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血液透析病人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0.91 KB
- 文档页数:2
维持性血透病员内瘘血管的护理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病员最重要的方法,而进行血透必须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它具有易穿刺,血流量稳定,出血少,可长期使用的特点,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因此维持一个功能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显得尤其重要,必须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正确指导患者的自我护理,良好的日常护理是提高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1.反复给病员讲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内瘘的自护观念;2.保持内瘘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洗净手臂;3.透析结束当日保持内瘘处清洁干燥,不能沾水,可适当抬高手臂,内瘘处创可贴12h后取下。
尽早放松止血带,如发生穿刺处出血或血肿,立即按压止血,24h内冰敷,24h后热敷,可反复热敷。
如内瘘处有硬结,可每日用喜辽妥软膏涂搽并环形按摩2次,每次15-20min.4.内瘘侧手臂不能受压,尤其晚上不能压在手臂睡觉,不能提重物,不能用来输液.输血.抽血.测血压等,内衣尽量穿宽松棉质衣物。
5.学会自我判断内瘘通畅的方法,如内瘘处出现红.肿.热.痛或触摸不到血管震颤要及时就医,可长期进行手握皮球的锻炼。
6.避免内瘘手臂外伤引起大出血,平时带护腕保护内瘘血管;如有动脉瘤应用弹力绷带保护,避免内瘘血管破裂大出血。
二.护士对内瘘血管的穿刺护理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提高穿刺技术,做好穿刺护理。
1.穿刺前洗手.带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带护目镜,做好物品准备;观察内瘘处有无皮疹.发红.淤青.感染.手臂是否清洁;摸清血管走向及血管震颤强弱,若无震颤或震颤减弱应立即告知医生;应让病员尽量选择顺手的透析机和舒适的体位治疗。
2.穿刺点的选择:(1)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内瘘口3cm以上,呈离心或向心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距离动脉穿刺点5-8 cm以上;若动脉和静脉在同一血管上穿刺相隔8-15 cm以上,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方式。
血液透析治疗,必须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最理想、最常见的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血液透析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维持性血透需要一周进行2-3次,内瘘生命线的护理尤为重要。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长短,除了与患者血管条件有关之外,还与日常护理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日常如何正确护理动静脉内瘘,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透析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那么,日常要怎么护理动静脉内瘘呢,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的方法,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人工建立血管通路,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开通,在保证能够血液透析穿刺的同时,将相邻的动脉和静脉进行吻合,然后将动脉的部分血液通过吻合的瘘口直接流入静脉中,为血液透析提供充足的血液,减少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血液透析前,建立动静脉内瘘,然后将导管插入其中,使血液可以通过导管到达透析机器上,完成血液透析。
在建立动静脉内瘘后,保护好瘘管,避免受到撞击、挤压等,避免该侧肢体抽血、输液、测血压、提重物,以免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一)动静脉内瘘检查。
动静脉内痿的自我检查主要可以通过触和听两方面,查看静脉血管是否充盈,表面有无红肿热痛,用手指指腹触摸内瘘口,有无猫喘样的震颤音,把内瘘手贴近对侧耳朵,是否能听到“呼呼呼”的吹风样杂音。
通过日常自我检查,如感觉不到血管震颤或听不到血管杂音,发现早期狭窄的动静脉内痿,及时联系医生处理,避免内瘘闭塞,短时间内用药物还能够打通内瘘,如果时间较长可能需重新做手术。
每天自我检查内瘘3-4次,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睡前,如震颤异常立即联系医生。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1术前护理:保护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和清洁,避免进行穿刺和测血压等,同时每日用温水湿敷准备手术的区域以利于血管扩张暴露。
老年患者除一般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外,还应行手术侧前臂血管超声检查,检查是否有血栓、狭窄等变异情况。
.2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内瘘畅通与否及全身情况,内瘘口敷料包扎松紧要适宜,以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准,注意局部是否渗血,瘘口处有无血肿,及时更换敷料以防感染。
术侧肢体抬高至30°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肿胀。
(2)监测动静脉内瘘吻合口是否通畅。
经常听诊吻合口的血管有无杂音,通常在瘘口处可听到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以动脉端明显,并可触及明显的猫喘样震颤。
如术后发现内瘘处震颤和血管杂音很快减弱或者消失,提示血栓形成可能或者包扎得过紧,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必要时行吻合口探查。
(3)为加快内瘘成熟,指导患者多行握拳、握球运动,加强功能锻炼,尽快使静脉动脉化。
部分患者可出现吻合口处过度膨大,形成血管瘤,可在吻合口处戴上松紧适度的腕套。
(4)保护好血管,避免损伤、压迫血管通路,不能在造瘘侧肢体测血压、输液、采血,不能提重物、戴手表、侧睡,勿将患肢枕在头下,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吻合口撕裂。
注意内瘘侧上臂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搔抓引起破溃感染而造成静脉炎。
3内瘘穿刺时的护理:(1)穿刺时间的选择:内瘘成熟是指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内瘘静脉管壁扩张和增厚。
成熟时间要视年龄、血管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需4周发育成熟。
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壁脆而薄,可以在1~2个月以后使用。
未成熟的内瘘,静脉管壁薄,早期穿刺易引起损伤或局部血肿,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2)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动脉穿刺是离开内瘘吻合口5~6 cm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尖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10 cm以上,且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延长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体会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将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内瘘的功能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延长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22例建立了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对此类患者内瘘精心保养与护理,使内瘘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年以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共收治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患者122例,其中男73例,女52例;年龄22~82岁,平均61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7例,糖尿病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高血压9例,其它6例;透析时间1~17年,其中<1年53例,1~3年42例,4~6年36例,7~10年32例,>10年22例;内瘘应用良好101例,内瘘狭窄10例,血栓形成12例;内瘘使用最长者15年。
