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之争
- 格式:ppt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17
王老吉红绿商标权之战关于王老吉品牌之争近几年来不绝于耳。
日前,王老吉商标案开庭把红绿之争推到了白热化的境地。
被业内称为“中国第一商标案”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20XX年12月2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直接决定红罐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归属方,而开庭尚无结果。
有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和解的可能性最大。
目前王老吉商标价值千亿元,而红罐王老吉20XX年销售额也达到160亿元,但王老吉商标租赁费目前每年仅有500多万元,被严重“廉租”。
就算按照红罐王老吉20XX年的年销售额160亿元来做标的,以利润率20%来计算,加多宝一年的利润也逾32亿元,给广药几个亿的商标费,也是情理之中。
商标年限之争据了解,广药集团下属的合资公司王老吉药业,每年都要按销售额的%向集团缴纳王老吉商标使用费,每年交的费用都达到两三千万元。
而从20XX年至今鸿道集团的子公司红罐王老吉所有者加多宝集团给广药集团的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
平均每年增长15万元。
这对于王老吉这个品牌的实际价值来说,可谓是九牛一毛。
王老吉这个品牌在中国已经存在了185年,属于广州市国资委的资产,而广药集团作为一家国企,是这个商标的具体所有者。
所以,广药集团认为,这已经涉及到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广药集团目前已出具三份不同形式的王老吉商标损失评估报告,最高损失鉴定额达3亿多元,并将向鸿道集团及加多宝“声讨”那失去的商标使用费。
有媒体报道,加多宝则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红罐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是到2020年。
这与广药集团指出的有效期20XX年5月相差了10年之久。
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各自表述的合同到期节点相差10年,对于品牌价值达到1080亿元、年销售额超160亿元的王老吉,10年里可以预期的巨大利益使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
记者了解到,这10年便是广药集团在此次仲裁上提供了与鸿道集团分别于20XX年、20XX年签的两份补充协议的结果,而这也正是原广药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受贿300万元后所签署的。
王老吉红绿之争——中国商标第一案事件概述广药集团高调整合资产,王老吉药业公司的控制权斗争公开化。
2011年3月21日,王老吉药业董事长、香港同兴药业代表方王健仪炮轰广药未如约转让商标,首度对外发声支持红罐王老吉所属的加多宝集团。
沉寂一时的王老吉“红绿之争”再起波澜。
[1]2012年5月09日,根据业界测算,王老吉品牌价值1080亿元,也被称为“中国商标第一案”的终告完结,广药集团胜诉,收回鸿道集团红色罐装王老吉商标权[2]。
王老吉红绿之争背景 1995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租给了加多宝,而广药集团自己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凉茶,也就是绿盒王老吉。
1997年,广药集团又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后来,鸿道集团又与广药集团签署了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延长至2020年。
按照广药集团的说法,租给对方的王老吉商标已于2010年5月2日到期,但由于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李益民收到鸿道方面300多万港元贿赂,又与其续签了10年的合同。
对于合同的合规性问题,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方面各执一词,于是,引发了商标之争。
2011年12月底,王老吉商标案进入仲裁程序。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事件发展广药集团胜诉 旷日持久的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于有了定论,2012年5月10日晚间,广州药业在香港联合交易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加多宝去“王老吉”化 从广药集团获悉,广药已经于日前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交了副函,以控诉鸿道集团悄然变更红罐王老吉外包装。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真相解密广药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一直未停过,自从去年5月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后纷争越演越烈,甚至中间还出现过数次加多宝员工殴打王老吉员工的事件。
这样的一些恶意相向,不禁让我们广大消费者思考:为什么王老吉和加多宝两家不能和解?为何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不能良性竞争?为何王老吉加多宝官司没完没了?5月29日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的广州市国资委和广州市检察院领导出席的王老吉凉茶媒体沟通会上,这些问题得以首次解密:王老吉之争的所有根源皆源于英资企业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的行贿畏罪潜逃。
广州市检察院在会上表示,目前对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的追捕仍在进行中。
而近日针对加多宝精心炮制带有恶意攻击性质的《传人篇》广告,广州市公证处做出10份公证材料,权威证明广药集团王老吉185年从秘方到工艺一脉相传,拥有独家正宗秘方。
广州市国资委对此也首度表态,王老吉属于国有资产,由广药集团拥有,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唯一合法传承实体,拥有和王老吉相关的所有权益。
广药集团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王老吉官网)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陈鸿道行贿导致“史上最廉价商标租赁”去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终局裁定广药集团获胜,成功收回红罐和红瓶王老吉凉茶生产经营权,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过去。
