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科技和文化课题:第7 课古代科技和文化第课时总第个教课设计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履行时间:年月日课程目标:以建筑艺术、阳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标注:知识与能力鉴别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
阅读古希腊有名的《荷马史诗》、惨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培育阅读和艺术鉴赏能力;认识古代优异的科技成就如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贡献;有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和教师解说认识古代文化成就;经过指导学生察看历史图片、比较古代文字、建筑艺术风格、科技文化内容形式的特色,培育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对祖先文化成就的尊敬赞叹和赏识的态度,进而认识到继承弘扬人类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教课要点:《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教课难点: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色。
教课器具: PPT教课方法:自主学习法、解说法、议论法、赏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发问:一致的古代埃及国家成立、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奴隶制小国、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邦时间(前 3000 年左右、前 3000 年起、前 2500 年)。
今日,我们学习这些古国的文化成就。
【解说新课】一、古老而神奇的文字1、象形文字什么叫象形文字?(因为它用图形表示事物)看图画《象形文字》。
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
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2、楔形文字为何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创建的?(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小尖棒在湿润的泥版上压出笔迹,笔道的形状很像楔子)指导学生看图片《楔形文字》,说明:楔形文字发源于象形文字。
为了书写方便,人们渐渐对一个物体不所有画出,而只画出最能表现其特色的部分,于是本来的图画渐渐变成直线的图形。
因为它被宽泛使用,人们称它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特点;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和文化成就;3.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1.数学方面:《数学九章》的编纂,正式确立中国数学的基本原理;2.医学方面:《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3.书法艺术: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成就;4.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广泛传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1.文学方面:陶渊明、王羲之等文学家的作品被广泛传颂;2.绘画艺术:《庄子》插图和《洛神赋图》等传世之作;3.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相互融合,形成多元的哲学体系;4.音乐舞蹈:曲艺、琴瑟等音乐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高峰。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科技对历史的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繁荣;2.文化对历史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导学活动:1.小组讨论: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2.文化体验:观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作品,了解当时文化艺术的特点;3.剧情表演:演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感受当时社会的风貌;4.思辨探究: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同时也激发我们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2.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3. 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西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2. 掌握西汉时期的重要科技和文化成就;3. 能够分析西汉科技和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西汉的科技和文化》。
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西汉的科技成就1. 造纸术: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造纸术: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2. 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和探险更加安全和便利。
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和探险更加安全和便利。
3. 水浑仪:水浑仪的使用使得渔民和海员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风向和航行方向。
水浑仪:水浑仪的使用使得渔民和海员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风向和航行方向。
西汉的文化成就1. 史学:西汉时期的史学家编纂了众多重要的史书,如《史记》。
史学:西汉时期的史学家编纂了众多重要的史书,如《史记》。
2. 文学:西汉时期的文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很多重要的作品问世。
文学:西汉时期的文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很多重要的作品问世。
3. 医学:西汉时期的医学家对人体结构和疾病治疗有了深入的研究。
医学:西汉时期的医学家对人体结构和疾病治疗有了深入的研究。
导学活动1. 请同学们从以上列举的科技成就中选择一个进行介绍,并说明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请同学们从以上列举的文化成就中选择一个进行介绍,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3. 小组讨论:西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4.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的研究内容,并展开讨论。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汉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成就,理解了这些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增强对自己国家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科技
和文化》导学案
目标
- 了解东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 掌握东汉时期的重要科技和文化成就
-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1. 导入(5分钟)
- 引入东汉时期的背景和重要性,生动介绍东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内容(20分钟)
- 使用多媒体等教具向学生介绍东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 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
-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 铁制农具的发展与改进
- 文学艺术作品的繁荣发展
- 科技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5分钟)
- 在学生分组合作下,选择一个东汉时期的科技或文化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该成就对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
4. 总结归纳(10分钟)
-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5. 课后作业(自主研究)
-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东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附加活动(根据时间和学生情况可选)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展览,亲身了解东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湖南省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杨宏久目录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3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 5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 7 )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9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11)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13)第二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8 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15)第9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 19)第11课法国大革命·················································( 21)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23)第三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5)第14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27)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29)第17课美国南北战争···············································( 31)第18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3)第五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5)第20课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37)第六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9)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41)第七单元科学和思想文化第24课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43)第25课文学和艺术·················································( 45)、你知道什么是氏族吗?氏族社会经历了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什么区别?2、人类氏族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原因是什么?好序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与文化成就;2.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3. 培养独立思考和历史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整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发展概况,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手工业、医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选择一个或多个代表人物,分析其在科技或文化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
