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一、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二、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诗歌发展及演变脉络概述:原始时期:上古歌谣,原始性,诗、歌、舞不分先秦时期:诗经温柔敦厚、楚辞浪漫瑰丽两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陌上桑》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魏: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蔡琰,慷慨悲凉西晋:正始文学(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寄旨遥深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一潘)繁缛雕刻一左: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寒士的不平东晋:玄言诗风(孙绰、许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陶渊明:平淡自然,开创了田园诗,隐逸之宗南朝刘宋: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诗)、鲍照、颜延之南朝齐梁:永明体/新体,周颙四声“平上去入”,沈约“四声八病”,自觉用声韵格律创作诗歌,注重平仄,最杰出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齐梁文学集团,“徐庾体”宫体诗人,《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北朝诗人:庾信,由南(绮丽轻浮宫体诗)入北(深沉刚健),集南北诗风之大成杜甫评价“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敕勒川》,北地三才,邢劭,魏收,温子升《木兰诗》《西洲曲》南北朝民歌最有代表性作品(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隋代:卢思道“思妇——征军”、杨素、薛道衡唐代:初唐贞观诗风清绮、上官体绮错婉媚,宫体诗人应制应和初唐四杰追求壮大昂扬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沈佺期、宋之问对律诗的定型文章四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苏味道、李峤、崔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对唐诗玲珑意境的探索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复古、恢复风雅比兴传统“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诗美理想,影响盛唐诗歌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神来——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风骨诗人群体:山水诗人(王孟)豪侠诗人(王昌龄、崔颢、王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祖咏)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唐诗风的转变——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诗史”中唐大历诗风:元结、刘长卿、韦应物、李益、顾况、大历十才子,寂寞情思,风骨顿衰元和诗风:元白诗歌,追求浅近,通俗易懂,及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籍王建乐府诗,李绅韩孟诗派以丑为美,追求险怪,贾岛姚合孤峭冷僻,李贺瑰丽冷艳,刘禹锡和柳宗元,贬谪情怀晚唐:杜牧咏史诗咏怀诗,纪行诗明朗清新;李商隐爱情和无题诗,朦胧情思,细腻缠绵,对心灵的探索,诗歌格律对仗,辞藻华丽,喜欢用典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杜荀鹤等的晚唐隐逸诗和讽刺小品文宋:晚唐体,寇准,林逋,白体,徐坊徐眩、浅切率直,王禹偁,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刘大筠,学习李商隐的格律形式美,追求辞藻,喜欢用典,华而不实,内容空洞梅尧臣,古淡自然,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诗穷而后工苏舜钦粗犷豪放,上古时期:1.上古诗歌的产生1.产生来源:与原始初民的切身生活密切相关2.产生特点:诗、乐、舞的综合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脉络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2. 成就:(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2.成就:(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
(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2.成就:(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2.成就:(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一、唐诗的鼎盛时期(618年-907年)1.早期唐诗(盛唐)a.高初诗派:王勃、杨炯、卢照邻等b.中唐初期:王之涣、孟浩然、杜牧等c.中唐后期: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2.中唐的变革与发展a.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b.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c.破格表现与变革:岑参、杜荀鹤等3.晚唐诗风的多元化a.以杨炯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b.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豪放诗派c.以杜牧为代表的婉约诗派二、宋诗的婉约风格(960年-1279年)1.宋初婉约诗派a.权御天下的官方诗派b.王安石的新乐府运动2.北宋的江南文化a.苏轼的豪放与沉郁b.辛弃疾的豪情与激昂3.南宋的婉约词a.陆游的爱国词b.杨万里的田园词c.苏洵、苏轼父子的雅正词三、元曲与明清诗的发展(1279年-1912年)1.元曲的盛行与发展a.元曲的分类与特点b.关汉卿、白朴等元曲代表作品2.明代的诗坛a.以文学为主的士人文化b.边塞诗派的兴起c.杨慎、杨基等诗人的创作风格3.清代的古文运动a.以清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古文运动b.赵翼、黄宗羲等的文化思想附件:附件一:唐宋元明清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附件二:唐诗选解析附件三:宋诗选解析附件四:元曲选解析附件五:明清诗选解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盛唐:指唐朝初年的盛世时期,泛指唐朝全盛时期。
2.现实主义:强调真实生活、客观事实的潮流和思想流派。
3.浪漫主义:强调诗人主观情感、主观体验的文学思潮。
4.婉约诗派:强调柔和、婉转、含蓄的诗歌风格和写作手法。
5.新乐府运动: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文学改革运动,主张改革传统乐府体裁。
6.四大家:指清代的四位文学家,包括孔尚任、兰陵笑笑生、曹雪芹、高鹗。
全文结束,附件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后使用。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西周和东周时期。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十五篇“国风”和“雅”篇,以及“商颂”、“XXX”和“鲁颂”等祭祀曲,以及“赋”和“比”等形式。
其中,“雅”篇以XXX为代表,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句式上以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则以双声叠韵为特点。
《诗经》共305篇,被尊为经典之一。
战国时期,楚辞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风格诗歌的源头,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为特点。
汉代时期,离骚被认为是最高成就。
汉代乐府继承了《诗经》,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则是《古诗十九首》,其中包括了人表离情别思,宦游失意,叹人生短促等主题。
建安文学时期,三曹建安七子的诗歌以反映社会丧乱、人民苦难为主题,有强烈的现实性。
他们的风格受乐府民歌影响,以“慷慨悲凉”为特点,XXX更被誉为“诗中之圣”。
魏晋时期,XXX和XXX的诗歌则表现了他们的愤世嫉俗和佯狂放诞。
XXX的《咏史》则影响了后世的咏史诗,他将历史和个人融为一体,表现出慷慨遒劲的风格。
XXX时期,田园诗和咏怀诗成为主流。
XXX被誉为“隐逸诗人”和“田园诗人”,独创田园诗,表现出农村恬美和自得心境。
XXX则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以真切描绘山水,出语平淡,风格清新为特点。
唐代时期,文七鲍照的XXX言诗歌和五言绝句成为主流。
XXX则创制了七言歌行,表现出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些诗歌以豪放、凌厉为特点,对唐代五言绝句产生了影响。
宋代时期,永明体成为主流,XXX被认为是代表作家,他突破了齐梁体,表现出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及屈身从仕异国的愧耻不安。
XXX是指XXX、XXX、XXX、XXX四位诗人,他们改造了宫体诗的主题,将其扩大到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以及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
他们的诗歌风格明快清新,充满了刚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