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技术—水处理领域投资新热点

时间:2011-08-09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郭勉愈

新投资热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膜与膜过程实验室主任高从堦告诉记者,正渗透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其应用范围已经包括海水淡化、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利用正向渗透技术制造的渗透泵能够实现药物剂量的精确释放、靶向输送和剂量控制。食品加工应用正渗透保存食品(水果、肉类等)已很普遍,正向渗透浓缩饮料和流质食物很好地保留了食品本来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高从堦表示,正渗透技术在能源领域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它可以利用河流入海口地区海水与河水之间的渗透压差来发电,欧洲国家已经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市场。

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是挪威。2008年,挪威国家能源集团在布斯克吕德郡建设了世界首个海洋渗透压发电厂,工程中使用了2000平方米的正渗透膜。预计到2015年,发电厂将成熟到可以将其电力正常入网的状态。

高从堦告诉记者,对于像我国这样能源紧张的国家来说,渗透压发电是理想的选择。挪威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将来发展渗透压发电的借鉴。

国际大型的水处理公司也纷纷致力于正渗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目前最好的商业化正渗透膜是美国水化技术创新公司的支撑型高强度膜,该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公认的正渗透技术的先行者。水化技术创新公司在2004年推出一款基于正渗透原理的便携式水过滤器。在这种过滤器里,正渗透膜被封入小型密封塑料包,包中还含有由糖、香料、饮料粉末等组成的可食用汲取液。把这种膜包浸入脏水,水在渗透压作用下扩散

进入膜包,稀释的汲取溶液就是可饮用的水溶液。这一过程不需要外加能源,特别适用于野外救生和军事应用。

英国现代水公司已经将该公司的正渗透技术应用于一座示范工厂和另一座正规的海水淡化工厂。

对正渗透技术的未来,何涛非常乐观。“未来5~10年,正渗透技术在水处理、能源等领域的中试即可完成,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可能成为继反渗透之后水处理领域新的投资热点。”

高从堦也表示,正渗透技术具备非常好的潜力,今后应着重攻克技术难题,促进新一代水处理工艺的出现,推动正渗透技术的广泛应用。

正渗透是目前唯一能够为深空探索提供淡水来源的技术手段,在将来我国的载人航天项目中,该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

记者手记

科技投资:目光应当更长远

我国的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技术。各大投行的投资指南、风险评估报告无一例外地将反渗透技术作为投资热点,争先恐后将资金投放到在建的和筹建的各个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上。

然而,业内专家指出,反渗透技术的能耗从一开始的生产一吨水耗费八九度电,降低到现在的生产一吨水耗费四度电,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要想在能耗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只能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正渗透技术相对于反渗透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不会带来环境污染,很可能在将来取代反渗透,成为更优越的海水淡化技术。

发达国家早已把目光瞄准了正渗透技术的市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膜实验室研究员何涛告诉记者,美国的水化技术创新公司、英国的现代水公司等已经有正渗透技术的商业化

应用。而美国的水化技术创新公司更是抢占了市场先机,其他国家使用的正渗透膜均为该公司的产品。

在7月30日结束的荷兰国际膜会议上,何涛的研究小组在渗透膜、汲取液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参会的某国际大型膜技术公司的关注,目前双方正商谈合作事宜,该公司很可能投入资金支持研发。

记者不禁感慨,我国的企业界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敏感性与超前的眼光?

必须承认,产业和科研不一样,产业往往滞后于科研,常常要等某一项技术发展成熟之后,才会进行大量投资,使之商业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高风险。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企业会失去在一个领域占据领军地位的先机,今后也只能扮演被动地复制他人技术的角色。

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失去了先机就只能受制于人,只能处于世界经济链条的下游。

因此,我国的产业界、投资界目光应该长远一点,超前一点,更多关注像正渗透这样处于前沿的新技术,乐于在新技术上投放资金,勇于承担风险,才可能占据科技的制高点。而占据了科技制高点,才能意味着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新投资热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膜与膜过程实验室主任高从堦告诉记者,正渗透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其应用范围已经包括海水淡化、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利用正向渗透技术制造的渗透泵能够实现药物剂量的精确释放、靶向输送和剂量控制。食品加工应用正渗透保存食品(水果、肉类等)已很普遍,正向渗透浓缩饮料和流质食物很好地保留了食品本来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高从堦表示,正渗透技术在能源领域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它可以利用河流入海口地区海水与河水之间的渗透压差来发电,欧洲国家已经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市场。

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是挪威。2008年,挪威国家能源集团在布斯克吕德郡建设了世界首个海洋渗透压发电厂,工程中使用了2000平方米的正渗透膜。预计到2015年,发电厂将成熟到可以将其电力正常入网的状态。

高从堦告诉记者,对于像我国这样能源紧张的国家来说,渗透压发电是理想的选择。挪威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将来发展渗透压发电的借鉴。

