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二杂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84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养瘦肉型猪最好用全价配合饲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仔猪阶段饲养要抓“四食”过“四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护理过好下痢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放后限”的“促、控”方法,即60千克前放开饲喂,让其能吃多少喂多少;60千克后则限制饲喂,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
人为控制营养水平和采食量,以利瘦肉的生长积累。
据试验:猪生长前期脂肪沉积平均每天增长速度为29克-120克,而60千克以后高达120克-378克。
因此,前期应让猪吃饱(不限量)充分发育骨、脂、肉;后期适当控制喂量(吃到八成)可减少脂肪沉积。
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
试验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转化,一方面是生理要求,另一方面也便于饲喂;湿拌料,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0,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
日喂次数:小猪阶段50千克前4次;中大猪阶段50千克后3次,饮水不限。
做好疫病防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切实做好春秋两季定期防疫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环卫及消毒工作,以提高瘦肉型猪的出栏效率。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要饲喂配合饲料:要根据猪在不同生长发育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合理的配合和供给日粮。
在配合饲料时,能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要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充足,特别是要控制日粮粗纤维的含量,日粮的适口性要好,易消化,使猪吃得下,吃得饱,不浪费。
二.饲料要生喂:饲料生喂可大大降低因蒸煮而造成的营养物质损失,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燃料和人工费。
除豆类,块根类和可能有污染或有毒的饲料外,一般的饲料都宜生喂。
三.注意驱虫:在饲喂过程中由于生喂易患寄生虫病,所以要定期驱虫。
一般仔猪断乳上圈前驱虫一次,上圈育肥两个月再驱一次,种猪每年驱虫两次。
五.饲喂过程中要做到“四定”“三看”。
1、定时:每天固定饲喂时间和次数,不要轻易变动,一般为早、中、晚三顿为宜。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随着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瘦肉型种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有什么好的技术方法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瘦肉型生猪饲养技术一、早期断奶规模养猪过程中,要提升母猪繁殖能力,早期断奶增加产仔数,不失为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
有报道说,仔猪于35天~42天断奶是可行的。
传统养猪通常是仔猪在56日龄~60日龄断奶,母猪年产仔数不足两窝,而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大约1000公斤,很不经济。
只有缩短母猪的生产周期,产仔多,才能实现高生产水平。
试验证实,仔猪早期断奶对母猪下胎产仔数、仔猪生长发育、仔猪育成和肥育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1)适时断奶。
仔猪早期适时断奶,对于提升生产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研究资料显示,将断奶时间提前到35日龄,对于母猪利用年限、仔猪生产、繁殖力等均无不良影响。
(2)母猪管理。
早期断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母猪利用率,增加每窝产仔数。
但如果忽视对母猪的管理,将会导致部分母猪发情配种期延缓,也会降低母猪年产仔窝数。
因此,必须要加强猪群管理。
