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解体
- 格式:docx
- 大小:22.94 KB
- 文档页数:6
美国时代的终结2013年10月31日来源:《国外社会科学文摘》(沪)2012年5期作者:斯蒂芬·沃尔特(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美国自1945年以来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大国,而且美国领导人长期以来都在力求维持这种特权地位。
像大多数的美国人一样,他们明白主导地位带来了重大的好处,使得其他国家不太可能直接威胁到美国或美国的切身利益。
通过抑制大国竞争并使华盛顿拥有影响地区力量平衡的能力,主导地位促成一个更加安宁的国际环境。
这种安宁促进了全球繁荣;一旦战争的危险减少,投资者和交易商带着更大的信心展开业务。
主导地位还赋予了美国为积极目的——推进人权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而工作的能力。
虽然也许高处不胜寒,但美国人已发现这种看法是颇具说服力的。
然而,当一国独自处在权力巅峰之时,除了往下之外无处可去。
因此美国人一再担心衰落的可能性——即便当这种可能性很是遥远的时候。
早在1950年,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就警告说,原苏联获得原子武器预示着地缘政治开始朝着有利于莫斯科的方向发生不可逆的转变。
几年之后,原苏联人造卫星的发射导致许多人担心原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S. Kh rushchev)“埋葬”西方资本主义的誓言也许就要成真了。
据报道,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相信原苏联最终会比美国富有,而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则哀叹美国正在变成一个“可怜无助的巨人”。
在之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印度支那的失败和反复出现的经济问题驱使著名学者撰写出了《美国:一个普通国家》(America as an Ordinary Country)和《霸权之后》(After Hegemony)这样的作品。
有关原苏联主导地位过于牵强的担忧将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推上了总统的宝座,而且被用来证明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规模扩军是正当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国际金融体系,其核心机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0年代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其解体。
以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
首先,美国的双赤字问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战后初期,美国是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拥有世界最大的黄金储备。
然而,在越战等军事行动和社会福利项目的支出上,美国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也面临着巨额的贸易赤字。
这两个赤字使得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同时削弱了美元的信用度。
其次,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美元霸权。
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美元是全球经济交易和储备货币。
这使得美国能够利用美元的特权,通过印钞的方式维持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并将优先利益转移到国际贸易中。
然而,这种优势地位导致了全球储备货币的过度依赖美元。
其他国家担心美国可能随意调整他们的货币对美元汇率,进而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
因此,其他国家开始怀疑美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还受到了国际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这些国家逐渐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开始通过直接的双边贸易协议来促进国际贸易。
此外,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导致了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使得其他国家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和交易不同的货币,而不再受限于使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
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是美元的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
随着美国财政政策的宽松和印钞的增加,美元的购买力逐渐下降,通货膨胀问题逐渐显现。
其他国家开始担心美元的贬值和通货膨胀将对自己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并逐渐减少了对美元的需求。
这导致了美元供应过剩和汇率的波动,推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美国会像苏联一样解体吗答案:否定的。
经过2020年的疫情之后,美国令到无数的公知都引以为傲的民主自由的制度,被这次疫情打到支离破碎,还记得吗?在2020年过年的时候,祖国封城的措施。
那些公知的嘴脸都是冷嘲热讽。
为什么如果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就能马上控制下来。
控制疫情的主要是民主自由。
说到祖国是典型的wq主义,现在看一下美国都成怎样了,国内一团糟。
2019年香港暴乱的时候,美国就没少出力。
尤其是民主党。
但时至今日,已经有人提出了美国崩溃论,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中国崩溃论。
但过去十年,中国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好。
现在有人提出美国崩溃论。
美国真的会崩溃解体吗?不得不说,提出这个理论的人都是单细胞生物。
但是会有下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是反华大本营,简直就是与美国狼狈为奸。
外界的媒体和信息都被美国控制,大多数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我的文化输入能力很强,早就被我是美国人就高人一等的观念洗脑了。
虽然有那么多人陆续示威。
那只是对政府的不满。
这真的让他放弃了美国国籍。
想都别想。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万一一个州真的独立出去了。
那个州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权衡利弊,就不会独善其身了。
最后一定有人说,强大的苏联解体了,美国不会在这个烂摊子里解体。
你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当时的苏联不仅是国内,也是国内。
随着丘吉尔提出冷战,苏联措手不及。
内部的担忧是该政策过于注重意识形态。
未实施。
当时苏联解体,英国也在信息和媒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还有美国!他有敌人吗?有些人可能会说是中国,但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对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说白了就是合作。
中国是美国的敌人,但推动对内宣传只是美国自己的政治工作。
对美国几乎没有实质伤害。
中东那些国家是敌国,但都是小国,对美国无害。
所有的信息都是美国渗透进来的,美国控制着外面的媒体。
国内绝对有强大的硬件和软件作为基础。
20幅未成现实的地图:美国解体之后竟这样地图是这样一种事物——它既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是什么样子,也可以告诉我们世界可能但却未能变成的样子。
江湖遠人译于微信号十五言的文章告诉大家下面这些地图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们的世界并非维斯特洛(Westeros)或中土世界,但是,隐藏在这些地图背后的计划与假想却从未变成现实。