国际大型的水处理公司也纷纷致力于正渗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目前最好的商业化正渗透膜是美国水化技术创新公司的支撑型高强度膜,该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公认的正渗透技术的先行者。水化技术创新公司在2004年推出一款基于正渗透原理的便携式水过滤器。在这种过滤器里,正渗透膜被封入小型密封塑料包,包中还含有由糖、香料、饮料粉末等组成的可食用汲取液。把这种膜包浸入脏水,水在渗透压作用下扩散进入膜包,稀释的汲取溶液就是可饮用的水溶液。这一过程不需要外加能源,特别适用于野外救生和军事应用。

英国现代水公司已经将该公司的正渗透技术应用于一座示范工厂和另一座正规的海水淡化工厂。

对正渗透技术的未来,何涛非常乐观。“未来5~10年,正渗透技术在水处理、能源等领域的中试即可完成,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可能成为继反渗透之后水处理领域新的投资热点。”

高从堦也表示,正渗透技术具备非常好的潜力,今后应着重攻克技术难题,促进新一代水处理工艺的出现,推动正渗透技术的广泛应用。

正渗透是目前唯一能够为深空探索提供淡水来源的技术手段,在将来我国的载人航天项目中,该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

记者手记

科技投资:目光应当更长远

我国的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技术。各大投行的投资指南、风险评估报告无一例外地将反渗透技术作为投资热点,争先恐后将资金投放到在建的和筹建的各个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上。

然而,业内专家指出,反渗透技术的能耗从一开始的生产一吨水耗费八九度电,降低到现在的生产一吨水耗费四度电,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要想在能耗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只能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正渗透技术相对于反渗透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不会带来环境污染,很可能在将来取代反渗透,成为更优越的海水淡化技术。

发达国家早已把目光瞄准了正渗透技术的市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膜实验室研究员何涛告诉记者,美国的水化技术创新公司、英国的现代水公司等已经有正渗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而美国的水化技术创新公司更是抢占了市场先机,其他国家使用的正渗透膜均为该公司的产品。

在7月30日结束的荷兰国际膜会议上,何涛的研究小组在渗透膜、汲取液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参会的某国际大型膜技术公司的关注,目前双方正商谈合作事宜,该公司很可能投入资金支持研发。

记者不禁感慨,我国的企业界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敏感性与超前的眼光?

必须承认,产业和科研不一样,产业往往滞后于科研,常常要等某一项技术发展成熟之后,才会进行大量投资,使之商业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高风险。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企业会失去在一个领域占据领军地位的先机,今后也只能扮演被动地复制他人技术的角色。

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失去了先机就只能受制于人,只能处于世界经济链条的下游。

因此,我国的产业界、投资界目光应该长远一点,超前一点,更多关注像正渗透这样处于前沿的新技术,乐于在新技术上投放资金,勇于承担风险,才可能占据科技的制高点。而占据了科技制高点,才能意味着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矿物燃料的急剧消耗,水资源和能源已成为地球上两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困扰着全球许多不同的团体。据报导,世界上至少十二亿的人缺乏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有二十六亿的人缺少足够多的环境卫生设备。 膜技术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效分离技术,因其节能、高效、经济、简单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一系列优点,在水处理中已被广泛地用于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工业给水处理、纯水及超纯水制备、废水处理、污水回用等。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技术,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在供水和产能方面拥有着巨大的潜能,甚至在食品加工行业、医药行业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膜分离技术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膜处理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在常温下使溶质和溶剂通过半渗透膜,达到分离、浓缩和纯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驱动力一般为压力驱动或电位驱动。该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 (2)膜分离过程无相变化。 (3)膜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 (4)膜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 (5)膜分离技术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通常来说,膜分离技术,能够对不同的微粒、分子、离子进行有效的分离,膜材料亦丰富为醋酸纤维素(CA)、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聚砜(PS)、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陶瓷膜等。 常见水处理膜分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微滤(MF):由0.01~0.2 MPa的外加压力作为驱动力。膜的微孔直径处于微米范围,可截留粒径为0.1~10μm的悬浮物颗粒、纤维等。 (2)超滤(UF):超滤以0.1~1.0 MPa左右的压力差为推动力。分离膜的孔径在 0.0015~0.02μm之间。 (3)反渗透(RO):以1~70MPa左右的压力差为推动力。 (4)纳滤(NF):由0.5~1.5MPa的外加压力作为驱动力。 正渗透 在正渗透中,用于分离的驱动力主要为FO膜两侧的汲取液和原料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使水从原料液(较低渗透压)一侧自发传递到汲取液(较高渗透压)。不同于传统的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比如微滤、超滤、纳滤与反渗透等,正渗透由于运行的原理不同,因此有着独有的优势,例如施加较低或不施加压力,导致更低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正渗透的分离能力强,对污染物有着较高的截留率;正渗透污染几乎为可逆污染,因而清洗效率高;正渗透的膜装置组成简单,操作容易等。在众多领域内,正渗透近几十年来均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的,在一些重要领域如海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趋势研究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趋势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处理工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现阶段的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反渗透膜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趋势进行探析。 标签: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用用趋势工艺 0前言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备的资源,水资源一直关系着人们的生存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水资源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人们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是解决此困境的必然手段。 1反渗透工作的基本原理 反渗透主要指通过比较精密的膜制液体将实施对象进行分隔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在于利用精密膜液压力差值带来的动力,通过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溶剂能够分解出来。其中产生的压力差值又可称为渗透压,一般受溶液自身特性及其浓度、温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渗透压的高低情况。而提到的反渗透膜是一种精密且比较复杂的装置,很容易出现堵塞或污染的情况,而且即便是微小的损伤也影响该装置的整体效能。所以要求使用反渗透膜时,必须保证进水的水质,通过分析水质特点、水质性质对原水进行处理,使反渗透膜装置应用过程中能够以水质符合标准为前提,实现高效能[1]。 2反渗透膜的应用 2.1反渗透膜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工业废水往往包含很多废油物质、重金属等,排放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现阶段国内对电镀、重金属等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装置大约为120套左右,其采用的组件主要以卷状式以及内管式为主,操作压强为218Mpa,镍离子分离率也实现97.17%,当水通量能够保持在0.15m3/(㎡·d)时,几乎可以完全回收镍元素。 2.2反渗透膜在城市污水中的应用 当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包括对污水的净化以及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其中对污水净化一般指污水处理厂能够从净化后的水中提取出优质的淡水。因为很多国家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所以对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以新加坡为例,其基本国情便是严重缺水,但新加坡很多的反渗透污水处理厂通过对反