全程参与了王老吉商标案的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揭秘了王老吉纷争的整个来龙去脉。
据悉,王老吉创始于1828年,主要有两个广州和香港两脉,其中香港支脉于1890年前后单独发展,民国二年正式和广州王老吉分家,一百多年间来无任何经营关系。
广州王老吉继承了王老吉的祖业和秘方,也就是今天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前身。
广州王老吉在民国时期,注册了王老吉商号、商标、王老吉公孙父子图商标等一系列无形资产。
1956年按照公私合营政策,国家以赎买方式从王老吉第四代传人手中承接了广州王老吉商标、秘方、工艺、员工等所有生产资料,成为国有企业并发展至今。
1996年广药集团成立,广州王老吉作为下属企业纳入广药集团管理,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归广药集团持有。
王老吉商标权海内外之争一、主体1、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绿罐王老吉经营者历史发展脉络:(1)1830年王泽邦创立王老吉,最初为凉茶铺,后扩展为药厂,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药厂。
(2)解放后,王老吉一分为二:a内地王老吉被归入国有企业;b香港和海外王老吉由王老吉家族后代经营。
(3)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由于王老吉药厂固定资产和员工数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4)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药厂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于是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5)1982 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其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997 年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H 股在香港上市, 2001 年增发 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药业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
(7)2004年3月4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2005年2月1日,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资公司,其两大股东为:香港同兴药业和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8.0465%,48.0465%,其他自然人持股3.9070%。
2、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经营者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红灌王老吉的经营者。
鸿道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二、商标权及归属1、中国大陆王老吉商标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王老吉海外商标权人:香港王老吉(国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健仪任董事长,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女。
3、拥有大陆王老吉商标独家使用权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王老吉商标之争案例分析事件概述价值1080亿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在历时380多日后最后以广药胜诉告终,鸿道将被停用“王老吉”商标。
事件发展品牌起源清文宗咸丰二年(1851年),王泽邦将解暑之用的药方制成凉茶,称之为王老吉,防病保健。
之后,因配方合乎药理,价钱公道,因而远近闻名。
王老吉凉茶畅销两广,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地。
后来,王老吉第三代传人于香港设店,又在澳门开设分店,并将王老吉「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成为第一个注册的华商商标1949年解放后,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王老吉凉茶归入国有企业-----广州羊城药厂,隶属广药集团。
问题产生1995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租给了加多宝,而广药集团自己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凉茶,也就是绿盒王老吉。
1997年,广药集团又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1年至2003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先后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共计300万元港币。
得到了两份宝贵的“协议”:广药集团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每年收取商标使用费约500万元。
[1] 2004年广药集团下属企业王老吉药业推出了绿盒装王老吉,2011年11月,广药集团开始将王老吉的其他品类授权给其他企业。
对此,加多宝发表声明,双方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并在2011年底诉诸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事件结果广药集团胜诉2012年5月10日晚间,广州药业在香港联合交易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2012年5月15日,广药集团赢得王老吉商标。
老吉红绿之争事件概述广药集团高调整合资产,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王老吉药业)的控制权斗争公开化。
3月21日,王老吉药业董事长、香港同兴药业代表方王健仪炮轰广药未如约转让商标,首度对外发声支持红罐王老吉所属的加多宝集团。
沉寂一时的王老吉“红绿之争”再起波澜。
最新进展王老吉红绿之争升级王老吉“红绿之争”,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刻。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间的“红绿之争”最近再起波澜,王老吉嫡系传人、香港同兴药业董事长、王老吉合资企业新一任董事长王健仪近日公开对媒体表示,支持红罐王老吉所属的加多宝集团,并希望在任内将海内外王老吉商标整合到王老吉药业。
对此,广药集团则坚称集团已于去年年底向红罐王老吉的商标使用者加多宝发出了正式终止授权的律师函,如需续约,必须重谈合作。
