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之乡探廊桥》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10
廊桥文化遗产作文《廊桥文化遗产》篇一廊桥,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座桥罢了,但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之上。
我第一次见到廊桥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跟着家人到处瞎逛。
当那座廊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定住了。
哇塞,那桥长长的,就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上,不过是一条特别温顺的巨龙。
桥身全是木质的,散发出一种古老的气息,就好像在跟我说:“嘿,小子,我在这儿可是待了好些年头了。
”走进廊桥,里面的构造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密密麻麻的榫卯结构,就像一个个小机关,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我当时就在想,这古人也太牛了吧,没有钉子啥的,就能把这桥造得这么结实。
也许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比我们现在好多人可强多了,我们现在好多东西坏了就扔,哪有这耐心去一点点拼凑呢?廊桥上还有一些精美的雕刻,有花鸟鱼虫,还有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那些雕刻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桥身上跳出来似的。
我用手轻轻摸着那些雕刻,就好像能摸到古人的匠心。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建筑虽然高大上,但是像这样充满艺术感和文化底蕴的却不多了。
可是呢,这么棒的廊桥文化遗产,感觉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贝。
我在周围打听了一下,很多年轻人都对这廊桥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更向往那些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我就纳闷了,这廊桥难道不比那些千篇一律的大楼有魅力吗?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珍贵的文化遗产慢慢地被遗忘吗?这可不行啊!我觉得我们得做点什么。
就像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去保护廊桥。
政府可以多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廊桥的美和价值。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廊桥文化。
要是有一天,这廊桥能够像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一样被大家追捧,那该多好啊。
可是这会不会又让廊桥失去了它原本的宁静呢?哎呀,这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呢。
但不管怎样,廊桥这文化遗产是一定要保护好的,毕竟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了。
浙江泰顺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注:廊桥发现、开发在泰顺众多的廊桥中,木拱桥以其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这种结构,使较短的梁木构件,以剪刀叉穿插挤压的形式,横跨较宽的水面,十分稳固。
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壮丽可观。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木拱桥形式。
然而,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总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的汴水虹桥已经不在世上存在了。
80年代初期,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在日本讲学时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
他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然而,路先生当时所见到的虹桥只能局限于画面上。
1996年7月下旬,他与刘杰等人到泰顺考察,第一次偶然见到仙居木拱桥时,竟激动地跳入溪水亲近廊桥!北宋末期,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木材紧缺,以及木拱桥远非石拱桥坚固耐久等原因,使得虹桥结构难以在中原立足。
随着以后黄河多次泛滥,昙花一现的虹桥在中原逐渐难见踪影。
许多学者认为,虹桥技术自宋之后,在中国已失传900余年。
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首先在浙江南部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桥。
1979年11月,茅以升主持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工作会议中,专门就发现的浙南叠梁桥(虹)桥进行深入研究,次年10月,经实地考察,确认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
这一发现无异于在浙闽大地上发掘出一座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
尘封900多年的虹桥结构的桥重见天日。
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共记载拱桥11座,其中泰顺4座。