首先,生产母猪按繁殖计划组织配种,制定详细的妊娠饲养管理方案,准确鉴定发情期,适时进行配种;其次,加强公猪管理,确保高配种能力,供给优良的精液用于配种需要;最后,母猪屡配不中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发情配种,久治不愈时,可考虑淘汰不用。
(3)重视仔猪饲养。
早期断奶仔猪必须要加强管理,确保其顺利进入下一饲养阶段。
所用日粮务必营养全价,要确保饲料成分平衡,才能满足仔猪断奶后的生长发育需求。
一般建议饲料配方各项占比为:蛋白质含量18%、脂肪含量3%、纤维素含量4%、钙质含量0.7%~0.9%,磷含量在0.6%~0.8%,水分保证在13%左右。
二、全进全出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落实这项制度,猪舍设计、猪栏使用面积、床位安排等,都必须参照一定生产流程进行。
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流程运转不当,达不到应有的基本要求。
养猪场中瘦肉型猪的管理方案(1)经济杂交我国地方猪种脂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很顽强,靠国内品种杂交,不能产生理想的瘦肉型商品猪。
用国外瘦肉型猪与我国地方猪种杂交,杂种的瘦肉率也不太高,但是用国外瘦肉型猪种与我国培育的杂种猪杂交,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例如用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分别与北京黑猪、吉林黑猪、温州白猪、上海白猪杂交,杂种猪的瘦肉率都可达50%以上。
不过,每个品种的个体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别,不注意选育提高,会发生退化。
所以,不论是从国外引进的猪种还是国内培育的猪种,都需要继续选育提高。
(2)按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喂蛋白质饲料屠体脂肪的比例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屠体蛋白质的比例却随年龄和休重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要特别注意不同生长时期饲料蛋白质的比例。
适宜的饲料蛋白质的比例为5-20公斤体重22% ;22-55公斤体重10-17%;55-90公斤体重时如为了保证屠体质量饲料蛋白质的比例可控制在16%,如为了增重,可控制在14%。
蛋白质的供应,实际上就是发挥氨基酸的作用。
因此,需要多种饲料搭配,例如玉米和豆饼搭配。
在猪的饲料中,赖氨酸是重点,猪对赖氨酸需要量大,补充赖氨酸能起作用。
在配合饲料时,注意供给含赖氨酸较多的饲料,如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蚕豆、黑豆、小豆等。
(3)猪生长的前中期保证营养,后期限制饲养 3-6月龄的猪肌肉长得较快,应给予足够的营养和适当比例的蛋白质,有利于提高瘦肉率。
在肥育猪的生长后期,日增重越高,屠体脂肪的比例也较高,要采取限制饲养的办法,限制能量和喂量。
限制能量是把每公斤饲料中的能量降低到2.8 兆卡左右,办法是多喂青饲料,加大糠麸比。
限制喂量就是只给予平常饲养食量的85%。
这样增重是慢了一些,但是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提高经济效益。
有些地区采取先粗后精的办法,在肌肉生长最旺的阶段喂粗饲料,影响了瘦肉的增长,而在后期,猪长肥膘的时期,反而给予丰富的饲料催肥,促进肥膘增长,这种方法,很不科学,值得改进。
二元杂瘦肉型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选种与繁殖1、选种。
后备母猪的选育应在正规种畜物核心群母猪2―4胎中挑选发育好、无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乳头6―7对,排列均匀的作为种猪,采用限量饲养法。
2、配种。
后备母猪配种年龄为8―10个月,体重在100-110千克。
由于瘦肉型母猪的发育症状不明显,平时要勤观察。
发现阴户由粉红转为紫红,校任其背部表现安定时开始配种,早、晚及次晨各配种一次,两次相隔个一12小时。
利用杂交优势,尽量发展三兀来生产。
二、饲养与管理1、配种母接不能过肥或过瘦,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2―2.5千克,口喂2次,日根营养水平:能量3.2-3.兆卡/千克,含税蛋白质14%一15%、赖氨酸0.68%一0.78%,萤十脱氨酸0.32-%0.45%,钙0.85%,磷0.65%,怀孕前期日喂2―2.5千克,怀孕后期日喂2.5一3千克。
母猪体质过瘦或过肥都要适当增减喂量,临产gfJ太肥,影响产泌乳量,且躯体苯重易压死仔猪,死胎也会增多。
2、怀孕母猪产前7-10天赶进己消毒的产房,让其熟悉环境,口喂3餐、适当减少口粮,广仔当天停喂饲料。
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消毒乳房。
用手按压乳头有白色乳汁流出时约8小时左右即产仔。
要做好接生准备。
3、当仔猪产下后,把仔猪嘴巴鼻孔和身上粘液擦干,剪脐带,犬牙、尾巴、及时喂络初乳,固定乳房,2-3天内肌注“牲协素”等铁剂。
