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尾水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598.34 KB
- 文档页数:4
养殖尾水处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尾水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动植物粪便、残渣和废料的废水。
未经处理的尾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实施尾水处理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尾水处理目标1. 降低尾水中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的浓度。
2. 去除尾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
3. 减少尾水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数量。
三、尾水处理方案1. 前处理尾水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需要经过初步筛选和去除大颗粒物质,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
2. 生物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是减少尾水中有机物浓度的常见方法。
可以选择好氧微生物法或厌氧微生物法。
好氧微生物法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而厌氧微生物法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降解。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方法。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可以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剂来协助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添加聚合氯化铝可以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从而减少悬浮物的浓度。
4. 滤料过滤滤料过滤是通过填充滤料,利用滤料的吸附、吸附和陷阱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滤料可以选择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5. 消毒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尾水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存在的微生物和病原体。
可以采用紫外线辐射、氯化物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四、操作要求1.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尾水的水质指标。
2. 根据监测结果调节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剂添加量,确保处理效果。
3.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要求,确保尾水中微生物和病原体数量的彻底减少。
4. 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效果评估定期监测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指标,比较处理前后的差异,评估尾水处理方案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处理方案。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对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技术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底泥的积累。
为解决这些问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应运而生,并成为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对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技术研究。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是一种集成了水质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的养殖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循环水系统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并将水重新利用于养殖过程中。
同时,该设备还能有效处理养殖底泥,防止底泥的堆积和再次释放有害物质。
在循环水处理技术方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主要采用了生物滤池和生化处理技术。
生物滤池通过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料和氨氮,从而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生化处理技术则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和发酵剂,加速有机废料的降解和转化。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养殖水质,降低了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而对于养殖底泥的处理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主要采用了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曝气等,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生物方法则通过投放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和酶剂,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从而减少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这些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底泥的质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还能通过一系列配套设备来提高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效果。
比如,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草鱼、青鳝等底栖生物,可以有效地吞食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另外,可以采用生物质颗粒与底泥空心微球的复合填料,增加底泥捕捞和水体净化的效果。
总结起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养殖水质和底泥处理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采用生物滤池和生化处理技术,该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
同时,通过物理和生物方法处理养殖底泥,能够显著减少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可以分为多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筛选:将养殖尾水经过粗筛和细筛的处理,去除其中的较大颗粒、杂质和残渣。
2. 沉淀:采用自然沉淀法或加药物沉淀法,使水中悬浮的有机质和无机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厌氧消化:将沉淀后的污泥进行厌氧反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质降解,生成沼气并形成稳定的有机肥料。
4. 好氧处理:采用好氧菌群对污水进行处理,将有机质进一步分解,提高处理效果,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5. 消毒:对于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臭氧或氯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杀死病毒和细菌,确保水质安全。
以上是常见的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水特点和处理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养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减少养殖污染源,预防水体污染的发生。