经继续考察,发现闽东北、浙西南、温州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保存着大约近200座木拱桥。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有春涝,水系纵横密布,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73条,其中主要河流有13条,河流纵横交错,交通极为不便,“丹霞相对崛,幽涧小桥多”,因此桥梁便成为出行的重要交通设施,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永安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永安境内有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平廊桥41座,另外据文物资源普查,还有11座未列入县志。
永安的廊桥多为石砌拱桥,上盖木质廊亭,石砌桥墩,能有效抵挡雨季暴涨的大水冲击,木质的廊亭就地取材,能为行人提供躲避风雨的场所,后来,随着人气的聚集,廊桥逐渐成为民间公共空间,衍生出了交通以外的功能,如赶圩、祭祀、举办庙会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安的许多廊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现存的20座廊桥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会清桥(图1)。
该桥坐落于永安市贡川镇集凤村的胡贡溪与沙溪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成化乙巳年(1485年),南北坐向,两墩三孔,桥长41米,宽7米,桥面高8.1米,桥身用丹霞石垒砌成拱券形,桥孔最大跨度为13米,为福建单孔跨度最大的桥梁,廊屋面阔十三间、进永安特色廊桥福建省永安市博物馆 李 勇深四柱,五架抬梁式,两侧设挡雨板,桥墩的西侧砌有分水石,可以缓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来水面设神龛,供奉真武大帝,2000年,被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如何得名“会清”,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是每当雨季来临时,胡贡溪水较浑浊,沙溪水较清澈,交汇处泾渭分明,因而得名为“会清”。
二是桥上的屋廊建于明清两朝交替的顺治元年(1644年),因此有人说会清桥的“会清”取自迎接清朝之意 。
2.福兴桥。
该桥坐落于贡川镇张荆村,所在地海拔970米,该桥既是永安海拔最高的桥,也是永安历史上最悠久的桥,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35至1368年),后经过多次重修,桥长20.5米,宽6.4米,单拱,横跨在水尾溪流上,连接东西两地。
桥下溪水不宽,但地形险要,落差极大,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瀑布。
木拱廊桥:传承千年的桥梁活化石寿宁鸾峰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存木拱廊桥仅100余座,宁德作为木拱廊桥保存最完整的集中地之一,现存木拱廊桥54座,其中寿宁县就有木拱廊桥21座,现存数量全国最多,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
寿宁木拱廊桥数量众多、特色鲜明且造型古朴,走进寿宁,就如同走进木拱廊桥博物馆,在这里可以触摸到木拱廊桥的发展脉络。
木结构桥梁史上的一朵奇葩“桥梁已成不须招乎舟子,虹霓高挂初何待与乘舆。
结室架长空无事鲁贤问渡,彩虹牵两岸希顷郑相济人。
”这是题写在寿宁县芹洋乡长濑溪桥上的楹联,生动描绘出了木拱廊桥的特点:桥有廊屋,形似彩虹。
因木拱廊桥形似彩虹,因而又称虹梁式木构廊屋桥,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早在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王辟之所撰写的《渑水燕谈录》中就有关于木拱桥的记载。
木拱廊桥之所以闻名于世,缘于其独特的营造技艺。
据木拱廊桥省级非遗传承人郑多雄介绍,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整个结构除两端拱木脚架在桥台卡口外,都是通过木构件的纵横相贯,穿顶别压,互相承托,最后达到完整与稳定,结构简单,却又坚固异常。
“不用片钉寸铁,只凭榫卯衔接。
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却形成了大的跨度,这是木拱桥营造技艺的独特之处。
木拱桥的结构形式是独创的,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创造。
”长期从事木拱廊桥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寿宁县博物馆原馆长龚迪发说。
位于寿宁下党乡的鸾峰桥就是这一创造的代表作。
鸾峰桥始建于明代,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桥长47.6米,单孔跨度长达37.2米,是目前世界上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
关于木拱廊桥的由来说法不一。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存的木拱廊桥是由汴水虹桥衍变而来。
汴水虹桥是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水的那座桥,因其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用绑扎式结扎起来,连成一片,以此实现了以短的构建形成大的跨度,与木拱廊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桥梁专家唐寰澄认为木拱廊桥是汴水虹桥的改进桥式。
因地制宜因境成景作者:谭芊唐孝祥李美珍张梦晴来源:《中华瑰宝》2024年第07期廊桥不仅承载着基础的交通功能,同时具备营造和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廊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为人们提供交流、休憩和观景的场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因地制宜的生态营造智慧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特别是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的山区,而中国北方只有陕西和甘肃两省有少量的廊桥。
