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源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生物过敏反应知识点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一种体现,当人体暴露于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
了解和掌握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正确应对和预防过敏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课程中需要掌握的过敏反应知识点。
一、过敏原的种类和特点过敏原是指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包括食物、花粉、灰尘螨等。
常见的过敏原有以下几大类:1. 食物过敏原:如花生、海鲜、牛奶等。
食物过敏原会导致呕吐、腹泻、荨麻疹等症状。
2. 非食物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皮屑、灰尘螨等。
非食物过敏原会引起鼻塞、打喷嚏、咳嗽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症状。
3. 药物过敏原: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药物过敏原会引发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症状。
二、过敏反应的机制过敏反应包括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四种类型,其中Ⅰ型过敏反应最为常见。
以下是各类型过敏反应的机制:1. Ⅰ型过敏反应:又称即时型过敏反应,是由IgE参与的过敏反应。
当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对应的IgE抗体。
再次暴露于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过敏症状。
2. Ⅱ型过敏反应:又称细胞毒性过敏反应,是由特异性抗体(IgM或IgG)和抗原结合引起的。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细胞破裂和溶解,引发组织损伤。
3. Ⅲ型过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是由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
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吞噬细胞和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4. Ⅳ型过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
当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由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并释放活化淋巴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1. 皮肤过敏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瘙痒、荨麻疹、水疱等。
处理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剂等进行治疗。
过敏源知识
过敏源是指能够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包括食物、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昆虫叮咬等。
过敏反应是由人体免疫系统对于
特定物质的过度反应造成的,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皮疹、红肿、瘙痒等。
以下是常见的过敏源以及关于它们的一些知识:
1.花粉:花粉过敏是一种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见的过敏源
包括榆树、杨树、榛树、松树、草等。
花粉过敏症状最常见的
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2.尘螨:尘螨是一种微小的昆虫,主要寄生在家具、床上用品、地毯等处,主要引起室内过敏反应。
尘螨过敏症状包括皮
肤瘙痒、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
3.食物过敏:常见的食物过敏源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坚果、海鲜等。
食物过敏会引起胃肠不适、呕吐、腹痛、皮疹等
症状,有些情况下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4.动物毛发:动物毛发中的蛋白质是引起过敏的主要物质,
常见的包括狗、猫、家养禽类等。
接触动物毛发后,容易引起
过敏性鼻炎、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5.昆虫叮咬:昆虫叮咬包括蜜蜂、蚂蚁、蜘蛛等,它们的叮
咬会引起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
对于某些人来说,
昆虫叮咬还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严重皮疹、呼吸困难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过敏源,还有一些其他的过敏原,如药物、化妆品、大豆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等。
如果你怀疑自己对某种物质过敏,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过敏测试,避免接触过敏源,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清洁,避免过敏源的接触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敏原检测基础知识
过敏原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对某些物质的过敏反应来确定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的测试。
以下是一些基础知识:
1. 过敏反应是人体对某些物质过度反应的免疫反应。
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过敏原可以是食物、花粉、灰尘、宠物、昆虫叮咬等。
2. 过敏原检测分为皮肤测试和血液测试。
皮肤测试可分为皮内测试和皮肤划痕测试,具体方法是在肌肤表面涂抹待测物质,观察皮肤的反应。
血液测试则是采集血样,测定血液中抗体的含量。
3. 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检决定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免疫治疗等。
4. 过敏原检测前需要停用抗组胺药物,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和食物的禁忌事项,避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总之,过敏原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过敏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治疗过敏症状。
食品过敏原知识培训- 保护人们免受食物过敏的威胁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增加的健康问题,食物过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食品过敏原知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食物过敏原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和处理食物过敏引发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并展开以下几个关键标题。
1. 食物过敏的定义和常见过敏原食物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成分产生异常反应的状况。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鱼、贝类等。
我们将对每种过敏原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引发的反应、致敏机制以及对过敏人群的影响。