三水养殖尾水治理模式一、养殖尾水处理养殖尾水是指养殖水产品所产生的废水,包括鱼类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生物残骸等。
这种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养殖尾水的处理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
目前,常见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过滤、化学氧化、生态净化等。
二、物理过滤与沉淀物理过滤和沉淀是养殖尾水处理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设置过滤网、沉淀池等设施,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污染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成本较低,但对于溶解性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佳。
三、化学氧化与消毒化学氧化与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臭氧、氯气、次氯酸钠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但对于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
四、生态净化与生物修复生态净化与生物修复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来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
例如,建立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池、生物膜反应器等设施,通过植物、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环境友好、成本低廉,但需要一定的土地和时间。
五、监管与政策措施为了促进养殖尾水的有效治理,需要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养殖尾水治理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排放标准和检测体系,对于不达标的企业应进行处罚和整改。
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创新与研发是推动养殖尾水治理的重要动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规模。
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七、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是推动养殖尾水治理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养殖尾水治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养殖尾水的治理工作,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鳗鲡工厂化养殖的尾水处理技术初探作者:廖庆斌来源:《黑龙江水产》2024年第01期摘要:规模工厂化水产养殖,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存在一定的生态环保风险。
上杭县永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鳗鲡(Anguilla japonica)工厂化养殖场,养殖面积16000 m2,通过加强养殖水质管理,对养殖尾水进行物理过滤、沉淀、微生物降解、曝气、种植水生植物及投放滤食性鱼类净化后,排放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二级标准。
实践证明,采用生物性尾水处理模式有效可行。
关键词:鳗鲡(Anguilla japonica);尾水;生物性处理;达标排放中图分类号:S965.223;X714文献标志码:C水产养殖尾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养殖对象排泄物以及残存饵料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解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污染生态环境。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方式逐渐得到关注,于是,探索一种操作简易、低成本、有效可行的尾水处理模式势在必行。
上杭县永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鳗鲡(Anguilla japonica)工厂化养殖场,于2020年7月注册,注册资金1000万元。
该公司位于福建省上杭县旧县镇河东村,占地面积53亩,养殖用水为溪流水和地下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
2021年进行普通工厂化升级改造,改建砖混结构养殖池55口,有效养殖水面面积16000 m 平均深度1.2 m;新建镀锌管钢架温室大棚17600 m ;尾水处理设施4100 m 分别建设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水生植物处理池等功能性设施,经2022~2023年养殖周期运行实践,养殖尾水排放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二级标准[1]。
1 加强养殖水质管理1.1 调节水质及排污养殖水质管理是鳗鱼饲养过程中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鳗种入池后,通过投饲,增加池水营养源的积累,约7 d后才排污,目的是尽快把浮游植物培养起来,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篇——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知识篇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WY INDUSTRY 海南万鳐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
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的特点,对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
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后,养殖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悬浮物(SS)和氨氮(NH3-N)等物质浓度降低,然后进行循环利用。
工厂化池塘养殖是现阶段推广较多的养殖模式,工厂化池塘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具有节水、节地、全自动、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将养殖系统中产生的废水集中处理并循环利用,实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对自然水体环境污染的目的。
在池塘内修建养殖单元,一般养殖水槽的面积占池塘的2%左右,实现鱼类的圈养和养殖粪污的集中排放,水体溶氧的均衡,其他辅助设施实现水质溶氧的稳定。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曝气(取出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
工厂化养殖的自动监测与控制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是封闭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保证条件。
由于养殖密度大,水质变化快,水质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造成生产损失。
自动监测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溶解氧、浊度、盐度、pH、电导率、氨氮和硝酸盐等,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参数,把水质控制在养殖要求的范围内。
水产养殖尾水物理处理技术常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中和、吸附、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是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尾水处理案例
养殖尾水处理案例如下:
1. 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渔稻共作尾水处理模式、温室鱼菜共生处理模式、“一池一渠”简易尾水处理模式、池塘养殖底排污尾水处理模式等,利用物理与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将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2. 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模式,通过生物调控、物理调控、化学调控等方式进行循环水分流处理。
