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人: 祁艳春 班级: 134班 授课时间: 2017年4月20日上午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描述肾的结构及肾单位的组成。
能力目标:1.通过对泌尿系统和肾脏图片的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处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形成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预测】重点: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描述肾的结构及肾单位的组成。
难点:描述肾单位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 这一图片导入新课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预习交流”部分的知识。
(用时10分钟)三、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预习交流”知识。
(一)让学生回答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7分钟)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①、②、③、④合称为 泌尿 系统。
2.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形成和排出尿液 。
3. 肾 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二)让学生对照图,完成肾的主要结构即学案第4题。
(3分钟)② 输尿管 肾静脉 功能: 输送尿液 功能: 暂时贮存尿液功能: 排出尿液 ① 肾 ③ 膀胱 ④ 尿道 肾动脉 功能: 形成尿液4.观察图11-2肾纵剖结构模式图,说出肾的主要结构5.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肾单位 。
四、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相关知识,并点评(讨论5分钟,点评5分钟) 阅读课本76页及图11—3 肾单位组成示意图,讨论完成:(3)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 毛细血管球 ,其终端汇合成一条 出球小动脉 。
(4)肾小囊的一端包裹着 肾小球 ,另一端连接着 肾小管 。
(5)肾小管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 集合管 ,并与肾盂相连。
五、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达标测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学生完成6分钟,点评4分钟)1.将泌尿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其功能用直线连起来:肾 输送尿液输尿管 贮存尿液膀胱 形成尿液尿道 排出尿液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 A )A.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B.肾小球和肾小囊C.肾小管和肾小囊D.肾小球和肾小管3.肾的基本单位是( D )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D 肾单位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C )A 肾脏B 输尿管C 前列腺D 膀胱5.从肾的结构和功能看,肾与循环系统有什么密切联系?从肾的结构上看,肾动脉和肾静脉也属于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材依据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人体的调节与保护》第二章“人体泌尿系统”。
二、教学目标1.理解泌尿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知道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学会解释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模型或实物图上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3.理解排尿的过程,包括肾脏的造尿过程、尿液的输送过程和排尿的过程;4.掌握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个部分。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肾脏。
肾脏有造尿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输尿管:输尿管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传送到膀胱中的管道。
•膀胱: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尿道从膀胱连接到外部,负责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的结构:肾脏有皮质、髓质、肾小管、肾盏和肾盂等部分。
•肾脏的功能: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将其转化成尿液,同时还能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3. 排尿的过程排尿是泌尿系统的最终功能,是将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造尿过程:肾脏通过肾小球等部分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转化成尿液。
•输尿过程:经过输尿管,尿液顺流传输到膀胱中。
•排尿过程:当膀胱充满尿液时,人类需要通过神经控制将膀胱收缩,将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
4. 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预防泌尿系统疾病主要依靠保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健康等方面的方法:•多喝水,多排尿,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避免压迫肾脏,遵守生物钟,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健康饮食,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巩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私密部位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四、教学重难点•组成: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重要性;•结构:学生在理解组成的前提下,能够准确说明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功能:学生能够简洁明了地解释泌尿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过程:具备大致了解泌尿系统过程的知识,同时能够简单地描述传输和排出过程;•疾病预防: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整理、问题解答等形式,掌握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正确方法。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泌尿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血管,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为下一部分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尿的形成过程,通过解剖肾脏,分析肾脏的结构探讨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第三部分是尿的排出和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创设课堂气氛: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
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了解排泄和排遗阅读教材P80第一、二段,思考:1、排尿、排便的作用是什么?2、排泄和排遗有什么区别?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学习任务二:观察并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明确: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等问题)3、拓展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
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任务三:掌握理解尿的形成过程1、观察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对肾的内部结构进行大致描述。
2、什么是肾单位,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组成是怎样的?3、阅读P82资料分析内容,分析对比表格中数据,思考讨论题目。
4、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目,得出结论。
结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构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探究精神与能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本节课的基本理念。
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通过设计真实、深入、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产生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 ,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二、教学背景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的第二节“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教学重点: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说出肾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2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关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生理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对“肾”、“膀胱”、“尿”等在生活中已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