红罐王老吉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1]争议王老吉商标统一王健仪前日表示,2004年同兴药业和广州药业(21.40,0.20,0.94%)合资成立王老吉药业的时候,双方约定把国内外的王老吉商标转入到王老吉合资企业,但广药集团“始终没有能够落实下来”。
王健仪希望在任期内将“尽快把国内外的王老吉商标转到合资企业,为王老吉凉茶成为国际性的饮料品牌铺平道路”。
对此,广药方面称,“合资时同兴药业有提过这个要求,但我们没有同意。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而依照惯例,一般组建合资企业都会把无形资产先剥离,不会将无形资产放到合资企业,因为这涉及到合作解除后无形资产怎么分的问题,“1997年广州药业上市后,就把所有控股公司的商标所有权收归广药集团,也不可能为了2004年的合资就单独把王老吉商标放到合资企业。
”王老吉的“红绿之争” 的背后广药与加多宝的“红绿之争” 背后还是利益在作祟,目前双方正在博弈的关键时刻,“广药并非真的想收回红罐王老吉商标,而是试图通过‘提出终止合约’的手段,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抬高继续合作的租赁价格,二是扩大双方合作内容,不排除再租赁其他凉茶品牌共同做大凉茶产业。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之争第一部分(多加宝与广药之争)历时600多天的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以广药集团胜诉结局。
广州药业11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不过,对于广药集团及加多宝公司而言,在凉茶领域的正面竞争也许才刚刚开始。
对于加多宝而言,短期内失去“王老吉”使用权会有不小的影响,加多宝需要重新将产品诉求植入消费者,长期来看加多宝仍然有其市场空间,未来加多宝和广药集团可能会针对自身的罐装产品在终端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双方的执行力、管理机制、市场操作经验、市场基础都有一定的差异。
“加多宝是轻车熟路、老马识途。
”加多宝的优势在于短时间广药集团难以企及的销售网络的控制力和良好的市场基础,且其进行自有加多宝品牌的切换已经初步完成。
600多天的博弈资料显示,1997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授权鸿道集团方面在内地生产销售红罐王老吉。
2000年双方再签合同,续约至2010年5月2日,这被广药集团方面称为主合同。
其后,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李益民分别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贿赂,签署补充协议,将商标续展期限延长至2013年和2020年。
对于补充协议的合规性问题,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方面各执一词,并最终于2010年引发“王老吉”商标之争。
从广药集团向加多宝发出第一封律师函,至今已经过去600余天。
“我们没有抹杀他们的(做大王老吉品牌)功劳。
”广药集团代理人12日对记者表示,在双方合作的上世纪90年代,尽管鸿道集团方面存在外包装修改王老吉商标标识的情况,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之间的合作还是非常愉快的,广药集团甚至会出具打假证明帮助鸿道集团打假,到2010年之后,广药集团希望与鸿道集团针对商标使用“好好谈谈”,但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
上述代理人对本报记者表示,2010年8月,广药集团第一次针对合同问题向鸿道集团下属公司加多宝方面发去了律师函;2010年11月,广药集团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王老吉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080.15亿元,这引起了加多宝方面的强烈反应。
学院:学号:姓名:日期:1.引言曾在2012年发生的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之争相信大家依旧记忆犹新。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就“王老吉”商标许可协议争议仲裁做出终极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
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这也意味着广药集团将收回“王老吉”商标使用全年,加多宝公司今后将彻底告别“红罐王老吉”。
“王老吉”商标权之争给了我们企业很多法律层面的思考。
通过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在争取企业合法权益,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方面可以给我们企业一些重要的启示。
2.企业应重视对商标权的保护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的使用享有的支配权。
随着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商标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成为企业的灵魂。
商标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财产,信誉的载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强势品牌奠定基础。
因此,企业应加强商标管理,重视保护自己所享有的商标权。
企业注册的商标除了可以自己使用外,还可通过转让、许可、继承、投资等方式来实现其价值。
广药集团正是将自己注册申请的“王老吉”商标授权许可香港鸿道集团使用来实现其价值。
但是,在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时,许可方和被许可方都应从长远考虑商标的价值,注意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
2.1.在签订商标权使用许可合同前,应该被许可方进行一些调查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尽管目前许可方拥有的商标其价值可能不是很大,但为了维持并进一步提高其商标价值,有必要对被许可方在该商标的使用,品牌的推广战略及策略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查,这样才能在签订商标权使用许可合同时做到心中有数。
2.2.商标权使用许可的期限合同中应明确商标权使用许可的期限,以及合同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比如,合同到期后若需延长期限,是双方重新签订合同还是自动延长,还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自动延长,延长多长时间。
1997年,广药集团将王老吉商标租借给香港鸿道集团,鸿道集团授权其子公司加多宝集团在国内销售红罐王老吉。
之后,双方又多次展约,王老吉商标租期被延长到2020年。