欢迎欣赏这些地图,虽然它们背后的世界并不存在,但你却可以想象另一种可能。
一战争计划(1)红色战争计划——入侵加拿大1927年日内瓦海军军备限制会议之后,无仗可打的美国海军显然已经对上世纪20年代的和平与繁荣感到了厌烦,于是他们决定把大英帝国作为自己的假想敌,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档案显示,“红色战争计划”于1930年为美国战争部所批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解密。
该计划假定英国将会发动对美战争,当时英国海军实力略强于美国,而陆军则强出更多,因此战略的关键是——首先进行必要的防御,直到更为强大的美国工业足够支撑起一只能对英国进行封锁的海军。
但是,保卫美国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发起先发制人的进攻,而进攻的目标则是当时还为英国所领属的加拿大,行动的代号为“深红”(Crimson)。
(2)没落行动——入侵日本本土在美国人向广岛和长崎丢下两颗的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之前,美军曾经计划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进攻,行动代号为“没落行动”(Operation Downfall)。
整个计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奥林匹克行动”(Operation Olympic),是由10个师在九州岛南部海岸进行登陆作战。
九州成为攻击目标一是因为在那里登陆可以得到来自冲绳的空中支援,而九州一旦落入美国人之手,这座岛屿就将变作空军基地,为进攻东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小王冠行动”(Operation Coronet)提供支援,而后者的规模更为庞大,计划投入的兵力超过14个师。
(3)东部总体规划——东欧的纳粹化阿道夫•希特勒曾预计自己能够在军事上击败苏联并重新征服中东欧,于是他制定了“东部总体规划”这一可怕计划。
美国会解体吗
现在的情况来看,解体不是一定的,毕竟未来不可测,但几率可以说非常大。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再加上联邦制,天然决定了其国民对美国本身缺乏认同,对中央政府也比较抵触。
很多公知五十万在网上各种嘲讽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美国做得更过分。
幼儿园每天都要唱一遍国歌,国旗各种飘扬,教科书里美化黑历史,升国旗奏国歌必须起立致敬。
肯尼迪说: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总统抱着国旗啃。
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国民来源复杂,统治结构松散,需要通过更加激进的爱国教育来塑造凝聚力。
但因为美国不愿意提左派的阶级斗争,所以又将大多数社会问题都诉诸种族族群。
这无疑是给美国这个靓丽的大厦埋下了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
自从“多元化”之后,美国已经由wasp转变以一群精致利已主义者形成的“国家”,国家的唯一“凝聚力”只能来源于利益,而非整个国家的未来,没有任何一个族群肯自我牺牲来便宜其它的族群。
但好在美国家底厚,金融、科技都还处于强势地位,还可以通过吸血来缓和矛盾,避免撕裂。
但现在美国这种状况,种族问题极度撕裂,除非能殖民三体星并吸三体星人的血,否则美国解体是免不了的。
另外美国还有一个机会,如果能形成印度那样的国家,通过种姓制度来隔离不同的阶层(包括生殖隔离),让不同族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那么美国还有机会避免解体。
但我觉得美国搞种姓可能性不大,毕竟人家不信印度教,不相信
“来世”,恐怕困难些了。
最想从美国独立的6个州,实力不容小觑,其中2个州堪比
发达国家
美国有一百多个州,每一个州都依托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优势而
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实际上,有六个州被认为有可能从美国独立,它们是
加利福尼亚、纽约、德克萨斯、佛罗里达、犹他和田纳西。
从经济角度来看,加利福尼亚和纽约被认为是最有实力的。
它们是全国
最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两个州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GDP,并有一些众
所周知的800多亿美元的全球市值,可以说是实力不容小觑。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有名的高科技中心,有众多全球知名的企业,比如
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都设立在这里。
此外,纽约也是拥有世界最大金
融市场、世界第一大航空中心的贸易大都市,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股市
总市值,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两个州正在利用各自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实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金融环境,堪比发达国家,并对全球金融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德克萨斯、佛罗里达、犹他和田纳西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充满了活力。
有六个州正在讨论从美国独立的可能性。
他们的经济实力、金融和技术
实力以及发达的城市发展水平使这两个州堪比发达国家,并以其独特的发展
势头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中心。
如果这几个州从美国独立,那么它们将成为
全球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为整个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未来展望。
美国的南北分裂及其原因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内部的分裂问题也日益加剧。
今天我们来探讨美国南北分裂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历史背景美国南北分裂的历史背景可以上溯到美国内战时期(1861-1865年)。
当时,美国南部主要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如棉花、烟草等农作物种植,同时也依赖黑奴制度。
而北部则以工业为经济主力,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更为盛行。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导致了南北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巨大的分歧,终于在美国内战中爆发。
内战时期,南部较为保守的农民阶层和工商业者相信国家联盟主义,支持各州拥有广泛的自治权;而北部更支持强调中央集权,更加强调民主和个人自由。
这两种思潮的冲突演变成了决策性的争执,不断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对立。
二、继承和分裂内战结束后,美国经历了长达150多年的民权运动和其他一系列社会动荡事件,南北分裂的影响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社会的结构中。
南部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顽固地维护着那些在内战时期已经消失的价值观。
这个时候南北方向上的对立转变为了各州之间的对立,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方面。
南部因为斯科特判决和各州自行发布的另一种种族主义法律的合法化而成了衍生自反对民权运动的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
除了KKK等种族主义组织外,南部很快就对美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怀有偏见。
这个时期,美国企业拓展了海外市场,向北部移动的工厂在南部变得越来越稀少。
这导致了许多南方居民的思想和行为被认为越来越不能接受,使得南方成为极端思潮和偏见的代表。
三、分化和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分裂的影响已经变得减弱,人们相互融合的意愿也逐步增强。
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为革命提供了讨论政治和社会公平的平台,大力推进社会状态的改变,进一步部分消除了南北的分裂。
