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原理选择方法与阈性状
- 格式:ppt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22
家畜育种学绪论1、家畜育种学:指研究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2、家畜育种(广义):通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活动。
绪论家畜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1.影响动物的生产效率2.充分利用畜禽品种资源优势3.培育新品种和品系4.发挥现有优良品种中优秀种畜的作用5.进一步培育或筛选杂交配套系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家畜:通俗认为经过驯养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品种:指家畜种在人类干预下所发生的分化,在家畜种内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具有相似并能稳定遗传的形态生理特征,因而也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并具有一定数目的类群。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血统来源相同;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④一定的结构;⑤足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品种的分类1、按培育水平分类①原始品种②培育品种2、根据经济用途分类①专门化品种②兼用品种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生长: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量逐渐增加的这一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这一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由于细胞分裂造成个体体量增加的过程。
⏹发育是由于细胞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生长为发育创造条件,而发育则在组织器官形成后又能刺激个体生长,并决定个体生长的发展和方向,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研究生长发育的意义:☐对个体进行后天改造☐根据生长发育的结果,保证营养水平☐有利于进行选种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数量遗传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1.性状(trait, character):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与特性的统称。
如毛色、角型、产奶量、日增重等。
2.根据性状的表型变异、遗传机制和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性状分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阈性状3类。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如生长速度、产肉量、产奶量等。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s or characters)遗传上受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性状变异不连续,表型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如毛色、角的有无、血型、某些遗传疾病等。
阈性状(Threshold traits)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不连续,表型易受或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
✓有或无性状(All or none traits):也称为二分类性状(Binary traits)。
如抗病与不抗病、生存与死亡等。
✓分类性状(Categorical traits):如产羔数、产仔数、乳头数、肉质评分等。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与阈性状的比较质量性状数量性状阈性状性状主要类型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生产、生长性状生产、生长性状遗传基础单个或少数主基因微效多基因微效多基因变异表现方式间断型连续型间断型考察方式描述度量描述环境影响不敏感敏感敏感或不敏感研究水平家系群体群体3.数量性状的特点必须进行度量,要用数值表示,而不是简单地用文字区分;要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要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组成群体某一性状的表型值呈正态分布。
4.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不一定都是为数众多的微效基因。
有许多数量性状受主基因(major gene)或大效基因(genes with large effect)控制✓果蝇的巨型突变体基因(gt)✓小鼠的突变型侏儒基因(dwarf, df);✓鸡的矮脚基因(dw)✓美利奴绵羊中的Booroola基因(FecB)✓牛的双肌(double muscling)基因(MSTN)✓猪的氟烷敏感基因(RYR1)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内容✧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和遗传参数估计;✧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交配系统的遗传效应分析;✧育种规划理论。
绪论部分自己看、黄色标记为重点(仅为助教意见,其他没标记的也要看)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名词解释家畜:(广义)指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亲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狭义)仅指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属于鸟纲的驯化动物则称家禽。
驯养:指捕获的野生动物在幼龄时经过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有时能按人的指挥和示意完成一些动作。
驯化:经过人类数千年的饲养、选择与育种,使动物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野性,生活习性改变,并使其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
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
品系:属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经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以后所获得的在某些性状上具有相当的遗传一致性的后代。
简答品种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品种形成的因素:1、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生产性能水平、集约化程度),举例:荷斯坦牛与美利奴羊(参考书14页);2、自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降水量;海拔高度;阳光强度、光照时间),举例:阿拉伯马和牦牛(参考书15页)。
畜禽品种分类方法:1、按改良程度(原始品种和培育品种);2、按体型和外貌特征(体型大小、角有无、尾大小或长短、毛色羽色、鸡蛋壳颜色、骆驼峰数);3、按主要用途(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举例:参考书16-17页。
列举国内外著名的畜禽品种及主要用途:猪(长白、大白、杜洛克:肉用);牛(荷斯坦、娟姗:乳用;西门塔尔:乳肉兼用;海福特、安格斯:肉用)等。
(参考课件实验一)第二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性状:个体可观察或测量的任何特性。
表型:个体某一性状观测得到的种类或度量所得的数值。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第十二章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动物育种中所重视的大多数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例如产奶量、乳脂率、产蛋数、蛋重、瘦肉率、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作用微小,效应各异,可以累加和倍加,只有通过群体对其进行研究,选择是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外界的作用,将其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以便在世代的更替中,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标,优良性状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因此选择就成为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阈性状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一致的,对它的选择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节选择差与选择反应家畜的繁殖率一般都是很高的,特别是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后,不需要将育种群中同一世代出生的所有家畜全部留作种用,而是将各方面优秀的个体选留下来,用于繁衍下一代,因此选种是改进群体遗传的重要手段。
选择差和选择反应是进行数量性状选择的基础。
一选择差选择差(S)是由被选择个体组成的留种群数量性状的平均数(P)与群体均数(P)之差:SP-P(公式 12-1) S=S选择差表示的是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差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畜群的留种率(P),留种率是指留种个体数占原始畜群总数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群体的留种率愈小,所选留个体的平均质量愈好,选择差也就越大。
在实际的育种工作中,在一个每年都要扩大的畜群里,需要选留的种母畜多,留种率加大,选择差减小。
在一个母畜头数年年保持不变的群体中,种母畜的留种率较小,选择差会增大。
多胎家畜的选择差要比单胎家畜大,因为可能供选择的后代数目较多。
断乳成活率较高的畜群,要比成活率较低的选择差大。
公畜的选择差通常都大于母畜,这是因为公畜的留种比例小。
对于限性性状的公畜,在选择时,留种的少数公畜,如果选择不那么准确,其实际选择差就会比预期的减小。
二是性状的表型标准差,即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