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4
- 格式:ppt
- 大小:998.00 KB
- 文档页数:15
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分析:本节课以一个经典的实验统领全部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
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节课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
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
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3、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难点: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象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象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程序: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1、屏幕出示在医院里,一医生正在询问一名全身过敏的学生的最近几天的饮食。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知识点)(一)探究的基本过程:特别关注:1.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2.对照组:自然状态下不对实验变量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3.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实验变量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阅读资料,并分析P10“巴斯德实验”:1、讨论巴斯德的探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为什么要设置A、B两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此可见,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分为几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讨论:(1)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讨论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
7、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__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__ 。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2.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实验方案:I.取相同的2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人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暧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I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_______。
(4)想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必须对原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________号培养皿纱布上撒适量的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4.市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丁在另一同学戊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
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同学戊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A.甲B.乙C.丙D.丁5.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6.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物:1.1.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导学】探点一:仔细体会巴斯德关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还是来自肉汤本身”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思考:(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2)巴斯德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两套实验装置?如果只用B实验装置可以吗?为什么?(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点二:巴斯德证明自己假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由此可总结出:(1)科学探究可分为哪几个过程?(2)体会每个过程的意义: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
探究计划包括和,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3)通过巴斯德的实验,你认为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的假设一定会与实验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归纳整理】【反馈检测】1. 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 )证明的A. 达尔文B. 巴斯德C. 施莱登D. 施旺2.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A. 运气好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 观察时认真D. 实验用具好看3.探究过程中需要()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和测量法D. 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4.对实验结果认识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B. 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5.调查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时,有时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7.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室温8.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
生物学中的实验探究学习方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不仅是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实验探究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现象和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一、实验探究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实验探究学习方法能够激发我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我们能够亲眼观察到生物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神秘,从而激发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实验对象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变化,捕捉细微的差别和异常,这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准确、全面地观察事物。
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整个实验探究过程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推理、分析综合、判断评估等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
同时,实验探究学习方法能够增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步骤的执行等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问题是实验探究的起点。
我们要善于从日常生活、课堂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探究性,例如:“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有何差异?”“某种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作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推测和假设。
假设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但必须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比如,对于“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有何差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假设“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生长得更好”。
3、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关键环节。
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所需材料和仪器等。
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等科学原则。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检测作业一、基础过关1.单选题1.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很多,要了解本市名贵珍稀树木的种类和分布,我们采用的最佳方法是A.观察B.探究实验 C. 调查 D.资料分析2.我们要了解蝴蝶的有关知识,可以查找《生物学》、《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昆虫学》、《蝴蝶》等书,在这里我们应用了什么方法()A.生物分类 B.观察 C.探究 D.调查3.现代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4.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运用假说—演绎方法提出分离定律B.类比推理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D.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高倍镜观察时,可随意调节粗调节器 B.在解剖鲫鱼时,沿侧线将鱼腹腔剪开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测量体温前可以喝杯开水,然后马上测量6.2013年6月25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生化与细胞所组织召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会议.早期的生物学大多以()为研究该方法.A.实地调查 B.简单的观察 C.猜想假设 D.实验探究二、综合训练1.单选题(1).现代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法(2).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惟一的有效方法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3).科学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关于“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金鱼的条数B.实验进行一次即可,不需要重复实验C.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D.实验结论是烟草浸出液能加快金鱼的呼吸频率(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当调大光圈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放标本再滴加清水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D.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5).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假说—演绎法揭示了分离定律B. 类比推理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D. 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填空题(6).海洋馆里有一道菜: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它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得癌症.(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3步骤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填甲、乙、丙)(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①观察②调查③分类④实验中,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是(有几个选几个).(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7).苏丹红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辣椒酱等食品中,媒体报道其有致癌作用.(1)丹丹认为少量的苏丹红不会导致癌症.(2)于是,她准备了两组小白鼠进行实验,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物;另一组用正常的食物喂养.(3)两年后,长期用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物喂养的一组大多数患有癌症,正常食物喂养的却没有一只患癌症.①上面(1)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______.②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合,说明假设是______.③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的______ 是对照实验.④探究生物学的方法很多,该过程属于探究方法中的______法.⑤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8).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和,以及等都是科学探究活动.(9).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所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我国森利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种科学探究方式是.三、拓展应用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此资料由网络采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见告上传者立刻删除。
