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功率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复习大纲第一节:能的相互转化大量事实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与“获得能量”,实质上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或称物体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括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国际单位:焦耳(焦),字母表示: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说明:物体之所以能够做功,是因为它具有能量,物体做功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故可以用功来描述物体能量的改变,故功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是一样的,都是“焦耳”。
5、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功率反应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P=W/t 单位:瓦特(瓦)字母表示:W,常用单位:千瓦(KW)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说明: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固定不动的点。
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l2/l1F2,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多少倍,则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即在阻力乘以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4、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种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种。
①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的好处:虽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滑轮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常见的能有: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总称机械能)、内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电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二节能量的转化和度量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W=Pt W=Gh(提起重物)4、功的单位是牛·米,其专用名称叫焦。
5、功率描述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定义:物体在单位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6、人步行的功率约70瓦,表示:每秒钟人做功约70焦。
7、功率的计算公式:P=W/tP=Fv(v表示速度,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时)8、功率的单位是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叫做支点;(2)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5)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3、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叫做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表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类型及特点:(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但要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能省距离,但要费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6、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7、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9、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0、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学生混乱的、片面的、错误的潜概念是教学的起点,在此也是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自发创设问题情境显然比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好。
操作要点:教师把学生知道的那些能量形式有针对、有秩序地写在黑板上待用(具体看板书设计秩序,这是后面作为学习资源的关键所在),若学生不知道,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形式的能量,若还不知道,可以老师列举一个,自然引发学生。
注意不要期望学生讲全,片面是可以的,学生能讲几个就写几个;注意当学生说出动能或机械能时,让其举个例子,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定下学生对动能与机械能有分歧。
学生已经理顺了一些存在运动或变化形式与一些能量形式基本能看出它们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连线使这种关联清晰起来。
这就是教学要符合人认知中的从混乱到有序。
在此探究的过程与“门捷列夫依据他所处年代已知的63种元素,找到元素周期律,制定了有残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完全相同的。
接下来的发现也与完善补充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史完全相同一一补充、修正、解决分歧,完善运动或形式与能量形式。
操作要点:要让学生自己连接,能连则连,对暂时无法连接的,还不清楚的暂时不要连接,以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科学的严谨性;要善于发动学生评价质疑连线错误处、混乱处;不要追求完美的最终答案,要留有天窗,以备后面在这个“残缺的元素周期表”指引下去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支持下发现而修补。
第2节机械能在问题质疑这个环节,学生能较好地回答教师所提的几个,并且有一名学生能提出疑问:为什么在探究动能实验中,改变的是高度,却说动能与速度大小有关?”这点充分说明了学生在探究实验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后来我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也很好地帮学生解答了疑惑。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今后需要注意和加强,第一,关于能的概念,是这堂课的难点,初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深入讲解能的本质,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刻意淡化,直接给了结论,后来教研员提醒,虽然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但是如果这个概念能够再深入讲解一下,他们也会理解,并在今后处理能的练习题时,会大大地降低错误率,并且为他们今后接受内能的概念也会是良好的铺垫,过于简单地处理能的概念,会为今后的教学留下一定的隐患,这个问题,下次我一定会注意到,不会再回避。
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一)认识能量1.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量。
能量也简称能。
2.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二)能量的形式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根据能量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机械能、电磁能、内能、化学能、光能、核能、声能等第2节机械能(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二)势能A.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B.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对于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A.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B.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C.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不受阻力),机械能的总量就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守恒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用F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则W = Fs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1J=1N×1m=1N∙m4.应用W = Fs计算功时,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方向必须一致,且对应同一物体、同一段时间(三)做功的实质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因此,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四)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如果用P表示功率,用W表示功,用t表示做功所用的时间,功率的计算公式为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J/s),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W)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千瓦(kW)、兆瓦(MW)作为功率的单位,1kW = 1000W,1MW = 106W5.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一个力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1-3节知识点一、能量的相互转化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转移。