3. 陆基集装箱处理模式。
4. 利用“海水养殖+海水稻种植”尾水处理模式可以构建“海水池塘+稻渔
共生”、“海水设施养殖+稻渔共作”等形式,是典型的渔农综合循环利用
模式。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尾水处理方式。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是指针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
由于养殖业的发展,废水排放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理工艺来处理养殖废水,已经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养殖尾水的处理养殖尾水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氮、磷等有害物质的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会对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养殖废水的处理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生物法处理:生物法处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养殖废水处理方法之一。
它的处理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并将氮、磷等有害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细胞壁等物质。
生物法处理工艺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主要应用于养殖废水的中、后段处理。
2.物理化学法处理:物理化学法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过滤、沉淀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养殖废水的前段处理。
3.复合法处理:复合法处理是综合利用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目前,复合法处理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的优势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对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够大幅减少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资源利用率: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法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物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节约能源:采用复合法处理,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降低了运行成本。
4.提高养殖企业形象:采用科学有效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不仅能够减少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来净化废水,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0.3(2)开春化冰后开始投喂的注意事项。
越冬化冰之后,冰上的积雪融化的雪水以及积雪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养殖水体中,因此,需要进行解毒再进行投喂。
经过漫长的越冬期,鱼类机体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体质下降,这个时候开始投喂后,投喂量应该逐渐加大,不能突然加大,以避免鱼类消化系统的短期不适应而造成消化不良。
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农业农村局水产站龚建国孟庆民曹建久邮编272100江苏孝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16栋,养殖水体3万米2,2019年初开始启动尾水处理项目,力争做到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实现绿色生态养殖。
一、养殖尾水处理总体思路目前主要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等工艺处理养殖废水的方式,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过滤处理、沉淀净化处理、生化处理、生物处理等环节,降低养殖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悬浮物和氨氮等物质的浓度,达到排放处理后循环使用的要求。
二、尾水处理工艺设计养殖尾水通过排水管道改造汇集到尾水收集池,利用水泵通过管道送至过滤区。
采用微滤机组合过滤,再经过锰沙过滤池过滤,过滤中的悬浮物通过管道输送到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通过压缩后进行生物处理做为沙蚕等生物饵料。
过滤后的尾水进入由5个海容模块保温密封池组成的生化除磷、氮反洗区,BAF 模块混凝除磷,再到MDF 模块进行反硝化处理,置外加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亚硝态氮、硝态氮还原处理。
如此,通过两级模块内的生化反应和滤料的物理拦截及吸附作用,去除尾水中的磷和氮,再进入清水池缓冲,最后经过土池沉淀、曝气、处理后进入生物处理区,投入生物藻类进行培育,利用海水生物藻类生长需求的氮磷等有机物,对尾水进行再次处理后,进入水质处理池,加入有益菌与有益藻类进行水质培养,然后进入蓄水池再次利用,反复循环处理使用(图1)。
三、系统配套建设1.新建内容(1)新建养殖尾水过滤系统。
新建尾水锰沙过滤处理池200米3,全混凝土池体结构,添置两台250米3/小时精密尾水微粒机设备,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在这个“人多势众”的时代,水产养殖已经变成了很多人谋生的好选择,尤其是工厂化水产养殖,既省心又高效。
然而,咱们不得不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尾水问题,简直就是一个让不少养殖户头疼的大难题。
说白了,就是鱼塘里的水呀,虽然通过循环系统过滤了不少杂质,但总还是会有些污水、污染物残留,这样一来,水质一旦变差,鱼儿就容易得病,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
所以,怎么把这堆尾水处理干净,成了大伙儿心头的一块“疙瘩”。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咱得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不然可真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啊!说到尾水处理,这里面有一大堆技术和工艺,光听名字就让人头大。
比如什么生物滤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
但其实吧,处理尾水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这些污染物沉淀下来,不再影响到水体的质量。
这样说吧,就像你家洗衣机里的水,一旦被用完了,不清理干净,剩下的污水还得倒掉,不然洗得再干净也没啥用,反而成了污染源,鱼儿们也就不安生了。
这时候咱们的“循环水处理工艺”就派上了大用场。
咱们可以借助物理、化学甚至生物的手段,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给去除掉。
你看,像物理方法里有滤网、沉淀池,这些方法简单直接,一看就懂。
沉淀池呢,就是给水里的杂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它们自己慢慢沉下来。
至于生物法嘛,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掉”水中的有机物,这可就像是用生态清洁工来打扫卫生,既环保又实用。
但话说回来,处理尾水的技术要真做到既环保又高效,可不是件容易事。
你要是只想着“图个省事”,用点简单的设备就完事,搞不好反倒适得其反。
比如,过滤网滤不了细小的杂质,沉淀池的沉降速度也不够快,久而久之,水质还是不稳定,那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咱们得不断优化这些处理工艺,找出适合自己养殖环境的最佳方案。
这样才能既省水又省钱,还能让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畅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得给大家说一个小窍门,像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开始用“多级处理”方式了。
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一、前言
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和污水往往伴随着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由于养殖业水体污染特殊性和污染特性,使得养殖尾水一般具有较高的负荷,污染物浓度较高,处理难度大、耗费资源多、投资昂贵等特点。
