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二 第1课 第1框
- 格式:ppt
- 大小:10.46 MB
- 文档页数:50
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教材分析本框是全书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各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部编版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题,主要讲述公有制主体地位极其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素养。
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弄清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为第二框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学习打下坚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学生初中初步接触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全民抗疫涌现的许许多多的逆行者给学生以思想上的震动的同时,学生也会思考各行各业在抗疫情中的积极作为。
2.学生能力分析: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通常比较活跃,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本框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理性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缺乏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和内容全面深刻的认识。
3.学生心理分析: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高中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理解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容、原因及其体现;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含义、作用以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逻辑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知识结构: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后,人类社会将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共产党宣言》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科学精神: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垄断的根本目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公共参与:列举实例,说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诵读《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想。
以“描述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为议题,探究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初阶段、最低阶段的原因,明确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因。
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议题,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想一想] 在生产关系的特点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什么?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知识框架
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2)我国的国家性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2)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实力目标从详细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实力、理论联系实际实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忱,坚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奇面纱。
(二)进行新课学生做探究活动一老师点评:1、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驾驭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驾驭在人民手中,为广阔人民服务。
2、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基本理论(1)国家是阶级冲突不行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索问题,探讨后作出进行点评。
老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抗拒而建立的暴力机关。
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老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与其确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确定的。
(引导学生思索说明什么问题?)依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2框题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单项选择题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 )A .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C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析:