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年教育部审定)回乡偶书(其一)(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1.05 KB
- 文档页数:4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二、初读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
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____________。
”三、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
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五、指导写字:音客何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5.古诗三首《回乡偶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⒉检查反馈:(课件)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
《回乡偶书》教学教案《回乡偶书》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大概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静夜思》、《杂诗》诗歌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第一幅图体现的让全班来回答,后两幅请两生答。
3、师:,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板书)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生答)那你们知道关于贺知章的资料吗?请生答。
师补充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生字偶、鬓、衰、客、何)师:嗯,同学们真棒,把生字词的音都读准了。
接下来呢老师要请几个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请生来读。
(听生的生字词读对了吗)兼师点评读错的。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读好了,我们其他同学也不会输给他们吧!现在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吧!(赞生读得响亮)二、教生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请看上大屏幕。
(出示要写的字)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这三个字。
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呢?(生答偶)师:同学们,偶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生答)师在黑板上写一遍叫生观察,在说笔顺,再让生数书空写。
最后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赞扬)最后让学生用本子写。
三、师教生朗读技巧并背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另外两个字都会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贺知章《回乡偶书》教案贺知章《回乡偶书》教案范本(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知章《回乡偶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贺知章《回乡偶书》教案篇1设计理念: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基于此,本课在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1、读题:回乡偶书2、作者:小朋友们,我们常说,要了解他的诗歌,首先要知道他这个人。
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何老师也搜集了我们来看一看,你了解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帮它找个朋友,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树叶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偶、鬓、衰、客、何、(很干脆,好听,非常好听,真喜欢,真喜欢你读的翘舌音)3、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小学三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时间:1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二、初读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
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
三、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
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五、指导写字:音客何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古诗《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1.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3.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
1.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2.难点:2.1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由朗读《回乡偶书》,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把握诗歌大意。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
4.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5.实践环节5.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5.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以“回乡”为主题的现代诗。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背诵《回乡偶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深入。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附:古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诗歌注释及背景资料3.诗歌接龙游戏素材二、教学时长1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贺知章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四、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导入:
你是哪里人,离开家乡到了宁波,会想念家乡吗?你的爸爸妈妈呢?(指名外地的学生回答)看(出示幻灯片:回家),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人的思乡之情啊。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从小生长的故乡非常依恋,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乡。
(二)揭诗题,释题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
板书课题:回乡偶书
2.重点书写:偶师板书偶,边释字形,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读“偶”。
3.理解题意:偶,偶然的意思,偶书呢,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范读,听清生字的读音,听清停顿。
2.自由读:(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
(2)借助词语手册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
3.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与古诗朗读情况。
A检查生字(幻灯片生字):读生字卡片,重点记“鬓”的字音、字形。
B指名读古诗,评议要求:字音有没有读准(2个);停顿是否合适(2个);齐读。
(2)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
估计学情:少小、老大;回、相见、相识、客、何处、笑问
(3)说说哪个词你实在想不明白了?
估计:乡音、无改、鬓毛衰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用“虽然……但是……”接“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个句子。
5.齐读:理解了诗的意思,我们应该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四)多种方法读古诗,体会诗情。
1.说说你想带着怎样的情感读这首诗呢?
喜悦:因为五十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啊。
重点品读:少小离家老大回
难过:离开的时候还是小孩子,而回来的时候已经头发都白了,很伤感。
重点品读: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旁白:是啊,又高兴,又伤心,这时候的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家乡的变化,听着家乡话真是悲喜交加啊。
板书:悲喜交加
2.还有两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师问:如果你是村里的小孩子,看见了一个八十多岁的不认识的老爷爷来了,你会怎么问啊?
师答:是啊,离开家乡的日子实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们都把我当作远来的客人啦。
这是贺知章老爷爷深深的叹息啊,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
3.指名朗读整首诗,师生共同点评,评议要点:你觉得他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4.齐读
(五)拓展:读贺知章的另一首《回乡偶书》(六)写字:客、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