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趣味
- 格式:ppt
- 大小:703.50 KB
- 文档页数:32
文学的趣味的含义文学是一种充满着无限魅力和趣味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
文学的趣味不仅体现在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上,更包含了对人性、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先,文学的趣味在于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文字的魔力,作家可以构建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的世界,将读者带入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境地。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遨游于想象的海洋,探索未知的领域。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给读者无穷的乐趣和惊喜,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新的希望和梦想。
其次,文学的趣味在于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情节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家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他们的欢笑和泪水。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与作品中的人物建立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痛苦。
这种情感交流和体验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文学的趣味还体现在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上。
文学作品通常会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选择等问题,引发读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深思。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这种思考和探索不仅让读者获得了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改变现实的渴望和努力。
最后,文学的趣味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学作品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风格和体裁,从古典到现代,从诗歌到小说,从幽默到悲剧,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作家和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享受。
总之,文学的趣味不仅仅在于其娱乐性和消遣性,更在于其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它通过想象力、情感表达、人性思考和多样性等方面,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心灵的满足。
无论是在欣赏经典名著还是享受现代文学,我们都可以从中体验到文学的趣味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智慧。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审美价值:分析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元素展现审美价值。
2. 文学的表现手法:探讨作家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展现主题。
3. 欣赏文学作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朱光潜《文学的趣味》的主要观点,理解文学的审美价值及其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更加热爱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的表现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文学作品朗诵,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文学的审美价值:分析教材中朱光潜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审美价值。
举例说明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元素展现审美价值。
3. 文学的表现手法:讲解教材中提到的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 欣赏文学作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5.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文学的审美价值2. 文学的表现手法3. 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阅读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并结合朱光潜的观点进行思考。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文学的趣味及其价值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讨论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使学生了解了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感到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文学的趣味原文朱光潜。
一。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毕竟有一个基本分别,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炼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趣味是有品级的,好的趣味是纯正的趣味,坏的趣味是不纯正的趣味。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正确的鉴别力,能辨别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正确的鉴别力,把丑当作美,把美当作丑。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深入的玩索,能领略出文学作品的美丑的深处的意味,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深入的玩索,只停留在文学作品的美丑的表面的感觉。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广泛的接触,能从文学作品的美丑的各种表现形式中鉴别出美丑,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广泛的接触,只从文学作品的美丑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中鉴别出美丑。
二。
一切纯粹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对于纯正的文学作品的趣味。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生命的作品,它的生命是作者的生命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价值的一部分。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个性的作品,它的个性是作者的个性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个性的价值的一部分。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作品,它的情感是作者的情感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情感的价值的一部分。
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原文
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原文是:
文学的趣味就是文学的根基,它能够决定一部作品的风格和深度。
一个作家的趣味,既是其创作的出发点,也是其作品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个作家的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因此,要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就必须先了解其趣味。
此外,文学的趣味也与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学趣味,这使得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但是,文学的趣味并不是孤立的,它会受到时代、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全面理解文学的趣味,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总的来说,文学的趣味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既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
只有深入了解文学的趣味,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
《文学的趣味》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文学的趣味》这一主题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本次课以《文学的趣味》为主题,内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文学的创新以及文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1.文学的创新。