当今美国,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和误解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美国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经济、移民、种族平等和社会福利,但是南北可持续的指责已经被扩散到整个美国,不再只限于两个州之间的贡献爱国。
美国中期选举失败会怎样
美国中期选举失败可能面临弹劾
1,个人的声望在国内外大打折扣。
2,让自己在对乌援助上成了“烂尾楼”工程。
3,一旦他的老朋友特朗普终期选举上台后,必将会成为特朗普抄家的对象。
4,拜登美国中期选举失败后,将对他的施政和外交必定要受到共和党的约束刁难,特别是对外军援资金的审批通过难如登天。
中期选举失败后,拜登政府的施政外交政策,将会约束刁难。
公信力将大幅度下降。
可能还要被弹劾。
这也是拜登最担心的,因为他的小儿子亨特·拜登实在不让人省心。
一但被抓到某些把柄,拜登将晚节不保。
美国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中期选举已正式开启,这场大选将关乎美国参众两院控制权的归属,也直接决定了未来美国政坛以及内外政策的走向。
由于美国在国际上拥有的特殊地位,这场大选也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
1。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汤志伟一、知识网络背景:美利坚民族诞生;独立战争爆发时间:1776年7月4日机构:大陆会议《独立宣言》内容: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和组织政府的原则;历数英王暴政和罪行,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论证了独立战争的正义性,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殖民地军民的斗志,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独立与建国背景: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软弱,国家统一面临威胁内容:美国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两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政体,赋予总统极大权利《1787年宪法》影响:使美国拥有统一中央政府的联邦国家;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了三权分立和人民的自由权利等制度,影响近代国家的宪法制定和民主革命运动。
背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林肯当选总统时间:1861年——1865年转折点: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联邦的扩张与考验决定性战役:葛底斯堡战役——南北战争意义:它粉碎了奴隶主分裂联邦的图谋,扫除了奴隶制这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
此后,美国社会政治相对稳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原因:内战结束后,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政权;政局稳定;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机遇;鼓励移民;重视教育和专利发明。
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成就: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纽约建头号工业强国成第一座中心发电站;贝尔发明电话,创立电话公司,电话普及等经过:1884年,美国成为工业国;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1913年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影响: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美国背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涌现出一批新型企业;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科学的基础;流水线生产制度的建立;在企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少数大企业强强联合,形成垄断组织标志: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托拉斯实质:垄断组织是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适应生产力而实行的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影响: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企业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排斥中小企业的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及解体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
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
图1-2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
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
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
此时,美元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
“美国解体论”令美国怒不可遏因为正儿八经地预言美国将在2010年六七月份一分为六,伊戈尔·帕纳林一夜之间成为俄罗斯国营媒体的名人。
这位克格勃培养出来的、并得到克里姆林宫支持的资深分折家几乎没有一天不接受一两次采访。
他称,在俄罗斯,要求他发表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帕纳林有关美国将四分五裂的预言完全是根据一张地图作出的。
在他的这张地图上,阿拉斯加将并入俄罗斯。
夏威夷将并入日本或中国。
“加利福尼亚共和国”——西自犹他和亚利桑那到太平洋——将并入中国。
“得克萨斯共和国”——南自新墨西哥到佛罗里达——将并入墨西哥。
“亚特兰大美洲”——从田纳西和南卡罗来纳到缅因的美国东北部——将加入欧盟。
“中北美共和国”——从俄亥俄到蒙大拿的平原地区——将并入加拿大。
几乎没有多少美国人注意到他的这种新奇看法,直到本周《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应置报道了他的预言。
几小时后,美国媒体开始了反击。
《时代》杂志在一篇博客中说,这是荒谬之谈。
对于帕纳林的假设为何在俄罗斯如此受追捧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克里姆林宫把自己的不安全感强加给美国。
《超越边界》项目调研员托马斯·贝瓦尔德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帕纳林先生的水晶球可能被错误信念弄模糊了,认为美国公民会像前苏联居民看待国家一样看待他们自己。
”当苏联解体时,除俄罗斯以外,又出现了14个独立国家。
它们当中的一些为了自己的未来立即不顾一切地转向欧洲,其中包括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乌克兰——更不要说从波兰到前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些华约国家了。
想到弗吉尼亚、马里兰、新泽西或新罕布什尔可能也会这样,这多么令克里姆林宫内心感到高兴啊!噢,克里姆林宫,不要激动:高加索、车臣和格鲁吉亚不是正在发生枪战吗?如果这些枪战发生在落基山脉,那多好啊!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凯瑟琳·布雷登说,俄罗斯人还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的帝国解体了;他们的帝国为什么不会解体?”。
为什么恶性通货膨胀一定会爆发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最近几个月中国的掺了水的官方CPI数据都在6%以上。
这已经很严重了,但还不能算是恶性通货膨胀。
先来回顾一下中国严重通货膨胀的历史:1988年我国物价上升幅度最高达19.3%,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价格闯关”的消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商品抢购风潮爆发。