小猪怕冷,产房要设有保育箱,用250瓦的红外线灯保暖,可用麻袋作垫料。
根据生长期适当调节保育箱内的温度,初生至3日龄为32℃一28℃。
4日下1周为30℃一28℃,2―4周龄为28℃一24℃。
4、抓好补科关,仔猪生下7天开始补喂全价乳猪颗粒,-般喂到21一28天。
主食,满足其生长发育及长骨骼需要,然后逐渐转暖全价小猫科。
敦请吃料采用添加红糖的方法好。
用适星红糖与乳猪料拌成糊状涂于乳头,小猪适应后逐步减少红糖,仅撤饲料即可。
5、抓好泌乳期的喂料。
母猪产后8-10/。
瘦肉型猪的饲料配合方法瘦肉型猪是指母猪在怀孕前几天开始喂养瘦肉猪专用饲料,使其体重下降至宰杀重,以增加出肉率。
瘦肉型猪的饲料配合方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饲料配方、饲料喂养方式、饲料搭配、饲料处理和饲料利用效率。
首先,饲料配方是瘦肉型猪饲料配合方法的重要环节。
瘦肉型猪所需的饲料配方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要来设计。
瘦肉型猪主要依赖高能饲料,并适量添加一定的粗精饲料和粗纤饲料。
在怀孕前的阶段,应选择高能饲料,如饲料含量高的玉米、麸皮、大豆粕和黄豆等,以满足母猪的能量需求。
在母猪怀孕后的阶段,除了高能饲料外,还需要添加适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如豆饼、鱼粉、骨粉等,以促进胎儿的发育和母猪的产奶能力。
其次,饲料喂养方式也是瘦肉型猪饲料配合方法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由于瘦肉型猪主要以高能饲料为主,因此在喂养时应注意分膳饲喂,即将高能饲料和粗饲料分别喂养,以避免猪只偏食高能饲料导致营养不均衡和腹泻等问题。
此外,还应根据猪只的体重和生长发育阶段适量调整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以确保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再次,饲料搭配也是瘦肉型猪饲料配合方法中的一个关键点。
饲料搭配要根据瘦肉型猪的品种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搭配比例。
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以提高出肉率和生长速度。
同时,饲料搭配也要注意均衡饲养,即根据猪只的蛋白质、糖分、脂肪等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以保证猪只获得全面的营养。
其次,在饲料处理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首先,在饲料配方中可以添加一些酸化剂、酵母菌和益生菌等添加剂,以促进瘦肉型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其次,可以采用草料和饲料共同饲喂的方式,将草料与饲料搭配饲喂,以提高瘦肉型猪对粗精饲料的消化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发酵后的饲料,如发酵玉米、发酵大豆粕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利用效率。
最后,饲料利用效率是评价饲料配合方法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合理的饲喂方式和搭配饲料,可以提高瘦肉型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瘦肉型猪的特点及管理技术要点一、瘦肉型猪的特点全世界猪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300多个品种,我国饲养了其中的100多个猪种;但并不是所有猪种都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只有少数猪种在养猪生产使用广泛。
因此我们主要介绍世界著名的五大瘦肉型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
其共同特点是:1、体型大,成年体重达250300公斤。
2、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育肥期日增重达800克以上。
3、瘦肉率高,胴体瘦肉率达到6466%,100公斤体重时背膘不超过12毫米。
我们曾经做过屠宰实验,土种猪瘦肉率是48.1%而瘦肉猪是68.7%,一般有这样的规律,瘦肉率越高,越省饲料,一般来讲合成一公斤肥膘所需要的能量相当于合成4公斤瘦肉的需求,瘦肉中近90%的成分为水分。
蛋白质能转化成脂肪,而脂肪不能转化成蛋白质,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相对较高。
4、青年母猪性成熟较晚,初情期在6月令左右,初配期公猪要求在生后10月令以上,体重达到120公斤,母猪要求在生后8月令,体重在115公斤以上。
5、神经类型敏感,瘦肉猪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要求稳定的饲养环境,不要突然改变环境、饲料或粗暴对待等不良刺激,以免出现应激反应。
