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78
肛瘘患者护理教学查房一概念定义: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
一般由内口、管道、外口组成,也有无内口或外口成育瘘者。
内口多为原发性,多在肛窦内。
外口是继发的,在肛周皮肤上,可一至多个。
中医认为,凡孔窍内生成瘘,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称为为漏,发于肛门者,称为肛瘘,痔漏。
二病因、病理肛瘘的形成,主要由于肛门痈疽溃后,气血不足,局部失养,但邪毒虽随脓泄,却去而不尽,以致邪衰而正虚,虚实夹杂。
故病势僵久,溃口不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所以正虚邪衰,余毒留恋,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肛脓周肿排脓后,脓腔柴由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缩容成管状,外口缩小,内口继续感染,不能自愈,而成肛瘘。
脓肿溃后不能自愈的原因有:1、内口存在。
肛窦肛腺被称作脓肿的原发病灶,若手术时作处理,或处理而不彻底,就留下了潜在的感染源。
2、支管残留,脓肿术中对脓腔特别是细小分支处理不彻底,能腔残留。
3、肠内小肠继续进入伤口,刺激腔管结缔组织增生变厚,腔壁难以闭合。
4、伤口引流不畅,或远端生长过快,脓液及分泌物,进入伤口的肠内容物蓄积,再感染。
5、脓腔或伤口在不同高度穿过括约肌,括约肌的收缩会阻碍脓液的排出。
此外,肛裂,会阴部手术(如会阴切口、前列腺、尿道手术)感染、结核结疡性结构炎、克隆氏病、肛管直肠Ca,前庭大腺炎等均可引起肛瘘。
三临床表现(一)流脓水。
反复出现。
(二)肿痛。
时轻时重。
(三)潮湿瘙痒。
分泌物刺激皮肤引起。
(四)体征:在肛周可见到1-数个外口,呈凹陷或突出,因脓液刺激,周围皮肤往往脱皮发红,有时外口暂时闭合呈一小的圆形成不规则疤痕。
用探针容挑破。
有时外口肉芽增生突出嫩红。
提示管道较深。
如外口较大,不整齐,塌陷,呈潜行性边伉,周围紫红,多为下TB 性。
触诊皮下有条状物延向肛门,挤压有脓液以外口溢出。
若皮下肿硬压痛明显,流出物呈回清样,当心Ca。
指检在肠毕上扪到一绿豆大的小结节。
高位复杂肛瘘手术后护理查房1.术后病情观察: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术后伤口的状态、排便情况等。
查房时要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呼吸等,如有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2.术后伤口护理:检查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出血等情况。
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如伤口裂开、感染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术后疼痛管理:详细询问病人术后疼痛情况,评估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止痛效果。
4.去气管理:术后常常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询问病人相关症状,观察腹部的形态和压痛情况,给予相关的去气治疗,如行肠道冲洗、肛管通气等。
5.术后排尿情况:询问病人是否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情况,观察尿量和尿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饮食和排便管理:询问病人是否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注意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遵循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
关注病人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频率、便质、便血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7.导尿管管理: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情况,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8.术后并发症监测:仔细观察病人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尿潴留、肛瘘再发等,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9.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士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关心病人的情绪变化,提供情绪支持,并及时报告医生。
10.家属教育:向病人的家属详细介绍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和排便管理、常规用药等,以便家属正确理解和配合照顾病人。
以上是高位复杂肛瘘手术后护理查房的主要内容,护士在查房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同时,与医生和病人的家属密切配合,确保术后护理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