中水处理技术

中水处理技术 ? 适用范围 广泛适用于宾馆、写字楼、饭店等公用场所。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YES中水处理,系采用生化处理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洗浴废水格栅调节池(予曝气)毛发过滤器污水泵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过滤(活性碳过滤备用)中水贮存池中水泵用水点 二、技术关健 采用水下曝气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及条件 一、技术指标 BOD<5㎎/l 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CO2、NH3、和H2O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NH3进一步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NH3已是无机物,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只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与温度有关,一般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所以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

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COD<7㎎/l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氧化法与氧化法。高锰酸钾(K2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L 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SS l㎎/l PH 8.0 二、条件要求 主要设备及运行管理 一、主要设备 毛发过滤器、水下曝气机、污水提升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柱、自动控制系统、过滤水泵、反冲洗水泵、中水泵、投药设备。 二、运行管理

正渗透的应用和技术优势---窦蒙蒙.

正渗透的应用和技术优势 姓名:班级:学号: 16121229 指导教师:于海琴 正渗透的应用和技术优势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正渗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在环保、能源、海水淡化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中试实验,到少量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日臻完善。正渗透技术是利用自然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一种净水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该文介绍了正渗透的技术优势,以及正渗透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污水回用、能源开发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正渗透、技术优势、海水淡化、废水处理 I 1.引言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 F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浓度驱动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它是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自发实现水传递的膜分离过程,是目前世界膜分离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1正渗透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1.1.1正渗透技术的原理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型的膜过程,它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来自发的实现水在膜中的传递。也就是指水从较高的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一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一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 solution,FS),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汲取液(draw solution,DS)。正渗透正是依靠正渗透膜两侧的汲取液(draw solution,DS)和原料液(feed solution,FS)间的自然渗透压差,使水分子自发地从低渗透压侧(FS侧)传输到高渗透压侧(DS侧)而污染物被截留的膜分离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正渗透过程示意图 不同于传统膜分离过程,正渗透利用低水化学势的DS从高水化学势的FS吸取纯水,无需投入额外的驱动压力,因而其能耗低[1]。 1.1.2正渗透技术的技术特点 正渗透不同于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它不需要额外的水力压力作为驱动力,而依靠汲取液与原料液的渗透压差自发实现膜分离。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几个必要条件:(1)可允许水通过而截留其他溶质分子或离子的选择性渗透膜及膜组件;(2)提供驱动力的汲取液;(3)对稀释后的汲取液再浓缩途径[2]。 早期关于正渗透过程研究均采用反渗透复合膜,发现膜通量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复合膜材料的多孔支撑层产生了内浓差极化现象,大大降低了渗透过程的效率。20 世纪90 年代,Osmotek 公司(Hydration Technologies Inc.(HTI)公司前身)开发了一种支撑型高强度正渗透膜,已被应用于多种领域,是目前最好的商