3. 结合实际,思考现代社会如何借鉴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果,以推动社会发展。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作业字数不少于XX字;3. 作业中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避免简单的知识复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独立思考的能力等;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3. 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2.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进行单独指导;3.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批改和讲解,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具体作业内容如下:1. 阅读教材PXX-PXX,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和文化发展概况。
将这些成就和文化发展分为农业、手工业、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并整理出相应的内容。
2. 选择一个或多个代表人物(如祖冲之、顾恺之等),分析其在科技或文化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
可以从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结合实际,思考现代社会如何借鉴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果,以推动社会发展。
可以从现代社会对古代科技和文化成果的需求、借鉴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
4. 完成以上作业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总结和体会。
请注意,以上作业仅为第一课时的内容,如果有兴趣和时间,可以继续阅读教材后面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信息。
高中历史课堂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高中历史课堂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一、引言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了璀璨文化和科技成就的时期,其中涵盖了众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果。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同探索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与文化繁荣,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奇迹1. 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有四项伟大的发明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每项发明的背景、技术原理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2. 壮丽的水利工程中国古代以其精湛的水利技术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黄河决口、运河等。
(介绍每项水利工程的规模、建设背景以及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巨大影响)3. 精湛的冶金技术古代中国人在冶金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炼铁技术、铜器制作、钢铁冶炼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介绍不同冶金技术的特点,以及对农业和军事发展的影响)三、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之一,强调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介绍儒家的起源、核心思想和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如孔子、孟子等的思想)2. 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随缘”、“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哲学、医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介绍老子、庄子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以及其对哲学、医学等方面的贡献)3.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成为佛教信仰的新兴中心。
(介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如石窟寺庙的建造)四、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独特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传播纸张和印刷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传播火药和指南针,对军事战略和航海探险产生了巨大影响。
(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对世界各领域的贡献,如医药、农业、建筑、艺术等)2.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引言: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人民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教案将围绕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展开探究。
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1. 造纸术与印刷术古代中国的造纸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纸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传播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制作更加高效,大大推动了古代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2. 指南针与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更加准确,推动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3. 造船术与水利工程古代中国的造船术和水利工程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古代中国的船舶能力不仅在海洋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还为中国的农业灌溉和防洪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文化的传承与创造1. 儒家思想与礼制文化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和和谐社会,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礼制文化在古代中国大力弘扬,培养了人们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2. 书法与绘画艺术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在描绘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方面都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3. 古代文学与诗歌古代中国文学与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诗歌作品广泛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三、科技与文化的互动与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文化交融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路线,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与文化交流。
在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下,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不断传播到欧亚大陆,而世界各地的科技和文化也流入中国,实现了互相借鉴和共同进步。
2. 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加快。
高中一年级历史课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高中一年级历史课教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科技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 科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科技发展的历程与背后文化思想的关联;2.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析当代科技问题。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2. 教学PPT;3. 学生课本及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打开PPT,展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图谱;2. 引发学生思考:科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强调科技对文化的影响;2. 依次介绍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解析其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影响;3. 探讨中国古代其他重要科技成就,如造船术、农业发明、冶铁术等;4. 针对每个科技成就,解释其背后的文化思想及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分组讨论:通过给定的案例,分析现代科技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行对比;2. 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和思考;3. 教师总结并提示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问题。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 小组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古代科技发明,进行深入研究,编写一份简短的科技发明报告;2. 学生报告成果,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解析现代科技的意义和应用。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解读现实问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并掌握了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探讨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进修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医药学、冶炼技术等;
2. 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文学艺术的繁荣;
3. 科技和文化对两汉社会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科技和文化的兴趣。
2. 进修: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农业、医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如农业技术的发展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儒家思想对社会道德的影响等。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两汉科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5. 拓展:安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实践活动,加深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了解。