2.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思维。
2.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社会影响。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举例或引用名人名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分组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文学创新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讲授法:结合教材和教学PPT介绍文学的定义、分类、创新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可以使用与文学相关的名人名句或文学名篇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阅读经历,让他们分享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分组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a.什么是文学?有哪些不同的文学定义?b.文学有哪些主要的分类?请举例说明。
c.文学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请提供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每个小组派出1-2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
第三步:讲授文学的定义与分类(15分钟)1.通过讲解教材和呈现相关的教学PPT,介绍文学的定义和分类,并解释每一类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对文学的分类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四步:讲授文学的创新(15分钟)1.通过讲解教材和教学PPT,介绍文学的创新形式和创新思维,并给出一些创新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创新对于文学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文学创作方式。
第五步:讲授文学的意义(15分钟)1.通过讲解教材和教学PPT,介绍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包括对思想启示、人文情怀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作用。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原来文学的趣味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
朱光潜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美食家,在文学这个大餐桌前,给我们讲解怎么品尝出文学这道菜的真正味道。
他说,要获得文学趣味得先有欣赏的能力,这就好比你得先有个能分辨酸甜苦辣的舌头,才能知道一道菜好不好吃。
很多人读文学作品就像囫囵吞枣,吃进去了,却不知道啥滋味。
我想想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有时候也是为了赶任务或者凑个热闹,根本没咂摸出其中的妙处,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下肚了才想起来还没品品味道呢。
而且,朱光潜先生还提醒我们,不要被一些偏见束缚住。
就像有些人只觉得流行文学才好看,对经典作品敬而远之,这就像是只吃快餐,却错过了那些精心烹饪的传统名菜。
又或者有人只喜欢本国文学,对外国文学不屑一顾,这就像只吃本地菜,拒绝尝试异国风味。
这些偏见都会限制我们对文学趣味的发展。
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小毛病,觉得某些类型的文学作品肯定不好看,结果就错过了不少好东西。
文中还谈到了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点,就是趣味是可以提高的。
这就给了像我这样一开始可能文学趣味比较低的人很大的希望。
就好比一个人刚开始只能欣赏一些简单的小零食一样的文学作品,但通过学习和不断尝试,慢慢地就能品味出那些复杂而深邃的文学大餐的美味了。
这就需要我们去多读、多思考、多比较,就像学品酒一样,慢慢地就能分辨出好酒和劣酒的差别。
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像一把小钥匙,打开了我对文学趣味理解的新大门。
它让我明白,文学的趣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像培育花朵一样去精心培养的。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得到了寻宝图的小探险家,有了方向,可以在文学的宝藏里挖掘更多的乐趣了。
以后再读书的时候,我可得好好地按照先生说的这些方法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趣味。
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原文摘要:一、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简介1.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的定义2.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的发展历程二、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的核心观点1.文学的价值在于给人带来愉悦2.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艺术性3.文学创作应该注重表现个性三、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的评价1.肯定方面a.强调文学的娱乐功能b.注重作品的艺术性c.突出作家的个性2.否定方面a.忽视文学的教育功能b.可能导致文学流于浅薄c.过分强调个性可能影响作品的共情力四、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在当代的意义1.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对文学批评的影响3.对读者阅读选择的影响正文: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是一种关于文学价值和文学创作原则的学说。
它主张文学的价值在于给人带来愉悦,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艺术性,文学创作应该注重表现个性。
这一论点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就有体现,如“诗言志”、“词以抒情”等观点,都强调了文学的娱乐性和表现个性的重要性。
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的核心观点是,文学作品应以给人带来愉悦为价值取向。
这一观点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愉悦,从而实现心灵的满足。
因此,文学作品应该注重艺术性,通过艺术手法来展现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文学创作应该注重表现作家的个性,因为个性的表现是文学创作的生命力所在。
然而,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这一论点过于强调文学的娱乐功能,可能导致文学流于浅薄,忽视了文学的教育功能。
过分强调个性也可能影响作品的共情力,使得文学作品难以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当代,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它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力求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来吸引读者。
其次,这一论点对文学批评也产生了影响,使得批评家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思想内容,还要关注作品的艺术形式和作家的个性表现。
最后,文学的趣味中心论点对读者的阅读选择也产生了影响,使得读者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更加关注作品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节“文学的趣味与欣赏”。
详细内容包括文学趣味的重要性、文学趣味的培养、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文学趣味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学趣味的培养及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文学的趣味》阅读材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一句有关文学趣味的名言,引发学生对文学趣味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
b. 分析文学趣味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c. 举例说明如何培养文学趣味。
d. 讲解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学作品,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欣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具有文学趣味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篇自选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学的趣味》2. 主要内容:a. 文学趣味的基本概念b. 文学趣味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c. 文学趣味的培养d. 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一篇文学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朱光潜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具体操作。