2. 食品过敏的症状和风险食品过敏反应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皮肤瘙痒、疹子,到严重的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了解这些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一些食品过敏相关的风险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3. 如何识别食物过敏正确识别食物过敏是预防和管理过敏反应的关键。
文章将介绍常见的食物过敏诊断方法,包括皮肤划痕测试、血液测试和食物消除法。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人们发现和排除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
4. 食物过敏的管理和治疗当出现过敏反应时,正确的管理和治疗措施能够减轻症状并避免进一步恶化。
我们将介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注射等,并强调过敏急救药品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过敏人群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物过敏。
5. 食品过敏防护措施预防食物过敏的最佳方法是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我们将讨论关于食品标签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室外用餐时谨慎选择食物。
同时,我们还会提供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帮助人们选择更安全的食物替代品。
通过食品过敏原知识培训,我们可以增加对食物过敏的认识,并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食物过敏反应。
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饮食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食物过敏的威胁。
生物过敏知识点总结大全过敏原种类生物过敏的原因,主要是由过敏原引起的。
过敏原主要分为食物过敏原、呼吸道过敏原、接触过敏原等几种。
1、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原是指在人体摄入某些食物后引发的过敏反应的原因物质。
食物过敏原主要包括鸡蛋、牛奶、大豆、鱼、虾、花生、坚果、小麦、贝壳类等。
这些食物过敏原即使摄入少量,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2、呼吸道过敏原呼吸道过敏原主要是指空气中的花粉、灰尘、霉菌等物质。
这些过敏原入侵人体呼吸道后,会引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
3、接触过敏原接触过敏原包括动物皮毛、花粉、草木、昆虫叮咬等。
当这些过敏原接触到皮肤或黏膜时,会引发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类型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类型,表现为皮疹、发红、瘙痒等症状。
常见的皮肤过敏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2、呼吸道过敏呼吸道过敏的典型症状是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呼吸道过敏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3、消化道过敏食物过敏会引起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
4、全身过敏严重的过敏反应会影响全身,出现全身性瘙痒、晕厥、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就医。
过敏性疾病是指因过敏原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根据过敏反应的部位不同,过敏性疾病可以分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消化道过敏性疾病、皮肤过敏性疾病等。
1、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包括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等;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包括喘息、咳嗽、胸闷等。
2、消化道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会引起消化道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过敏、过敏性胃肠炎等。
食物过敏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性胃肠炎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3、皮肤过敏性疾病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
一、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
1、致敏原:又称为过敏原、变态反应原、变应原,指能够诱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蛋白质)。
2、食物过敏是人们对某些食物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在医学上属于一种变态反应。
3、食品致敏原是普通食品中正常存在的天然或人工添加物质,被过敏体质人群消耗后能够诱发过敏反应。
4、各个国家食品标识应标明的致敏原成分
5
1)正确的食品标签: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正确、清楚地标识出致敏原成分,是防止他们发生食物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最有效的措施。
2)国外多国已发布多项法规对致敏原标识作出规定。
3)我国已实施的标准:GB/T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的致敏原成分;即将实施的《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
1)婴幼儿患者:在5 -6岁时大约80%对牛乳、鸡蛋、花生、小麦、大豆产生过敏反应,大约20%对鱼、甲壳类动物的过敏会消除、其余的往往是终生过敏。
2)成年人:食物过敏的发病率成快速上升的趋势。
3)食品过敏的临床表现:麻疹、疱疹样皮炎、口腔过敏综合征、肠病综合征、哮喘及过敏性鼻炎、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食物过敏至今无特效疗法。
5)致敏原引发过敏反应的最低量无定论。
6)极微量致敏原即可造成造成严重后果。
7)目前预防是防止食物过敏唯一的途径—严防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致敏原。
三、我国出口食品因致敏原被预警召回情况(摘选)
四、致敏原管理
1、食品致敏原管理包括:生产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消费者。
2、“可能存在”及预防措施:
1)需考虑对无法控制的、偶然发生的、潜在的危害所采取的最后补救措施;
2)如果上述情况存在,则可以使用“可能存在”这样的描述;
3、已确定三项致敏原管理原则:
1)控制及培训:生产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致敏原成分;
2)原料标识成分:必须准确地反映出食品听致敏成分;
3)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需在包装上向过敏体质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
4、致敏原控制:
1)有意添加及潜在交叉污染的控制:导致交叉污染的原因
a收购原料前后的交叉接触;b错误的配方;c交叉接触;d存储条件差;e共享生产设备;f原料粉尘的污染;g与反工材料一起进行加工;h人为过失。
2)风险识别:a确认存在致敏原的原料;b确定各个加工环节可能存在的致敏原;c明确存在交叉污染的环节;d明确标签问题。
3)确定12个关键环节:
A审核供应商;b原料验收;c确定消费群;d环境卫生;eHACCP计划;f企业员工安全意识;g反工环节;
h重新配方;i产品研发;j标识;k工程及维护;l措施计划。
五、致敏原的阀值
1、食物中即使含有很微量的致敏原也可以引发消费者的过敏反应。
2、低于10mg/kg的水平可能会低于过敏反应的阀值。
3、仍需严格确定精准的过敏反应阀值。
4、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平(LOAEL):
已公布的食品致敏原LOAEL值(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