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张岱
- 格式:ppt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4
一起难辨梭菌所致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调查报告武汉总医院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于1998年12月29日――1999年3月16日期间,先后发生了5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病情发展迅速,感染人数集中,经微生物学证实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女2,年龄平均71岁。
基础疾病:脑梗塞1例,癫痫1例,糖尿病伴脑梗塞1例,脑出备2例。
5例都属危重病人。
5例均并发严重肺部感染,4例做了气管切开。
5例都经胃管进食。
1.2临床表现患者因肺部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在用药的第3-7天发生腹泻,4例解稀水便间或糊状便,1例以鲜红色备便为首发症状,其后糊状便。
腹泻次数一般10余次/日,最多达40次/日,腹泻持续5-7天,,最长达53天。
有2例停用抗生素症状好转,再用抗生素而复发。
3例伴呕备,其中1例因大呕备致死。
5例均有中低热。
1.3血液及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者4例。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减少2例,血清电解质低2例。
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球或红白球细胞3例。
一般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雷菌培养阳性1例。
选择性厌氧培养基(CCFA)培养4例,3例阳性,经鉴定,2例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1例为厌氧球菌。
1.4纤维肠镜检查2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例提示结肠多发性溃疡直肠粘膜多处黄色伪膜,另1例因小肠出血伴休养克,结肠显示苍白、水肿,未见明确病灶。
1.5治病与转归5例病人,停用抗生素后自愈1例,死之2例,治愈2例。
治病药物采用3霉素和替硝唑联合静脉用7-10天,腹泻症状好转后,先停用霉素,继续使用替硝唑至腹泻症状消失。
同时并以其它对症及支持疗法2.流行病学特征2.1暴露时间,首例病人腹泻症状出现在98年12月29日,于发病后第56天大出血休克致死。
第2例病人于99.2.17出现症状,后3例病人集中在3月上旬发病。
其中有4例病人同住一室。
2.2抗生素使用相关性5例病人有2例单独使用复达欣后第4天出现腹泻症状。
某院儿科2010年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对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导致婴幼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认识,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方法:抽取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全部住院病历,按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其发病率,探讨其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办法。
结果:抗生素相关腹泻总发病率为10.8%,其中头孢呋辛占7.6%;头孢曲松占1.2%;克林霉素占0.8%;两联以上抗生素占1.3%。
应用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佐以免疫增强剂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防治疗效满意。
结论:儿科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病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用微生态制剂及免疫增强剂防治。
关键词:抗生素;抗生素相关腹泻(AAD);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在儿科中应用越来越多(住院患者抗生素平均使用率50%以上),由此引发的抗生素相关腹泻也在逐年上升,文章通过对儿科住院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抗生素导致婴幼儿相关腹泻的认识,并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儿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前未合并腹泻)的患儿1 440例,其中男996例,女444例,年龄4 d~9岁。
其中新生儿(0~28 d)228例,婴儿(28 d~1岁)600例,幼儿(1~3岁)335例,儿童(3岁以上)277例;呼吸道感染109例,急性支气管炎520例,支气管肺炎563例,其他感染248例。
只用一种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 267例,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患者173例。
单一使用的抗生素分别是头孢呋辛50~10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5~10 d;头孢曲松20~80 mg/(kg·d),1次静脉滴注,疗程4~14 d;克林霉素15~25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以上各类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1]。
1.2 抗生素相关腹泻诊断标准与临床特点:患者的AAD诊断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标准[2]。
1例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析发布时间:2022-05-18T08:33:05.63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5期作者:熊欣黄露李翩[导读] 对1例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复杂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患者的病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措施。
熊欣黄露李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 430077摘要对1例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复杂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患者的病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措施。
临床上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各种高危因素,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可为临床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腹泻、不良反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
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
有700多种药物可引起腹泻,其中25 %为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大量杀灭或抑制敏感的菌群,非敏感菌群失去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减低,某些外来细菌或过路菌在肠道定植并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从而导致腹泻或肠炎[1,2]。
我们对1例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发生AAD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提出监护建议。
1.病史摘要患者,男,56岁,身高170 cm,体重67 kg。
因“咳嗽2周,发热6天”入院。
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干咳,伴流涕,无明显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自行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治疗4天(用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效果不佳;6天前开始出现发热,伴畏冷寒战,最高体温39.6 ℃,遂转至某院就诊,给予抗感染(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化痰、退热等治疗,仍反复发热,伴胸闷、乏力,纳差。
患者于2019年11月26日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收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析前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 AAD) 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
Bartlett 将其定义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
有700 多种药物可引起腹泻,其中25 %为抗生素。
AAD 的发病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5 %~25 %。
结合本病例对AAD的发病原因及治疗原则进行分析。
一、病史摘要患者:黎XX,女性,88岁,身高160cm,体重62kg;因“反复咳嗽咳咳痰气喘十余年,再发两天”入院,两天前患者于气候变化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白痰,无黄脓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伴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尚能平卧,无胸痛心悸,今于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消瘦,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尿少及下肢浮肿,食纳欠佳,睡眠可,大小便如常。
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收入我院治疗。
患者既往无其他长期用药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二、治疗经过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断基本明确,治疗过程以抗感染、化痰治疗为主。
患者住院期间具体治疗药物包括:(1)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 + 果糖注射液12.5g,静滴,qd 12.29-1.2;(2)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 0.9% N.S. 100ml,静滴,q8h 12.29-1.2;(3)注射用美罗培南 0.5g + 0.9% N.S. 100ml,静滴,q8h 1.3-1.12(4)盐酸氨溴索注射剂120mg+0.9%N.S.10ml,静推,qd 12.29-1.12;患者入院后先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4天后,患者咳嗽咳痰未见明显改善,痰少不易咳出,复查痰涂片示G+球菌、G-球菌各少许。
结合患者既往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考虑耐药G-杆菌感染,更换抗生素为“美罗培南”。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医源性腹泻,5%~30%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会发生AAD。
老年患者由于存在诸多特殊因素,是ADD的多发高危人群。
国外报道AAD患病率老年患者可高达40%。
本病例患者为80岁高龄,故为ADD的高危人群,通过本病例的学习,应了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鉴别及处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80岁,2007年8月14日体检时经胸部CT发现右下肺结节影。
2007年12月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示:右肺尖段结节影,考虑有部分支气管肺泡癌成分的混合型腺癌可能性大,与2007年8月14日CT片比较病灶增大。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2008年3月13日行CT引导下肺内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穿刺肺组织见少量肺泡上皮,增生明显,有轻度异型性,高度可疑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3月28日患者行氩氦刀治疗,过程顺利。
2008年5月23日骨扫描(ECT)检查示:胸7椎体及右第4、5前肋异常浓聚,结合病史不除外骨转移病变浓聚病灶。
2008年6月4日起口服盐酸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靶向治疗,并给予帕米磷酸二钠控制骨转移。
患者于2008年9月24日、12月31日、2009年3月28日、2009年5月2日全面复查,评价疗效SD,继续口服吉非替尼治疗至今。
2009年6月5日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
既往史:患高血压16年,血压最高160/100mmHg,规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服药后血压控制满意。
患缺血性心脏病17年,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病情稳定。
患糖尿病1年余,服用阿卡波糖,血糖控制满意。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50余年,每天20支左右。
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6mmHg,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