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 格式:ppt
- 大小:531.50 KB
- 文档页数:41
第十单元病因一、A11、劳神过度,常见临床表现是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2、劳力过度,临床多见A、健忘,早衰B、心悸,失眠,多梦C、腹胀,便溏,消瘦D、腰膝酸软,眩晕耳鸣E、少气懒言,体倦神乏3、疠气的致病特点是A、伏而后发B、高热持续不退C、易伤津耗气D、扰动心神E、传染性强4、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A、多与季节气候有关B、多与地理环境有关C、体外入侵D、具有强烈传染性E、多从皮毛口鼻而入5、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不包括A、外感性B、季节性C、传染性D、地域性E、相兼性6、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体现风性A、为百病之长B、轻扬开泄C、善行而数变D、主动E、以上皆非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B、黏滞C、数变D、重着E、升散8、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阳邪,其性炎上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A、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热易伤津耗气C、火热易生风动血D、火热易发肿疡E、火性干涩,易伤津液10、易伤阴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11、多夹湿邪的邪气是A、暑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2、“行痹”主要是由何种邪气引起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3、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14、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易伤阴位B、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C、为阳邪,其性炎上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E、为阳邪,其性炎热15、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6、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7、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8、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陷C、气上D、气结E、气收19、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结C、气下D、气上E、气消20、七情内伤致病,均可损伤的脏是A、肝B、心D、肺E、肾21、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出血量多B、出血不畅C、出血夹有血块D、出血伴有疼痛E、出血量少二、B1、A.火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风邪<1> 、六淫邪气中,易损伤人体阳气是A B C D E<2> 、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A B C D E2、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B C D E<2> 、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A B C D E3、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1> 、湿邪致病可见A B C D E<2>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 B C D E4、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1> 、具有易袭阳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A B C D E5、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耗气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凝滞收引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6、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干涩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7、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1> 、暴喜可引起A B C D E<2> 、过度悲伤可引起A B C D E8、A.气上B.气乱C.气缓D.气结E.气消<1> 、情志为病,过思则A B C D E<2> 、情志为病,过惊则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劳神过度:指思虑劳伤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以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单元讲义1病因病因,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所伤、劳逸损伤、痰饮、瘀血、结石,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
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
一、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且,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它们的变化特点,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
只有当气候变化发生异常,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同时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此种情况下的六气,称为“六淫”。
(二)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和某种性质的转化等方面。
如:1.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地区方域、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久居湿地多湿病、高温环境作业多燥热或火热为病等。
3.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亦可两种以上兼邪侵袭而致病。
4.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又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三)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病因1.所谓"六淫",指的是A.风、寒、暑、湿、燥、火B.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C.六种病理变化现象D.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E.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答案:E2.下列不属于六淫之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答案:B3.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湿性重浊B.湿性凝滞C.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D.湿性黏滞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答案:B4.暑邪伤人,可见到气短、乏力症状,其原因是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纳食减少C.暑多挟湿,阻遏气机D.暑性升散,伤津耗气E.暑为阴邪答案:D5.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其原因是A.湿为阴邪,阻遏气机B.湿邪伤阳C.湿性黏滞D.湿性重浊E.湿性趋下答案:C6.易袭人体阳位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燥答案:A7.下列影响疫疠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不确切的是A.气候的反常变化B.社会因素C.预防隔离工作D.精神状态E.环境条件答案:D8.七情致病首先影响的是A.脏腑B.气机C.血液D.经脉E.气血答案:A9.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燥答案:D10.最易引起气血凝滞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答案:B1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为内生邪气的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答案:C12.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湿邪B.风邪C.燥邪D.暑邪E.寒邪答案:C13.易伤脾的情志因素是A.喜B.怒C.思D.悲E.恐答案:C14.大怒、暴怒可以导致的是A.气结B.气下C.气上D.气滞E.气散答案:C15.过度悲伤可以导致的是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答案:E16.最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是A.风邪B.燥邪C.湿邪D.暑邪E.寒邪答案:D17.既属病因,又属病理产物的是A.寒邪B.暑邪C.燥邪D.瘀血E.七情答案:D18.性质"重浊"的邪气是A.寒邪B.暑邪C.燥邪D.火邪E.湿邪答案:E19.产生"薄厥"的病因是A.过度恐怖,恐则气下B.过度喜笑,喜则气缓C.过度愤怒,怒则气上D.过度悲哀,悲则气消E.过度思虑,思则气结答案:C20.饮食偏嗜中,下列提法不确切的是A.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B.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C.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D.多食苦,则骨痛而发落E.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答案:D21.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的因素是A.喜B.怒C.思D.惊E.悲答案:D22.七情致病最先伤及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答案:A23."久卧"最易伤的是A.气B.血C.肉D.精E.筋答案:A24.瘀血病证所出现的疼痛之特征是A.游走性疼痛B.胀痛C.绞痛D.酸痛E.刺痛答案:E25.下述不属于气虚出血的特点的是A.出血多见于身体的下部B.血色淡、质清稀C.伴有气虚症状D.出血伴有刺痛拒按E.出血时间较长答案:D26.七情内伤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及的脏是A.心、脾、肺B.心、肺、肝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脾答案:E27."痰阻于胃"可见的症状是A.喘咳咯痰B.胸闷心悸C.恶心呕吐D.半身不遂E.眩晕昏冒答案:C2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B.主收引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答案:D29.情志为病,过喜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答案:C30.情志为病,过悲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答案:E3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答案:B3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答案:A33.痰阻于肺可见的症状是A.咳喘咯痰B.恶心呕吐C.咽中梗阻,如有异物D.肠鸣沥沥有声E.咳喘倚息、不能平卧答案:A34.饮停胸膈可见的症状是A.咳喘咯痰B.恶心呕吐C.咽中梗阻,如有异物D.肠鸣沥沥有声E.咳喘倚息、不能平卧答案:E35.寒邪的特性是A.开泄B.收引C.上炎D.黏滞E.干涩答案:B36.湿邪的特性是A.开泄B.收引C.上炎D.黏滞E.干涩答案:D37.致病令皮肤瘙痒,发无定处的病邪是A.寒B.风C.燥D.湿E.火答案:B38.致病易于困脾,影响运化的病邪是A.寒B.风C.燥E.火答案:D3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的症状是A.汗出恶风B.下利清谷,小便清长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大便黏滞,小便混浊答案:D40.湿邪致病可见的症状是A.汗出恶风B.下利清谷,小便清长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大便黏滞,小便混浊答案:E41.易耗气伤津,又多夹湿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火E.燥答案:C42.易伤津耗气,又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火E.燥答案:D43."暑为阳邪"的特性是A.开泄B.火热C.炎上D.黏滞E.凝滞答案:A44."火为阳邪"的特性是A.开泄B.火热C.炎上D.黏滞E.凝滞。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1.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 或喘息胸痛等症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2.易伤人血分,可会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的邪气是A.风B.湿C.寒D.火E.燥答案:E D第十一单元病因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如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劳伤、跌仆外伤及中毒所伤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
某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医、药失当及先天因素等,也可成为病因。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内经》还提出了病因的“三部”分类,如《灵枢.百病始生》说: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陈言在《三因方》中将病因分为外所因、内所因和不内外因三类,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中医探求病因,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称为“辨症求因”,又称“审症求因”,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之一。
细目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称为“六气”。
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又称为“六邪”。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人,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