但是,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弱,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微观抽象,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
3 、教学方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中还应用了观察法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 、能描述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 、描述肾的结构和特点3 、能概述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 、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 、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设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些?”请学生回答。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人体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3.组成与功能(30分钟):教师讲解肾脏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如滤除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平衡等。
并通过演示、实物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肾脏的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即将从肾脏中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
教师讲解膀胱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如储存尿液并定时排空等。
教师介绍尿道的结构和功能,即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4.小结(10分钟):通过问题解答和互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泌尿系统的方法,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6.活动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一项实践活动,如制作泌尿系统的模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应用所学知识。
7.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人体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1.PPT课件、图片、示意图等。
2.实物模型、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评价:1.记录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2.观察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表现。
3.学生小结和讨论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等教具,加强教学的形象化和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观察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学生观察图11—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三)、.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
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
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
这样,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反思(七)、.练习、反馈、矫正: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通过课堂小测验进行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二、肾脏: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2、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肾小球肾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1、常识目的: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局部的功能。
②、概述肾的构造和功能。
③、掌握肾单位的结够。
2、才能目的:经由过程对肾脏和肾单位模型、挂图的窥察培育种植提拔学生窥察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经由过程窥察培育种植提拔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认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局部的功能。
教学难点:肾的构造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细胞操纵轮回系统输送的氧气,络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存多了会破损内环境的稳定。
那么人体是怎样排出这些代谢废物呢?二、自学感悟:1、人体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用概念图法写出。
2、请描绘肾脏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特点,并写出肾脏构造的概念图。
3、用本身的话描绘肾单位的组成构造。
相关常识:〔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肾呈蚕豆型,红褐色,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肾皮质——红褐色,浅层。
肾髓质——色较淡,深层。
肾盂——内测凹陷处。
〔3〕肾单位是肾构造功能的根本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盲端肾小管——外缠绕丰富毛细血管〕三、评论辩论质疑:你的问题是......四、反应升华:老师结合以下问题,反应学生自学情况,稳固所学常识,拓展才能。
1、出示泌尿系统的挂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图中各器官的构造名称和功能。
2、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1.3、出示肾脏模型,描绘其形态和位置。
4、出示肾脏的剖解模型,结合肾脏的剖解挂图,说出各局部的构造名称。
5、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2〔1〕.6、出示肾单位模型,识别肾单位各局部构造,描绘肾小球的形成过程。
7、结合肾单位构造幅员〔老师提早绘好〕填写各局部构造名称。
8、完成课后P69.2〔2〕.9、评论辩论交流P69.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进展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局部的功能。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 描述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 描述肾的结构和特点。
技能目标:通过解剖猪肾,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描述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描述肾的结构和特点难点: 描述说出肾单位的结构三、教学准备课件、肾脏、解剖刀、解剖盘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生活污水。
这些污水由每家每户的下水管道输送至城市的“排污系统”进行处理。
如果城市的“排污系统”被损坏了, 则这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生: 臭不可闻、污水四溢。
其实, 在人体内也有这样的“排污系统”, 它可以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与时地排除体外。
则人体的这个“排污系统”到底是谁呢?生: 泌尿系统。
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泌尿系统的组成。
[板书: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活动一: 自主学习人体的泌尿系统的组成。
思考: 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这些器官有何功能呢?哪个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呢?(学生看书约2分钟,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师:现在同学们对泌尿系统有一定认识了吧, 它是有哪些器官组成的呢?请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生: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则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呢?请一学生将这些功能与结构对号入座。
生: 将结构与功能贴图对应。
师: 人体的肾位于腰部脊柱的两侧, 左右各一个。
尿液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输尿管与肾相通, 管壁有较厚的平滑肌层, 他有规律的蠕动着, 可以将尿液一点一点地输送至膀胱。
膀胱的内壁也有平滑肌层, 有很强的伸展性, 像一个大容器一样可以贮存尿液。
当尿液贮存到一定量的时候, 人就有了想排尿的感觉, 最终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则泌尿系统的这些器官中, 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器官呢?为什么?生:肾, 因为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实验优质课参评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1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的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能够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3.认识并描述肾单位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肾脏实物的观察、解剖及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整