养殖尾水处理主要是采用污水处理技术来消除或减少其污染性,使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二、污水处理方法
1、生物膜处理技术
生物膜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是利用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将污染物从水中去除,再经过微生物的处理而完成污水处理工艺的方法。
其处理效果较好,适用低浓度有机物、重金属和表面活性物质的污水。
2、近海盐水混合处理技术
近海盐水混合处理技术是将养殖尾水从养殖场排放到近海,与海水混合,减少养殖尾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且克服传统排水系统所存在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和耗能占比高的缺点。
3、膜法处理技术
膜法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它利用一定的膜结构的选择性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病毒等污染物,从而达到对水的处理作用。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和重金
属等有害物质,使排放的水更符合要求,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4、反渗透膜处理技术
反渗透膜处理技术是一种以纳米级膜为主体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它可以有效的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使养殖尾水达到环保标准,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结论
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上述几种技术均可有效减少养殖尾水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但各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在选择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性,以便获得较好的效果。
科技成果——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适用行业适用于水产养殖业、尤其适用于高密度的工厂化淡水和海水养殖、以及高密度的池塘工厂化养殖适用范围技术适用于水环境治理领域,水产养殖水质改善和尾水净化领域。
该技术主要针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所产生的高环境负荷量,如饲料残渣、粪便含量大,氨氮、亚硝态氮等对鱼类有毒物质浓度高,尤其是海水工厂化养殖对水源水质要求高、尾水难处理等情况。
要求配套的净化塘面积比例远低于一般池塘养殖尾水处理。
成果简介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发明专利:水产养殖用固体污染物排出及增氧系统)将饲料残渣及粪便抽出,经过过滤系统(发明专利:水产养殖水质改善及尾水净化用填料颗粒的反应器),去除50%以上污染物(COD、氮、磷、氨氮);经生物膜反应器(发明专利)、漂浮湿地强化净化系统再去除45%以上污染物;最后用纳米铜杀材料灭病原体(发明专利),微纳米曝气设备增氧后回用。
组合式处理系统,安装简单,设备和净化塘面积小,投资和运行成本低。
技术效果水产养殖密度可达100kg/m3,养殖尾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且100%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比池塘养殖每吨鱼节水2000m3以上;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氮、磷、COD的环境负荷量减少了10-90kg/t、5-28kg/t,35-186%kg/t。
应用情况2015年在海门市示范面积23340m2,工厂化养殖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2016年在启东示范5056m2工厂化南美白对虾等。
2018年在六合示范3000m2池塘工厂化养殖草鱼、鮰鱼等,2019年在东台示范池塘工厂化养殖草鱼、鮰鱼等,面积6500m2。
工厂化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100%,池塘工厂化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85%%%以上,冬季达标排放15%左右。
市场前景我国是渔业生产大国,其水产养殖的总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江苏水产养殖面积约900万亩,但养殖过程中投放饲料所含的氮、磷只有约25%和17%被鱼类利用,水产养殖业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产业,同时是最消耗水资源的产业。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水处理流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是一种现代化的养鱼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中,水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水质好了,鱼才能健康生长。
一、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对养殖池建立完善的循环系统,将养殖池中的鱼粪、残饵等杂物通过过滤器、沉淀器、生物反应器等装置物理分离或生化分解,从而实现水质的增氧、除臭、除污和微生物群体调控等功能,维持水质的稳定性和养鱼环境的良性循环。
1. 过滤器过滤器是用来去除养殖水中悬浮物、颗粒、异物等的装置。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中,常用的过滤器有物理过滤器和生物过滤器。
物理过滤器主要是对养殖水的颗粒物、浮游生物进行物理过滤,如筛子、滤网、纤维滤器等。
生物过滤器运用生物附着的原理,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去除养鱼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流动床生物滤器、生物接触氧化器、旋转生物转盘等是常用的生物过滤器。
2. 沉淀器沉淀器是利用颗粒物重力自然沉淀下去的原理,在水中沉淀出有害物质。
养殖池中沉淀后的鱼粪残渣可以通过泵抽到污泥池中,进行沼气发酵和有机肥料制作。
3.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利用一些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对有害物质进行生化分解或转化。
养殖池经过生物反应器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解一些难以生化分解的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针对水质存在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重金属等进行去除、转化或转移。
化学处理可以通过添加氧化剂、消毒剂等物质,对水质进行氧化或杀菌消毒等。
1. 加氧处理在循环池中,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氧气、臭氧或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可以对养殖池中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和去除。
同时,氧气也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2.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防止病原体在养殖过程中传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粉、碘水、过氧化氢等。
消毒处理必须在养殖池中的鱼类出池期进行,以避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鲟鱼工厂化流水养殖尾水排放及处理模式的探究与示范作者:闫雪梅张红波简康简真来源:《黑龙江水产》2024年第02期文章编号:1674-2419(2024)02-0210-06基金项目:山东省济宁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池塘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研究与推广(项目编号:2022NYNS029)”。
作者简介:闫雪梅(1989.11- ),山东省泗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
