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及防治】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卒中
- 格式:docx
- 大小:14.71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脑卒中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基础。
这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等。
合理的饮食应包括多种蔬菜和水果、低盐低脂的食物,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和血压,戒烟限酒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盐的摄入等方式来控制高血压。
3.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 控制血脂异常: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血脂水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进行适量的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控制血脂异常。
5. 预防心脏疾病:心脏疾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预防心脏疾病,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可以通过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戒烟限酒等方式来预防心脏疾病。
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采取措施来防止再次发生脑卒中。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2. 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损的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心理支持:脑卒中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少心理压力。
4. 定期复查: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查,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等。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闫允岱;王谦【摘要】脑卒中常发于中老年人,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论述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及肺水肿、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及呃逆、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尿路感染及尿失禁,并总结了上述并发症的常见防治措施,为临床上防治脑卒中并发症提供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0(019)007【总页数】2页(P1142,1199)【关键词】脑卒中;并发症;防治【作者】闫允岱;王谦【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阴县中医院,平阴,250400;山东省平阴县中医院,平阴,25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脑卒中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往往促发原发病的加重或引发新病症,这些均为脑卒中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现将其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叙及如下。
1 肺部感染及肺水肿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误吸是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困难等因素有关,其防治措施:(1)保持良好的体位,使呼吸道通畅,一般可采用侧卧位,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和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2)定时翻身和拍背,鼓励患者用力咳嗽。
(3)进食软质食物,应少量多餐。
饮水宜慢,防止吸入气管。
(4)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药敏试验有助于抗生素的选择,必要时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脑卒中神经源性肺水肿,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偶见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
肺水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丘脑下部受损而引起大量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周围血管收缩而使血压升高,血液从高阻力的周围循环,转移到阻力低的肺循环,结果使肺动脉的液体静压升高而损害肺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到肺泡内造成肺水肿。
肺水肿的治疗,应针对原发病的脑卒中进行病因治疗,必须紧急处理,一般对症治疗包括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和速尿注射液,并可应用强心剂,严重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明显潴留者则需气管插管和辅助通气。
SGLT2抑制剂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4.1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其中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新兴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再吸收,减少血糖水平,并起到利尿作用。
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潜力。
关于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目前还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SGLT2抑制剂在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方面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价值,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进行价值分析。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Meta分析,我们将全面分析SGLT2抑制剂在预防脑卒中方面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关于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决策参考,促进个体化治疗的实施,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字数:137】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变量、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变量包括SGLT2抑制剂使用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等相关因素。
数据收集主要通过医疗记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数据分析则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进一步探讨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
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脑中风怎么预防2.脑卒中该如何有效预防?3.如何预防脑卒(cu)中,吃什么药?4.如何预防脑卒中5.脑卒中有哪些症状?病因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脑卒中呢6.“中风”,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什么中风这么高发?脑中风怎么预防脑中风后期会导致人偏瘫,很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日常要做好脑中风的预防工作,那么脑中风怎么预防呢?如果是没有发生过脑中风的预防我们称为一级预防,做好脑中风一级预防的工作可以降低患脑中风的概率,那么中风预防方法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中风预防方法有哪些?1、防治高血压血压急剧上升会引发突发性的脑中风,有点还会脑出血导致死亡。
所以日常健康的人要避免自己得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高血压不仅治不好,引发中风的概率也极高。
所以如果家伙中有高血压病史的要坚持每天测量血压,饮食保持低钠摄入。
2、防治心脏病心脏病房颤常常会引发脑栓塞,导致中风发作。
日常要避免中风首先要注意预防心脏病,毕竟心脏病极易容易引发脑中风的风险。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得中风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出1.8-6倍,所以避免了得糖尿病,也是大大降低患中风的概率。
所以日常预防糖尿病也是很重要的,建议从40岁开始,要定期做血糖筛查,保持血糖的问题。
如果发现自己的血糖不正常的偏高,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和生活方式干预,及时遏制糖尿病的发生。
4、控制体重体重过高不仅仅会影响自身的美观,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很容易引发脑中风等疾病。
所以,过度肥胖的人要适当的减肥,把体重控制在合格的范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防治血脂异常血脂过高也是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脂不仅能发生在中老年,年轻人也会发生,所以增加了年轻人患中风的风险。
建议20岁以上的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而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最好每年都进行血脂检查。
6、积极锻炼不锻炼会导致身体各个机能变差,而且免疫力根本比不上经常锻炼的人群。
糖尿病与脑梗塞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密切,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几倍,主要发生于Ⅱ型糖尿病患者。
这类人不仅容易发生脑梗塞,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都属于血管并发症。
一、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脑梗塞症状与单纯的脑梗塞症状相同,根据发病部位和轻重程度不同,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等。
轻度的脑梗塞仅表现为头晕、思路不清晰等,容易被忽视,症状比较严重的脑梗塞表现为瘫痪、说话不流利、昏迷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二、如何预防对于任何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做好预防,不并发就是最好的手段:1、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2、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三、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时如何应对1、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感,应该立刻去医院检查。
确诊并发脑梗死后,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其次,多运动、控制好体重、戒烟、戒酒等。
2、诱发脑梗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其它疾病,比如糖尿病等。
其中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法改变,但若是本身有糖尿病,我们则需要调整的我们的血糖,尽力保持血糖的平稳,不发生大的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情况。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大课堂”————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第一章高血压血压是什么?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
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
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
压发病率增大。
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病人六不宜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卒中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临床以上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如血糖控制不佳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
研究表明,20%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数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也较重,累及血管的范围较广。
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呢?这是由于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导致大量脂肪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血糖、血脂异常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糖尿病患者除了好发动脉硬化之外,其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也是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差,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促进血栓形成,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