正渗透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2229400.html, 正渗透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月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2期 [摘要]自二十世纪,正渗透便由于其节约能源的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对正渗透技术进行研究,期望更完善正渗透技术,将其应用于水处理。正渗透处理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经济简单[1]、耐污染[2]、高回收率[3]等特点,然而汲取液的选择[4]、浓差极化现象[5]等都会对正渗透膜性能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 正渗透技术在膜制备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发现目前研究者们主要是通过改进制膜材料、共混改性、界面聚合、改善膜结构的方法对正渗透膜改性,且每种方法都各有优劣,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正渗透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渗透共混改性界面聚合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49-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为了实现能源与水资源的合理协调,正渗透技术凭借其节约能源的优势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正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水回收率高、膜污染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水脱盐[6]、废水再生[7]、纯水及超纯水制备、食品加工及医药行业等。同时,正渗透技术也可用于处理油砂尾矿水[8]、脱除水 中的重金属离子例如钴离子[9]等。在某些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地区,正渗透技术凭借 其低成本、低能耗、低化学药剂使用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但是,正渗透膜本身也有很多限制因素:膜污染、内浓差极化、膜的孔隙率[10]以及机械强度等都会影响正渗透技术的性能。基于此,研究者们不断对正渗透技术改进,对正渗透膜进行改性或改变正渗透技术的使用时用到的汲取液,希望大幅度提高正渗透技术的可应用性。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正渗透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正渗透膜改性方法,展望了正渗透膜的研究方向和前景,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正渗透膜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2、正渗透膜改性 正渗透技术比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过滤方式有很多独有的特点,但是在正渗透膜的商业化应用中,正渗透技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不断对正渗透技术进行改进。目前,主要的正渗透膜改性技术包括选择不同的铸膜材料、共混改性、界面聚合以及对基膜增加筛网或无纺布。 2.1、不同的铸膜材料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简析讲解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简析 反渗透工艺在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提高了产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防止环境污染,有力地推进了电子工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纯水、超纯水制造技术的发展. 反渗透在电子行业的应用 电子元器件的制造需要大量高品质的纯水、超纯水,电子级超纯水是目前世界上纯净品质要求最高的水.电子工业用的超纯水,例如广泛用于生产计算机硬盘,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显像 管,液晶显示器,线路板等用的纯水,对水的纯度要求较高,对 出水电阻率的要求达到上(MΩ.cm级。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高纯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 如,制作16K位DRAM允许水中TOC(总有机碳为500ppb、金属离 子为1ppb、≥0.2μm的颗粒为100个/毫升;而制作16M位DRAM 时,则要求TOC<5ppb、金属离子<0.2ppb、水中≥0.1μm颗粒数 为0.6个/升。 可以说在电子级超纯水设备中汇集了当前水处理技术最先进 的工艺和设备,如超滤、微滤、反渗透、膜脱气、电去离子(EDI等,其中反渗透装置是整个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工程中一关键的设备.它能有效地去除原水中97%以上的溶解性无机物质、99%以上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有机物、99%以上的包括细菌在内的各种微粒和95%以上的二氯化硅. 反渗透工艺在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提高了产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防止环境污染,有力地推进了电子工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纯水、超纯水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RO应用于电子工业水处理的报道,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RO技术就己成功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纯水制备。此后,不断出现RO制取超纯水工艺流程研究和更大规模超纯水制备的报

水处理技术方案

水处理技术方案 一、方案简介: 重要提示请仔细阅读此部分: 获得较好的冷却水处理结果,三分靠药剂,七分靠管理。冷却水每时每分都在蒸发浓缩,水中钙镁离子不断聚集。当钙镁离子浓度达到药剂处理最高临界点时,需要通过排出一部分浓缩的冷却水,补充新水来平衡冷却水系统内的钙镁离子浓度,以达到缓蚀阻垢、节约用水的目的。 要想精确控制平衡冷却水系统内钙镁离子浓度,通过人工加药排污或时钟控制加药、时钟控制排污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不知道何时系统内钙镁离子达到药剂处理临界点。定时排污时,有可能已经超过了药剂处理最高临界点,造成结垢风险。也有可能没到药剂处理最高临界点就排污,造成浪费水资源和药剂。 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在线监测管理系统能够达到精确控制加药与排污。它是通过插入水中的电导率探头,时时监测水质变化,当达到药剂处理最高临界点时打开排污电磁阀开始排污、当达到排污预定下线时自动关闭排污电磁阀。 如何判定药剂最高处理临界点,每个药剂厂家数据都不相同。我单位是化验冷却水当时钙硬度和总碱度之和是否达到国标要求最上限 1100mg/L时的电导率来设定排污上线的。因为每个地区的补充水质不同,最高处理临界点时的电导率有可能是1500us/m2,有可能是1800us/m2、也有可能是2000us/m2、部分地区补水水质较好也有可能达到2300us/m2甚 至达到3800us/m2。根据贵司提供招标文件规定电导率必须达到 1800us/m2。我单位根据贵司补充水数据设计出冷却水加药量为100ml/T 即100毫升/吨的加药方案。 二、服务内容 ☆每二周现场提取循环冷却水水样进行化验; ☆根据化验结果提供排污方案;(如选旁流去离子水设备不用排污) ☆每二周提供一次化验结果报告; ☆培训甲方人员加药、排污等技术及方法;