这种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反映了廊桥在南北方的独特适应性和发展历程。
南方地区气候多雨炎热,地形复杂且多山水阻隔,这为廊桥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气候和环境基础。
廊桥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居民在雨季中行走和活动的遮蔽场所。
相比之下,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对廊桥的建设需求动力较低。
廊桥的选址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密不可分。
廊桥与村寨的相对位置、与河流的走向关系以及桥的朝向,实质上是通过精心布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位置关系,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位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廊桥不仅要发挥其交通功能,还要融入自然,展现出独特的人居环境美学。
例如,位于浙江泰顺泗溪的北涧桥,其周围四条溪流汇聚,峰峦叠嶂,环境清幽,成为廊桥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
从廊桥的材料选择来看,大致可分为木材和石材两种类型。
廊桥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林区域,木材易于获取,具有天然的取材优势。
因此,在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下,木制廊桥成为最为普遍的廊桥形式。
木材可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其适应性。
因此,尽管石材坚固耐用,大部分廊桥仍采用木材建造。
此外,木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震性能,更能适应山区地形的多变和复杂性,在自然灾害中也能更好地保护桥梁结构。
在建造过程中,建桥工匠根据实际情况对建桥技术不断进行发展与创新。
例如,为增加桥梁的承受能力并适应较大的河流跨度,工匠在两侧桥墩上用两行至五行的粗大杉木架构成伸臂,这是一种增加廊桥跨度的有效方法。
浙南廊桥故事撰文/张琴图片/萧云集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使“廊桥”一词风靡天下。
人们满世界寻找着“廊桥”。
中国浙闽交界地区200余座美丽的古桥梁,由此得以人识,成为旅游、科技、考古的热闹话题。
根据人们对廊桥的一般定义——桥而有屋,可将廊桥分为3种:木拱、石拱、木平。
其中木拱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为浙闽山区独有。
本专题即锁定木拱廊桥,锁定木拱廊桥的新闻旧事。
泰顺篇泰顺境内多山、多溪,先民逢山开路,逢溪架桥,累积各式桥梁900多座,雅称“中国古桥之乡”。
明清古廊桥现存30多座,其中木拱6座: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此6桥中,溪东桥以造型优美冠“景泰寿庆”四县古廊桥之首;仙居桥因濒危,此段时间正在热修。
北涧桥边老婆婆姐妹桥风格相似。
下桥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重建于嘉庆八年。
全长51.7米(净跨29米),廊屋20间;桥面木板,护板半封闭。
桥身造型古朴,翼角和脊顶却是盘龙卧虎、气韵非凡。
桥西边半屺的木楼里,81岁的老婆婆坐在窗前,瘪着嘴朝我们微微一笑。
我们讲温州话,阿婆讲泰顺话,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居然聊出了大概来。
阿婆大名翁春娥,娘家是筱村地主,18岁嫁入泗溪汤家。
泗溪是泰顺重镇,历来经济发达。
公公汤一清头脑活络,看中了北涧桥边的旺铺,一口气买下3间(泰顺的廊桥,如建在荒僻山野,是来往路人歇脚、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镇上,往往成为该地交流中心,紧挨廊桥而盖的木楼房,便是当地的黄金店铺了)。
每天天刚发亮,汤家的大门板一字儿铺开,开始了一天的买卖。
有红糖啊、生姜啊,等等,基本是南北干货。
小媳妇翁春娥当柜而坐,花朵般地惹人眼热,“生意好兮好啊,”至今回忆起来,阿婆仍是一脸的甜蜜,“来来往往的人都打这儿过,桥两边开满了店。
”过大年时,镇上请来木偶戏班,便在廊桥上开唱。
阿婆独上高楼,躲在三层的小阁楼里,撩开窗边老树的烦人枝叶,桥上、台上便一览无遗了。
家乡的廊桥作文家乡的廊桥作文4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廊桥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廊桥作文1我的家乡寿宁是“木拱廊桥之乡”,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廊桥:飞云桥、仙宫桥、登云桥……小时候,我常常在蟾溪河上的登云桥行走。
站在桥上,我好奇地想象着它那可歌可泣的历史,想象着它那伟大的建造过程。
那时,虽然我知识浅薄,但是登云桥巍然耸立、高大宏伟的外观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
我深爱着家乡的廊桥。
廊桥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桥身呈拱形,桥底呈梯形,桥面上有几十根木柱,分列着十几开间,里面画着龙凤之类的图案,桥顶用一片片瓦片组成,覆盖了整座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
整座桥像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雄狮,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廊桥的柱子上还题了很多诗词,廊桥的两端建成了一个宝塔样子的凉亭,显得格外有气势。
廊桥美丽多姿,风景独特,特别是它的倒影让人叫“绝”。
