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步结构与动词的及物性过程看中外语言学类期刊摘要中的语言
- 格式:pdf
- 大小:293.91 KB
- 文档页数:6
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语步内语言学特征分析1 研究方法基于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库平台,构建一个总词量约32万词的子语料库,其中包含540篇中医院校8年的硕、博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
首先对从CNKI优秀硕博论文库中随机抽取的每年30篇的中医药实验性论文摘要处理成为干净文本;然后,运用XML语言对其明显的结构语步分别进行标注;接着,用语料库软件分别提取相应语步文本,分别建立4个独立的语步文本库;最后,对每个文本进行词性赋码。
2 结果讨论2.1 人称代词本文通过研究他们的语步内频数来观察不同的语步中人称代词的真实运用情况。
通过赋码软件的标注和语料库软件的提取可以得到这个人称代词语步内词频的分布图(图1):人称代词有三类: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通过图1可以看出,第一人称代词I和we被用于目的语步,通过观察索引行发现,it多用来指代本文的研究目的;we多用来指代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而方法语步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we具有很高的使用频数,第三人称代词的宾语形式them次之,因为在方法语步中,论文作者常用we表示试验方法的操作者,用them 表示实验对象,我们对一些对象实施了某种试验。
图1同时第三人称it被大量使用在结果和结论语步,尤其是结论语步之中,结果结论多为客观的事实描述,论文作者采用it做主语表明客观性。
2.2 情态动词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在作者的观点表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语料库软件,在赋码软件处理过的每个独立语步文本提取出所有的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出现的总频数为1210,占总词频数的比率为0.54%。
从情态动词的分布途中,可以发现,在结论语步中出现了极高的频数;can的频数最高,其次是could,并且这连个情态动词主要被用在结论语步中。
结论在实验性论文中是作者总结关于结果数据的概括性观点,经常被用来证实研究实验的目的。
因此,在结论语步中,论文的写作者会使用can或者could来表达他们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肯定程度。
一、引言语篇分析发展至今,已逐渐从描写走向解释,从表层语言平面的研究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
体裁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是多学科交叉活动的产物。
这一语言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引起了很多国内学者的兴趣[1][2][3][4][5][6]。
我们也在体裁与体裁理论指导下[7][8][9],尤其是以Bhatia的七步分析法为理论框架[9](P22-36),对1949-2005年共57篇《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进行了体裁分析[10],得出了以下语步结构模型:同时,我们对各个语步出现的频率也进行了统计(见表1)。
体裁分析的根本目的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从语步结构入手,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这一语篇体裁进行语言使用策略层面的探讨。
目的是加深对这一体裁语篇语言表面特征的认识并透过这些因素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及其语用价值。
二、语步结构与语言特征1.语步1———宣告新年到来根据刘大保对于社论的分类,《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属于纪念礼仪型社论[11](P37),即为纪念、庆祝某个重大事件而发的社论。
元旦社论发表于公历每年的一月一日。
中国称之为元旦,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此时发表社论,理所当然应该首先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这个特殊的日子,说明它的意义。
57篇社论中有51篇包含这一语步。
而其中绝大多数都采取开门见山的做法,在社论一开始即作出宣告。
总的来说,语步1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直接用“年来到了”进行宣告。
如“一九五三年来到了”,“1957年来到了”,“1961年来到了”,“一九八三年来到了”,“1989年来到了”等等。
(2)在作出宣告之时简述当时形势。
语步1宣告新年到来语步2抒发感受步骤1表达节日欣喜和/或步骤2致以问候语步3回顾去年步骤1回顾最近的政策和/或步骤2总结最近取得的成就语步4确定新一年的目标和任务步骤1分析当前形式和/或步骤2重申过去政策和步骤3详细阐述新年的目标、任务和/或步骤4提出保障措施语步5发出呼吁步骤1呼吁团结和/或步骤2呼吁坚持基本原则和思想和/或步骤3呼吁行动和奉献收稿日期:2008-04-23作者简介:彭如青(1971-),女,湖南双峰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的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揭示语言的结构和语言变化的规律。
在我的语言学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变化的研究,并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语言的结构及其分类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音系、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方面。
其中,音系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词汇研究单词的形成和使用方式,语法研究句子的组成和语义规则,语音研究语音的产生和感知。
根据语言的结构特点,可以将语言分为屈折语和分析语。
屈折语是通过屈折变化来表示词汇和语法关系的语言,如拉丁语和日语;而分析语则通过词序和词法关系来表示词汇和语法关系的语言,如英语和汉语。
二、语言变化的类型及其原因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结构、词汇、语音和语义等方面的变化。
语言变化可以分为内部变化和外部变化。
内部变化是由语言内部系统调整和发展引起的变化,例如音变、词汇变化和语法演变等。
外部变化则主要由不同语言和语言社区之间的互动和接触引起的,如语言借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等。
语言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语言接触和语言规范等,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关系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密不可分。
语言结构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范,而语言变化则是语言结构调整和发展的结果。
语言结构的变化可以是逐渐发展的,也可以是突变的。
逐渐发展的变化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演变,如词汇的产生和语法规则的调整;突变的变化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大范围变化,如音变和语法结构的改变等。
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演变规律。
综上所述,语言学学习涉及到语言的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
通过学习语言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同时,深入研究语言变化,可以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
语言学学习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分支领域,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
语言结构指的是语言中词汇、语法以及语音等元素在组织上的规律,而语言变化则涉及语言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对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语言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语言结构的研究与分析语言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词汇、语法和语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单词构成,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词类。
语法是研究词汇如何组织形成句子的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时态、语气等。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组成部分,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