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介绍长白猪:原产于丹麦,白色。
体躯呈楔形,前轻后重,头小鼻梁长,两耳大多向前伸,胸宽深适度,背腰特长,背线微呈弓形,腹线平直,后躯丰满,乳头7_8对。
平均产仔数11头,胴体瘦肉率65%,背膘较薄。
在杂交配套生产商品猪体系中即可以用作父系,也可以用作母系,我过广泛饲养的主要是丹麦长白、加拿大长白猪,阜新原种猪场先后引进了加拿大、瑞典、美国长白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约克夏县。
约克夏经不同选育,形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大约克夏就是大白猪。
大白猪全身白色,头中等大小,面部微凹,耳适中直立,胸宽深适度。
肋骨拱张良好,背腰较长,略呈弓形,臀宽长,后躯发育良好,腹线平直,四肢高而结实,乳头6_7对。
优质瘦肉型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5年第04期一、优质二元母猪及三元杂交组合技术加强对瘦肉率高、肉品质好、杂交优势明显的地方猪种(例如:淮猪、太湖猪等)保种繁育推广工作,做好提纯复壮。
扩大优质母猪的数量,为生产优质的二元母猪打好基础。
推广优质“一洋一土(如:长白公猪配母淮猪)”、“培育品种”、“洋二元(如:长白公猪配大约克母猪)”等三种类型的二元母猪,淘汰劣质母猪。
二元母猪由条件好的指定猪场提供。
大力推广“两洋一土(如:长大公猪配母淮猪)”、“一洋一培”、“洋三元(如:长大公猪配杜洛克母猪)”等三种类型的三元杂交组合技术,重点推广“两洋一土”杂交组合中“长大本”模式。
二、二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1.控制饲养、保持母猪肥瘦适中。
确保母猪如期发情,防止蹄肢疼痛抑制发情。
选择蹄肢粗壮的种猪;后备猪的饲料要比肉猪多提供矿物质,保证骨架发育,选择适合母猪营养需要的饲料,不能用商品肉猪料替代母猪料;确保圈面干燥、不滑;防止疫病引起跛行。
2.诱导、刺激发情,促进早发情。
通过加强母猪运动、晒太阳、混群、并圈等方法刺激发情;经产母猪产后7天不发情的,将其与公猪或发情母猪放在一起。
也可用药物促进早发情,产后2天内,肌内注射前列腺素(PG)等。
药物治疗不是迟发情的,肌内注射绒毛膜激素(HCG)或促黄体素(LH)等。
3.加强集约化猪场母猪的集中繁殖工作。
重点是人为调整母猪发情时间,实现同一猪场的母猪分成若干批,每批若干头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为实现肉猪的全进全出打好基础。
4.预防和及时治疗子宫炎症。
重点是预防,如禁止自然交配和输精时一管多猪不消毒等的发生。
一旦感染,要采取冲洗、抗菌等综合方法及时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
发现子宫炎症的母猪不能配种,必须等痊愈后再输精。
5.实行正确的发情鉴定方法。
二元母猪必须采取“压背法”检查母猪是否发情,每天检查2次;洋二元母猪最好在有公猪的前提下检查,才能确保发情的准确性。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2期3未来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1)测控质量提升,范围扩大。
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是伴随科技发展诞生的一项新兴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该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信息技术必然还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自动化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各个产业之中。
而在未来,笔者相信环境测控技术也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其测控质量会不断提升,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如原本只能对1间猪舍进行测控监督,现在则可以对多间猪舍进行监督,监督范围变大,信息的传递速度也更加方便快捷。
2)数据传感设备广泛应用。
在过去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即测控数据传递滞后,在对猪舍环境进行监督的时候,虽然实时监督工作的开展不存在问题,但是测控信息的反馈则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些重大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速度比较快,可能在环境测控技术尚未将异常情况进行反馈时,疫病就大规模暴发,这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据传感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养殖工作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在猪舍出现异常情况后,人们可以通过数据传感设备,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信息,处理好突发性状况。
