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快速康复理念及应用 (1)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59
骨科术后快速康复(ERAS)概述骨科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简称ERAS)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学科参与的术后管理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和功能,减轻手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ERAS通过优化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治疗流程,减少创伤和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手术后生活质量。
ERAS的原则1. 多学科团队合作ERAS强调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骨科医生、麻醉师、护士、营养师等。
团队成员通过密切协作和信息共享,确保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获得全方位的优质护理。
2. 减少术前禁食时间传统上,手术前要求患者禁食一段时间,以防止手术时出现呕吐和误吸。
然而,长时间的禁食会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衰弱,影响手术后的康复。
ERAS推荐缩短术前禁食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
3. 麻醉管理传统上,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会导致术后恶心、呕吐和意识恢复缓慢。
ERAS倡导使用局部麻醉或脊麻,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缩短患者恢复意识的时间。
4. 手术时的治疗ERAS推荐使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
此外,为了减轻术后疼痛,ERAS鼓励使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泵等术中管理方法。
5. 术后早期行动传统上,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以便伤口愈合。
然而,过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ERAS鼓励术后早期行动,通过早期坐起、行走和功能锻炼来促进康复。
6.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的营养需求较高,但由于术后肠功能减退和食欲不佳,患者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常常不足。
ERAS强调术后早期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输入营养补充剂。
7. 疼痛控制和并发症预防ERAS关注术后疼痛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采用有效的镇痛措施,如采用多种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使用镇痛泵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
并且,早期预防并管理术后肺炎、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
ERAS的益处1. 减少住院时间ERAS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早由HenrikKehlet在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Kehlet认为手术创伤、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长时间制动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等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加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ERAS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麻醉、镇痛技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等不适,以利于早期活动。
(2)具有微创外科理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
(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的相互协作。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医用,在骨科领域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相关数据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Sharrock以及其团队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ERAS理念在骨科领域的早期应用,其主要由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多项干预措施所构成,该项临床工作需要骨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患者教育、术中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提供合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
早在1995年,Sharrock以及其团队便提出应当对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有:将麻醉方式由全身麻醉更改为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为高危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重症监护及特级护理,术后由麻醉医师提供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和管理。
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严格意义上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属于综合性模式,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语言、机体健康,且还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机体恢复的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临床治疗中的各类不良事件。
其中骨科手术的创伤性比较大,且大多数患者的机体恢复比较慢,所以将快速康复护理积极应用其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严格意义上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基于康复医学理论对患者所实施的一种护理对策,因受到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生活中部分人员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骨科疾病,比如车祸、摔伤、骨折等等,如此一来则对正常的工作、学习产生影响,其中临床当中治疗骨科疾病以手术为主,但是严格意义上分析,手术创伤面比较大,患者机体恢复能力比较慢,所以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康复,并且还能在医、护、患三方的协调配合下提高患者锻炼的主动性。
换而言之,快速康复护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不仅包括基础护理,并且还从心理、职业、社会等多个方面实施护理,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另外依据相关报道得知,在骨科当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致残率。
2、骨科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内容2.1环境与体位的护理毋庸置疑,舒适的环境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痊愈,所以环境与体位护理是快速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的温度设定在20—26℃,湿度控制在50%---60%,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康复环境。