12透析方法:采用德国的费森尤斯F4008B型,透析器为费森尤斯CAHP150,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25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或小分子肝素透析抗凝,平均每周透析2~3次,血流量200~250m1,每次透析时间4h。
2观察与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为慢性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患者因经济压力、疾病知识的缺乏及对手术效果的怀疑,术前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1]。
本研究该类患者术前有15例拒绝过手术,6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经过护士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意识到手术的必要性,患者均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了手术及血液透析治疗。
212血管的保护:当患者入院后就应根据患者情况,保护好一侧肢体的血管,避免反复抽血、输液等情况,以免造成血管硬化及血栓形成。
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摘要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正常透析的重要条件。
但有些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不能成功建立自身动、静脉血管内瘘或多次自身血管内瘘闭塞,而不得不采取另外措施来建立血管通路,因此,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了目前较好的选择。
在人造血管内瘘护理过程中,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规范操作,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启用时机和穿刺方法等,加强日常护理,避免内瘘感染或血栓的发生,保证其透析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人造血管内瘘血液透析护理近年来,人造血管因与组织相容性较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已成为体内保持持久强度的血管代用品。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保证,部分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或患者透析时间较长,多次自体内瘘失败后无再建自体内瘘,使人造血管成为患者的首选。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能反复穿刺等优点[1],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透析领域。
现将人造血管内瘘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材料:采用彭体泡沫聚四氟乙烯(PTFE)。
血管吻合方式:①肱动脉和肘部静脉与人造血管做端侧“U”型吻合;②桡动脉和肘部静脉与人工血管行端侧“J”型吻合。
人造血管内瘘吻合术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担心异物排斥,而出现忧虑恐惧等心理,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详细介绍人造血管的优缺点和手术方法,并结合人造血管成功的实例,给予患者及家属恰当的解释和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②术前准备:对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关治疗,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等,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术前1周内禁止在术侧肢体进行任何穿刺性操作,必要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明确血管条件。
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出现术侧前臂肿胀、皮肤潮红及疼痛等症状,故应及时向患者解释其原因,并帮助患者制定和实施术后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
血液透析中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改进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措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方法:总结7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情况。
结果:1例因人造血管表面皮肤破溃出血,造成内瘘闭塞;2例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经处理后内瘘恢复正常;4例使用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做好内瘘的护理和宣教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护理对7例使用ptee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使用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人造血管内瘘前均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现自体通路已无法使用。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5例。
人工内瘘位置:左前臂4例,右前臂3例。
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小时,血流量240~300ml/分,采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
材料和手术方式:应用聚四氟乙烯(ptee)人造血管:长度30cm,内径5mm。
在前上臂对肘正中或贵要静脉、肱动脉、u型侧吻合。
ptee人造血管是生物医学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畅率高、血流量大、易于穿刺等优点。
应用及护理首次穿刺时间:一般在植入后2~3周,周围组织逐步长入ptee管的外壁,可增加管的附着性。
有报道研究,人造血管术后使用时间应在局部消肿后2~3周,6~8周成熟,过早使用易出现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1]。
因此术后2周有明显血肿的应在术后6~8周穿刺人造血管为宜。
穿刺方法:消毒直径为穿刺点周围8cm左右。
穿刺点选择动脉针离吻合口3~4cm处。
动脉与静脉间距10cm,两个穿刺点距离0.5~1cm。
切忌定点穿刺。
避免在u型绊处穿刺。
动静脉均取向心方向穿刺,以减少血液再循环率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延长其使用寿命。
穿刺前摸清血管走行、深浅:穿刺时牢记人造血管的特殊性(无再生能力、价格昂贵、寿命有限);避免刺穿血管壁,力求一针见血。
当有阻力时,稍用力穿刺过人造血管壁,此时突破感明显,可见回血。
怎样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寿命血液透析通常用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疾病的治疗,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为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人体能够用作内瘘的血管比较少,而对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而言,因自身病变及其长时间治疗过程中抽血和静脉输液等操作所带来的影响,血管条件相对更差。
所以,如何正确对内瘘进行护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实施,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是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出来,经透析机进行净化处理,对其中代谢所产生自身无法有效清除的毒素进行清除,然后再次将血液输回至机体内部的过程。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具有相应通路,也就是动静脉内瘘。