廊桥被湛绿的河水包围着,在高大的柳树和玉兰树的映衬下,让人觉得爽心悦目,在廊桥上可以看见河水泛起一道道波纹,河边的柳树随着风儿轻轻地摆动,特别好看。
鱼儿们欢快的在廊桥倒影与湖水呢喃细语。
廊桥每天都很热闹。
清晨,爷爷奶奶们在廊桥上晨练: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跳健身操,有的慢跑……;白天,有很多人在廊桥休息、交谈、看风景;傍晚更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人们在饭后三三两两地聚集到廊桥,高高兴兴地互相打着招呼,问候着,或者散步、乘凉。
这时候也是小朋友们最开心的时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会儿捉迷藏,滑一会儿轮滑,一会跳起了“华尔兹”。
特别是迎神,过年过节的时候,会有许多的老奶奶们在这拜拜。
天黑了,廊桥的灯亮起来了,又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廊桥就像一位宽容的长者,笑呵呵的接待着每一位来玩的人。
我爱廊桥,更爱我的家乡,木拱廊桥之乡——寿宁。
家乡的廊桥作文2泰顺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这里长住过,所以对此没有那么熟悉。
廊桥规划案例分析报告廊桥规划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为某市城市廊桥规划项目,旨在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出行便利度。
二、问题分析1. 道路狭窄:部分地区的道路宽度较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 交通拥堵:由于道路狭窄和车辆增加,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导致车辆行进速度缓慢。
3. 出行不便:现有桥梁层次低下,未能满足快速通行和无障碍出行的需求。
三、规划方案1. 扩建现有道路:通过拓宽狭窄的道路,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通行能力。
2. 新建高架桥:在交通流量大的地区,新建高架桥以分流车辆,缓解拥堵现象。
3. 架设人行天桥:在人流量大的地区,架设人行天桥,提供安全快速的步行通道。
4. 建设自行车专用桥:建设自行车专用桥,鼓励居民骑车出行,减少汽车出行需求。
四、效果评估1. 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经过扩建和新建,道路通行瓶颈得到疏解,交通拥堵现象减轻,车辆行进速度提高。
2. 居民出行便利度提升:人行天桥和自行车专用桥的建设,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便利的通道,减少了行人和车辆的冲突。
3. 城市形象提升:规划方案的实施,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顺畅,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五、问题解决方案优化1. 及时监测交通状况:通过交通监测系统,实时获取交通拥堵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定期维护和维修:对已建成的廊桥进行定期维护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3. 结合公共交通优化方案:通过与公共交通规划的结合,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魅力,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个人汽车使用。
六、结论通过该城市廊桥规划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理规划和建设廊桥是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同时也需要保证廊桥的可持续使用和维护。
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将廊桥规划作为重要的环节,注重廊桥与道路网络的结合,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和出行不便问题。
廊桥的作文三篇廊桥的作文篇1停课不停学,虽然如今停课了,但停不下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今天呢,我带大家一起探秘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廊桥。
中国的廊桥之乡庆元,在20xx年“庆元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所以叫木拱廊桥,是因为桥体都是用木头搭建,不用一钉一铆,构造却异常结实,如此结实,到底是怎么搭建的呢?我们一起去揭开谜底吧。
庆元廊桥在构造上非常科学,廊桥的构造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桥上的根本组合单元是6根杆件,纵向4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
充分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
大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就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可重复利用。
大桥的整体为拱形构造,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建桥者还采用“蜈蚣构造”,这样桥便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压力,桥廊局部非但不是负担,反而会增加稳定性。
廊桥建立者智慧的利用力学原理,虽然当时没有钢筋水泥,但一样能建造一座座美丽壮观的木拱廊桥,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向往,让我们把祖国建立的更美丽。
廊桥的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寿宁,家乡的小城有许多的特产,比方寿宁老酒远近出名,武曲扁肉嫩滑爽口,高山云茶明目养神,但是在我心里我最爱家乡村口那座充满古香古色的廊桥。