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技术—水处理领域投资新热点 时间:2011-08-09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郭勉愈 新投资热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膜与膜过程实验室主任高从堦告诉记者,正渗透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其应用范围已经包括海水淡化、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利用正向渗透技术制造的渗透泵能够实现药物剂量的精确释放、靶向输送和剂量控制。食品加工应用正渗透保存食品(水果、肉类等)已很普遍,正向渗透浓缩饮料和流质食物很好地保留了食品本来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高从堦表示,正渗透技术在能源领域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它可以利用河流入海口地区海水与河水之间的渗透压差来发电,欧洲国家已经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市场。 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是挪威。2008年,挪威国家能源集团在布斯克吕德郡建设了世界首个海洋渗透压发电厂,工程中使用了2000平方米的正渗透膜。预计到2015年,发电厂将成熟到可以将其电力正常入网的状态。 高从堦告诉记者,对于像我国这样能源紧张的国家来说,渗透压发电是理想的选择。挪威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将来发展渗透压发电的借鉴。 国际大型的水处理公司也纷纷致力于正渗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目前最好的商业化正渗透膜是美国水化技术创新公司的支撑型高强度膜,该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公认的正渗透技术的先行者。水化技术创新公司在2004年推出一款基于正渗透原理的便携式水过滤器。在这种过滤器里,正渗透膜被封入小型密封塑料包,包中还含有由糖、香料、饮料粉末等组成的可食用汲取液。把这种膜包浸入脏水,水在渗透压作用下扩散

正渗透技术处理水和废水

正渗透技术处理水和废水 1 引言 膜分离技术由于出水水质高、设备简单易操作、能耗相对较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几种膜分离技术.其中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和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由机械压力驱动传质过程,是水和废水处理的常规技术.其他膜技术,如温度差驱动的膜蒸馏技术(membrane distillation,MD),电场驱动的电渗析技术(electro-dialysis,ED),一些由化学反应驱动的膜吸收技术(membrane absorption,MA)等也成为水处理领域的新型技术.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由渗透压(浓度差)驱动的新型膜技术.可用于海水脱盐、废水处理等方面. FO膜是一种渗透膜.名义孔径在1 nm以下,用于截留溶解性离子和盐类等物质,与RO 相当.但与RO相比,FO无需外加机械压力,具有低压操作、低膜污染、高截留的优点,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较多关注. 2 FO原理(Basic principle of FO) FO膜是一种选择性渗透膜,膜的一侧是低渗透压的待处理水,另一侧是高渗透压的汲取液,水分子透过FO膜从低渗透压侧扩散到高渗透压侧,从而实现水与杂质的分离(图 1).该过程的驱动力是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不需外界提供压力. 图 1 FO工艺的原理示意图 2.1 FO应用与运行效果 2.1.1 海水(浓盐水)脱盐 FO已被用于含盐废水、含盐地下水、盐湖水和海水的脱盐.大多数为实验室规模的小试研究,汲取液采用难挥发性(NaCl,Na2SO4,MgSO4等)或挥发性(NH3/CO2和NH4HCO3)盐溶液.其中Zhao等进行的盐湖水脱盐,回收率达到70%.McGinnis等采用中试规模的FO处理高盐水(TDS>70,000 ppm),回收率达到60%,与蒸发浓缩技术相当,出水水质达标(美国宾州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方案

郑州手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工程及服务方案 For 2X50m3/h+30 m3/h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To 河南省XX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方案号:QBP20120418 时间: 2012.04

目录 1、公司介绍 (1) 2、标准与规范 (2) 3、技术要求 (4) 4、工艺说明 (5) 5、控制系统说明 (10) 6、设备技术规范 (12) 7、供应商清单 (20) 8、设备报价 (24) 9、运行费用分析 (25) 10、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26) 11、工作范围 (27) 12、设备性能考核和质量保证(1年质保期) (29) 13、人员派遣 (32) 14、施工组织管理架构表 (33) 15、流程图 (35) 16、平面图 (35)

1、公司介绍 手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水处理技术,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公司凭借着集团的优势,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设备,集合一批专业从事各类水处理项目的设计与相关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1.1、项目管理 项目经理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采用单点联系管理方法,保证高效、按时地完成整个项目。项目经理职责 —和客户全面的交流 —确定项目供货范围 —控制项目进度 —工厂检验验收 —系统提交 1.2、总交钥匙管理 手创公司有效地管理您的交钥匙项目,我们灵活地调动一切必要的资源成功地按时完成交钥匙项目。在我们的交钥匙系统中,我们将和客户建立起战略的伙伴关系,共同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制定出的最符合客户需要的系统和安装计划,保证提供给我们客户最好的水处理系统。 1.3、服务 手创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证你的水处理系统高效、安全、经济地运行。 服务合同 —系统工作分析 —水质分析综合评定 —系统改进及升级建议 —技术操作培训 —维修综合评定 —设备故障排除 系统改造及升级服务 紧急事故服务,备品备件服务

