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公开课教案第【1】篇〗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能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操作、分析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书写、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熟练的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过程,读一读方法。
教学媒体小棒、计数器、动物等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创境激疑1、用小棒摆并计算。
(小黑板出示)10+3= 6+10= 7+10= 17-7=5+10= 10+6= 10+7= 17-10=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正方体,和同桌一起摆增减游戏,边摆边说怎样摆。
生反馈怎样摆。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先摆几块,又加上几块,一共是几块。
先摆几块,拿去几块,还剩下几块。
同学们说得真棒,能把自己怎样摆说出来。
这节我们学习:10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算一算边摆边说:从中发现了什么进入新课二、互动解疑1、教材第88页的例5。
(1)出示1捆和3根小棒(多媒体)。
①看图说图意。
②列式:10+3=13 3+10=13(随学生列式,电脑演示)③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13,根据它们的关系你能试着列减法算式吗?学生答,老师板书,配以电脑显示:13-10=3,13-3=10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从13里去掉10这部分就得3那部分,去掉3那部分就得10这部分。
)2、教材第88页的例6.(1)学生操作计数器:先拨出11,再添上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
(11+2=13)(老师板书时与例5的加法对齐。
)(2)操作计数器:从1中拨去2个一。
①说出这个过程。
②列式表达这个过程。
(13-2=11)看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说一说、列算式想一想、说一说按要求拨计数器说说过程拨一拨、说一说三、启思导疑1、明确:加号两边的数分别叫做“加数”,结果叫做“和”。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问题导入你能根据图中的小棒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教材78页例4)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
图中的小男孩正在摆小棒,右边摆了1捆小棒,是10根,左边摆了3根小棒。
2.看图列式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就是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0+3;求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就是从总数里去掉右边小棒的根数,列式为13 -10;求右边有多少根小棒,就是从总数里去掉左边小棒的根数,列式为13 -3。
3.探究所列算式的计算方法
(1)计算10+3。
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
一捆是10根小棒,再加3根,一共是13根小棒。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2)计算13 -10和13 -3。
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
13可以用1捆零3根小棒表示,从中去掉1捆,剩3根小棒;从中去掉3根,剩1捆
小棒。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归纳总结
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教材分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课的后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能看图列出四个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推出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经历推出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
难点:使学生经历推出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9+1 8+2 10-7 5+49+0 6-6 4-4 3+6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数的组成。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10和4组成的数是()。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这一教案的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主要包括了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十几加几的运算方法及相应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数一数自己有多少支铅笔,然后把自己多的铅笔借给少的同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例题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几道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的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运算过程。
6.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几道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的题目,并及时给予批改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加几:10 + 1 = 11,10 + 2 = 12,10 + 3 = 13十几加几:12 + 1 = 13,13 + 2 = 15,14 + 3 = 17相应减法:10 1 = 9,10 2 = 8,10 3 = 7七、作业设计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安徽省宣城市第四小学李书能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抽象思维,探索,交流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以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掌握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
手是脚来脚是手,屁股红红脸儿丑。
调皮捣蛋赛顽童,爬竿上树是能手。
谜底是什么?对是聪明灵活的小猴子,小猴子要给大家表演节目了,邀请大家一起来参与。
1、看计数器,说数字。
2、口头填空1个十和3个一是()。
16里面有()个十()个一。
1个十和()个一是19。
20里面有()十。
个位是2,十位是1,这个数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4(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1)(多媒体出示)“马小跳”赠送同学们十三本图书,引导学生根据图书的摆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数。
(2)学生同组互说。
(3)反馈交流,教师板书师:一共有多少本书?怎么列式?师:除了10+3 还可以怎么算?生:3+10师:会算吗?师:都会算。
把你怎么算的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们听一听。
小组同学说的时候,你一定要仔细听,他说的是否和你一样,如果不一样,把你的算法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认真,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学生汇报)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在做题的时候,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师:对,10加几就等于(),你能说出几道这样十加几的题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加几》(板书)我们还发现了十加几的秘密就是(十加几等于十几)你们能发现秘密真了不起。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掌握各部分名称。