四、导学反思
1. 学生是否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
3. 学生是否能够将科技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形成完备的认识体系?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基础。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一说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体会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
2.领略古代科学家对世界科技的伟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自学完成下面表格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你知道的古代科学家都有谁?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为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说说你从他身上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方法提示:利用课外书、网络等资源搜集资料,再结合课本72-73页内容进行梳理。
先独立完成,再师友交流。
)活动二: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1.搜集医学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相关资料,说说他们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2.我国古代在中医药学、农业、天文学、数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体会。
(方法提示:自学课本74-76页内容。
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勾画、提取相关信息。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小组优化达成统一,再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三、达标检测填空1.李时珍费时27年,编写成了总结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著作《》。
2.数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或“算学”。
3.《》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被历代数学家奉为()。
4.()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判断1.“二十四节气”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2.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
()3.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人类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总结、收获(方法提示:对照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我知道/我懂得了:。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
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起源、演变的历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艺术魅力。
知识点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演变(1)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2)大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
(3)小篆:秦统一后,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4)隶书: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汉朝时普及,东汉末年定型,成为官定标准书体。
(5)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
(6)行书:东汉末年行书体出现,至魏晋时兴盛。
(7)楷书:东汉后期出现,魏晋时大体定型。
[图解历史]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1.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1)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三国曹魏的钟繇,被公认为“领楷书之先”的书法大家,代表作《宣示表》。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等,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3.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极负盛名。
代表作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人称“颜筋柳骨",代表作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最为有名。
4.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1)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明代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一、背景介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明代的科技和文化,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1. 了解明代的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
2. 掌握明代在航海、农业、工艺制造等方面的突破与成就。
3. 了解明代文化的特点,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三、研究内容1. 明代的科技发展:- 航海技术的突破:介绍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事业,了解明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 农业技术的进步:探讨明代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水利工程、农具的改良等。
- 工艺制造业的兴盛:了解明代茶叶、陶瓷、丝织等工艺制造业的发展与特点。
2. 明代的文化发展:- 文学艺术成就:介绍明代戏剧、小说等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创新。
- 教育与科举制度:了解明代的教育制度以及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 文化风俗的转变:探讨明代社会文化风俗的变化,如婚丧嫁娶、服饰等。
四、研究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或文化方面的重点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向全班做相关的展示。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的视频素材,了解明代科技和文化的具体实践和成就。
3. 阅读文章: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制作展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板展示明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五、研究评估1.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明代科技和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书面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明代科技和文化的文化研究报告。
六、拓展延伸1. 参观博物馆: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深入了解明代的科技和文化遗产。
2. 读书推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小说或文化研究书籍,继续加深对明代科技和文化的了解。
以上是本节课《明代的科技和文化》的导学案内容。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科技和文化,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祝大家学习愉快!。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2. 掌握两汉时期的重要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3. 分析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 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农具改进- 医学技术:药物研究、针灸疗法- 纺织业技术:丝绸生产技术- 铁器制造技术:铁炉、铁器制作2.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文学艺术:诗歌、散文、戏曲- 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历史地理:历史编纂、地理学研究三、导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背景。
2. 学习科技发展:介绍两汉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如农业、医学、纺织业、铁器制造等方面的发展。
3. 学习文化成就: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对当时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4. 探究科技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
5. 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对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进行总结和回顾,加深对该时期历史的理解。
四、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各组成员就不同领域展开讨论。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3. 制作展板: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两汉时期的重要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4.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制作的展板,同时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导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后作业:1.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关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读后感,包括个人理解和感想。
2. 知识扩展: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拓展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认识。
3. 课堂小结: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总结学习到的重点知识,加深记忆。
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展板制作和课堂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定:评估学生完成的读后感、知识扩展和课堂小结等作业的质量和深度。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唐代的科技
和文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 了解唐代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 掌握唐代的重要科技和文化成果
- 培养对唐代科技和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唐代的科技发展
