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江市市市市市德阳市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市市资阳市市市达州市市市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
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4、谚语和谜语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附件1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37项)一、民间文学(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 Ⅰ—1 望娘滩传说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2 Ⅰ—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3 Ⅰ—3 甘嫫阿妞的传说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4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5 Ⅰ—5 羌戈大战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6 Ⅰ—6 大禹的传说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7 Ⅰ—7 阿古登巴的故事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8 Ⅰ—8 勒俄特依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9 Ⅰ—9 玛牧特依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二、传统音乐(1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0 Ⅱ—1 江河号子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人民政府涪江号子、涪江船工号子、遂宁市文化馆铜河船工号子、岷江号子】乐山市沙湾区文化馆乐山市犍为县文化馆11 Ⅱ—2 耍锣(福集耍锣)泸州市泸县福集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12 Ⅱ—3 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人民政府13 Ⅱ—4 遂宁叫卖调遂宁市文化馆14 Ⅱ—5 遂宁坐歌堂遂宁市文化馆15 Ⅱ—6 石工号子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人民政府16 Ⅱ—7 觉囊梵音(藏哇梵音)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藏哇寺17 Ⅱ—8 骨笛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18 Ⅱ—9 彝族挽歌凉山州宁南县文化馆19 Ⅱ—10 藏族赶马调凉山州冕宁县文化馆20 Ⅱ—11 彝族克西举尔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凉山州雷波县文化馆21 Ⅱ—12 彝族马布音乐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22 Ⅱ—13 彝族月琴音乐凉山州普格县文化艺术馆23 Ⅱ—14 毕摩音乐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4 Ⅱ—15 大号唢呐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25 Ⅱ—16 川北山歌巴中市文化馆(巴山茅山歌、阆州情歌、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嘉绒藏区农耕劳动歌、阿坝州嘉绒文化研究会德格劳动歌曲)甘孜德格县文化馆26 Ⅱ—17 蜀派古琴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文化馆27 Ⅱ—18 四川洞经音乐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体育局(迤沙拉谈经古乐)三、传统舞蹈(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28 Ⅲ—1 熊猫舞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29 Ⅲ—2 天全牛儿灯雅安市天全县文体局30 Ⅲ—3 越溪牛灯舞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人民政府31 Ⅲ—4 耍蚕龙绵阳市盐亭县文化旅游局32 Ⅲ—5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33 Ⅲ—6 玄滩狮舞泸州市泸县玄滩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34 Ⅲ—7 阿署达彝族打跳舞攀枝花市东区文化馆35 Ⅲ—8 蓝田花船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办事处36 Ⅲ—9 羌族沙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37 Ⅲ—10 建中高跷狮灯绵阳市三台县建中乡人民政府38 Ⅲ—11 花灯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得胜花灯、大新花灯)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39 Ⅲ—12 蚌鹤舞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40 Ⅲ—13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41 Ⅲ—14 彝族苏尼舞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42 Ⅲ—15 蹢脚舞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43 Ⅲ—16 藏族杜基嘎尔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四、传统戏剧(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44 Ⅳ—1 马鸣阳戏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45 Ⅳ—2 被单戏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46 Ⅳ—3 白龙纸偶广元市剑阁县文化馆47 Ⅳ—4 南部傩戏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48 Ⅳ—5 南木达藏戏阿坝州壤塘县文化馆五、曲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49 Ⅴ—1 四川车灯成都市金牛区文化馆50 Ⅴ—2 钱棍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六、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51 Ⅵ—1青城武术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52 Ⅵ—2 峨眉盘破门武术内江市资中县武术协会53 Ⅵ—3 三雄夺魁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54 Ⅵ—4 土家余门拳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55 Ⅵ—5 绿林派武术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56 Ⅵ—6 羌族推杆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57 Ⅵ—7 彝族磨尔秋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七、传统美术(1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58 Ⅶ—1 草编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柏合草编、草靶龙、自贡市贡井区文化馆峨眉席草龙)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馆59 Ⅶ—2 汉源彩塑雅安市汉源县文化体育局60 Ⅶ—3 馍馍印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61 Ⅶ—4 郎卡杰唐卡传统绘画艺术甘孜州炉霍县文化馆62 Ⅶ—5 毕摩绘画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63 Ⅶ—6 彝文书法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64 Ⅶ—7 四川手工剪纸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平武剪纸、涪城剪纸、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仪陇剪纸、武胜剪纸、南充市仪陇县文化馆自贡手工剪纸)广安市武胜县文化馆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65 Ⅶ—8 青神捻条画艺术眉山市青神县文化馆66 Ⅶ—9 石雕巴中通江县文化馆(通江石雕、泸县石雕、泸州市泸县文物管理所蓬溪石雕、苴却砚雕刻、黎渊遂宁市蓬溪县文体旅游局石雕、拉日马玛尼石雕)攀枝花市鑫艺工艺美术制品厂广元市青川县文化馆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67 