 B:一、方向词部分的复习:上(边/面),下(边/面),前(边/面),后(边/面),左(边/面),右(边/面),里(面/边),外(面/边), 东, 南,西, 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先领读生词(每次课逐步增加):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生日、点、多少、几。
三、然后开始讲解中美日期表达的异同。
用数轴表示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关系。
句子:句子:1、今天是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七号 /日。
昨天是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