廊桥通身只用木头做成,不用一钉一铆,而且也不用桥墩作为支撑、固定,一条长30多米的木桥,就这样直跨在南北两座大山之间的溪水上面,为南来北往的村民们提供便捷。
春来时,两岸青山的树木抽出了清绿的嫩芽儿,这时候溪水也涨了,几只鸭子浮在水面上呼朋引伴“嘎嘎嘎”它们的叫声闹醒了山城的村庄。
廊桥这位默默无闻的长者,他穿着那充满古香古韵的盛装,被这青山绿水环抱着,他的身影倒映在溪水里,于是青山、绿水、小桥、村居就成了一幅天然的江南水乡油墨画。
夏天里,廊桥是一个村民们休闲乘凉的好地方,山城的夏天其实还是比拟凉快的,但是村民们总喜欢在茶余饭后,三五成群的来到廊桥里唠嗑、下棋、喝茶。
廊桥的历史故事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都在建造各种建筑和设施,而庞大的交通系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现代基础设施之所以如此强大和完善,是有其漫长的历史渊源和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的。
其中,廊桥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廊桥多用于建筑群体的相互连接,也用于庭院和花园的装饰和功能性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廊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桥洞比较宽的桥梁结构,由木、石、钢等材料构成,用于大江大河跨越。
廊桥除了具备实用功能外,还具有美学和文化内涵,成为人们救遇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廊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中国。
当时,兴起了大量的寺庙和宫殿等建筑群体,廊桥由此应运而生。
曹魏时期,孔明设计的八卦迷城就有廊桥,用于连接各个庭院,增加景观效果。
唐代则是廊桥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故宫博物院中的御花园,以及古城墙中的古城门,都有廊桥质的桥洞多达六米以上,别致典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华丽和雄浑之美。
在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廊桥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运输设施。
清代道光年间,面对江河湖泊众多,交通运输不便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别设计了木制和石制廊桥,通过桥梁架设在江面上,连接两岸,方便了交通运输。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廊桥逐渐转向金属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不断拓展了廊桥的使用范围。
舟车之交中的桥梁建设,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也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为广大市民的旅游娱乐和休闲提供了宜人空间。
在现代社会,廊桥依然在继续演变和发展。
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廊桥的规模、特色和形态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一个优秀的例子,由中日韩三国设计师携手完成的建筑群体,采用了独特的廊桥设计。
这座建筑在外部造型上,采用了“金钩银钩扭过来”的设计,体现出中式园林、日式庭院、韩国村落等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合。
而在内部,廊桥贯穿着整个建筑,连接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区域,成为了建筑的一大亮点,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
基于空间叙事的廊桥空间探析——以黄山市许村高阳桥为例张志;杨建华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1
【摘要】廊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传承厚重的中华文明。
文章以许村高阳桥为例,基于空间叙事理论,探究空间环境与社会文化意义的关联性。
通过分析廊
桥所承载的日常生活与民俗礼仪,提炼叙事要素,挖掘出廊桥空间所隐匿的文化信息。
构建廊桥叙事结构,整合空间中的文化信息,激活人们的场所记忆,传承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
旨在为廊桥的保护、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策略。
【总页数】3页(P205-207)
【作者】张志;杨建华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山市1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2.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山市1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3.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研究
——以河南省郏县张店村为例4.基于三元辩证法的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与机制——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5.基于廊桥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活化更新——以寿宁
县西浦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廊桥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目前尚存100余座。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和聚会等作用。