Ⅶ—10 藤编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怀远藤编)68 Ⅶ—11 棕编成都市新都区文化馆(新繁棕编)69 Ⅶ—12 竹编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人民政府(遂宁竹编、安岳竹编)资阳市安岳县文化体育局70 Ⅶ—13 小凉山彝族刺绣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71 Ⅶ—14 苗族刺绣宜宾市筠连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八、传统手工技艺(3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72 Ⅷ—1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彭县肥酒酿造技艺、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江口醇酒传统酿造技艺)73 Ⅷ—2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74 Ⅷ—3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彝族民间泡水酒)75 Ⅷ—4 怀远三绝制作技艺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76 Ⅷ—5 麻饼制作技艺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汤长发麻饼制作技艺)77 Ⅷ—6 川派盆景制作技艺成都市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78 Ⅷ—7 金鸡风筝扎制技艺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79 Ⅷ—8 构树皮造纸工艺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80 Ⅷ—9 羌族水磨漆艺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81 Ⅷ—10 蜜饯制作技艺内江市市中区文化体育局(内江蜜饯制作技艺)82 Ⅷ—11 宋笔制作技艺乐山市毛笔厂83 Ⅷ—12 米花糖制作技艺乐山市市中区文化馆(苏稽香油米花糖制作技艺)84 Ⅷ—13 峨眉白蜡生产加工技艺乐山市峨眉山市白蜡研究所85 Ⅷ—14 豆腐菜肴制作技艺乐山市龚氏西霸饮食有限公司(龚氏西霸豆腐制作技艺、乐山五通桥天一香酒楼(五通桥五通桥西坝豆腐制作技艺)西坝镇方德饭店)86 Ⅷ—15 腐乳酿造技艺乐山市五通桥区德昌源酱园厂(德昌源“桥”牌豆腐乳制作工艺、眉山市彭山县文化馆“长春号”南味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87 Ⅷ—15 豆笋制作技艺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开江豆笋)88 Ⅷ—17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南充阆中市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89 Ⅷ—18 四川苗族蜡染宜宾市珙县文化馆90 Ⅷ—19 芝麻糕制作技艺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馆(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91 Ⅷ—20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踏板房建筑、羌家石雕房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吊脚楼、新龙民居建造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木雅石砌)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92 Ⅷ—21 申臂桥建造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93 Ⅷ—22 德格麦宿塑像制作技艺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94 Ⅷ—23 德格麦宿传统土陶技艺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95 Ⅷ—24 木雕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德格麦宿木雕技艺)96 Ⅷ—25 德沙旋木技艺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97 Ⅷ—26 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制作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98Ⅷ—27 牧区皮革加工技艺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99 Ⅷ—28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南坪土琵琶制作技艺)100 Ⅷ—29 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101 Ⅷ—30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102 Ⅷ—31 传统茶具制作技艺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藏式竹制茶具制作、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藏式木制茶具制作、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103 Ⅷ—32 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阿坝州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协会104 Ⅷ—33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阿坝州理县文化馆阿坝州茂县文化馆阿坝州松潘县文化馆阿坝州黑水县文化馆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105 Ⅷ—34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自贡市富顺县文化馆106 Ⅷ—35 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遂宁市闻喜阁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107 Ⅷ—36 婴儿米粉制作技艺泸州市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泸州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九、传统医药(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08 Ⅸ—1 德仁堂中医中药文化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109 Ⅸ—2 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110 Ⅸ—3 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111 Ⅸ—4 中医正骨疗法(郑氏骨科)四川省骨科医院十、民俗(2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12 Ⅹ—1 巴塘歌卦甘孜州巴塘县文化馆113 Ⅹ—2 客家婚俗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114 Ⅹ—3 端午龙舟会成都市新津县文化体育局115 Ⅹ—4 观灯习俗(成都灯会)成都市灯会办公室116 Ⅹ—5 焦滩乡大端阳节泸州市合江县焦滩乡人民政府117 Ⅹ—6 分水岭乡火龙节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人民政府118 Ⅹ—7 大禹祭祀习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119 Ⅹ—8 雎水春社踩桥会绵阳市安县文化馆120 Ⅹ—9 蚕姑庙会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121 Ⅹ—10 达州元九登高节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122 Ⅹ—11 石桥烧火龙节达州市达县文化馆123 Ⅹ—12 正月十六登高节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124 Ⅹ—13 五月台会(城隍庙会) 眉山市洪雅县文化馆125 Ⅹ—14 嘉绒藏族春耕仪式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126 Ⅹ—15 彝族婚俗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彝族婚礼歌、彝族婚俗)凉山州美姑县文化体育局127 Ⅹ—16 傈僳族服饰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128 Ⅹ—17 彝族服饰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局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129 Ⅹ—18 傈僳族阔时节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130 Ⅹ—19 傈僳族婚俗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131 