-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 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
- 唐三彩的烧制技术
- 铁制武器和农具的改进
2. 唐代的文化成就
- 唐诗的繁荣与杜甫、李白的代表作
- 书院与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 唐代绘画与文房四宝的流行
- 唐代音乐与舞蹈的繁荣
三、导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唐代的一幅画作,引发学生对唐代文化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唐代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并列出相关成果。
3. 知识传授:教师介绍唐代的火药、印刷术、唐三彩、铁制武器和农具等科技成果,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相关材料。
4. 分组讨论:学生再次小组合作,讨论唐代的文化成就,并列出代表性的作品和流行事物。
5. 总结:总结唐代的重要科技和文化成果,并与学生一起回答导学目标中的问题。
6.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研究和了解唐代的科技和文化。
7. 结束: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分享唐代的科技和文化。
四、导学评价
- 学生参与度
- 学生对唐代科技和文化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中的表现- 学生在拓展任务中的积极性和成果
五、参考资料。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重点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段时间里,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修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精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特点。
3.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三、教室导入1.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入同砚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爱好。
2.请同砚回答一些问题,引发他们对这一时期的沉思,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有哪些冲破?文化上的成就有哪些?四、知识讲解1.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如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进步。
3.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如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进步。
五、案例分析1.分组谈论:请同砚分组,谈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要科技和文化成就,并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2.展示效果:请同砚展示他们的效果,并进行互动谈论。
六、沉思拓展1.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同砚们展开沉思,探讨这些成就对当今社会的启迪。
2.请同砚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收获和对魏晋南北朝的熟识。
七、教室互动1.进行知识问答环节,稳固同砚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了解。
2.开展小组互动谈论,让同砚们沟通彼此的见解和沉思。
八、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爱好和探究欲望。
以上是本节课的导学案,期望能够引导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和精通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爱好和热忱。
愿同砚们通过进修,不息探究和发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为祖国的茂盛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第二课时一、导入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盈变革和创新的时期,科技与文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进步,让同砚们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自主学习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填一填: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同时,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说一说: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特点
想一想:这两种文字对世界语言文字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外联系:我国的什么文字为汉字发展的基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哪朝开始?
二、古希腊的科学家
填一填:⑴提出勾股定理⑵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⑶阿基米德发现了原理和原理。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是根据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制造的?
三、文学和戏剧
填一填:《》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
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有《》。
说一说:古希腊的文学成就
想一想:你知道《狼和小羊》、《农夫与蛇》出自哪部文学名著吗?它说明了说明道理?
四、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填一填:是伊斯兰文化的代表。
法国的是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
说一说:清真寺建筑和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艺术特色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
1、.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它的创造者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2、属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的世界名著是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俄狄浦斯王》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他在物理学方面一大贡献,即提出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原理
C.比重原理
D.能量守恒定律
4、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体系的科学家是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牛顿
5、我们熟知的天平,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
发现这一原理的是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牛顿
6、关于古代阿拉伯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7世纪产生伊斯兰教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C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D有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7、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应查阅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马可·波罗行纪》D.《哈姆雷特》
8、古代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科技和文化为近代文明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现早期希腊社会图景,对西方文学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巨著是A.《威尼斯商人》B.《圣经》C.《俄狄浦斯王》D.《荷马史诗》9、衡阳宗教协会准备兴建一座伊斯兰教寺庙。
你认为设计者应该参考的古建筑是
A巴黎圣母院B麦加清真寺C印度佛塔D帕提侬神庙
10、下列各项与阿基米德的成就无关的是
A、发现了比重原理
B、创立多学科体系
C、发现了杠杆原理
D、发展了机械学
11、下列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成就的是
海报 时间:公元2010年6月16日 主题:古代希腊的历史贡献 内容: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汉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该法典应该用什么文字写成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字
2.当前,欧洲政治经济日益一体化。
回顾历史,德国、法国、意大利曾为“一家”。
9世纪,这三个国家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A.奥斯曼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波斯帝国
3.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
奥运会圣火的火种源于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4.丝绸之路刚刚开通之际,古罗马处于哪一历史阶段
A.罗马城初建之时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西罗马帝国时期
5.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欧洲的大秦,“大秦”就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A .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 .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 .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
D .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7.“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上述材料中的“他”是指
A .史蒂芬孙
B .毕升
C .阿基米德
D .赫胥黎
8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印度的种姓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与融合的机会。
材料二 13 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口述成一本书,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中国的火药、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
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⑴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种方式?
(2)材料二中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该书”是指什么书?中国当时正处于哪一王朝统治时期?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的火药、火器技术”大约出现于何时?这些技术的西传对近代的欧洲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4)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快速增强,欧美列强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你怎么看?请用史实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