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数学圆的综合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中考数学圆的综合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类比概念)三角形的内切圆是以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为圆心,以这点到三边的距

离为半径的圆,则三角形可以称为圆的外切三角形,可以得出三角形的三边与该圆相

切.以此类推,如图1,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称为圆外切四边形

(性质探究)如图1,试探究圆外切四边形的ABCD两组对边AB, CD 与 BC, AD 之间的数量关系

猜想结论:(要求用文字语言叙述)

写出证明过程(利用图1,写出已知、求证、证明)

(性质应用)

① 初中学过的下列四边形中哪些是圆外切四边形(填序号)

A:平行四边形:B:菱形: C:矩形; D:正方形

②如图 2,圆外切四边形ABCD,且 AB=12, CD=8,则四边形的周长是.

③圆外切四边形的周长为48cm,相邻的三条边的比为5:4: 7,求四边形各边的长.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切线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①圆外切四边形是内心到四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② 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即可求出结论;

③ 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第四边,利用周长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性质探讨: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理由:

如图 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边 AB, BC,CD, DA 都于⊙ O 相切于 G, F, E, H.

求证: AD+BC=AB+CD.

证明:∵ AB, AD 和⊙O 相切,∴ AG=AH,同理: BG=BF,CE=CF,DE=DH,

∴A D+BC=AH+DH+BF+CF=AG+BG+CE+DE=AB+CD,即: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

等.故答案为: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

性质应用:① ∵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定义得:圆心到四边的距离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不存在一点到四边的距离相等,而菱形和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四边

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 B, D;

② ∵圆外切四边形ABCD,∴ AB+CD=AD+BC.

∵AB=12, CD=8,∴ AD+BC=12+8=20,∴ 四边形的周长是AB+CD+AD+BC=20+20=40.

故答案为: 40;

③ ∵相邻的三条边的比为 5: 4:7 ,∴设此三边为 5x, 4x, 7x,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

得:第四边为 5x+7x﹣4x=8x.

∵圆外切四边形的周长为48cm,∴ 4x+5x+7x+8x=24x=48,∴ x=2,∴此四边形的四边为

4x=8cm, 5x=10cm,7x=14cm, 8x=16cm.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圆的外切的性质,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矩

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理解和掌握圆外切四边形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

2.已知 ?ABCD的周长为26,∠ ABC=120°, BD 为一条对角线,⊙O内切于△ ABD,E,F,G 为切点,已知⊙ O 的半径为 3 .求?ABCD的面积.

【答案】 20 3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三边及⊙ O的半径表示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根据题意求出AB+AD=13,然后利用切线的性质求出BD 的长即可解答.

【详解】

设⊙ O 分别切△ ABD 的边 AD、AB、 BD 于点 G、E、 F;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

1

则 S=2S△ABD=2 × (AB ·OE+BD·OF+AD·OG)= 3 (AB+AD+BD);

2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6,

∴A B+AD=13,

∴S= 3 (13+BD);连接 OA;

由题意得:∠ OAE=30°,

∴A G=AE=3;同理可证 DF=DG, BF=BE;

∴D F+BF=DG+BE=13﹣ 3﹣ 3=7,

即BD=7,

∴S= 3 (13+7)=20 3 .

即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0 3 .

3.如图,已知Rt△ ABC中, C=90°, O 在 AC 上,以 OC为半径作⊙ O,切 AB 于 D 点,且BC=BD.

(1)求证: AB 为⊙ O 的切线;

(2)若 BC=6,sinA= 3

,求⊙ O 的半径;5

(3)在( 2)的条件下, P 点在⊙ O 上为一动点,求BP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 1)连 OD,证明略;( 2)半径为3;( 3)最大值3 5 +3,35-3. 【解析】

分析:( 1)连接 OD, OB,证明△ ODB≌ △ OCB即可 .

(2)由sinA= 3

且BC=6可

知,

AB=10 且

cosA= 4

,然后求出OD 的长度即可.

5 5

(3)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连接 OB 交⊙ O 于点 E、 F,当点 P 分别于点 E、 F 重合时,BP 分别取最小值和最大值 .

详解:( 1)如图:连接OD、 OB.

在△ ODB 和△OCB 中:

OD=OC,OB=OB,BC=BD;

∴△ ODB≌△ OCB(SSS) .

∴∠ ODB=∠C=90 .°

∴AB 为⊙ O 的切线 .

(2)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