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能定理的讨论: W合 =△Ek = Ek末 - Ek初
动能定理说明外力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其外力可 以是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若W>0,Ek2-Ek1>0,即Ek2>Ek1,说明外力为动力,在动力 作用下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它的值等于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反之表示外力作负功,它的值等于物体 动能的减小量。 若W=0,即Ek2=Ek1,表示外力对物体不作功,物体的动能 是守恒的。 动能定理只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及 物体初末两状态的动能;而不考虑运动过程中的各细节情况, 如a,t等。因此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尤其是物体在 变力 情况下。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定义,掌握动能表达式 Ek= 2 mv2. 2、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4、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题,知道用动能定理 解题的步骤。
1
一、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研究课本7—10实验。想一想: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平方乘积的一 半定义为物体的动能,用Ek表示,即: 定义式: 3、性质: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单位:“焦耳” (J ) 1 Ek= 2 mv2
例3、如图所示,轨道的对称轴是过0、E点的竖直线。轨道 BEC是120°的光滑圆弧,半径R=2m,O为圆心。AB和CD 两斜面于圆弧分别交于B点和C点,,一物体从高h=3m处以 初速度4m/s沿斜面运动,物体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2, 求物体在斜面AB和CD上(不包括圆弧部分)通过的总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