在语言结构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如,单词之间的组合形成短语和句子,句子之间的连接形成篇章。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语法规则来描述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与比较,以了解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语言结构的研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规律,又要从细节上观察语言的微妙变化。
例如,某些语言存在语序的差异,即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会影响句子的意义。
这种差异在不同语言之间常常存在,还有一些语言以词缀的变化来表示单复数、时态等概念。
二、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化。
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变迁。
语言变化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关注语言在历史上的变化和演变。
语言变化可以体现在词汇的使用上。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词汇不断涌现,而一些传统的词汇则逐渐被遗忘。
此外,语法结构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了"字在古代是表示结束的意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发生了语义上的扩展,表示了一种完成的状态。
语言变化的研究还包括方言的演变和语音变化。
中外学者语言学类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步结构对比研究王亚静(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摘要作为一篇研究论文的开头,是整篇论文的完整缩影,对论文的整体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许多学生来说,摘要是论文中相对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
本文以Santos的五语步模型(five moves model)为理论基础,考察中外学者在实证语言学研究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步结构特征,并为英文摘要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
结果发现,中外论文的英文摘要在语步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与中文期刊论文相比,外文期刊论文摘要的语步结构更为规范和清晰,据分析,这一结果可能是受母语迁移的影响。
这个发现对实证性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语步结构;摘要;实证性研究论文;对比研究0.引言体裁是一系列有目的的交际性活动,其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具体结构和内容(Swales,1990)。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独特的特点(Hyland,2000),摘要是对学术论文内容的高层次概括,也是检索或收录论文的重要依据。
专业读者总是通过阅读论文的摘要来判断论文的价值。
然而,许多中国学生在撰写英文摘要时遇到了困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语步结构分析可以提高论文摘要的写作水平。
巴赫金认为,言语体裁是指特定的社会交际者在特定的话语交际领域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言语表达方式,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每一章节都有其规定的结构和表达顺序,被称之为“语步”。
有研究者指出%Bondi&Hyland,2006),通过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的分析,可以让研究者了解某学科论文的写作规范、团体价值观、文化与实践方式等。
所以,本文试图从对比的角度,以Santos的五语步模型为理论基础,考察本族语学者和中国学者所写语言学类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步结构差异。
语料来自2015-2018年国内外学者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以英文摘要为主要分析对象。
中英文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结构对比分析李庆明;张敏【摘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哈桑(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框架,首先探讨了中英文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的语境配置,之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英学术论文摘要各10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中英文学术论文的语类结构潜势,并比较两者在宏观结构上的异同点。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发展英汉对比语言学和丰富语类结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摘要写作有着极其实际的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1【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结构;对比研究【作者】李庆明;张敏【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近年来,语类研究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语言学研究逐步呈现出语篇研究发展代替语法研究发展的趋势,众多语言研究者渐渐把其注意力转向语篇语类(genre)研究。
借助哈桑的语类结构理论框架,马丁的纲要式结构理论以及斯威尔斯的语步—步骤模型等理论框架,语言研究者已经将语类研究的领域扩展成为多元化的研究格局。
然而,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却很少涉及学术论文摘要这一语篇,之前语类研究更多地着眼于语类研究理论框架,商务英语语篇模式,英语新闻等方面。
鉴于此,本文将以中英文学术论文摘要各10篇建立语料库,比对其语类结构组成的异同之处,旨在探索此类语篇的宏观结构框架,并总结出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的构成,从而对中国学者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帮助,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一、语境配置与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一)语境配置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哈桑在探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论观点中的三种语境(context of culture,context of situation and context of co-text)如何与具体语言表达形式产生联系时提出了两个极具参考意义的概念:语境配置(contextual configuration,简称CC)和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简称GSP)[1,2]。
2018年18期总第406期ENGLISH ON CAMPUS语言学类期刊论文引言部分的情态动词及其话语功能文/吴键洪【摘要】学术论文引言部分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Swales的研究,引言部分结构较为固定,对论文“推销”研究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术写作研究中,关于模糊限制语的推销功能的研究已经深入,相较之下,尽管情态动词高频出现在研究论文中,但关于情态动词在论文引言部分的话语功能研究并未深入。
【关键词】情态动词;期刊论文引言;语步;推销功能【作者简介】吴键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外国语分院。
一、情态动词的分类情态动词是表达情态意义的主要方式之一。
H a l l i d a y (1994/2004) 按情态动词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把情态动词分为高、中、低三类。
高量值的有must,ought to,need,has to;中量值的有:will,would,shall,should;低量值的有:may,might,can,could。
情态动词可以表达丰富的人际意义,对语言交际十分重要,因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二、论文引言语篇中的语步及其“推销”功能论文作者通过论文发表来证明研究成果的价值,宣示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作出的新贡献,所以论文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上。
