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SDN离全面商用尚远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 格式:pdf
- 大小:501.16 KB
- 文档页数:1
以商业价值寻找适用场景中国联通SDN发展规划“五步走”张鹏【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1页(P36)【作者】张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与产业界很多SDN的追随者不同,中国联通在最初并没有急于为SDN找出路,而是选择从自身需求出发。
2014年,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运营商的SDN商用项目浮出水面,而设备商与电信运营商就SDN的技术交流也越发地频繁。
不难看出,这个起源于大学实验室、定位于IDC网络应用的SDN技术,在近1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不仅在技术成熟度、演进方案以及标准规范等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最初的概念和内核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外延。
现在,各大运营商都在为这种追求“控制与转发分离”的SDN网络技术找寻更多的适应场景,在这方面,中国联通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发展规划。
通过考察全球运营商的SDN试验项目以及结合SDN本身技术特性,中国联通最终将SDN在电信网络中的适应场景定位在了IDC内部、IDC网间互联、移动承载网IPRAN,以及移动核心网等几大领域。
与产业界很多SDN的追随者不同,中国联通在最初并没有急于为SDN找出路,而是选择从自身需求出发。
在中国联通看来,增长停滞、流量压力与OPEX(运营成本)走高是目前自身在业务运营和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三大难关。
中国联通研究院专家告诉《通信世界》记者,过去10年运营商的业务增长主要依靠国内的人口红利,而现在用户市场已濒临饱和,尽管中国联通在3G时代凭借成熟的网络技术短期内实现了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但如今4G已然发牌,联通相比其他两家的技术优势地位正在消失,从近两个月用户增长放缓的趋势中可以看出,4G时代中国联通的确需要找到全新的市场增长点。
流量压力也是中国联通的痛点之一。
一方面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视频在内的新增业务不断施压于承载网,而另一方面,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要求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运营商最近的一项关于手机用户满意度的调查中,“网速与稳定性”以29.1%的得票率位居榜首。
浅析软件定义网络(SDN)发展前景发表时间:2019-07-09T16:49:34.19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冯成文[导读] SDN通过将决定数据流发送到哪里的系统(即控制平面),和转发数据流到选定的目的地的底层系统(即数据平面)解耦合或分离,由此解决传统静态网络体系架构面临的问题。
海口市高级技工学校,, 海南省海口市570102摘要: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一种新型方式,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将较低层次的功能抽象化来管理网络服务。
SDN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静态网络体系架构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不支持现代计算环境所需的动态、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需求,这一点在数据中心应用领域体现最为明显。
SDN通过将决定数据流发送到哪里的系统(即控制平面),和转发数据流到选定的目的地的底层系统(即数据平面)解耦合或分离,由此解决传统静态网络体系架构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自定义;发展;分析1导言软件定义网络在开放性、透明性、标准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给网络测量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在软件定义网络测量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测量架构与测量方法,测量对象涉及各个领域。
一些文献综述了软件定义网络中流量工程和安全防御相关研究的进展,但是其中涉及软件定义网络测量的相关篇幅较少。
软件定义网络是由三层架构予以实现的,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应用层(APP)、中间控制层以及底层设施。
其中应用层主要是用下层接口来提供各种网络应用以及业务处理功能,中间控制层则是对数据平面资源的再整合,对网络拓扑的处理;最为底层主要包含了各种网络设备,主要是进行FLOW数据的处理、转发。
软件定义网络与编程领域中的分层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实现了控制转发过程的解耦。
2 SDN的产生背景移动设备和内容、服务器虚拟化及云服务应用的激增,驱动网络行业对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重新审视。
华为展望电信行业未来十大发展趋势第一篇:华为展望电信行业未来十大发展趋势华为展望电信行业未来十大发展趋势过去十年,电信行业作为最具变革活力与进取精神的行业之一,发展迅猛。
期间,虽然经历了起伏波折,但是变革和转型的脚步从未停顿。
顺着延展的画卷看去,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模式,一直在驱动行业突破自身成长障碍。
进入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电信行业将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华为从网络时代特征,以及新挑战、新机遇等多个维度,对电信行业未来市场愿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电信行业未来愿景——网络化世界在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的驱动下,软件业、IT业与电信业互相渗透,传统的传媒、娱乐等产业也对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行业深度融合的背后,昭示着电信业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即网络化世界。
网络化世界具备如下特征:1.移动渗透率将臻于饱和,用户数将超过五十亿——网络社会的到来截至2008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35亿,而在未来的几年内更将超过50亿,人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入网络,自由地使用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改变,人类社会真正进入网络化的社会。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超过10亿人口将跨越数字鸿沟,第一次通过移动终端接入到信息社会。
2.六亿固定宽带用户和二十亿移动宽带用户——泛在宽带时代的到来宽带业务特别是移动宽带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未来五年,全球固定宽带用户将达到6亿,其中新增3亿;移动宽带用户将超过14亿,其中新增用户12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基于光纤的高速接入和LTE成为主要技术选择。