另外大多数骨科患者都需要通过石膏固定,所以对患者的舒适会产生影响,对此护理人员与医生积极配合,在不影响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拉近自己与患者的距离,给予患者亲切的态度,倾听患者的抱怨,了解患者的各类情况,尽可能的通过话语降低患者的焦虑。
除此之外,大多数患有骨类疾病的患者均存在负性心理情绪,如不及时做好心理情绪的改变,则会影响患者身心康复,对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将临床治疗的方法一一告知给患者,并选择成功案例为患者讲解,使其保持自信心,积极接受治疗。
特别关注骨科手术患者如何进行快速康复马静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41400)康复是治疗疾病方法的重要组成之一,而骨科的康复治疗则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
骨科康复治疗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等手段,从而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1骨科康复会经历哪些过程?该做什么?骨科康复过程中患者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第一阶段——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当患者刚受伤或刚做完手术,往往会有疼痛、肿胀、发炎等不适,此时受伤部位会术后制动。
此阶段骨科康复解决的问题是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需要患者主动的参与,保证效果。
(1)症状控制:通过仪器的治疗缓解疼痛和肿胀,主动或被动肢体活动促进循环,(2)预防并发症:通过受伤临近部位关节和肌肉活动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延缓肌肉萎缩,预防血栓形成。
第二阶段——保护性基础康复训练:经过第一阶段的规范康复,症状缓解大半,受伤的部位也已逐渐愈合和修复。
但由于受伤和手术后的制动,会不可避免的带来受伤部位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等。
患者要在医生允许和护士/康复师的指导下,及早的开始进行受伤部位的基础康复。
此阶段更需要患者主动的参与,适度足量,及时的反馈不适症状,保证安全和效果。
(1)促进骨折愈合:可以通过仪器治疗来辅助肌肉的训练和血液循环。
(2)肌肉恢复:通过受伤部位无痛静力性肌肉训练,恢复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
(3)关节活动恢复:受伤部位无痛范围的关节活动训练等。
(4)功能活动训练:早期的保护下离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第三阶段——活动受限解除,强化肢体功能:经过第二阶段的基础康复和受伤部位的修复、愈合,受伤部位可以循序渐进的开始进行活动,逐渐解除活动受限,肢体功能逐渐回归。
以下肢受伤而例,需要从负重开始,逐渐过渡到辅助器具步行,再到独立步行,乃至下蹲、跑、跳等逐渐进阶。
随着功能难度的提升,对基础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医生和护士/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状况,判断功能活动的晋级标准。
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骨折指的就是骨头完整性受到破坏,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本身极限时,就会发生骨折,大多都是因为外力所导致的,在受伤后,局部会疼痛、肿胀、出现畸形,多发性骨折或者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休克,造成生命危险。
快速康复护理的概念是由国外医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以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为原则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1.骨折护理要点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制定措施应对并发症以及其他突发情况,全面检测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其他生命体征,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每隔半个小时需要详细记录患者心跳、血压、呼吸等各项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配上呼吸机,做好记录,当患者肺部功能严重受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还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在昏迷的病人中,呼吸道梗塞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松开患者贴身衣物,包括内衣、皮带,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微微后仰,同时避免出现舌后坠;(2)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要多鼓励患者咳嗽排出呼吸道中的痰,在咳嗽的同时应对伤口处进行适当压迫,保护骨折部位;(3)做好鼻气管吸引工作。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现肋骨骨折后多半意识不清、痰多,且较为粘稠,此时医护人员可用鼻气管吸引,将吸痰管深入到患者鼻腔中,刺激患者进行咳嗽、喷嚏,每次吸引时间控制在10-15秒左右为宜;(4)气管插管。
如果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较多,且不容易排出,就要进行气管插管。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查看胸部是否能够正常运动,尤其要注意无法正常进行胸部拍片的患者;与此同时要记录患者皮下气肿的延伸范围,如果延伸速度过快,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来说,要保持病房内的清洁,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禁止吸烟。
2.骨科快速康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骨折的病人很容易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不仅如此,骨折会给病人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巨大麻烦,病人受伤之后精神压力陡增。
快速康复在骨科的应用目的:探讨和分析快速康复在骨科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骨科收治的156例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各78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3.6±3.1)天,住院费用为(5836.6±974.3)元;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7%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的87.2%,并发症发生率3.8%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的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各种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引言:骨科收治的患者,往往所受的创伤较大,治疗后需要的时间较长;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长期的治疗和恢复往往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承担着较大的负担。
这种负面心态,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对骨科患者,对症治疗固然至关重要,有效的护理同样不可或缺。
基于此,我院近年來在骨科应用了快速康复护理,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现就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骨科收治的156例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各78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
参考组患者男女比为45:33,年龄在26岁到73岁之间,平均为(47.2±7.4);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为47:31,年龄在24岁到75岁之间,平均为(48.0±7.7)。
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治疗方法等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