消费者已经不是为消费,而是为保值,购物时不管品种、不管牌号、不问质量、不讲价格,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很多商场积压多年的残次商品,也被一抢而空。
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
19.3%恐怕还不是中国老百姓所能承受的极限,国际上有一种标准,把每月50%以上的通胀称为恶性通胀。
考虑到中国老百姓的贫困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我认为30%已经是中国老百姓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极限。
连续两个月达到这一极限,就是中国恶性通胀爆发了。
中国的恶性通胀真的会爆发吗?我们知道,政府已经通过楼市调控、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严控货币投放量。
可真要到了燃眉之急,政府还是会不顾一切开动印钞机的。
第一种情况:现在就开动印钞机。
中国的民间资本是制造通胀的推手,由于中国不执行藏富于民、藏汇于民的政策,不为民间资本开拓国内外投资渠道,加上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这部分资金只能通过炒房、炒股、炒艺术品、炒农产品等方式保值增值,而这种投资的高收益,让银行资本也参与其中为个人谋利,各种违规放贷屡见不鲜。
炒房、炒股、炒艺术品、炒农产品的收益不高了,民间资本又开始玩起高利贷。
经济的停滞让很多借债人无法获得高收益来偿付巨额债款,于是资金链断裂,有人跳楼,有人出逃,工人的工资被拖欠,银行的坏账急剧增加,有可能引发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并立刻反馈到楼市——因为房地产商借的债是最多的。
如果楼市崩盘,那就是经济硬着陆。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
首先,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加剧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
因之一、1960年代至197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争和社会福利上的开支剧增,以及对欧洲和日本等国的军事援助,导致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因此,
美国政府采取了印钞票的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
货膨胀导致了美元的贬值,从而使波动的外汇市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施加
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
1970
年代早期,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开始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它们的经济体系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失去了它在全球经济中的优势地位,而这种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变化也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继续维持。
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美国国内经济
问题加剧的压力下,加上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这
个体系的瓦解。
这个事件的影响仍然在我们的世界经济中感受到,而这也
对未来的经济决策者提出了充分的挑战和机遇。
当今世界格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悄然变化。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为辅的政治格局。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于欧洲格局的剧变,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凭充当了世界警察和各国家长的角色,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抛开联合国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于不顾。
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可以看到,例如美国无耻地策划了海地等国家的内战使之分裂,先后发动战争,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还如法炮制地借口核问题把矛头指向朝鲜和伊朗,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这一系列事实说明,尽管美国对待各国的方式不同,但其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要和强权政治,以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
哪个国家反抗,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制裁;哪个国家顺从,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控制。
美国的这个野心不灭绝,其行为就不可能停止,所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依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不会改变的核心。
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之势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政治格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对美关系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线,目前基本形成亲美派、反美派与中间派这样的三派鼎立之势。
所谓亲美派是指在政治上追随美国,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或多方面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
亲美派以英、日、韩等国家为主。
这些国家在政治上追随美国,美国的就是正确的,与美国相对立国家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在经济上依存美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国家即使在短期内与美国的关系有些许波动,但整体相互交往过甚。
所谓反美派则是指在政治上反对美国,在其他方面基本不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
反美派以伊朗、朝鲜等国家为主。
由于这些国家未推行美国的西方民主制度,对美国在全球扩张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被称为“无赖国家”,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
2021年第20卷第3期苏联解体中的美国因素影响分析□李小梅【内容摘要】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是我国学习的典范。
苏联的解体对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严重打击,苏联的解体过程中不乏看到美国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苏联解体;国际形势;美国文化【作者简介】李小梅(1990 ),女,贵州六盘水人,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苏联解体中的美国因素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很难想象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顷刻间土崩瓦解,这个噩耗给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空前打击,回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在马克思,列宁的理论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成立了苏俄。
苏俄为壮大社会主义实力在苏联苏维埃一大批准苏联成立,当时的苏联有着先进的国家制度、雄厚的工业实力和强大的人民军队,仅仅在建国69年政权瓦解,民心涣散,在苏联的解体过程中有着其自身因素,美国因素也不能轻视。