教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既然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想考考你们,请看第一关!4–2 7–6 5+510–2 10–10 7+2恭喜你们,挑战成功,把掌声送给自己!请看第二关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呢?要举手回答喔!老师喜欢举手的孩子!(出示卡片)11 13 15 18那你们能帮数字宝宝找到他们的家,谁愿意试试呢?11里有()个十和()个一。
13里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5个一组成()。
10和8可以组成()。
二、新授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1、十加几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0+3=师:10+3等于多少?为什么?生: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3等于13。
2.十几减几或十几减10(1)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师挪小棒)板书:13-3= 13-10=(2)根据数的组成说说是怎么算的?(1个十和3个一去掉3个1还剩一个十,等于10,1个十和3个一去掉一个10还剩3个一,是3。
)指生说、自己说、齐说(3)跟进训练:78页做一做1题:(课件出示,指生口答)(4)抢答:10+4= 10+8= 12-2= 17-10=(5)小结:刚才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我们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B.教学例5。
1.十几加几(1)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11+2=13)(2)问:你是怎么想的?(1个十和1个一加2个一是一个十3个一,就是13。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
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
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看图列式:(一图四式)2.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9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3.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请看这是什么?请拿出自己的小棒像这样摆一摆.)让一生来演示摆小棒,并说一说,我左手?根,右手?根.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1捆:1个十,另外3个一,合起来是13.)(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同桌合作交流)。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的内容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每位学生都能列好算式,所以我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加几与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这样,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1.探索主题图,引出10加几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通过童话情境的创设,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并列出相应的四道算式。
认识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由于学生可以从图中通过数一数直接得到结果,此时让学生进行探索计算方法学生会觉得没有兴趣。
在得出四个算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说一说今天的算式与我们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猜小棒游戏,自主探索10加几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算法。
教学中我把想想做做的第1题进行的适当的改变,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猜猜“一共有几根棒?”“左手有几根?”“右手有几根?”同时让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
进一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去解决问题。
把算式与操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脱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学生试着用“头脑中的计数器”去拨一拨,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这样把算式与表象操作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步。
3.相关练习,巩固算法。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以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答题卡出示算式)
9+1 8+2 10-7 5+4 9+0 6-4
7+3 6+4 8+2 0+5 4-4 3+6
2.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
(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
(3)10和4组成的数是()。
3.看图,让学生说出四个算式。
(课件出示)
4.引入本课学习:这节课
二、新授
A:教学例5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1、十加几
(1)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10+3=
师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
说: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2)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板书:3+10=13
问:你是怎么想的?说:因为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3)做一做:10+1= 10+5= 4+10= 2+10=
(4)小结:10加几得十几。
几加10得十几。
2、十几减几
(1)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 13-10=
(2)问:怎样算?
说: 1个十和3个一减3是10,1个十和3个一减10是3。
(3)做一做:12-2= 15-5= 17-10= 7 19-10=9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
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B.教学例6。
1、十几加几
(1)教师在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2)板书:11+2=
(3)问:你是怎样想的?
说: 1个十和1个一加2个一是13。
(4)做一做:11+3 13+2 16+1 16+3
2、十几减几
(1)板书:13-2=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
(3)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说: 1个十和3个一减2个一,是11。
(4)在计数器上计算:12-1 14-2
C、介绍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8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2.看卡片,读算式。
(1)10+5= 14-4= 10+2=
(2)8+10= 19-10= 17-7=
(3)15-2= 14-3= 6+10=
(4)5+10= 13+1= 9+10=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 10 = 3
3 + 10 = 13 13 - 3 = 10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反思:
1.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算理。
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中,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例6的减法是难点,我循着在计数器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再过渡到纸笔计算,最后总结计算方法的思路教学,学生也掌握的比较好。
由于说算理的句子比较长,学生学说有暂时困难,在这节课我较多地领着说,学生会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逐渐学会。
2.由于我自己很紧张,有的地方没按教案设计的顺序来讲,有一个练习没有做,课堂气氛也较沉闷。
3.希望能得到同事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