正渗透技术

正渗透技术:海水淡化的新发展 日期:2010-11-2 联合国日前一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将面临饮水危机。人口增长以及降雨模式的变化将使许多国家把海洋作为饮用水的潜在来源。但由于海水淡化过程中能源需求庞大,目前的技术尚无法解决人们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据《新科学家》报道,相对于传统的反渗透技术,研究人员找到了 能效相对较高的替代性选择——正渗透技术。 现代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的能耗效虽然比几十年前有所提高,但一座年生产1.5亿立方米淡水的海水淡化厂也会消耗90兆瓦电力,相当于20台海上风力涡轮机的峰值输出。反渗透是一个内在的能源密集型过程,自然过程中水流由淡变咸,而反渗透过程正好相反。如果在海水中注入高浓度的“汲取液”,淡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提取出来,这就是一些已经开始出现的试验性“正渗透”工厂背后的原理。 美国水化技术创新公司(Hydr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s)2004年就推出了一种基于正渗透原理的便携式水过滤器。正渗透膜被封入小型密封塑料包,包中还含有糖和香料充当汲取液来源。但是该过滤器生产清洁饮用水的成本较高,只能用于紧急情况,因此无法应对世界性水源危机。 同样是2004年,美国耶鲁大学由梅纳赫姆·伊利米勒(Menachem Elimelech)、杰弗里·麦卡琴(Jeffrey McCutcheon)、罗伯特·麦金尼斯(Robert McGinnis)组成的研究小组将正渗透理念进一步推进。该小组使用了一种基于碳酸氢铵的汲取液,铵离子和碳酸氢盐离子可以吸引水分子通过薄膜,然后加热溶液至40摄氏度,氨气和二氧化碳便会排出,留下纯净的淡水,而排出的气体可捕获后重新使用。研究小组称,如果能利用发电厂的余热蒸发气体,该方法的能耗仅是目前海水淡化工厂的20%,但这种技术对工 厂的选址要求较高。 正渗透技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找到合适的薄膜,只让水分通过,排除盐分在外。《海水淡化报导》的编辑汤姆·潘克拉茨(Tom Pankratz)表示:“这是正渗透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正渗透膜不仅需要厚度尽量薄,以便让海水接近吸引溶液,保持高渗透压;同时也需要足够强韧,可抵抗渗透产生的水流。 水化技术创新公司开发了一种纤维素薄膜,但该膜却无法抵抗碳酸氢铵溶液的碱性。为了抵挡反渗透过程的高压,反渗透膜需要“支撑层”来强化其韧性,但如果用于正渗透,这层膜就显得过厚了。 耶鲁大学研究小组认识到,如果将支撑层出去,就可以获得合适的正渗透膜。通过试验不同的聚合物溶液,该小组找到了一种利用替代支撑层制造薄膜的方法。新薄膜除了又薄又韧外,渗透性也很好。试验中,新正渗透膜的膜通量是传统反渗透膜的9倍,能够过滤97%的盐分。伊利米勒表示,试验采用的是“手工实验室版”新薄膜,如果新膜能以工业规模生产,其性能会更好。 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膜技术中心副主任王蓉(Wang Rong)最近研发出一种由微管状纤维构成的薄膜,可以使用碳酸氢铵作为汲取液。王蓉表示,这种薄膜有望使海水淡化工厂的能耗降低至少30%。中心主任托尼·费恩(Tony Fane)说,该膜的生产过程非常简单,大型海水淡化设施可按需进行组装。 英国现代之水公司(Modern Water)称已经解决了正渗透膜问题,并成功部署了正渗透装置来淡化海水,工厂能耗比传统海水淡化低30%。公司没有使用碳酸氢铵,而是利用了一种专用盐类。该公司称,新技术已经用于一座示范工厂和另一座完整规模的工厂。 尽管正渗透技术潜力巨大,但它仍存在许多障碍需要克服。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水净化专家泰西·卡斯(Tzahi Cath)认为,耶鲁大学研究小组的想法很完善,但他不认为蒸发碳酸氢铵气体的废热能够便宜到让该过程具有经济性。伊利诺斯大学海水淡化材料专家马克·香农(Mark Shannon)表示, 正渗透膜的成本过高,需求量也很大。 而两位专家都认为,正渗透技术在回收废水方面潜力巨大。香农说,由于咸度比海水低,渗透压较高,废水的膜通量更高。正渗透技术同理还可用于处理深层地下水、河口水等苦咸水。深层地下水的储量非常丰富。香农表示,几乎每个大陆下面都存在大量的苦咸水,正渗透技术有望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正渗透技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找到合适的薄膜,只让水分通过,排除盐分在外。《海水淡化报导》的编辑汤姆·潘克拉茨(TomPankratz)表示:“这是正渗透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正渗透膜不仅需要厚