一、苏联与美国的文化背景对比苏联的文化中心是俄罗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虽然在亚洲版图,但其文化的中心来自欧洲。
俄罗斯信奉宗教为东正教,其宗教来源与欧洲同宗同源,东正教是基督教的分支,血液流着的是西方文化血统,俄罗斯文明也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该民族有着6次发展变迁,依着顺序是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苏联、当代俄罗斯。
在民族变迁的过程中,俄罗斯的文化也随之融合外域民族文化的多种因素形成了5次文化转型。
这5次文化转型依次是拜占庭文化、鞑靼文化、彼得大帝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5次文化转型中只有鞑靼文化来自蒙古,其他四次文化来自于西方,俄罗斯的民族意识与西方相近,其内在的称霸思维根植于这个民族。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文化里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是跟随时代发展的主义,在列宁时期,列宁带领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用实践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根据当时俄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对当时国际形势制定了新经济政策,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国情、文化相结合,并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国家在世界上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因此得出了列宁主义。
2024外刊及中国日报精选(2024.11.4期)文章改编:语法填空(答案+译文)第一篇The first detailed map of a fruit fly’s brain is a step towards understanding human brains (1/2)神经科学: 首张果蝇大脑详细图谱助力人类大脑认知研究迈出新步伐(1/2) FOR BILLIONS of years, life was single-celled and boring. Even when it became multicellular (adj.[生物] 多细胞的)and more interesting, it _______(take) the evolution of brains, and subsequent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 via the animal bodies they inhabited, to create the biodiversity _______ exists today. Greater complexity_______(cause) by brain-on-brain competition permitted bette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from special organs for vision, hearing, smell, taste and touch. This made for more cunning predators, more elusive(adj.难以发现的,难以捕获的)prey and more _______(demand)sexual(性别的) partners. It also (because much physiology is regulated by the brain) allowed larger and more sophisticated bodies to evolve(演变).Even brainless plants owe a lot of their _______(diverse) to brains, for their lives are _______(constant)shaped by their interactions, both beneficial and hostile, with brainy animals. _______ pollinating(v.授粉), insects there would be no flowers. Without grazing ungulates(n.有蹄类动物(ungulate 的复数)), grasses would not have evolved.Since Homo sapiens(n.智人)appeared, brains _______(start) to analyse _______(they). And this week marks the publication of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the betterment of that understanding. Researchers have produced a complete map of the neurons in the brain of an adult fruit fly.This map, called a connectome, traces the passage through the brain of the filamentary, data-carrying protuberances of almost 140,000neurons and logs almost 55m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Earlier projects have mapped the nervous systems of a simple worm (300+ neurons), a fly larva (3,016)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an adult fly’s brain (about 27,000). But this is the real McCoy, _______ complex, adult animal that can navigate in three dimensions, fight its rivals, evade its predators and warn its confrères of threats.第二篇The first detailed map of a fruit fly’s brain is a step towards understanding human brains (2/2)神经科学: 首张果蝇大脑详细图谱助力人类大脑认知研究迈出新步伐(2/2) That is a tremendous achievement and is already helping researchers _______(comprehend) how flies’ neurons collaborate to process sensory information and turn it into instructions for action. It should help them understand people, too. True, the brains of flies and humans operate differently; with more than 600m years of evolution _______(separate) them, they could hardly fail to. But what worked technologically to produce the fly connectome should, with a bit of scaling up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nough dollars, work for vertebrates (n.[脊椎]脊椎动物(vertebrate 的复数)) as well.That will start with mice. But, eventually (with enough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quite a lot more dollars) a human-brain connectome should be doable. If and when this happens, many questions that are intractable today, ranging from how to treat psychiatric diseases to _______makes humans human, may be easier to answer.Some human brains, _______, are not content to leave it at that. These brains think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n.