关于动静脉内瘘,为一种血管吻合小手术,主要是针对前臂靠近手腕位置的动脉与相邻静脉进行缝合处理,确保吻合以后的静脉中可以流动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血管可以给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充分的血液支持,是血液透析治疗的有力保障。
二、加强内瘘护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一)内瘘术前护理首先,帮助患者确定创建动静脉内瘘的最佳时机,新的自体内瘘通常需要1月以上的成熟时间,宜保持在3-4月以上。
因此,在患者肌酐清除率不足15ml/min,或是预计6月以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建议患者创建永久性血管通路,尤其是针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血管通路的创建更应提前。
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规避临时插管所带来的风险,使患者承受痛苦,同时可以节省一定的医疗费用,为急救治疗提供一定便利。
其次,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宣教及心理干预,给予患者相应鼓励,让其保护好双侧前臂静脉,特别是非优势侧的前臂静脉应格外进行保护,以免外伤感染情况的发生。
重复性的静脉穿刺,比较容易造成静脉的损伤,促使疤痕得以形成,术后较为容易产生通路狭窄的问题。
所以,需有效规避在术侧前臂实施采血、输液和深静脉插管等操作。
与此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创建较好的护患关系。
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以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然而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以及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的血管耗尽,尤其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半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时,患者的自身血管不能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为这类患者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血管通畅、血流量大、穿刺方便、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血液透析的理想血管通路之一。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所以人造血管内瘘在护理上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以及人造血管内瘘围手术期的护理到并发症的护理。
制造人造血管的材料有天然真丝,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
现在应用最多的是涤纶和PTFE的人造血管。
PTFE内瘘手术方法患者取平仰卧位,外展术侧上肢,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用龙胆紫进展肱动脉、肘部静脉标记及人造血管位置定位。
根据拟采用的动静脉选择切口,垮血管走向做一长4~5cm的横切口,如所选动静脉相距较远,可分别于动静脉处做两个切口,别离暴露并游离一段长约3cm左右的动脉和静脉,静脉用胶片牵引,动脉两侧分别用动脉夹阻断血流,根据人造血管长度,在前臂人造血管弯曲部顶部做切口,用人造血管皮下隧道器分2次做皮下隧道,将人造血管引入皮下,两端分别与别离准备好的动静脉端行侧吻合,形成U形人造血管袢管。
如图:一、围手术期的护理1.术前准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大多会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进展必要的化验、检查和治疗,为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奠定了根底。
术前有必要进展详细的检查,尤其是自体血管造瘘失败后,其肢体血管已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故术前应认真检查肘部动脉搏动情况及肘部浅静脉情况,并行彩色多普乐超声检查,以明确血管条件。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人造血管内瘘是一种用于透析治疗中的人工血管,其目的是取代因患者的自身血管功能不良而无法使用的血管来完成血流透析。
对于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正确的人造血管内瘘护理极为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关于人造血管内瘘护理的一些建议。
1.清洁和消毒人造血管内瘘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在操作前,护士需要保证自己的手洁净,同时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来确保无菌操作。
清洁血管入口的皮肤时,应使用无菌盐水或适当的清洁剂,以避免引起皮肤刺激和损伤。
消毒时,最好使用70%的酒精或碘伏消毒。
一般情况下,每次清洁和消毒后都应更换新的无菌敷料。
2.观察和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和评估人造血管内瘘的情况。
包括观察有无红肿、疼痛、渗液、出血等症状。
如果患者有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血管内瘘的通畅性和血流量,以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3.合理的穿刺技术穿刺技术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适当的穿刺技术,避免对血管造成过多的损伤。
在穿刺血管时,需要注意穿刺点的选择,以避免损伤到血管壁。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无菌的器械和装备,并在穿刺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
4.保持适当的血流量良好的血流量是血液透析的关键。
为了确保血流量的充足,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监测和调整血管内瘘的输液速度和压力,以达到最佳的血液透析效果。
同时,还需要保持患者体位的适当,避免压迫血管,以确保血流畅通。
5.定期更换人造血管内瘘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是一个复杂、细致和专业的工作。
正确的护理可以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熟悉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维持性血透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但是有部分病人,如老年人、肥胖病人及糖尿病病人等,由于血管弹性差,静脉纤细、缺短、闭塞及脆性增强等因素。
难以建立理想的自体血管内瘘。
故需进行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AVG)。
人造血管由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口径和长度可任意选择,能反复穿刺,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但由于人造血管管壁纤维受损后不能修复(无再生能力),价格昂贵,手术难度高,术后又易发生血清性水肿等【1】。
因此,人造血管的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院从2009年至今,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晚期尿毒症患者6例,均为女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例,高血压肾病尿毒症4例,其中肥胖者1例。
年龄43—76岁,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
手术方式均为上臂肱动脉与正中静脉“U”型吻合术。
1例血栓形成,溶栓无效后经取栓、球囊扩张治疗,内瘘血流恢复。
2 护理体会2.1穿刺时机人造血管理论上可在术后立即使用,但术后2周内术肢都有明显水肿,且人造血管2—4周才能与周围组织愈合,新的血管内膜才逐渐形成,6—8周肿胀才完全消退,人造血管轮廓才变得清晰。
过早使用易出现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2】。
因此,术后2周有明显水肿的应在术后6—8周穿刺最好。
掌握合适的穿刺时间,对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相当重要。