主要从事渔业养护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通讯作者:张红波(1970.10-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渔业养护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水产养殖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鲟鱼工厂化流水养殖用水量大、养殖尾水排放多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带来养殖水体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该研究基于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和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山东省泗水县鲟鱼工厂化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现有模式及水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旨在为下一步开展鲟鱼工厂化流水养殖尾水治理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鲟;工厂化流水养殖;尾水排放;尾水处理;水质特征中图分类号:S965.215;S937.3文献标志码:A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较大、寿命悠长且历史久远的一种鱼类,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之称。
鲟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全身都是宝,其肉鲜嫩味美,其鱼籽富含17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黑色黄金”,用鱼籽制成的鱼籽酱为高档美食珍品。
但由于鲟鱼是底层冷水性鱼类,对水环境溶解氧含量要求较高,而流水养殖方式始终使池水保持丰富的溶解氧,水清澈见底,为鲟鱼快速生长创造最佳的水域环境,是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鲟鱼养殖方式之一。
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摘要: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工厂化水产养殖企业大多选取以池塘等为载体的集中式高密度模式养殖鱼虾等水产,产生的大量尾水按传统尾水处理方式,直接排入周边水体,随之一起排入的还有尾水中所含的大量氮磷元素化合物。
此举必将加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破坏水体生态结构,造成水环境污染。
在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模式已成为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主要采用的集中式养殖尾水处理工艺,进而探究了新形势下尾水处理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净化、循环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国鱼虾蟹贝等水产的两大来源分别为养殖和捕捞。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大量水产养殖企业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养殖密度,高效、稳定地提高水产养殖品产量,逐渐形成工厂化水产养殖。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产品养殖日常代谢的废弃物总量也在不断加大,并伴随着尾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影响水环境质量。
因此,水产养殖行业势必要探索、研究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水产养殖尾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密度的水产养殖需要卫生健康的水环境,好的水质更有利于鱼虾蟹贝等水产品的生存,可能爆发传染疾病,造成大量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会产生大量含污染物的尾水,若尾水没有经过净化等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入周边水体,则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效益。
养殖尾水中常见污染物主要包括残存饵料、粪便、水生植物昆虫尸体、底泥等,是水体中悬浮物、总磷、总氮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悬浮物主要是水中残存饵料、动物粪便等以颗粒物、悬浮状态存在,降低水质的透明度,是造成水质浑浊的主要原因;2、总氮、总磷是统计的养殖水体中各类含氮、含磷物中氮、磷的总量,过量的氮、磷会导致微生物和水生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其中,氨氮是水生动物通过新陈代谢、水中微生物分解得到的产物,积存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水产品中毒;一般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毒耐受性很差,过量亚硝酸盐一旦被鱼虾摄入,血液的载氧效率将明显降低,导致鱼虾机体供氧不足,造成组织无氧呼吸,甚至导致死亡[1]。
工厂化循环水及尾水处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工厂化循环水与尾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尾水处理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是依托现代工业建立起来的集工程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之大成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新模式,具有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养殖产量高、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且可做到产品连续上市,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 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国家目前是水产养殖大国,但是在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还落后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发展渔业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污染水源的问题,所以发展循环水养殖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户的迫切需求。
我们国家这几年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模式也开始走向成熟,在养殖经验,成套设备,水处理系统选择上越来越丰富,已经出现很多成功的循环水养殖案列,给很多水产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不仅一立方水能产出几十公斤的鱼类,同时排污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技术核心,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等手段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使水质得以净化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循环水养殖模式(RAS)中的沉淀池、过滤网只能去除可见污染物,曝气能促进水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
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状况,严重时可导致养殖生物大批死亡。
在循环水养殖中,生物滤器是处理尾水最关键的装置,相当于系统的心脏。
在诸多项目实践中,MBBR移动床工艺效果特别明显,能有效的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氨氮。
MBBR工艺尾水处理流程如下:
尾水一一气泡浮选一一生物脱氮曝气生物滤池紫外消毒一一排放
MBBR生物滤池目前所有填料有两种选择:
1.聚氨酯生物填料(方块状),优点是挂膜速度快,比表面积大,缺点是寿命短,孔隙小生物膜老化后,不易脱落,影响后期除氨氮效果。
2.高密度聚乙烯生物填料(圆柱多孔状),优点是寿命长,生物膜老化后能自动脱落,形成新的生物膜,缺点是挂膜速度相对
于聚氨酯生物填料较慢,一般约15-3。
天挂膜。
目前国际市场主流选择使用比表面积大于1000m2∕m3的高
密度聚乙烯生物填料。
MBBR生物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流动性好、生物活性高、易挂膜、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所以MBBR工艺将在更多的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项目中被广泛运用,所以选择一款质量好,价格满意的填料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