发展轨迹) of brains, far from having peaked with Homo sapiens, _______(be) only just getting going. For, besides self-analysis, another thing brains can now do is make simulacra of themselves. Having access_______ the way natural selection has built brains over the course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will surely assist such efforts.From their inception in the mid-20th century, computers have often been described as electronic brains. In the beginning, that was flattery. But, as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dvances, the flattery is becoming nervous, to the point _______some human brains worry that something is being created which might run out of control.Fortunately for the worriers, AI today is incredibly inefficient. It requires power inputs which would service a small city and such vast quantities of data to train itself that the entire internet is notenough. _______contrast, flies, which are powered by rotting fruit, can do things no AI can yet manage. If their ability to navigate and avoid objects could be replicated, for example, then designing self-driving _______(vehicle) would be a doddle.Adding what natural selection has created to the creativity of human brains might thus open up a whole new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which describing the results as electronic brains would be no more than the truth. This would indeed carry brains on to _______ next stage of their evolutionary journey. Then the worriers might have just cause—for whether human brains, and their attendant bodies, would be wanted as passengers on that voyage cannot be foreseen.第三篇Will America's government try to break up Google?美国政府欲让谷歌面临解体?For years shareholders _______(pay) little heed to the thunderbolts hurled at America's west-coast technology giants by the trustbusting deities of Washington, DC. No longer. Despite expectations of solidly _______(rise) profits, the share price of Alphabet, Google's parent company, is wobbling.The reasons seem paradoxical. On the one hand, an American judge ruled in August that Google's search business, source of about 90% of its operating income, was an illegal monopoly(n.垄断). On_______ other, investors fear that it could suffer unprecedented competition because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On October 8th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DoJ) is expected to file proposed remedies that aim to redress the sins of the past and prevent future abuse in generative AI.The DoJ_______(appear) eager to make an example of Google. Jonathan Kanter, the agency's trustbuster-in-chief, has said the verdict belongs on the “Mount Rushmore” of antitrust cases. Leaks to the media have suggested he could go as far as asking the court to break up Google by separating_______(it) search engine from its Chrome browser and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That would be America's_______(big) anti-monopolistic act since an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carve up Microsoft almost 25 years ago.Amit Mehta, the judge handling the case, is likely to have other considerations. A breakup may be too draconian (adj.严厉的,苛刻的) for him. The nub of his ruling was that Google _______(benefit) from a monopoly on search and text-based advertisements that it furthered through “exclusionary” distribution deals with companies like Apple; Google's size alone was not the issue. Moreover, his verdict against Google was based largely around precedents set in the Microsoft trial. The fact _______the decision to break up Microsoft was quashed on appeal has been a deterrent to far-reaching “structural” remedies ever since.Like Mr. Kanter, Mr. Mehta appears keen to address not just Google's market distortions of the past _______ also to consider how they will play out in the generative-AI era. For that, targeted remedies may be more likely. _______ obvious one would be to ban the payments that Google makes for its place as a default search engine on many devices and carriers, which in 2021 came to $26bn. But that would penalize the recipients of Google's cash more than Google, even though they were not in the dock.答案:第一篇took that/which caused demanding diversity constantly Without have started themselves a第二篇comprehend separating what however is to where By vehicles the第三篇have paid rising the appears its biggest benefited that but An译文第一篇数十亿年来,生命一直是单调的单细胞形态。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一下美国解体的可能性,在分析美国解体可能性之前不妨先看看苏联是怎么解体的。