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现状 发展趋势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沉淀物过滤法 沉淀物过滤法的目的是将水源内之悬浮颗粒物质或胶体物 质清除干净。这些颗粒物质如果没有清除,会对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过滤膜造成破坏或甚至水路的阻塞。这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净水法,所以这个步骤常用在水纯化的初步处理,或有必要时,在管路中也会多加入几个滤器(filter)以清除体积较大的杂质。滤过悬浮的颗粒物质所使用的滤器种类很多,例如网状滤器,沙状滤器(如石英沙等)或膜状滤器等。只要颗粒大小大于这些孔洞之大小,就会被阻挡下来。对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就无法阻拦下来。如果滤器太久没有更换或清洗,堆积在滤器上的颗粒物质会愈来愈多,则水流量及水压会逐渐减少。人们就是利用入水压与出水压差来判断滤器被阻塞的程度。因此滤器要定时逆冲以排除堆积其上的杂质,同时也要在固定时间内更换滤器。沉淀物过滤法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颗粒物质不断被阻拦而堆积下来,这些物质面或许有细菌在此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通过滤器,造成热原反应,所以要经常更换滤器,原则上进水与出水的压力落差升高达到原先的五倍时,就需要换掉滤器。2硬水软化法 硬水的软化需使用离子交换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阳离子交换

树脂以钠离子来交换硬水中的钙与镁离子,以此来降低水源内之钙镁离子的浓度。其软化的反应式如下: Ca2++2Na-EX→Ca-EX2+2Na+1Mg2++2Na-EX→Mg-EX2+ 2Na+1式中的EX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这些离子交换树脂结合了Ca2+及Mg2+之後,将原本含在其内的Na+离子释放出来。树脂基质(resin matrix)内藏氯化钠,在硬水软化的过程中,钠离子会逐渐被使用耗尽,则交换树脂的软化效果也会逐渐降低,这时需要作还原(regeneration)的工作,也就是每隔固定时间加入特定浓度的盐水,一般是10%,其反应方式如下:Ca-EX2+2Na+ (浓盐水)→ 2Na-EX+Ca2+Mg-EX2+2Na+ (浓盐水)→ 2Na-EX+Mg2+如果水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阳离子的软化,不只是逆渗透膜上会有钙镁体的沉积以致降低功效甚至破坏逆渗透膜,长期饮用也容易得到硬水症候群。硬水软化器也会引起细菌繁殖的问题,所以设备上需要有逆冲的功能,一段时间後就要逆冲一次以防止太多杂质吸附其上。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的软化水。 3去离子法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摘要:渗透(osmosis)是一种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分离过程,基于渗透现象发展起来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国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过程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对未来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在未来其技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正渗透应用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起,对膜分离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工业行业的实际应用,直至现在,它已应用到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工程,医学以及能源等不同的领域。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不需外加压力做驱动力,而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外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不需要外加压力或在较低的外加压力下运行,并且膜污染情况相对较轻,在持续长时间运行后无需清洗。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诸如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 二、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型的膜过程,它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来自发的实现水在膜中的传递。也就是指水从较高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一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 solution),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液(Draw solution),正渗透正是应用了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才使得水能自发地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侧。当对渗透压高的一侧溶液施加一个小于渗透压差的外加压力的时候,水仍然会从原料液压一侧流向驱动液—侧,这种过程叫做压力阻尼渗透(Pressure-retarded osmosis,PRO)。压力阻尼渗透的驱动力仍然是渗透压,因此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正是基于这种原理。 三、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现状 正渗透膜过程,具有三低优势,即低压操作,低能耗和低污染,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国内并不多见其应用报道,所以说应用不是很多,尽管如此,这一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光明的应用前景。如果要大范围普及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仍需做很多努力。包括了我国对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研究不多,特别是在水处理应用上缺乏经验参数,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从而积累经验;目前所拥有的正渗透膜性能太低,品种不全、不优;缺少既经济又高效的汲取液体系和汲取液再浓缩途径。 鉴于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应该从这些方面的着手突破,极大推动正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以促进新一代水处理工艺的高效发展。总之,对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研究,都应该围绕如何提高正渗透过程的水回收率、如何提高正渗透过程中的分离效率、以及如何降低正渗透过程的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 四、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