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文学的趣味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文学的趣味在于它能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人沉浸其中,尽情享受文字带来的愉悦和启发。
文学的多样性文学作为一种形式多样的艺术,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体裁。
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小说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勾勒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面貌;诗歌则在有限的文字空间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抒发内心的感悟;散文以平实的语言写出平凡生活中的感动和启示;戏剧则通过舞台表演展现出人类冲突和情感。
文学带来的思考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常常引发人们对生活、人性、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在虚构的世界中看到现实的阴暗面和光明处,从而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种种情感和思想,常常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读者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深化自己的人生体验。
文学的审美意义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文字运用上常常体现出一种美学追求,通过精致的叙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的审美感受。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质,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意蕴。
文学的启迪与激励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励人们的情感,引导人们前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启发和激励,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结语文学的趣味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思想的抒发和情感的传递。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感知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
文学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让人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饱览人生风景,领略生活的真谛。
愿我们能够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无穷的趣味,让文字的魅力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在线阅读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于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练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举一两个实例来说。
南唐中主的《浣溪沙》是许多读者所熟读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冯正中、王荆公诸人都极赏“细雨梦回”二句,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却说“菡萏香销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二句,故知解人之不易得。
”《人间词话》又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这首词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静安也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这种优秀的评判正足见趣味的高低。
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表示好恶,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
冯正中、王荆公、苏东坡诸人对于文学不能说算不得“解人”,他们所指出的好句也确实是好,可是细玩王静安所指出的另外几句,他们的见解确不无可议之处,至少是“郴江绕郴山”二句实在不如“孤馆闭春寒”二句。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教学目的:1、析品味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2、重点掌握以喻说理的方法及作用3、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过程:一、由作者简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结构、思路准确审读题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明确:趣味明确课文中心论点文学与趣味之间应是什么关系?朗读课文第一节,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或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作者为什么要就此中心展开论证?明确: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⑴根本不知,感到无趣,精神残废。
⑵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中毒。
⑶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短视。
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的文学趣味?明确:唯一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理解。
又如何才能获取正确的新的文学趣味?明确: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全文提纲:(1-4)指出一些人在文学欣赏方面的三种现象1.2---没有趣味3-----趣味低劣4-----趣味狭窄(5-6)提出如何诊治精神上的“残废”、“中毒”、“短视”这三种“流行的毛病”。
5-----提出诊治的唯一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6-----“培养文学趣味也需时时创造。
三、字、词疏通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盛感囿于纷歧(分歧)惰性笃嗜含英咀华瘾发见揣摩绮靡窄狭精湛靡糜掌握词义:索然无味生生不息先入为主面面俱到开卷有益玩索揣摩笃嗜文中一些俗语、引语的出处四、阅读分析课文(一)分析(1-4)段孔子的话:重在“乐”(学习方面)引用作者的话:重在“知”(文艺方面)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有欠缺。
根本不知感不到趣味“蠢牛听琴”精神上的“残废”三种流行病:知的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知得不周全趣味狭窄“坐井观天”精神上的短视问:文学欣赏方面的三种不良现象什么?作者对这三种现象是如何论述的?采用了哪种论述方法?请简要叙述。
提示:没有趣味三种趣味低劣现象趣味狭窄作者采用了以喻明理的方法进行论述。
比喻说理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文学的趣味》解读
《文学的趣味》是一篇探讨文学趣味和文学鉴赏的文章,作者朱光潜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首先,文章开篇就提出了“趣味”这个概念,认为趣味是一种极寻常又极微妙的感受,它源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判。
文章指出,趣味是主观的,但并非完全主观,因为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标准。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趣味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文学修养的核心,也是文学鉴赏的基础。
接着,文章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探讨了文学趣味的特点。
作者认为,文学趣味具有个性化和普遍性的特点。
一方面,每个人的趣味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都不同;另一方面,文学趣味又是普遍的,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代、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培养文学趣味。
作者认为,培养文学趣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其次,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最后,需要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独特的文学趣味。
总之,《文学的趣味》是一篇关于文学趣味和文学鉴赏的优秀文章。
它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阐述了文学趣味的特点和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培养文学趣味的具体方法。
这篇文章对于提高
人们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