一个如此大的国家说解体就解体,最搞笑的是他的国歌居然是《牢不可破的联盟》,看来苏联成立之初就有人担心苏联将最终解体。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很多,笔者手头资料不是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主要是笔者觉得也没必要列举,因为这个大的一个国家要解体,肯定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不能只简单的归结为一两个原因。
但要把所有的原因都列举上,笔者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必要,我们在这里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个人认为苏联解体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信仰的丢失;二是政策的错误,包括对内和对外。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可以作为共产主义联盟而存在,也可以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
在分析苏联解体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两者区分开。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入苏联的国家都是冲着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去的,但是当苏联成立了几十年以后,很多国家却发现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是不可实现的;宣传的所谓共产主义思想只是为了对内维护俄罗斯族的统治,对外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罢了。
据说就连苏联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失去了信心:共产主义只是哄哄老百姓而已。
当苏联的国家领导人都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的时候,还能指望普通老百姓对共产主义有信心?成立苏联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当这个目标不能实现时苏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个人认为这就是作为共产主义联盟而存在的苏联能够解体的根本原因。
这是在人们失去了共产主义信仰以后的历史必然。
按说即使人们对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苏联不能作为共产主义联盟而存在,但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还是可能的。
但苏联还是解体了,这显然是没能很好的处理苏联的内部矛盾造成的。
这些矛盾有很多,包括俄罗斯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等等。
就跟两个人结婚以后发现不能很好的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婚一样;解决苏联内部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解体。
没能处理好国内的矛盾显然是政策的问题,而且这根本不是什么历史的必然,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这些错误的政策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内部原因是主因,外部原因是催化。
对内苏联没能搞好经济这是苏联解体最重要的原因。
苏联毕竟是一个成立时间不是很长的国家,参与的各国之间矛盾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说婚姻可以以感情为基础的话,联邦国家完全是以利益为基础。
当一个国家在加入苏联后没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并且经济上十分贫困时,在共产主义信仰丢失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必要呆在苏联?之所以说没能发展好经济是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经济上的贫困激化了苏联的内部矛盾,导致矛盾的不可调和并导致苏联的最终解体。
对外则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个喜欢侵略的民族,当他实际上控制苏联以后依旧本性不改,妄图征服世界导致树敌太多,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抗中,从而使经济发展更加困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解体。
苏联最失败的对外政策便是同中国的关系。
很少有人想到苏联解体跟中国有关系,但笔者要说中苏关系破裂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也使得苏联在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中更加艰难。
同时由于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导致苏联百万大军被牵制在中国北部,虽然百万军队对苏联来说不算什么,但一个国家又有几个一百万?本来笔者想说明一下中国战略地位对于苏联的重要性,但是篇幅太大,以后还是单独说吧。
其实这可以从斯大林对中国的态度表现出来,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老大哥”那不是白叫的。
斯大林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友好?很明显是中国对苏联很重要。
而之后的几个苏联领导人比起斯大林来恐怕差着不止一个档次,也看不到中国对苏联的重要性,搞僵了中苏关系,也葬送了苏联。
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人民很淡定,没有任何人举行游行或者纪念活动。
但笔者相信为了苏联而鞠躬尽瘁的列宁、斯大林,为了保卫苏联而英勇献身的苏联战士,为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望而奋斗终身的前苏联的劳苦大众,如果真的在天有灵看到那一幕的话,笔者相信他们的心在滴血。
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美国,如果美国人民知道他们的国家是实际上被极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他们还相信美国的自由和民主吗?如果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丢失,美国资本外逃,那个时候被美元世界货币地位所掩盖的内部矛盾会不会全面激化?美国为了保卫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到处发动战争,是不是树敌很多?所以个人认为解体美国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现在要做的有两点,一是让美国继续为了保卫美元的霸权地位而不断树敌,并不断消耗美国的国力;二是让美国人逐渐的质疑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决战阶段要做的是,推倒美元霸权激化美国国内的矛盾;驱赶美国资本逃离美国使美国进入经济危机;揭露美国民主和自由的本质并最终鼓动美国各州独立。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应该讨论的是美国算不算一个民族,或者说他有没有一个主体民族。
这在表面上看是有的,美国民族虽多、成分很杂,但主流思想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美国的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民族的矛盾从美国建国之初就被掩盖了下来。
之所以要讨论美国是不是一个民族,就是因为民族是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在危难面前会不会解体与这个民族的特质密切相关。
这次我们依旧要讨论美国有没有解体的可能。
一个国家能不能解体要看这个国家内部的矛盾是不是存在,是不是能够被激化,是不是不可调和。
这是国家能够解体的关键所在。
说白了一个国家之所以解体就是因为被激化的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这个矛盾最有可能的是民族矛盾。
在美国的表现形式是种族歧视。
而美国从建国之初就是一帆风顺的,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灾难,这种矛盾在历史中没能得到好的调和。