有线的高带宽和移动的广覆盖能力结合在一起,“泛在宽带”时代来临,人们实现随时随地的“AnyScreen(手机、电脑、电视……)融合”的业务体验。
3.新万亿美元的内容和应用服务市场——“云计算”形成规模未来五年,“云计算”将超越概念和技术的探讨,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
三大运营商现状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中国移动现状分析 (5)2.1 基础设施建设 (6)2.2 业务发展状况 (7)2.3 技术创新与研发 (9)2.4 用户规模与市场份额 (9)2.5 挑战与机遇 (10)三、中国电信现状分析 (12)3.1 基础设施建设 (13)3.2 业务发展状况 (14)3.3 技术创新与研发 (15)3.4 用户规模与市场份额 (17)3.5 挑战与机遇 (18)四、中国联通现状分析 (19)4.1 基础设施建设 (20)4.2 业务发展状况 (22)4.3 技术创新与研发 (23)4.4 用户规模与市场份额 (24)4.5 挑战与机遇 (25)五、结论与建议 (27)5.1 总结三大运营商现状 (28)5.2 针对运营商的策略建议 (29)5.3 对行业发展的展望 (31)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
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发展现状直接关系到国家通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分析三大运营商的当前现状,探讨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以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三大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领域和市场份额。
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广泛的网络覆盖;中国电信在固定通信和宽带业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网络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中国联通则在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领域均有所涉猎,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通信服务。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三大运营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运营商需要不断投入巨资进行网络建设和升级,以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营商需要在保持基本通信业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新业务领域,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 SDN (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 的热度持续升温。
2022 年,国际研究机构 Gartne:将其列为未来 5 年内 IT 领域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同年,谷歌宣布已在其内部骨干网络上使用 SDN 技术,标志着 SDN 进人商用化阶段。
各大厂商也随之纷纷发布 SDN 战略并相继推出商用化产品。
由于SDN 的发展势头大大超出预期,电信领域知名的市场咨询公司 IDC (International DataCorporation,国际数据公司)不得不将 2022 年 SDN 的市场预期从原来的 20 亿美元上调至 37 亿美元,增幅近 90%。
短短几年, SDN 这个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研究项目中诞生的产物,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网络技术热点。
则 SDN 到底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业界将其视为具有颠覆性的网络革命技术 .它是否会彻底改变电信产业目前的产业链结构.本文从 SDN 的起源出发,尝试通过分析 SDN 的特征、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状况对目前 SDN 的发展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简要预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SDN 是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的研究项目的技术,并非在其产生时就具有该名称。
2022 年斯坦福的学生 Casado M 和他的导师 McKeown N 教授受其研究项目Ethane 启示,提出了 OpenFlow 的概念。
该项目试图通过一个集中式的控制器,让网络管理员可以方便地定义基于网络流的安全控制策略,并将这些安全策略应用到各种网络设备中,从而实现对整个网络通信的安全控制。
在随后的2022 年,McKeown N 等人在ACM SIGCOMM 发表了题为OpenFlow: 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 的论文。
文中首次详细地介绍 OpenFlow 的概念,即将传统网络设备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两个功能模块相分离,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器(controller) 以标准化的接口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这种网络架构为网络资源的设计、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容易推动网络的革新与发展。
54SDN :网络创新的利器文/ 张卫峰虽然大家对SDN 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公认的SDN 概念诞生地是斯坦福大学,SDN 的鼻祖是斯坦福大学的Nick McKeown 教授。
早在2006年的时候,斯坦福大学发起了一个未来网络架构项目clean state ,该项目的宗旨是研究未来网络架构变革。
2007年,又有了一个新的安全项目Ethane 。
在这两个项目中,一些想法逐渐被提了出来。
他们主要关注在控制层面,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网络设备,根据他们的意愿来控制报文的转发。
但当时的网络设备根本就不给他们这个权力,因为那些设备都是根据现存的网络规则和网络协议来进行报文的转发,控制面和转发面都存在于同一台设备上,无法做到随心所欲。
所以他们就提出了一个想法,希望将控制面和转发面分离,转发面依然运行于硬件设备上,而控制面则可以分离出来,放到一个独立的远程服务器上,也就是后来的Controller 。
其核心理念就是控制面和转发面的分离,通过控制面的软件编程来控制整个网络的行为。
到了2008年,Ethane 项目成果转化,就提出了OpenFlow 的概念,即硬件可以支持一套标准的Flow 匹配规则和行为,并向上提供标准的编程接口,Controller 通过标准的编程接口来控制硬件转发行为。
2009年,基于OpenFlow 的概念,Nick 等人进一步将它扩展到了数据中心等其他更广泛的领域,提炼出了SDN 的概念,并入选2009年《Technology Review 》十大前沿技术。
随着这一技术引起了工业界的关注,很多公司相继参与进来。
2011年,ONF (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 )组织成立,开始了OpenFlow 的标准化工作,并陆续提出了OpenFlow Specification 1.0、1.1、1.2和1.3标准,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完善。
图1是SDN 架构下的网络跟传统网络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