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5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
[个体是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用到种群密度: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程度的确定……)Ⅰ估算的方法: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个体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估计值。
)①步骤: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②取样关键:随机取样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为什么不用单子叶植物调查而用双子叶植物调查?答: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
2.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方法:①样方内的全部计数②位于样方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计左上,不计右下Ⅱ估算的方法:标志重捕法[所得的种群密度会偏大](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
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①步骤: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②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必修3第四、五、六章知识结构复习§4 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一)种群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种群特征种群密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植物:___________(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动物:__________(方法及计算)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增长型:年老个体较少,幼年个体较多,密度将减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密度较稳定衰退型:年老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减少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意义: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影响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三)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决定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四)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方法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______或_______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二)种群的增长曲线1、J型曲线(1)模型假设:在_________________充裕,______适宜,没有_____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2)建立模型数学方程式:t年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曲线图:种群数量时间(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2、S型曲线(1)模型假设:自然界的______和____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就会加剧,________的数量也会增加,就会使种群的__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
课题: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课【课型】复习课【授课人】十三中李国莲【授课时间】2010年10月12日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列举种群的特征;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4阐明群落的演替。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能力方面:1、解决本章相关的图表问题,提升理解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计1、知识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 2、查漏补缺,解决平时存在的问题:(汇总该班学生平时检测中的错误让学生纠错)题目:写出一个种群的实例:群落的物种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演替的类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演替的影响答案:①、池塘里的鲤鱼; ②、蜜蜂家族;③、动物园里的所有猴子;题目: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答案:五点取样法(植物)标记重捕法(动物);题目: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答案:寄生(石头和苔藓)、寄生(蛔虫)、寄生(细菌或病毒)、竞争(羊和狼)、寄生(根瘤菌和根)竞争(同一片草地上的狗尾草争夺阳光和生存空间);题目:写出一个群落的例子:答案:①、池塘里的的所有生物、植物及细菌;②、海洋里的所有生物;③、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 ④、海洋里的鱼及植物、微生物 ⑤、一个草原上的动物和植物;⑥、海底的所有生物;题目:种群的特征中:答案:(环境)预测种群密度;(天敌)影响种群密度;题目:年龄组成包括:答案:幼年型、成年型、老年型。
3、典型例题剖析,归纳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 ①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捕食 互利共生 竞争 竞争②、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