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579.83 KB
- 文档页数:4
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分析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骨折患者35例,对照组:骨折患者3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手指麻木)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0.05)。
结论:应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使患者避免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手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临床效果;并发症桡骨远端骨折为老年人中的高发骨折疾病,常规的骨折治疗方法一般为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但对患者的日程活动会产生一定的限制,患者会产生疼痛以及肌无力、身体僵硬等情况,现阶段临床上逐渐应用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1-2]。
本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分析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能与医患人员正常沟通,无语言障碍;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调查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一共有15位,女性患者一共有20位;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5.8±3.6)岁,按AO分级,分为A2型级5例、A3型5例、C1型10例、C2型5例、C3型10例;患者致伤原因:车祸:10例,外部击打伤:15例,摔伤1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一共有13位,女性患者一共有22位;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7.2±4.5)岁,按AO分级,分为A2型级5例、A3型5例、C1型10例、C2型5例、C3型10例;患者致伤原因:车祸:11例,外部击打伤:12例,摔伤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新鲜闭合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6例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Herbert螺钉组(n=18)和石膏组(n=18),术后或石膏固定后每个月腕关节拍X线片1次,2个月后每2周拍X线片1次,直至骨折愈合。
对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性研究。
结果随访9~18个月,平均13.5个月。
螺钉组18例(100.0%)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5.20±2.94)周;石膏组18例中,15例(83.3%)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0.30±3.72)周(P<0.05)。
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螺钉组为(16.30±2.86)周;石膏组为(25.20±7.85)周(P<0.05)。
腕关节活动范围:螺钉组为(101.80±5.57)°;石膏组为(91.50±5.88)°(P<0.05)。
结论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好、患者更早重返工作岗位,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
标签:腕舟状骨;骨折;内固定;Herbert螺钉腕舟骨是连接近排和远排腕骨的桥梁,对腕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舟状骨主要由尺桡动脉分支经附着舟状骨结节、腰部韧带内细小血管分支供血,近1/3为关节软骨覆盖,无血管分支进入。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及血供,一旦发生骨折移位,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其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和无菌性缺血坏死率均较高,并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1-2]。
所以,腕舟骨骨折仍然是骨科医生不容忽视的一种创伤。
2007年1月开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6例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与石膏托外固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对比金属内固定材料与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踝部骨折患者手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7例踝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金属材料组(A组)54例选用锁定解剖板和拉力螺钉,可吸收材料组(B组)53例选用可吸收钉板系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骨痂最大直径、骨痂X线灰度值及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两组病例均无骨不连、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骨痂最大直径、X线灰度值及术后6、12个月踝关节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1个月踝关节评分低于A组,但在术后1、6个月骨痂最大直径及骨痂X线灰度值方面优于A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可吸收材料可以达到与金属材料相同的踝部骨折固定效果,研究还发现可吸收材料组的骨折愈合能力优于金属材料组,并且不影响踝关节的远期功能。
标签:金属材料;可吸收材料;内固定;踝部骨折;临床疗效踝部骨折为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外伤引起,常并发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或韧带损伤,其治疗原则是争取解剖复位,稳妥固定,尽量恢复其功能,若治疗不当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对于此类骨折,目前临床上大多倾向手术治疗,恢复踝穴正常解剖关系,以获得良好疗效[2]。
在手术治疗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目前临床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可吸收材料[3]。
为了更好地评价两种内固定材料的优点与不足,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7例踝部骨折患者采用金属内固定材料与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7例踝部骨折患者,其中男55例,女52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1.8)岁。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1 月~2014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外固定支架组(A组)和钢板内固定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B组掌倾角、尺偏角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
结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情况也优于桡骨远端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efficacy of external fixator and fixation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with external fixator and fixation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from Jan 2008 to Dec 2014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external fixator group (group A)and fixation plate group (group B)according to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otal efficiency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group A,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reatment,palmar angle and ulnar deviation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improved apparently(P<0.01);After treatment,palmar angle and ulnar deviation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group A(P <0.05 or P<0.01). Conclusion Fixation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show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than external fixator,and palmar angle and ulnar deviation after treatment improve more.[Key words] Distal radius fractures;External fixator;Fixation plate;Palmar angle;Ulnar deviation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容易发生不稳定型骨折,外固定支架和内固定治疗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两种主要方法,各有优缺点。
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8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背侧入路组(n=40)和掌侧入路组(n=40).背侧入路组给予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掌侧入路组给予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掌侧入路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且掌侧入路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背侧入路组(P<0.05).掌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背侧入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15【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腕舟骨骨折;背侧入路;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疗效;安全性【作者】董红;何杨;张平方;张辉;王建民;赵宇宙【作者单位】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河北任丘06255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河北任丘06255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河北任丘06255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河北任丘06255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河北任丘06255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腕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腕部骨折,占所有腕部骨折的80%以上,在腕部骨折类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一般由患者摔跌、碰撞、坠落时用腕背伸位进行支撑或交通事故等直接暴力导致[1]。
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摘要]目的探讨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3-01/2010-12,四川省科学城医院骨科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7例。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年,27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18周,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100%。
结论Herbert 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好。
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的发病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82%~89%[1],多由运动性损伤和交通事故所致,由于其特殊的血液供应,骨折后,其滋养血管断伤,近端丧失血液供应,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治疗后发生骨不愈合率高,常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
1984年Herbert等[2]首先报告应用Herbert 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获得良好的效果。
2003-01/2010-12,四川省科学城医院骨科应用Herbert 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7例,愈合率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7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17~42 岁,平均31岁。
受伤原因:23例为摔倒时腕关节背伸手掌撑地受伤(其中体育活动时受伤12例,行走时摔倒受伤8例,下楼梯时摔倒2例,游泳池边滑倒1例),3例为车祸伤,1例为打架时受伤(具体过程患者不能回忆)。
临床表现为:伤后腕部疼痛、肿胀,鼻烟壶压痛,腕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腕关节正侧位X片、Stecher体位(即摄片时患手握拳尺偏位)X片及CT检查确诊。
骨折按Krimmer[1] 分型,其中B1 10例(37%),B2 8 例(29.7%),B3 9例(33.3%),受伤距手术时间为2~15 d ,平均为9 d。
2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 螺钉内固定,均未植骨。
1.2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驱血,手术均在止血带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约45 min,以舟骨结节为中心,做5~7 cm长曲棍球杆状切口,向近端延长至桡侧腕屈肌桡侧,切开腱鞘,将桡侧腕屈肌牵向一侧,继续沿腱鞘底层切开,并暴露掌侧外在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