廊桥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廊桥之乡,木拱廊桥尚存200余座。
2005年末,浙江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寿宁、屏南、福鼎等县市联合将廊桥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9月30日,由福建省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和浙江省泰顺县、庆元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分布于欧洲(中欧)、北美的廊桥风格有别于中国,各具特色,如瑞士小城卢塞恩的卡贝尔桥。
亭桥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
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
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风雨桥,也叫风水桥,是广西侗族建筑的代表。
风水桥博取民间建筑之精华,集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优美。
整座廊桥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桥下部分是3排12个木柱形、青石垒砌而成的桥墩;中间部分为木质桥面,采用80根粗大、笔直的木柱进行悬、托、架等建筑支梁体系搭建而成,四周设有宽大、结实的木凳,可供游客休息、观看野鸭竞飞表演;桥的顶部采用桦铆连结,将亭、廊结为一体,分叉四个翘角,再用10层飞檐层层覆盖。
无论是从远处还是近处观望,风雨桥线条流畅、层次分明,造型典雅、古朴、飘逸,犹如一把敞开的巨伞,是难得的建筑艺术佳品。
廊桥的作文300字廊桥的作文300字合集5篇廊桥的作文300字篇1昨天,姑姑去了廊桥,给我看了张照片。
我问姑姑什么叫廊桥,姑姑告诉我,廊桥就是有栏杆、有屋檐的桥。
既可以保护木结构的桥,不受风雨的侵害,还可以给人们提供歇脚的地方,可以避风雨。
姑姑去的是泰顺北涧桥,在泗溪镇下桥村,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
北涧桥长51。
07间,宽5。
39米,高11。
22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
照片上的北涧桥是红色的,桥旁边,有一棵樟树,有1000多岁了,还有一棵乌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
古树非常的美丽,它们被称为“守桥卫士”。
廊桥的建筑特点“三无四要”,“三五”就是无桥墩、无钉子、无榫头。
“四要”是顶别撑压,前三个字是指桥面下的木头结构,压是指桥面上的建筑。
桥身全是利用木头建的,非常坚固。
中国的古廊真是神奇啊!我下回要亲眼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廊桥的`作文300字篇2泰顺是个“廊桥之乡”。
听妈妈说,那里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廊桥。
我想:泰顺廊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我的心里聚满了无数个问号。
在这个假日,我就来拜访泰顺,看个究竟。
我们驱车来到了泰顺的一个小村子,在一条公路旁,我步行到一条小路上。
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廊桥。
黑瓦红身,上面还雕刻着两条龙,就好像一座房屋飘浮在溪流上。
廊桥的一旁是一株大榕树。
好大的树啊!枝叶茂盛得不留一点儿缝隙,像一把天然的大伞覆盖着半个廊桥。
四周青山绿水怀抱,好比一幅美丽的画卷!拾级而上,我们走进廊桥。
原来,里面全部是木结构的。
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里面的木头都呈淡淡的土黄色了。
知道吗,它的年代非常久远了,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这座廊桥被称作“北涧桥”,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
廊桥里面,两旁的柱子排列有序,相隔一米就一个。
建筑学家说它很有力学原理,可见我们的劳动人民是多么有智慧阿!据说,村民平时去砍柴,都要经过北涧桥,他们可以在这歇歇脚,也可以在这做做生意。
《廊桥之乡探廊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庆元县实验小学方奇邮编323800一、活动对象:庆元县实验小学五六年级部分学生二、活动时间:2006年5月——2006年7月三、活动的背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而今,后三座桥至今仍存于世,而最具研究价值的汴水虹桥却只能永远的留在画中。
据专家考证:庆元木拱廊桥的结构与画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其在中国桥梁史上地位极高。
而目前,在庆元境内现存各类廊桥共有97座之多,是全国现存廊桥数量最多的县市,其廊桥数分别占了丽水市、浙江省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其中木拱桥22座,木平梁桥36座,石拱桥31座,其他桥8座。
每一座廊桥都拥有一个优美而动人的故事,反映了庆元特定区域的人文精神。
千百年来,廊桥文化和香菇文化,奠定了庆元人文精神的基石。
家乡存在这么丰富的廊桥资源,却只有部分学生能对廊桥位置和名称大致说出个“一二三”,但一讲到廊桥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故事和设计工艺,学生和甚至作为老师的我都显得力不从心。
日前,县宣传部正大力提倡挖掘本地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产生了——让学生探究我县的廊桥文化,感受廊桥上的科学。
四、活动主题的确定:《纲要》指出:教学要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对自然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品质。
为此,如何利用本地丰富的廊桥资源、立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就成为我思考的问题。
