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乌塔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乌塔》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
(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
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
(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
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
乌塔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表达、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根底上感知课文。
1.你们单独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二、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1〕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与时引导学生纠正。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应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局部,在班级反应。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讲述的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立自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课文中人物品质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3. 课文中人物品质的深刻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出示课文《乌塔》,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主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长句子和难读的部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5. 感悟人物品质:(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勇敢、坚强、自立自强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教育。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人物品质的体会。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自立自强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生字词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品质的感悟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乌塔
班级姓名
一、比一比,组词语。
漱()恤()淇()惬()欧()
嗽()衅()棋()怯()鸥()
瑞()伦()腊()享()惠()
端()论()蜡()亨()慧()
辑()摞()逻()籍()释()
缉()螺()萝()藉()译()二、多音字组词。
三、以下城市分属四个国家,请将它们归类。
威尼斯罗马汉堡米兰佛罗伦萨
波恩北京柏林上海梵蒂冈城
中国:
德国:
意大利:
梵蒂冈:
四、课文中写了一些乌塔说的话和做的事,试对乌塔的这些言行发表你自己
的看法。
例: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
乌塔随身带了个小闹钟,可以提醒自己按时起床。
1.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
2.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3.乌塔说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
五、就“乌塔的旅行”,你有什么评价,或受到什么启发?简要写下来。
六、说一说你自己单独到过什么地方?父母担心你吗?学了本文你以后如何做你父母的工作?
参考答案:
一、洗漱、咳嗽;体恤、挑衅;冰淇淋、下棋;惬意、胆怯;欧洲、海鸥;瑞雪、端正;伦理、论说;腊月、蜡烛;享受、大亨;优惠、智慧;编辑、缉拿、一摞本、螺丝;逻辑、萝卜;书籍、狼藉;解释、翻译。
二、
三、中国:北京、上海;德国:汉堡、波恩、柏林;意大利:威尼斯、罗马、米兰、佛罗伦萨;梵蒂冈:梵蒂冈城。
(提示:找地图看看。
)
四、1.节约,有生活经验。
2.行动有计划,会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家人保持联系。
3.为了实现目标,有实际行动,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不增加父母附负担。
4.能够到生活实践中去获取知识。
五、略。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