期刊论文中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论文(data-based research paper)以数据“说事”,由“引言-方法-结果-讨论”(Introduction-Method -Results-Discussion: IMRD)四大概念性部分组成(Swales, 1990;庞继贤、叶宁,2009),体现了一种假设—演绎的科学过程;在引言部分,作者从简述研究背景、前人研究为铺垫,引出自己具体的研究问题,接下去是研究方法和结果,再由此出发,解释、讨论研究结果,作出结论,同时论述本研究对科学进步的意义。
毋庸置疑,论文必须客观地报告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作者一定会通过多种修辞手段来“推销”自己的新成果。
智库时代 ·187·智库理论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语步结构分析*张艳 代立菲 李嘉妮(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摘要:语步分析根植于体裁分析。
本文以Kwan(2006)提出的文献综述三语步模式为基础,以55篇国内某高校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为语料,对其文献综述的语步及其步骤分布特征做了研究,旨在探讨国内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行文结构之不足,并为我国研究生文献综述写作与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语步分布完全不符合Kwan(2006)提出的语类结构模式,反映出大部分写作者对文献综述部分的逻辑结构的认识不足,对该部分各语步和策略的熟悉度不够,因此需加强学生语类认识和学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术写作质量。
关键词:文献综述;语步;硕士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C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8-0187-002一、引言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它可以让作者对已有成果有所了解并进行评价,从而提出在该领域中新的研究课题(陈明芳,2008)。
而如何写出符合学术规范的语步结构,如何有效组织和表达命题思想,却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近年来,体裁分析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Kwan(2006)提出应用语言学文献回顾三语步结构在文献综述写作探究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国内有关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呈上升趋势。
研究语料来源主要为期刊论文,其中摘要和引言部分的研究尤为居多。
较少有研究涉及学位论文语类分析。
虽然近年来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研究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国外研究成果,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语步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生的文献综述写作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研究生文献综述写作与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二、理论视角Swales(1990)在其作品中开创性地对引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引言四语步模式,来描述学术论文中引言的结构特征。
中西方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和名词化的相关性分析在新闻报道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决定了信息的传达效果,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
中西方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和名词化是新闻语言中的两种重要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从中西方新闻语言的特点和及物性、名词化的定义、特点入手,对中西方新闻语言中的及物性和名词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其在新闻语篇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中西方新闻语言的特点中西方新闻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新闻语言以简洁、清晰、准确著称,注重客观、中立的报道风格,通常使用主动语态,动宾结构和被动语态较多,语句结构简练明了。
而中文新闻语言则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偏重于文字的华丽、辞藻的丰富,通常使用主谓结构为主,动名结构较多,语句结构比较复杂。
中西方新闻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及物性和名词化的定义和特点及物性指的是一种语法现象,即动词带宾语。
及物性的存在使得一个动词可以“作用于”一个名词或代词,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
名词化是指把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非名词成分转化为名词的过程,使之成为一个名词短语,名词化的存在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表达力。
及物性和名词化是新闻语言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它们的存在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灵活表达方式,使得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三、中西方新闻语言中的及物性和名词化在西方新闻语言中,及物性和名词化现象比较常见。
在英语新闻语言中,例如“attack on”、“express concern”、“call for”等常用的动词短语都是及物性和名词化的体现,这些短语的存在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具体。
在西方新闻语言中,名词化也十分常见,如“development”、“debate”、“consideration”等名词常常被用于新闻报道中,这些名词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丰富多样,更有表达力。
中西方新闻语言中的及物性和名词化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丰富表达方式而存在的现象。
语言学语步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本质和结构的学科,是人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语步结构作为语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言学基础出发,对语步结构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语步结构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对本文内容的整体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从语言学基础入手,介绍语步结构的概述和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同时探讨语言学的启示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思考和展望。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全面而深入的知识阐释。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语步结构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语步结构的概述、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并认识到语步结构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语言学研究者和语言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步结构的知识,并在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激发学者们对于语步结构的兴趣,促进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语言学理论体系,推动语言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意义等方面。
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各种语言现象和规律。
语言学基础主要包括语言的基本要素和语言的分类。
在语言学中,语言被认为是由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和语义这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语音是指语言的听觉部分,是指人们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方式;语法是指语言的形式结构和组织规则;词汇是指语言的词汇库和词语的使用规则;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情境和交际规则;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