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布兰查德第六版 第11章 储蓄、资本积累与产出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4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
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
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
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
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一)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金融体系()答:金融体系指由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
一国金融组织体系完善与否,可以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适应性标准、效率性标准、稳定性标准。
(1)金融组织体系的适应性。
金融组织体系的适应性在理论上可以解释为:任何一种交易行为都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才能发生,即不同的交易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约束框架也应该不相同。
(2)金融组织体系的效率性。
金融组织体系的效率性是指特定的金融组织体系能够保证金融交易活动低成本地顺利进行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程度。
(3)金融组织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组织体系的稳定性是指金融组织体系在保证金融稳定均衡、协调和有序运行等方面的能力状态。
2.金融市场()答:金融市场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的交易活动的总称。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所有以资金商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交易,包括存款、贷款、信托、租赁、保险、票据抵押与贴现、股票债券买卖等全部金融活动。
狭义则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对象的融资活动范围之内。
3.债券()答:债券指由筹资者(即债务人)向投资者(即债权人)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它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
对债券发行人来说,它是一种债务,是按照约定条件(包括期限、利率、本息偿还方式等)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书面承诺;对债券持有人来说,它是一种债权,是按照约定条件要求发行人付息还本的权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是指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结构。
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是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债券(bond)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债券就是借据(IOU),规定了贷款偿还的时间,称为到期日,以及在贷款到期之前定期支付的利息的比率。
在美国经济中有几百万种表面上不同的债券,这些债券由于三个重要特点而不同。
①第一个特点是债券的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
一些债券是短期的,也许只有几个月,而另一些债券的期限则长达30年。
(英国政府甚至发行了永不到期的债券,称为永久债券。
这种债券永远支付利息,但从不偿还本金。
)债券的利率部分取决于它的期限。
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因为长期债券持有人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
如果长期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需要钱,他只能把债券卖给其他人,也许还要以低价出卖,此外别无选择。
为了补偿这种风险,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②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
这种不能支付称为拖欠。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篇导论第1章世界之旅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本书之旅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核心部分第3章商品市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金融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IS-LM模型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劳动力市场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所有市场集中:AS-AD模型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美国次贷危机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增长的事实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技术进步与增长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技术进步:短期、中期与长期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扩展部分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金融市场和预期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预期、消费和投资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预期、产出和政策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汇率制度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财政政策:一个总结23.1复习笔记23.2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货币政策:一个总结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后记:宏观经济学的故事25.1复习笔记25.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一、名词解释1.Cobb-Doug1as 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厦门大学807经济学2012研)答:20世纪30年代初,柯布(Charles W ·Cobb )和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 )两人根据美国1899~1922年间的制造业的历史统计资料得出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公式为:()1,Q f L K AL K αα-==其中,Q 表示产量,L 表示劳动投入量,K 表示资本投入量,A 是正常数,α是小于1的正数。
这—公式表明:在总产量中,工资的相对份额是α,资本收益的相对份额是1α-。
该函数被认为不仅能研究生产要素同产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考察技术进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A 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参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个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其特点是规模报酬不变。
也就是说,假若L 、K 都按某个比例一同增加,产量也按这个比例增加。
柯布、道格拉斯根据美国制造业二十多年的统计资料,还计算出:3/4α=,11/4α-=;说明劳动每增加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产量的增长,三倍于资本每增加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产量的增长。
其实用性已得到验证,这—结论被认为与美国工人收入为资本家收入的三倍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或者说与美国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占四分之三的比重这一事实基本符合。
2.黄金律的储蓄水平(厦门大学807经济学2009研)答: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的,他认为如果使资本—劳动比率达到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这样一个数值则可以实现社会人均消费的最大化。
假定经济可以毫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
黄金律的内容是,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