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达知识。
课题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1、剖析和议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括科学研究的大概过程和学习目标研究方法。
2、体验科学研究是人们获得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
学习重点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归纳出科学研究的大概过程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与教师个案订正一、直接导入二、巴斯德的科学研究实验1、自主学习( 一) 认真阅读“巴斯德实验” ,回答以下问题:1.A 、B 两个烧瓶有什么差别?会形成什么结果?2.A 、B 两个烧瓶中的肉汤为何要先煮沸?3.两个烧瓶出现了什么不一样现象?原由是什么?4.在这个实验中,巴斯德应提出什么问题?5.此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依据变量巴斯德作出了什么科学假设 ?6.依据实验现象,巴斯德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7、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沟通,可分为几个步骤?8、巴斯德证明自己假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过程大概包含六个环节: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惹起→ 肉汤装瓶、煮、【提出问题】【作出假定】【拟订、实施计划】→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由于空气中微生物致使→【表达沟通】【得出结论】( 二)动动脑①巴斯德实验成功的重点是什么?2.教师点拨(有关知识连接)① 比较实验:除了一个要素外,其他要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如实验。
比较实验分比较组和实验组。
② 比较组:各样条件都正常的是比较组,比较组起比较作用。
③ 实验组:改变了此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是实验组。
研究实验你掌握了吗?1.剖析下边的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把同样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整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 ( 如图 ) ,此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封口。
②数往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化,并在甲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苍蝇的幼体 ) ,用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③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2.能力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②开展探究生物实验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体会巴斯德实验的过程,总结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以分析、讨论、总结、模仿为主。
通过对“巴斯德实验”过程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并模仿“巴斯德实验”的过程,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课件;学生每小组一瓶豆浆计有什么作用?(3)实验中设置瓶的作用是什么?(4)巴斯德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设计: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体验生物探究方法包括哪些?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一杯喝剩的豆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2019·贵州贵阳)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2.(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下列实验不需要作出假设的是()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③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④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⑥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认识叶的结构A.①④⑤B.③⑤⑥C.②⑤⑥D.②④⑥3.(2019·德州)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表达交流4.(2019·四川内江)如图为巴斯德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a瓶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B.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烧瓶的瓶颈不同C.将a、b两个烧瓶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D.该实验巴斯德得出的结论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5.(2019A.25℃、干燥土壤 B.25℃、湿润土壤 C.10℃、干燥土壤 D.30℃、湿润土壤6.(2019·河北保定)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B.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C.纸盒底部都铺细干土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7.(2019·甘肃定西、平凉)为了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王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A.都应适量浇水C.都应放在0℃的环境中D.都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8.(2019·四川绵阳)小王想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他设计了对照实验:甲组落叶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落叶暴露在空气中。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0分)1.在科学探究中,我们经常要相互交流,下列哪种做法不对( )A.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B.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轻易发言,以免被同学笑话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D.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应大胆修正原有的知识2.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
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盖,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 4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变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对比d和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C.对比d和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对比d和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3.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号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号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5月25日至6月16日06.2 031.0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号,实验组是号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D.实验表明,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4.进行植物种类的调查时不应该()A.明确目的B.详细计划C.凭个人喜好取舍D.真实记录5.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多少。
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同种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
生物探究方法(精选5篇)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同学物教学方法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稳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生物则让人了解自然万物。
一直以来,中同学物学由于不参加中考,通常不被学校领导、老师及同学重视,甚至没有专门的生物老师,往往由其它老师代替,处于副科的尴尬位置。
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中同学物的内容广泛,不仅讨论全部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还与生命轨迹周边的环境紧密相连,为医疗、农牧业、环境保护等奠定理论基础。
良好的生物教学方法,是提高同学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手段,可让同学学有所乐,乐而能学,从而让同学很好地把握生物课本学问,其紧要作用不可忽视。
一、生物教学方法的紧要作用生物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包括老师教学的方法和同学学习的方法。
由于生物课是一门涉及察看、试验、理论和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由大量图片和文字构成,较之其它学科,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较难引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紧要,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紧要的地位和作用。
1)生物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2)是连接老师、同学以及生物教材的纽带;3)直接关系到同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中同学物教学的几种方法1)注意新课的导入技巧。
由于生物是副科,不被重视,老师通常是照本宣科,从头至尾照读一遍了事,甚至布置同学自由学习,根本毫无教学技巧可言,简单让同学忽视生物课的存在。
教学实践证明,注意生物新课的导入技巧,是引导同学学习教材、发觉问题的紧要方法。
如在下一堂课将叙述《花的结构》时,先提出“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花有几个紧要的构成部分”等问题,然后在正式讲课时要同学举手回答,引导同学自主预习,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或者在正式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同学通过图像直接了解花的结构、种类等;或者利用实物进行讲授,让同学认真察看。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难点)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力目标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及^^^析・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五主四坏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四坏节即目标导学,助生自助, 个性展示,训练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只是设计问题、利用助学现成的题目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按照学校提出的“五主四坏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和内容,老师坚决不讲,只是在某一个或几个细节上稍作点拨,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课堂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分析材料、研究彩图对老师提出的和助学上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间安排课件出示攵习思考题:复习提问4分钟什么翱帥?4、觑生物生砌关鼬素是什么?5、鹅各种生瓣ami酗素是什么? 学生冋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 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有没有同学遇到过家里吃剩的饭菜变酸的情况呢?英实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
那么使饭菜变酸的微生物是饭菜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屮进入的呢?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咱们就要用生物学的方法去研究C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