但是,由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李益民多次收受了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的贿赂,商标使用许可的效力受到广药质疑。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订的关于“王老吉”商标的使用许可合同无效,鸿道集团被裁定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在沉寂几天后,道鸿集团不服裁决,向北京第一中院提起上诉。
广州药业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品牌之争是一个颇具争议、切入点也很多的话题,由商业贿赂导致的国企和私企间契约有效性质疑,引出了品牌价值的创造和分配中的程序和实质正义考量,再到商业资本间尔虞我诈的渗透和较量。
不过,纷争背后,最值得思考的是在历史的尘埃之下的法律与正义。
历史缩影一个小小橘红色罐子,静静的折射出了中国100年来跌宕起伏的时代大潮。
王老吉的故事静静展示着这耐人寻味的历史。
在最初的最初,王老吉,的确是个民族品牌。
在距今接近200年的清朝道光年间,广东鹤山人王泽邦开办“王老吉药厂”生产凉茶。
此后,王家自是生意兴隆、枝繁叶茂。
1949年,王家分为两支,一支传人将凉茶店开到了香港、澳门,并将王老吉“橘红底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另一支则留在大陆,等待冥冥不可知的命运裁决。
熬过了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后,在急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大背景下,1955年,私有企业全面进行公私合营。
就在这一年的11月,整风运动拉开序幕,反右运动已在历史的不远处静静的等待猎物。
在公私合营中,王老吉等八间历史悠久的私营中药厂合并,王老吉药厂更名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文革期间,由于“不能为资本家树碑立传”、“王老吉也是臭老九”,1968年,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直到1982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1992年转制为国有股份,改名羊城药业。
“王老吉加多宝之争”——从加多宝的失败纵观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以广药集团胜诉告一段落。
随后,加多宝提请撤销仲裁结果并获立案,作为回应,广药集团向加多宝提出了高达75亿元的索赔要求。
在这次的事件中,加多宝蒙受损失已是板上钉钉。
首先先回顾一下“王老吉”的成长史。
1997年广州药业集团(下称“广药集团”)无力经营旗下品牌王老吉,将其内地的商标使用权租赁给香港鸿道集团,授权鸿道子公司加多宝在内地生产红罐装王老吉,广药集团则自主生产绿盒装王老吉。
2000年,双方续约至2010年5月。
2002年之后,加多宝成功的品牌营销使王老吉迅速在内地蹿红,其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飙升至2007年的90亿元。
鸿道集团看到了凉茶行业的广阔前景,2003年,鸿道集团通过贿赂原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再次将合同续至2020年5月。
2004年,李益民受贿案东窗事发,2005年李益民被判处无期徒刑,行贿人陈鸿道弃保潜逃,至今仍在追捕中。
那么,在此仲裁之前,加多宝是否有机会避免损失?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有哪些漏洞最终导致了加多宝的失败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加多宝的失败原因分析:1.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据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广药集团之所以能够胜诉,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于2003签订的续租合同是通过行贿达成的,这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合同无效。
另外,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满后必须申请续展注册。
鸿道集团在2003年就签下了长达17年的商标授权许可合同,显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鸿道集团的内部控制忽略了企业经营管理应当合法合规这一重要目标,使得续约不成立,是导致加多宝损失的主要原因。
企业的长期发展有赖于法律的保护,没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企业或许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较快,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王老吉之争和谐的重要性王老吉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创始人王泽邦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在最风光的时候,王老吉曾经一度超过可口可乐等成为全国罐装饮料的销售第一。
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也成了国内各大节目的常用语,红罐凉茶也是送礼必选。
今天我们再看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之争,从中学习商标的重要性。
1993年,鸿道集团得到王老吉后人王建仪授权,可永久使用王老吉配方,同时也允许集团下属公司加多宝集团使用相应授权。
鸿道集团分别与广药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广药集团签署商标许可权,获准使用王老吉商标。
由于加多宝集团的成功营销,红罐王老吉一路呈现爆炸式增长,广药集团坐不住了,一系列争夺自此开启。
按照最初签署的王老吉商标许可协议,加多宝集团可使用王老吉商标至2010年。
当时,王老吉商标已被估值超过1000亿元,对加多宝集团而言,物归原主如同割肉。
2012年,经过一轮商标诉讼的失败,加多宝集团开始对红罐王老吉“变身”,强化“加多宝”品牌,并开始在红罐王老吉罐身上,印上同等字号的“王老吉”与“加多宝”。
广告语也随之更换,开始投放“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等广告语。
由此也弓I发了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的第二次大战。
为此,加多宝集团又败诉,并为此付出了300万元的赔偿。
此后,加多宝改变战略,广告大肆宣传,凉茶配方是来自王老吉后人的独家授权,再一次被起诉,要求加多宝集团立即停止涉案虚假宣传及商业诋毁侵权行为。
配方、商标不让我用,包装总可以吧,结果可想而知,“金罐加多宝”由此诞生。
这一次次的对决中,加多宝真的是没有一次胜算,因为商标是别人的,自一开始,无论投入多巨额的广告,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如果最初,加多宝有自己的商标,即使配方是他人的,但是商标的自己的,后期如果有纠纷,努力了多年的品牌,也不会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