Ⅹ—20 摩梭人成丁礼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132 Ⅹ—21 彝族“阿依蒙格”儿童节凉山州雷波县语委133 Ⅹ—22 藏族尔苏射箭节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134 Ⅹ—23 彝族换童裙成人仪式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135 Ⅹ—24 摩梭人转湖节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凉山州木里县文化馆136 Ⅹ—25 华莹山宝鼎庙会广安市华蓥市文化馆137 Ⅹ—26 说春巴中市南江县文化馆附件2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7项)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40 Ⅱ—28 口弦(羌族口弦)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阿坝州理县文化体育局传统舞蹈(2项)47 Ⅲ—1 龙舞(四川客家龙舞、安仁谭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氏子孙龙、永宁火龙、达州市达县文化旅游局盐亭水龙、双凤龙灯)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文化站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政府57 Ⅲ—11 锅庄(宝兴硗碛锅庄、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灯笼卓钦、木里藏族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嘎卓”舞)凉山洲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传统戏剧(2项)68 Ⅳ—1 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乐山市市川剧团71 Ⅳ—4 灯戏【川北灯戏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阆中老观灯戏)】曲艺(1项)76 Ⅴ—1 四川扬琴(黄家扬琴)泸州市古蔺县文化馆传统美术(1项)101 Ⅶ—11 蜀绣(观音绣)遂宁市妙善文化艺术坊(注:扩展项目名录的序号、编号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川省是中国文化的富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区之一。
2020年,第四川省发布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共列入名录677项。
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成都挂毯艺术,抚琴艺术,汉族戏曲艺术。
第四川省还有很多特色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民间节日,也享有“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称。
此外,第四川省还拥有众多灿烂的本土文化遗产。
比如德阳抉工,绵阳抉工,峨眉炼粮技艺、泸州拉柱,四川绢缎,新津抽鱼技艺,自贡指玉刻花技艺等。
不仅如此,第四川省还有众多名家艺术作品,其涵盖油画、版画、书法、宗教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体现古老文化的高超技艺。
本次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出台,不仅是对第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更是完整反映出第四川省宝贵的文化底蕴,更加凸显了它本身非凡的文化雅量。
同时,给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多的力量与勇气,这也促使更多的人去承传中华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四川省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标志着第四川省以最好的方式发挥其在文化及传统上的作用,也向台湾社会展示出当代文化的繁荣景象。
仅今,一份充满文化底蕴的名录,可令当地文化遗产以及艺术传承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祝愿当地文化遗产屹立古老文明的土壤,铭刻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国胜茶制作技艺盐边县周府糕点制作技艺盐边县油底肉制作技艺盐边县
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内江市市中区文化馆
乐山市市中区文化馆
乐山市峨眉山市白蜡研究所乐山市龚氏西霸饮食有限公司
乐山五通桥天一香酒楼(五通桥西坝镇方德饭店)乐山市五通桥区德昌源酱园厂
眉山市彭山县文化馆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南充阆中市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
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馆
泸州市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
第一批扩展第二批扩展
第二批扩展
第二批扩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
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6.13
•【字号】川府函[2011]119号
•【施行日期】2011.06.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川府函[2011]119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由各市(州)申报的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9项)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38项),已经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精心整理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
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
(二)、表演艺术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
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
(1)、民间歌曲是羌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羌族人年”,是羌族庆祝丰收的节日。
为感谢保佑他们丰收的天神、祖先神、山神,节日期间全寨人停止劳动,穿着新装,在神林中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然后走村串巷共贺节日。
羌历年现巳成为展示羌民族文化的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被称为羌族妇女节的“瓦尔俄足”节(歌仙节)是只流行于茂县赤不苏地区。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全寨的妇女们要祭祀歌舞仙女——萨朗姐,互教互传民间歌舞,并教授勤俭持家之道。
此节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瓦尔俄足”节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内江“一品德”酱豆腐以豆腐为原料,选用中草药、天然香料等佐料,精选无公害大豆,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等过程,用特制配方及纯手工技艺精酿而成。
四川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下
端公戏( 旺苍端公戏)。
青城武术
滑竿(华山滑竿抬妹)
藤编(怀远藤编)。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川菜烹饪技艺。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龙舞(安仁板凳龙)。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酿醋技艺(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手工制鞋技艺(唐昌布鞋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中医诊疗法(李仲愚杵针疗法)。
四川扬琴
峨眉武术
藏族唐卡
绵竹木板年画等
其中,青城武术是源于东汉张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的武术,如今尤以玄门太极和剑术见长。
这些项目都在非遗名录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展现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本文将对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全面的介绍,以便更好地弘扬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蜀绣蜀绣是四川省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蜀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蜀绣的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刺绣、勾线、钉珠等多道工序,因而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