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肾单位结构组成”模型的制作,加深对肾单位结构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肾衰竭、尿毒症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的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能够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并描述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由视频“不死癌症终身折磨,可怕的尿毒症。
”,请同学们思考,尿毒症是。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描述肾的结构及肾单位的组成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人体泌尿系统模式图,观察肾脏的外形与内部结构,观察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与模型,进一步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形成相应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中形成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教学难点1.概述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2.肾小球的实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米卡好习惯,我不憋尿!【思考】1.为什么不能憋尿?2.视频中的小水袋指什么?3.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讲述】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设计思想:播放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二)新课教授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过渡】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果在体内积聚过多,会妨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因此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尿液就是人体排出的一种废物,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排出体外的?这些问题都与泌尿系统息息相关,想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人体泌尿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自主学习。
思考: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设计思想:该阶段运用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生】自主学习,并主动回答问题【师】学生回答的同时,给予学生肯定并完善知识点,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小结】肾脏——形成尿液(清洁血液,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课堂小测】对第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知识的巩固训练(设计思想:学生自主学习后,一边回答问题,教师一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突出重点,结合课堂小测,及时对知识点的掌握进行巩固)2、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过渡】在泌尿系统所包含的众多器官中,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个器官最重要?并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材分析】《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的内容。
第十一章和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容直接相关。
如人体尿液的形成和循环系统直接相关,尿液的排出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直接相关。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的基础内容,下一节有赖于第一节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说出泌尿系统的功能。
2.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
3.通过解剖猪肾,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5.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说出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教师准备:解剖猪肾所需的材料用具:猪肾、解剖盘、解剖刀等。
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肾单位的结构模型。
收集体相关的视频文件和FLASH,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形成尿液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结构: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输尿管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单位:肾单位肾小管【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课件、模型和实物的展示,有效地弥补了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涵。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由我学变为我要学,最后变成我会学。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2.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肾脏和肾单位挂图。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它们又是如何被排出体外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念。
(1)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
(2)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3)排泄途径: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师】出示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
提出思考讨论问题: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肾的颜色为红褐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肾静脉则将排出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各处,所以,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和泌尿系统结构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
(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教师】出示肾的挂图,提出思考讨论问题:1.肾的位置?(肾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②、概述肾的结构和功能。
③、掌握肾单位的结够。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肾脏和肾单位模型、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认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细胞利用循环系统输送的氧气,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存多了会破坏内环境的稳定。
那么人体是怎样排出这些代谢废物呢?
二、自学感悟:
1、人体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用概念图法写出。
2、请描述肾脏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并写出肾脏结构的概念图。
3、用自己的话描述肾单位的组成结构。
相关知识:(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
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呈蚕豆型,红褐色,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肾皮质——红褐色,浅层。
肾髓质——色较淡,深层。
肾盂——内测凹陷处。
(3)肾单位是肾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盲端
肾小管——外缠绕丰富毛细血管)
三、讨论质疑:你的问题是......
四、反馈升华:
教师结合下列问题,反馈学生自学情况,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能力。
1、出示泌尿系统的挂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图中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和功能。
2、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1.
3、出示肾脏模型,描述其形态和位置。
4、出示肾脏的解剖模型,结合肾脏的解剖挂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5、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2(1).
6、出示肾单位模型,识别肾单位各部分结构,描述肾小球的形成过程。
7、结合肾单位结构版图(教师提前绘好)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
8、完成课后P69.2(2).
9、讨论交流P69.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学生自学——合作讨论——教师引深——巩固强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的教学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