经分析,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于是我决定从廊桥的传说故事和建筑工艺入手,开展活动。
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活动实际,我们确定的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①激发创造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②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③增强主体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④培养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会关注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的主题活动是在2006年开始的,我和中高年级孩子们历经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廊桥之乡探廊桥》的主题活动。
活动从庆元本地出发,利用丰富的廊桥素材,以对庆元廊桥的历史、工艺、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感受庆元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倡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五、活动过程:活动一、你认识廊桥吗?主要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廊桥的兴趣,进行任务分工。
片段一:激发兴趣选主题。
(时间:2006年5月8日,地点:实小阶梯教室)师:5.1刚过,我们这来了很多外地的游人。
作为庆元的小主人,你能向客人介绍哪些景点?生:有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巾子峰森林林公园。
(教师投影景区照片)生:(补充)还有大济文化古村。
生:我去过大济,我还知道那里的廊桥。
生:他说的不对,不止大济有廊桥,庆元很多地方都有。
师:对,庆元是廊桥之乡,有97座廊桥,是全国最多廊桥的地方。
(学生中有的学生发出的“啊”的惊叹声。
可能是学生还不知道自已的家乡的廊桥数目有这么多的原因。
)教师投影众多的庆元廊桥的图,学生不断发出惊叹的声音。
(这时,从学生的眼神中,透露出惊异的同时,还可以看出一种由然而生的自豪感。
)师:这么多的廊桥,你能向外地游客介绍什么?生:我知道有如龙桥,它在举水乡。
生:我们学校旁边还有咏归桥,它是明朝建的。
(其实的清朝建的)生:我还知道,我们的旅游的口号是“游梦幻廊桥”。
师:还有吗?(这时出现的一时的“冷场”,学生们互相观望,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师:很失望是吧,这么多的廊桥,我们只知道这点知识。
如果外地游客来了,你只能向他们作这点介绍,他们会怎样认识庆元廊桥,会怎样认识庆元。
为此,我们作为庆元的“小主人”,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生:我们应该研究廊桥。
师:能说的具体些吗?生沉思,小组间开始轻声的讨论。
生:我觉得应该收集我们庆元所有廊桥的建筑时间,还有它是为什么会建的。
生:我还觉得应该收集有关我们县廊桥的传说故事,丰富廊桥文化。
生: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廊桥怎么做来开展研究,了解廊桥的建筑工艺。
…………[当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着这么多美丽的事物时,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而当对这些事物,学生感到熟悉而有陌生时,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就由然而生。
]片段二:小组分工显智慧。
(时间:2006年5月9日地点:实小实验室)活动主题确定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根据自己感兴趣爱好,确定小组的研究内容和小组成员。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分组过程中,对“庆元廊桥历史与故事”感兴趣成员多,孩子们通过讨论决定分成两部分调查:一部分调查庆元廊桥的建筑历史,另一部分调查庆元廊桥的民间传说故事。
调查民间故事的小组由于人数众多,他们还讨论,根据庆元地域特点分为东南西北4组。
而且分组时,还根据每个同学对当的熟悉情况进行分组。
如503班的方淳同学,他的外婆家居住在南区的隆宫乡,他就主动要求到南组。
每队同学还为本队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还设计了漂亮的队徽。
他们还得意的说:“只要一看别在我们衣角上的队徽,就知道是哪个部队的同志了”。
根据活动内容分工和同学们自愿选择的原则,我们把实践活动小组分成了4个大组8个小组,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46人。
其具体分工如下:(1)、庆元廊桥历史(由第一小组承担,共5人)(2)、庆元廊桥故事(由第二至第五小组组成,共27人)(3)、庆元廊桥建筑工艺(由六和七小组承担,共9人)(4)、庆元廊桥的实用价值(由第八小组承担,共5人)学生还对每一个课题小组安排一个组长,由组内人员推荐。
组长负责组织好讨论并充当评委。
学生通过组内分工,确定组长,这样使活动开展正常有序、有效,而且自行推荐,也充分显示民主性学生人合作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片段三:献计献策制方案(时间:2006年5月11日地点:实小实验室)每小组的活动具体该怎样开展呢?“拜访廊桥建筑工人”、“走进县档案收集资料”、“走访民间老人,收集传说故事”、“进行调查统计”等,孩子们献计献策,热情高涨。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商讨,孩子们制定出了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同时还确定了小组集中讨论的时间,并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了任务。
活动二:走进廊桥主要任务:实地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制作模型。