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的应用,对于养殖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将该技术应用到养殖工作中,能够实时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这样能够使人们了解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营造干净卫生的养殖环境,同时还有助于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对于生猪养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从仔猪的选择、仔猪的生长规律、正确的饲养方式、全价配合饲料、科学合理的喂饲方法和饲养环境等方面对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其饲养管理方面的特点,为养殖瘦肉型猪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瘦肉型猪;饲养;管理技术瘦肉型猪饲养管理技术刘崇贞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中卫755000收稿日期:2017-12-20刘崇贞,男,1960年生,高级畜牧师。
瘦肉型猪的饲养技术养猪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养猪生产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个成功的养猪饲养者需要把有效的资金利用和养猪技术进行结合,然而,就象其它工业一样,有些因素是生产者不能抗拒的,例如,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和国际市场的变化。
当前,我国养猪形势其条件水平不一,比较混乱,生产者已经感到养猪非常艰难,散养已逐步不适应当前养猪形势,想增加饲养规模,不是无资金,就是技术无保障,这就给养猪生产者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学习养猪新技术。
今后养猪发展方向应在环保的条件下,以适度规模选择优良品种猪杂交,采取标准化饲养,提高生产指标,朝着综合健康管理措施方面发展,生产出安全的猪肉产品供应市场。
一、当一个好的猪场场长应当具备的能力1、考虑盈利2、掌握市场动态3、提高生产效率4、搞好疫病防治5、考虑劳动者综合素质6、有长远打算,不要有短期行为7、掌握饲养管理技术8、制定好各项管理制度9、选择好的品种10、猪场选址严格要求11、职工实行目标责任制12、协调好人际关系13、懂财务管理14、做好生产计划15、搞好饲料价格的预测分析16、做好猪场资金预算和合理利用17、与有关部门搞好关系18、具备营养知识,搞好饲料配制19、保证产品质量,树立流通渠道20、搞好资金筹备21、注意收集信息二、了解不同类型养猪方式的利与弊1、饲养猪类型:断奶前仔猪、育肥猪、全程饲养、种猪2、育肥猪饲养的优点:易于起步,资金投入少,周转快(4-5个月),时间消耗少。
育肥猪饲养的缺点:良种仔猪不易买到,仔猪供应不稳定,有引发疫病的危险。
3、断奶前仔猪饲养优点:节省流动资金,周转快,节省劳动力,猪群保持封闭,保证良好的健康状态。
断奶前仔猪饲养缺点:市场不稳定,需要专业技术,需保持较高的猪群健康状态。
4、全程饲养优点:有健康保障,可获得仔猪和育肥猪饲养两部分的收益,从良种猪获益的潜力较大。
全程饲养缺点:资金投入大,周期长(15-17个月),需要技术和管理技巧。
饲养瘦肉型猪四要点
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按照猪生长发育的特点,前、中期也就是体重在60公斤以下时,主要是长骨架、长肌肉的阶段,后期是长脂肪的阶段。
猪前、中期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保持在15%~16%,后期含量要降为12%~14%。
要控制能量饲料前、中期饲料中所含可消化能要高,后期要加以控制,以限制猪的增长速度,提高瘦肉率。
整个饲养期间的日粮构成,前期和中期精料和青粗料之比为1∶0.5至1∶1,后期以1∶2为宜。
饲喂应“前敞后限” 前期让猪自由采食,不定量,尽量使猪多吃快长,在后期适当限制采食量。
但在喂精料过程中,应喂干粉料或湿拌料,在猪吃饱后,让其自由饮水。
适时屠宰猪体重90~110公斤时可适时屠宰。
因为此时猪的日增重基本达到高峰,若继续喂养,则生长速度减慢,消耗饲料增多,饲料报酬率低,瘦肉率下降。
若过早屠宰,猪的生长发育不全,产肉少。
适时屠宰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瘦肉多、肉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