所谓的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 = F·S (注意:F·S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3.功的单位:焦耳;1牛顿·米= 1 焦耳(二)功率1.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3.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1焦耳/秒= 1 瓦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三、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4.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等。
(二)滑轮1.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滑轮的分类: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动滑轮上,n为偶时起点在定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学时】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第2学时】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有劳无功”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二、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F的单位是牛N,s的单位是米m,功W的单位是焦J)【明确】①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②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引起重视;③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3、把一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大约是1J;4、【思维逆向】将举高物体时F所做的功可以视为:克服阻力(重力)G做的功,即W=Gh;5、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6、能量转化越多,做功越大;能量转化越少,做功越小;三、功率1、比较做功的快慢(1)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多做功越慢;(2)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3)比较做功的多少与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做功越快;比值越小,做功越慢;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2)功率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做功越慢,功率越小;能量转化的越快,功率越大;能量转化的越慢,功率越小;【小贴士】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的看时间,由此可得,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3)功率的公式:P=W/t 【功W的单位J;功率P的单位是瓦W;时间t的单位是秒s】【思维拓展】①功率公式P=W/t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s/t、P=W/t可得P=Fv;例:汽车上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减慢速度就是为了增大上坡的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坡;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W1W=1J/s 1KW=1000W 1MW=1000KW=106W4、常见的功率:韶山型电力机车4200千瓦汽车约为50—100千瓦喷气式飞机约11万千瓦人步行约70瓦,短时间快速运动可达1千瓦5、1000W=1000J/s的意义:物体在每秒内所做的功为1000J;物体在1秒内有1000J的能量发生转化;【第3学时】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再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1)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2个条件:要有2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且能绕固定点转动;如:瓶盖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是不能称为杠杆;(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班级姓名学号§3.1能量的相互转化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
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的过程。
2、说出下列所列举的实例中能量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植物光合作用,核能发电,滚摆上升,电饭煲。
§3.2能量转化的量度3、功是量度,功率是描述。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2〉、。
5、判断下列过程是否做功:1〉、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在头顶停留3秒,这3秒钟内运动员对杠铃是否做功。
2〉、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滚动了20米,滚动过程中脚对足球是否做功。
3〉、小王提着水桶沿水平阳台前进了3米,重力是否对水桶做功。
6、功的计算公式:功= ,字母表达式为。
功的单位是。
把2只鸡蛋举高1米,做的功大约是。
若把掉在地面上的九年级上册《科学》课本捡回课桌上,请估算自己所做的功为() A、0.03J B、0. 3J C、3J D、30J7、马用300牛的水平拉力,拉着重500牛的车,在4分钟内沿水平路面前进了100米,则拉力和重力分别做了多少功?8、如图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半圆形轨道,半径R=1米,重为1牛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滚到最低点C时,重力做了多少功?9、我们把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字母表达式为,功率的单位是。
怎样测量一位九年级学生登4楼的功率?一台起重机的功率是1.5千瓦,它表示的意义是。
10、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多的功率大B、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多功率越大C、所用时间越少功率越大D、用相同的时间,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11、一举重运动员把100牛的杠铃在2秒内举到2米高,然后在空中停留5秒,这名运动员在这7秒内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J, W 。
§3.3认识简单机械12、实际应用的杠杆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 的,滑轮实质上也是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电能的概念与单位”,第2节“电能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电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其换算。
2.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转化与守恒定律。
难点: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能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a. 电能的概念b. 电能的单位及换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引导学生探究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a. 电能转化实例分析b. 电能守恒定律讲解4. 电能的应用: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的重要性。
a. 电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b.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单位、换算2.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3. 电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电能的单位换算b. 电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c. 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能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录:作业答案1. a. 1千瓦时(kWh)= 3.6×10^6 焦耳(J)b. 电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c. 例如:电灯、电视、洗衣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 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比照,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2学情分析“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前一节及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根据经历判断具体物体的势能的大小。
而且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但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终究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拟迷茫。