片段一:有的放矢施探究(时间:2006年5月15日地点:实小阶梯教室)根据每组的考察任务和实地考察方法,组织安全知识的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实践活动成员一致得出了十条活动守则,具体如下:1、学生在外出前要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调查的提纲、问题、调查过程中所需的器材、设备以及其他用品。
2、只有在得到校方和指导教师批准后才可外出调查。
3、外出调查要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取得联系,得到应允后方可外出。
4、学生在外出时应由指导教师带队,或由指导教师指定一名学生的家长作为领队,负责各组的有关事宜。
如有突发事件发生,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5、学生在外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6.学生在调查时不得私自行动。
若由于不听劝阻,私自外出引发意外事故,责任由其本人负全部责任。
7、学生到达指定地点开展调查工作时,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言谈举止文明大方。
8、学时调查的问题不能涉及有关个人隐私及单位机密。
9、学生在校外或校内上网查资料时,不得浏览、下载非法文字、音像制品。
10、学生在调查结束后,应检查人数,及时返校,并尽快就该次调查提交书面报告或个人体会,及时总结。
片段二:分组实施探究活动(时间:2006年5月17日至2006年6月15日地点:学生分赴庆元各地调查)根据探究任务和调查守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查。
有的小组联系县档案局,收集书面材料;有的小组布置网上收集任务;有的小组深入民间,收集廊桥传说故事……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对我县的历史有了一次重新梳理的机会,还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601班的赵子佚同学了解到大济文化古村还有一位建筑廊桥的老木工师傅时,就组织了两组学生对其进行访问,也许是同学们的热情与好学感动还得到这位老人,在他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制作了一座逼真的廊桥模型。
这座模型形象逼真,深受一些参观者的好评。
(附活动相关材料)调查表格:“走进廊桥”调查表调查小组时间地点内容图为老师指导活动准备图为学生在调查采访当地老人学生赴当地获取的部分廊桥影像学生在学习制作廊桥模型图为学生对模型进行加工图为学生对廊桥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三:总结交流出成果主要任务:组织大组交流,设计成果展示。
(时间:2006年6月15日——2006年7月初)通过半个多月的整理分析,各组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
其中庆元廊桥历史故事组还编写了《廊桥故事册》。
各组的同学的活动后的反馈来看,学生们都感受到的庆元廊桥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现在,每个参与活动的成员,一说起廊桥,都能“呱呱呱”的说上一大段,俨然成了一个廊桥的“专家”。
看同学们现在的样子,你完全想不到在2个多月前当学生说到廊桥时那辞究的尴尬的样子了。
六、通过这项活动我们可以真实的看到学生的变化:1、知识面的拓展,学会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1)、获得了对桥的分类学知识,认识了许多廊桥建筑工艺。
(2)、获得了廊桥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如廊桥的发展史、廊桥的建筑与当地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等。
(3)、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廊桥模型。
2、学会了研究设计活动的技巧:(1)、学会了如何确定研究设计主题。
(2)、学会如何制定研究设计活动计划方案。
(3)、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合作!(4)、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技巧收集、交流、整理资料。
(5)、懂得了创造与发明就在生活中的道理。
(6)、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展示数据和成果。
3、从情感、态度和价价观来看,孩子通过活动,明白成员间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家乡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七、来自老师、家长的评价:在这次活动中,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身上的闪光得到得新认识。
603班的高峻同学平时平时最怕写作文,但参与这次活动后,他的语文老师发现,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与他的谈话中,才了解原来是因为他要参与编写《廊桥故事册》,终于下苦功夫,锻炼写作水平,也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
503班的周启正同学,平时调皮捣蛋,晚上爱上网玩游戏。
可参加了这次活动后,他的家长介绍说,周启正变了,上网还上,不过不是玩游戏了,而是在利用网络找资料,现在的他变得对游戏没兴趣了。
当家长说到他的变化时,我发现在他脸上,出现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八、活动后我的反思和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廊桥之乡探廊桥》历经了2个多月的时间,我不仅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学生和其他指导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廊桥方面的知识,还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