正渗透水处理技术概要

正渗透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正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其分离的驱动力来源于原料液和汲取液之间自然存在的渗透压差,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注。简述了基于此技术的正渗透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原理,指出了这种新型水处理过程的关键技术——正渗透膜和汲取液,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概述,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和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两方面介绍了这两项关键技术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水通量角度对不同体系进行了简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正渗透;水处理;汲取液;海水淡化 [中图分类号] TQ0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29X(2012)05-0005-05 Advance in the key techniques of forward osmosis water treatment Zhang Qian1,Shi Qiang2,Ruan Guoling1,Chu Xizhang1 Abstract: Forward osmosis(FO) is a kind of new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 Its driving force comes from the naturally existing osmotic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feed solution and draw solution. Forward osmosis (FO)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internationally,in recent year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FO water treatment are introduced and the key techniques of the new type of water treatment process-FO membrane and draw solution -are pointed ou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the key techniques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 new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key techniques i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labs and the schedule of technique commercialization. Different systems are compared simply from the angle of water flux. The advantages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主要工艺及基本指标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主要工艺及基本指标 一、反渗透设备基本原理 RO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水处理技术,它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的特性工作。“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逆渗透就是在含有盐及各种细微杂质的水中(即原水)施加比自然渗透更大的压力,使水从浓度高的一方逆渗透到浓度低的一方,而原水中绝大多数的细微杂质、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质等都经污水出口排放掉。 二、反渗透设备标准工艺流程图 三、反渗透纯水设备主要工艺流程说明 1.原水罐(可选) 储存原水,用于沉淀水中的大泥沙颗粒及其它可沉淀物质。同时缓冲原水管中水压不稳定对水处理系统造成的冲击。(如水压过低或过高引起的压力传感的反应)。 2.原水泵 恒定系统供水压力,稳定供水量。 3.多介质过滤器

采用多次过滤层的过滤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等颗粒在20um以上的物质,可选 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活性炭过滤器 系统采用果壳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不但可吸附电解质离子,还可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mg/L(O2),此外,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复制的浓度增加,因而还起到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色素、异味、大量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氯值及农药污染物和除去水中的三卤化物(THM)以及其它的污染物。可选用手动阀门 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设备具有自我维护系统,运行费用很低。 5.离子软化系统/加药系统 R/O装置为了溶解固体形物的浓缩排放和淡水的利用,为防止浓水端特别是RO装置最后一根膜组件浓水侧出现 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 SrSO4, SiSO4的浓度积大于其平衡溶解度常数而结晶析出,损坏膜原件的应有特性,在进入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状及展望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水的治理一直是从工业化进程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治理问题,作为水处理技术之一的反渗透技术从产生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简单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资料收集的方式,从给水处理和污废水处理两个方面对于反渗透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反渗透水处理现状展望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Using of the Reverse Osmosis in Water Treat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Water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speed up. With decades developing, Reverse osmosis ,one of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now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were simply introduced,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informed research and by the way of data collection, From two aspects in feed water treatment and waste water treatmen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and made a prospect. from water using

正渗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正渗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摘要 正渗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技术以其低能耗、耐污染的特点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海水淡化、绿色能源、航空航天、食品浓缩等多个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从正渗透技术概述、特点、影响因素和工业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正渗透膜;汲取液;海水淡化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1.1节正渗透技术概述 (1) 1.1.1正渗透技术原理 (1) 第2章正渗透过程 (3) 第2.1节正渗透膜的选择 (3) 2.1.1正渗透膜的结构 (3) 2.1.2正渗透膜的特点 (3) 第2.2节浓差极化现象 (4) 2.2.1浓差极化的分类 (4) 2.2.2浓差极化的影响 (4) 第2.3节汲取液的选择 (5) 2.3.1汲取液的特点 (5) 2.3.2汲取液的分类 (5) 第3章正渗透过程的影响因素 (7) 第3.1节正渗透过程实现的条件 (7) 第3.2节正渗透过程的影响因素 (7) 3.2.1 膜进水方向的影响 (7) 3.2.2 原料液与汲取液浓度的影响 (7)

3.2.3 温度的影响 (7) 3.2.4 流速的影响 (8) 第3.3节正渗透膜污染 (8) 第4章正渗透技术的应用 (9) 第4.1节正渗透过程的特点 (9) 第4.2节正渗透过程的工业应用 (9) 4.2.1 海水淡化和软化 (9) 4.2.2 废水和垃圾渗出液的处理 (10) 4.2.3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11) 4.2.4药物控制释放过程 (12) 第5章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前言 第1.1节正渗透技术概述 随着人口膨胀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水危机以及能源紧张已经成为目前阻碍全球发展的一大难题[1]。众所周知,水与能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清洁水是产生能源必不可少的来源之一,而清洁水的生产又需要消耗能源。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技术以缓解水危机和能源紧张带来的发展问题,其中正渗透技术就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阶段在水处理、能源开发、生命科学等方面,该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国内在正渗透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部分学者也开始了正渗透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讨[2-4]。 1.1.1正渗透技术原理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也称为渗透,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理现象。以水为例,在FO过程中,水透过选择性半透膜从水化学势高的区域(低渗透压一侧)自发地传递到水化学势低的区域(高渗透压一侧)[2]。如果将水和盐水两种渗透压不同的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水就会自发的通过半透膜从水侧扩散到盐水侧,使盐水侧的水位不断提高,直至两侧液体的液位压差等于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时停止。反渗透过程是在盐水侧施加一定的压力克服渗透压,使得水从盐水侧扩散到水侧。如果盐水侧施加的压力小于两种液体的渗透压差,水仍然从水侧扩散到盐水侧,而这一过程成为减压渗透或者压力阻尼渗透,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3]。几种渗透过程示意图如图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