教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入主要是由于: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终究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拟迷茫,故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功的计算难点:判断是否做功。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一〕引入〔取材我们浙江的骄傲和拉车达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1.观察图片,说说这两个过程能量转化占旭刚举重:;头发拉车:。
链接语:杠铃和车增加能量,为了知道能量转化了多少,请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拟,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活动2【活动】1.功的条件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比拟,杠铃被举起和车被拉动的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实例能量的变化受到的力及方向发生距离的方向ⅠⅡ〔1〕总结功的条件〔1〕;〔2〕。
活动2.找出以下情景中,戴罗建对铅球做了功。
〔〕①从地上捡起铅球放在肩部②托着铅球在原地不动③手握铅球,向前推一段距离④迅速投球后,铅球在空中飞行⑤托着铅球慢慢走向队友本次活动学生熟悉了做功的条件,而且从中归纳得到不做功的情况,为两个条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为后面的例2做铺垫。
第2课时 功率
1.功率的定义:__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__。
计算公式:P =W
t。
2.功率的意义:反映了__物体做功__的快慢。
3.功率的单位:__瓦特__,简称__瓦__,单位符号为__W__。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做功时间越长,功率就越小
C .在相同时间内,功率越大,做的功越多
D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2.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
他们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甲: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乙:在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在爬楼的高度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正确的是( D )
A. 甲、乙和丙 B .甲和乙 C .甲和丙 D .乙和丙
3.小丽同学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
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18 N ,则通常情况下,小丽同学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C )
A .1 W
B .10 W
C .100 W
D .1 000 W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约为100 m 。
在0.1 s 内有18 kg
的水流过瀑布顶端,经过4.5 s落到瀑布底端。
质量为18 kg的这些水从顶端落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约为( B )
A.4×102 W B.4×103 W
C.1.8×104 W D.1.8×105 W
5.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沿不同的方向从静止开始拉同一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第5题图
A.甲图中的拉力F做功最快
B.乙图中的拉力F做功最慢
C.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D.甲、乙、丙三种情况拉力F做功不相等
6.一架起重机在1 min之内将重3×105 N的物体匀速举高10 m, 则起重机做的功是__3×106__ J,功率是__50__ kW。
7.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功率约为1.1×105kW,它表示该发动机每秒做功为__1.1×108__ J,即每秒钟有__1.1×108__ J的__内__能转化为飞机的__机械__能。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蚂蚁用10-3 N的力拉着树叶,10 s内沿拉力方向前进了10 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__1×10-4__ J,此时的功率为__1×10-5__W。
9.节能是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一辆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与行驶速度的快慢是否有关呢?星期天,小明乘坐叔叔的汽车从嘉兴去上海,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他们去时走高速公路,回来时走国道,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去上海回嘉兴
平均速度/(km/h) 90 60
里程/km 108 116 耗油量/L
8.5
11.2
(1)分析数据后,小明认为这与他事先的猜测相吻合。
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该是 同一辆汽车每百公里的油耗量与行驶速度的快慢有关,车速越快,油耗越少 。
(2)请你算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108 km 消耗的汽油质量__6.8_kg__。
(ρ=0.8×103
kg/m 3
)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0 kW ,则汽车行驶108 km ,发动机做的功为多少?
【解】 (3)v =90 km/h =25 m/s ,W =Pt =Ps v =6.0×104
W ×1.08×105
m 25 m/s =2.592×108 J 。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0.小华和小丽进行爬楼比赛,小华的体重是小丽的1.5倍,爬同样高度小华用时5 min ,小丽用时2 min ,则他们做的功之比W 1∶W 2和功率之比P 1∶P 2为( A )
A. 3∶2,3∶5 B .3∶2,15∶4 C .2∶3,5∶3 D .2∶3,3∶5
11.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 -t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 1.F 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 1.P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第11题图
A. F 1>F 2.P 1>P 2 B .F 1=F 2.P 1>P 2 C .F 1=F 2.P 1=P 2 D .F 1<F 2.P 1<P 2
第12题图
12.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 点自由下落,相继经
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D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13.学校最近买了30套总质量为300 kg的物理实验器材,每套一箱。
现在,某实验员需要把这批实验器材搬运到14 m高的物理实验室。
(1)该实验员需要做__4.2×104_J__的功。
(不考虑他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g取10 N/kg)
(2)如图所示,假设他身体可以提供的功率P取决于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
若要尽可能快地把这批器材搬上去,那么他每次搬运的箱子数应为__3__个。
(3)不考虑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他搬运这批实验器材的最短时间为__10_min__。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是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它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
已知扶梯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行。
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__1_500_J__,对他做功的功率是__300_W__,小华的机械能将__变大__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g 取10 N/kg)
15.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5 min ,汽车的质量为1 500 kg ,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15倍,则牵引力为__3×103
__N ,此时汽车的功率为__60__kW ,
重力做的功为__0__J 。
(取g =10 N/kg)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6.甲、乙两辆汽车功率相等,如果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距离之比为2∶1,那么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__1∶2__;两辆汽车做功之比为__1∶1__。
17.(1)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①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__磅秤__、__刻度尺__、__秒表__。
②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__B__。
A. 测出箱子的质量m B .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 .测出一楼到三楼的高度h D .测出小军上楼所用的时间t E .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P
③用所测物理量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P =__mgh
t
__。
(2)在测量登楼梯功率时,某同学从底楼匀速登上三楼,共用了10 s ,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__B__。
A. 3 000 W B .300 W C .30 W D .3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