2.2 穿刺步骤穿刺前评估血管移植的方式及血管走向,确定动、静脉穿刺点的位置;人造血管穿刺时,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直径大于10cm,消毒2次。
穿刺针应一次性使用,严防感染的发生;穿刺时先穿静脉端,后穿动脉端。
2.3 穿刺部位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应大于3cm,两点间距应大于5cm。
尽可能延长动脉与静脉进针点间的距离,避免血液重复循环形成旋涡降低透析效果。
人造血管的护理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临床实践中,自身动静脉内瘘成为目前透析患者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如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等,或经过多次直接自身动一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的患者,可以采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同时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生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故平均寿命只有2~3年。
因此,人造血管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1、术前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及意义,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2、嘱患者保持造瘘侧手臂清洁,切勿碰伤、抓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工作人员避免在造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护理1、术后5~7天内,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避免潮湿,不要随意除去包扎的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疼痛难忍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48~72小时,以减轻血清性水肿。
血清性水肿见于人造血管走行的皮下隧道,术后前2天较严重。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迹象,伤口渗血情况,每周换药2~3次。
局部红肿明显时,患者应采取卧位或坐位,将术肢抬高或悬吊,高于心脏约20°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可减轻水肿程度。
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太厚,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扪及到瘘管的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其他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挂重物或戴饰物等,造瘘侧肢体血管严禁用于输液或抽血。
4、造瘘侧肢体术后3~5天可适当做握手动作或抬高前臂与上臂呈60°角动作,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若是高凝状态,应遵医嘱服用抗凝剂。
人造血管的护理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临床实践中,自身动静脉内瘘成为目前透析患者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如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等,或经过多次直接自身动一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的患者,可以采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同时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生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故平均寿命只有2~3年。
因此,人造血管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1、术前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及意义,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2、嘱患者保持造瘘侧手臂清洁,切勿碰伤、抓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工作人员避免在造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护理1、术后5~7天内,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避免潮湿,不要随意除去包扎的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疼痛难忍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48~72小时,以减轻血清性水肿。
血清性水肿见于人造血管走行的皮下隧道,术后前2天较严重。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迹象,伤口渗血情况,每周换药2~3次。
局部红肿明显时,患者应采取卧位或坐位,将术肢抬高或悬吊,高于心脏约20°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可减轻水肿程度。
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太厚,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扪及到瘘管的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其他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挂重物或戴饰物等,造瘘侧肢体血管严禁用于输液或抽血。
4、造瘘侧肢体术后3~5天可适当做握手动作或抬高前臂与上臂呈60°角动作,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若是高凝状态,应遵医嘱服用抗凝剂。
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护理的方法。
方法:随机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分为两组,每组45例。
观察组采用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舒适度、知识了解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均明显延长,其舒适度、知识了解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个体化穿刺方法,改善穿刺技术是延长动-静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标签: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护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血管通路,对于透析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改善对内瘘的保护方法,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这不仅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良好的操作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
本研究选择回顾性分析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资料,探讨其使用寿命护理的方法。
现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分为两组,每组4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0.2±2.5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0.4±2.3岁。
35例慢性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33例高血压性肾病,5例狼疮性肾病,5例多囊肾,原因不明1例。
患者血液透析10h/每周,血流量250mL/min。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内瘘使用过程中的护理以及饮食运动指导等;观察组行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1 穿刺方法穿刺技术以及方式对于内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1],其穿刺方式主要有区域性穿刺、定点穿刺以及阶梯式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