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 格式:pptx
- 大小:17.84 MB
- 文档页数:89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生字组词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生字及其组词:
融:融化、融洽、通融、金融
燕:燕窝、燕子、海燕、燕雀
鸳:鸳鸯、枕鸳、双鸳、鸯
惠:恩惠、贤惠、惠风、惠临
崇:崇尚、崇拜、崇高、崇敬
芦:芦苇、芦荟、葫芦、芦席、芦花
芽:麦芽、豆芽、发芽、嫩芽
短:短发、短处、短剧、长短
梅:梅花、冬梅、腊梅、红梅
溪:小溪、溪水、溪流、溪谷
泛:广泛、泛滥、泛舟、活泛
减:减轻、减少、衰减、削减
这些组词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生字,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识三首唐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赠汪伦》。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课堂笔记,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课文朗读了两遍后,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诗歌的内容及其诗意。
1、诗歌的内容《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独自旅行时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他在床上思考一切,看到窗外明月时的感觉和思绪。
2、诗的诗意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难懂的词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通过细腻的描写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映,表现出李白的孤独与思念,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课文朗读了两遍后,老师为我们解释了一些生字词,并让我们回答了一些问题。
1、诗歌的内容《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明代名山泰山的诗歌。
诗中描写了登山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其中透露出的诗人豁达乐观的性格。
2、诗的诗意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山海自然的喜爱,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表达了无论山高海深,都不要轻言言弃。
三、《赠汪伦》《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什麼,老师先让我们课文阅读了两遍,然后再对诗文成分、用词、句子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诗歌的内容《赠汪伦》这首长篇什麼是李白赠送给好友汪伦的一首挽诗。
诗中作者借铜雀春深这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自己的脱俗情怀。
2、诗的诗意诗中中甫越二府,意思是翻过有两个户牌的城门,就是进入城府。
并以春歌尽兼杨柳丝,行人未到半山路为结尾,表达诗人的离愁别恨之情。
同时,李白以超脱凡尘的出走,表达了自己脱离世俗的愿望。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让我们读背诵诗歌,能够体会到诗歌深入内心的美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透过诗歌所描写题材,来了解文学、历史、地理和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三首充满意境的唐诗,让我们少年儿童学懂了中国文学的魅力,无论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其真谛在于人们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朝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_作者:曾几【朝代】宋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分别是:1.《绝句》——杜甫1.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意境优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人以“迟日” 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春风吹拂,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具体描写了春天里燕子在暖泥中飞舞,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栖息的场景,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景象。
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苏轼根据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而作。
诗的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写出了初春时节竹林外桃花初放、江水变暖鸭子最先察觉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后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则是诗人的想象,描绘了河滩上蒌蒿满地、芦笋抽芽,而河豚也即将逆流而上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3.《三衢道中》——曾几1.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解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三衢道中旅行的见闻感受。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交代了出行的时间和行程,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却天天放晴,诗人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改走山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写沿途的景色,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还增添了黄鹂的鸣叫声,更显幽静和生机,也流露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融的拼音组词:[róng]融化、融洽、通融燕的拼音组词:[yàn]燕子、燕窝、燕山鸳的拼音组词:[[yuān]鸳侣、鸳行、鸳匹鸯的拼音组词:[yāng]鸳鸯、梁鸯、鸯浆惠的拼音组词:[huì]恩惠、惠顾、天惠崇的拼音组词:[chóng]崇高、崇拜、崇敬芦的拼音组词:[lú[]芦席、葫芦、芦子芽的拼音组词:[yá]发芽、麦芽、春芽短的拼音组词:[duǎn]短处、短缺、短暂梅的拼音组词:[méi]梅花、黄梅、白梅溪的拼音组词:[xī]溪水、溪边、溪河泛的拼音组词:[fàn]广泛、泛水、泛指减的拼音组词:[[jiǎn]减少、减弱、减退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整理老师们在上课之前都要准备好自己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教案,写好教案对于上课的节奏把握有很大的益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两篇,感兴趣的快和我一起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暖风送香,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唱。
当诗人的笔触与春夏时节相遇,便勾勒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清新明丽的图画。
《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一、三首古诗学法简单导读学习时,可以借助解释、插图理解有难度的字词,再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学习《绝句》时,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抓住"竹、桃花、鸭、蒌蒿、芦芽'等字词,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初春的景象,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绝句》
作者:杜甫
内容:描述了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而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语言特点:运用了对仗、色彩鲜明的描写,使画面生动、形象。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内容:描述了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
语言特点:用词简练,意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
内容:描述了梅子黄时,日日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着小船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主题: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语言特点:用词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的意思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是三首绝句,分别是:
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
诗描写了春天清晨的景象,作者感叹春眠不觉晓,听到鸟儿的啼鸣,夜间风雨声过后,花儿凋谢,表现了春天万物生长兴旺的景象。
2.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景象,泉水悄无声息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中,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的角,一只蜻蜓已经停在上面,展现了清新幽静的田园风光。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
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抬头仰望明月,思念故乡,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思乡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中心思想和译文在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一课中包含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长恨歌》、《静夜思》和《青青园中葵》。
这三首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较高的地位,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解读这三首古诗的中心思想和译文。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以杨贵妃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与遭遇。
诗中抒发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尽的思恋之情。
其中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国家沉沦的愤怒与痛心,二是对自身遭遇的表白与思考。
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达了杨贵妃的孤独和无奈。
而最后两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栋梁?”则表达了杨贵妃对唐朝兴衰历史的思索和自责。
接下来是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描写孤独的诗。
诗人在深夜中思念故乡和亲人,通过抒发孤独的情感,诗中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和家乡的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亲情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给人一种恬静的感受。
最后一首是《青青园中葵》,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它以描绘儿童生活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园中孩子们玩耍的场景。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童年快乐和纯真时光的回忆。
诗中“红葵花开日东风,紫葵花开晚来风”描绘了花朵因自然力量而开放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儿童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成长历程。
通过描绘孩子们的游戏、童声和笑声,诗歌把读者带入一个阳光明媚、充满欢乐的儿童世界。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中心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爱情、家乡和儿童时光的深情厚意。
这些诗歌贯穿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出他们对人生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欣赏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译文:《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简介三年级古诗三首绝句电子教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课文朗读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知识点一、我会认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二、我会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诗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一、课文主题:★《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
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
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
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我会认鸳yuān(海鸳)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三、我会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短(长短)(短处)(短暂)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四、多音字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诗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我会认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二、我会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诗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九、课文主旨《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各类生字组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和两首宋诗。
现整理分享三首古诗的各类生字组词(蓝色字体是多音字)。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鸳yuān 海鸳鸳鸯纸鸢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 鸳鸯野鸳鸯戏水鸳鸯
惠huì恩惠惠及惠民政策
崇chóng 崇尚崇高崇拜崇山峻岭
豚tún 海豚河豚
减jiǎn 减少减掉减慢减速
二、会写字注音及组词
融róng 融化融洽金融通融融入
燕yàn 燕窝燕子海燕燕雀(yān 燕赵燕山燕京)鸳yuān 鸳鸯枕鸳双鸳
鸯yāng 鸳鸯梁鸯鸯浆
惠huì恩惠贤惠惠风惠临
崇chóng 崇尚崇拜崇高崇敬
芦lú芦苇芦荟芦席芦花葫芦
芽yá发芽麦芽豆芽嫩芽
短duǎn 短发短处短剧长短
梅méi 梅花冬梅腊梅红梅
溪xī小溪溪水溪流溪谷
泛fàn 广泛泛舟活泛泛滥
减jiǎn 减轻减少衰减削减
三、多音字注音及组词
行:
xíng,行走、不行、步行;
háng,银行、行长、行家。
得:
dé,得到、得手、得逞;děi,我得、她得、你得
地:
dì,地球、大地、地面;de,高兴地、勇敢地、激动地。
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注释及译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和两首宋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三首古诗原文、注释及译文。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怎么背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是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合集,由《江南春》、《春晓》和《画》三首诗组成。
这三首诗都充满着青春与生机的气息,带领读者欣赏春天的美丽与神奇。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及背诵方法。
一、《江南春》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主要描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迷人之处,歌颂了春天中自然风景的多彩缤纷和生命之力的强大。
这首诗简单易懂,读起来也富有韵律感。
推荐的背诵方法是将诗句按照顺序排列,时常重复朗读。
二、《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鸢所作,诗中蕴含了春天清晨的生动景象,表达了春天为我们带来的美好与期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生动,特别是最后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整首诗瞬间生动起来。
建议采用押韵的方法,将诗句分段背诵,可以帮助记忆。
三、《画》
《画》是唐代女诗人李唐所作,通过对一个人与世界的思考,表现出对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首诗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与感悟,读起来不仅有韵律感,更能够引起共鸣。
建议采用摘抄的方法,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在小本子上,随时拿出来好好品味。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内容及背诵方法,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