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 《音乐中的故事》同步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7.17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中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音乐作品来展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与故事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龟兔赛跑》、《小星星洗澡》等,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但是,他们在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方面的理解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故事的联系,认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原因:学生在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方面的理解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互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教材、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龟兔赛跑》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音乐作品《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音乐欣赏:学生欣赏《龟兔赛跑》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与故事的联系。
4.拓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音乐作品,如《小星星洗澡》等,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与故事的联系。
5.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音乐作品,分析其故事情节。
6.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7.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与故事的紧密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音乐中的故事1.《龟兔赛跑》–故事情节:乌龟与兔子比赛,兔子骄傲自满,被乌龟超越。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课设计单元课题名称音乐中的故事单元教课内容赏识:《彼得与狼》单元教课目的.经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能分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经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熟习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经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获得了必定的启迪,进而培育他们优秀的意志质量。
单元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听辨各样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经过听赏,熟习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课难点:.培育和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指导学生睁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举措问题1:因为这首交响童话叙述的故事特别长,因此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情节会有所困难。
举措:教课中,教师第一应让学生听辨和记忆乐曲中各样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熟习它们的主题旋律。
等学生熟习了主题旋律后,再让他们运用已学过的音乐因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和音色等知识)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依据这样的教课方法,学生掌握起来会简单一些。
问题2:因为乐曲中出现的音乐形象许多,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各个形象的性格特点,发挥其音乐想象力,勇敢地进行表演会有所困难。
举措:教课中,要让学生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逐一进行赏识,并记忆其音乐主题,做到真实认识各个人物和动物的性格特点,在老师的启迪和同学们的议论下,发挥其音乐想象力,勇敢地进行表演。
单元主要教课方法听唱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演示等方法。
五年级音乐《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彼得与狼》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
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图片录音机五、教学过程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
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3、故事梗概。
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4、人物介绍。
(1)彼得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
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
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
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
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
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
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继续欣赏《彼得与狼》二、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三课时唱歌《卢沟谣》
教学内容:
唱歌《卢沟谣》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历史沧桑。
2、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语文课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让我们领略了石狮的千奇百怪与栩栩如生,本次课要学习的歌曲《卢沟谣》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又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卢沟桥,先请大家来欣赏。
二、初听歌曲
1、听录音范唱
2、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
(1)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2)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把握歌词的内涵。
2、再次欣赏歌曲,边听边为歌曲分段。
3、学唱曲谱。
(1)按乐句学唱。
(2)分析歌曲两个部分旋律上的变化再进行学唱。
(3)分析歌曲速度、力度变化和声部安排上的特点。
4、演唱歌词。
(1)读低声部的歌词,再填词演唱,注意声音的和谐与均衡。
(2)结合曲谱演唱中力度、速度变化和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整体填词演唱。
四、拓展。
介绍这首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
教学设计_宋宁一小学音乐一彼得与狼—、教学目标1、通过《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辨出交响乐中代表角色形象的音乐主题,并说出相对应的乐器名称;尝试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2、能对照图片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听辨其音色。
3、参与表演,乐于与他人合作。
引导学生做基本动作,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主题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较好的模仿学习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音色。
三、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的表现手法所表现的不同的故事情景。
四、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导入,交响乐队演奏的图片。
(简单讲解交响乐队的编制图,引出木管乐器组的乐器《我)(二)讲解交响童话和作者: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好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
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
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
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
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
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
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
(三)听赏歌曲,感受主题:分段介绍各种乐器代表的主题。
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鱼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偷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啧吶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人教新课标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教案一、课程概述《音乐中的故事》是人教新课标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音乐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两首著名的音乐作品,了解它们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点;2.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了解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魅力;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音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1. 破晓之舞破晓之舞是西班牙著名的弗拉明戈舞曲,是由安德烈斯·塞戈维亚所创作。
在舞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弗拉明戈舞所特有的吉他声、手拍声和呼喊声,表现出了西班牙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闪闪的小星星闪闪的小星星这首歌曲的旋律源于古老的英国民谣,是全世界孩子们都很熟悉并喜欢的歌曲之一。
在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明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表现出了孩子天性中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2.了解两首作品的故事情节和特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让学生欣赏一段著名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介绍本节课所学习的两首新作品:破晓之舞和闪闪的小星星。
第二步:学习破晓之舞1.介绍破晓之舞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分析破晓之舞的艺术特点和音乐形式;3.听取破晓之舞演奏录音或现场演出,并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第三步:学习闪闪的小星星1.介绍闪闪的小星星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分析闪闪的小星星的艺术特点和音乐形式;3.唱响闪闪的小星星,让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第四步:综合整合与展示1.运用板书或其他媒体工具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带领学生共同表演破晓之舞或闪闪的小星星,展示所学之长。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两首作品的认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