现在凭借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每年从世界掠夺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种矛盾的存在。
一旦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丢失,在美元的掩盖下的大量的社会面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这是迟早的事情。
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这些矛盾能不能被调和。
矛盾能不能被调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能力;二是民众的坚韧性。
第一条就不多说了,因为如果中国真的想要解体美国的话,肯定要等到美国政府失去了对这个矛盾调和的能力的时候再来推倒美元霸权,激化这些矛盾。
我国智囊团和中央高层现在迟迟不愿推倒美元霸权的目的就是让美国继续嚣张、继续树敌、继续消耗自己的力量,直到他精疲力竭的时候,再推倒美元霸权。
那个时候在美元世界货币地位掩盖下的矛盾就会被激化,美国恐怕将没有能力去调和这些矛盾。
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美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实行战略收缩,所以他必然会为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四处发动战争,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关键是要看美国的民众是不是有足够的韧性来面对危机。
这要求民众做到两点:一是对国家要有足够的认同感;二是要能够承担痛苦、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笔者不怀疑美国人对他们国家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主要是建立在三个方面:1、美国整体国家力量的强大。
2、美国自由民主的宣传以及美国人心理的优越感。
3、富裕的物质生活。
但是当美元丢失了世纪货币地位的时候,美国恐怕会遭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他的军事力量会大大削弱,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生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在这三个方面中,唯一能支持这种认同感的恐怕就是美国宣扬的民主和自由,但是如果美国人知道了他们的国家实质上是被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美国军队在世界上到处发动战争并且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他们还相信民主和自由吗?不过要消灭这种认同感需要时间,因为人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需要时间。
最后美利坚显然不是一个能够承受苦难的民族,然而这却是这个国家不能解体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新奥尔良的那场飓风就证明美国不是一个能够承受苦难的民族。
无法承受苦难的民族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历史上的很多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罗马、马其顿)都没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美国现在为什么这么被动,就是因为美国的军事力量的衰弱,这并不是因为美军的装备不好,战术有问题,就是因为养尊处优的美国兵已经不能打仗了。
这与他的民族特性有直接关系。
总之,在美国失去调和矛盾的能力后推倒美元霸权并激化社会矛盾,这是解体美国的关键所在。
如果美国真的经受住了这次考验,那么我们就承认他是一个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
如果不能,在将来的历史书上,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利坚合众国恐怕像以前的那些帝国一样只会一笔带过。
(美国解体假想图)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看还是要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
前面我们说了美国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寄生经济。
如果他不从世界其他国家吸血就不能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对于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依赖性。
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一个问题,一旦美元失去其世界货币地位,美元将变成一堆废纸。
这个就跟一个皇帝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等待他的只能是死亡,他连个乞丐都做不了的道理是一样的。
先说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对于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依赖性。
在笔者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和美元的关系。
可以用两个循环来表示,我们在这里不妨重提这两个循环。
第一个是:美元→美国经济→美国军事→美元;第二个是:美元→美国经济→美国科技→美国军事→美元。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个循环简化成美元与美国军事的关系。
美元保持了美国军事的领先地位,美国军事有反过来支撑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但这两者地位不是平等的,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根本,美国的军事是从属。
不仅军事是从属,美国的经济和科技也是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从属。
所以我们说美国的经济是一种寄生经济;美元一旦失去世界货币地位,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均会受到打击。
这样美国的整体国力必然大幅下降,抵抗外来干预的能力大幅削弱。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美国的经济结构是不完善的,如果他不从世界其他国家吸血就不能正常运行。
现在他能正常运行而且运行的比其他国家还要好靠的就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每年从世界其他国家掠夺大量财富,才保证了美国这套不完善的、以虚拟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正常运行。
问题是美元如果失去了它的世界货币地位呢?最后我们应该看到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掩盖了大量的社会矛盾。
什么是民族?经过历史不断的磨合,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消除最终实现完全融合,这就形成了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磨合只能在患难中才能实现。
而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也同样要经过历史的洗礼,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地磨合,最终做到相互理解和包容。
这样的国家才是稳定的,才是不可分裂的。
我们前面也分析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而解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能很好的处理民族矛盾。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也是因为汉民族是一个非常包容的民族,能够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
美国从建国之初就是一帆风顺,各种族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得到过磨合的机会。
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每年从世界掠夺大量财富,使得种族矛盾得以暂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