蜀绣的图案主题多样,款式繁多,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蜀绣已成为四川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二、川剧川剧是四川省的地方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戏曲文化。
川剧以其豪放激越、大气磅礴的表演风格而闻名,被誉为“滚瓜烂熟、唯妙唯肖”。
川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变脸、假山、四川二人转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
川剧曲艺是四川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深受人民裙众的喜爱。
三、雅安茶马古道雅安茶马古道是一条古代商路,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诸代,成为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安茶马古道以其崎岖山势、险峻峡谷而闻名,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古代商路之一。
雅安茶马古道见证了古代茶马交易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雅安茶马古道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四川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四、锦绣川南音乐锦绣川南音乐是四川川南地区传统的音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锦绣川南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深厚的民间气息而闻名,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锦绣川南音乐的演出形式多样,包括清音、大字、刘沉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
锦绣川南音乐已成为四川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深受人民裙众的喜爱。
五、巴蜀石雕巴蜀石雕是四川巴蜀地区传统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巴蜀石雕以其形制优美、工艺精湛而闻名,是我国石雕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
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韩玉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
摘要:在四川省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川西藏族山歌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这充分表明了川西藏族山歌的价值所在。
怎样能更好的、完善的将川西藏族山歌保存下来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大问题。
本文就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入手,来谈谈我认为的一种保护形式——数据库。
关键词:川西藏族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整合
中图分类号:G122;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142-0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不仅给后世遗留下众多璀璨夺目的文物古迹,更拥有着丰富而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了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川西藏族山歌作为四川省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珍贵性可想而知,怎样完整的将它保留下来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和以往的出版书籍、录制音频相比,我认为以数据库的形式来保护川西藏族山歌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形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入,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更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二、川西藏族山歌的保护问题
藏族人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由于草场的限制,他们不是群体生活,而是零星分散。
全年除了部落首领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赛马会,人们很难相聚在一起。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藏族山歌大多都是口口相传,只有少数歌曲保有记谱的形式,虽然大多歌曲有着特定的曲调,如“拉伊”、“ 多勒”等,但根据地区的不同甚至是牧场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特色的旋律或歌词。
在申遗时,专家学者们将藏区的牧歌、祝酒歌、劳动歌等统称为山歌进行申报,在这众多的山歌当中,较为著名用记谱的形式加以保存,但还有大部分有着浓郁地域色彩,饱含藏族人民生活习俗的山歌却对没有被记谱保存。
川西藏族山歌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就是受众面小、人民的“非遗”保护性匮乏、参与度不高,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收集不全面。
藏族人民根据地域甚至是牧场的不同也会有不同旋律特色的山歌,这些都是川西藏族山歌
的一部分,但是被人们所知道的,却只有少数的几首山歌。
大众普遍认识川西藏族山歌都是从新闻媒体这种渠道看到他们对于山歌的记录报道开始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媒体有它的自身局限性,媒体工作者通常是前往一个山歌相对较多,或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或几个地区去采访报道。
这就使得报道出来的川西藏族山歌数量大大缩减,也使得大众认为报道出来的山歌就是川西藏族山歌的特定曲目。
三、选择数据库保存的原因
在上述情况下,如何能更好更完整的保存川西藏族山歌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虽然对藏族山歌研究的音乐人、学者不在少数,也有很多现已出版的专著等,但是大多数学者都选择了研究藏族山歌的旋律、节奏、织体等等,所立的专著也是以藏族山歌的乐曲特点为重点进行分析,少有专家专门来整合藏族山歌的曲谱,可以说对于川西藏族山歌的收集与整理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供查找的完整的系统体系。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数据库来保存川西藏族山歌呢?因为传统保留乐谱的形式一直是将乐谱做成书册来保存,或是单独的将乐谱放到网上,很少有系统的将乐谱分门别类的整合起来的网站。
纸质的书页可能会经过时间的迁移而泛黄模糊,甚至会停产成为绝版。
但通过电脑制作出的数据库则永远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它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供人们查阅相关的曲谱,不会丢失也可以随时进行增减修缮,这些都是纸质书页所欠缺的。
所以我认为,在新时代用数据库来保存川西藏族山歌曲谱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这样就能把现存的山歌都以记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统一上传于数据库当中永久保存,不被丢失。
在便于人们查阅的同时也将川西藏族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四、结语
数据库的构建不止适用于川西藏族山歌的保存,还适用于所有能以数据形式上传于电脑上的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推进,不要局限于单一的保护形式。
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参考文献:
[1]周和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求是,2010(04).
[2]郭玉军,唐海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人权保护研究———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06).
[3]谭宏.民间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2009(05).
[4]甘明,刘光梓.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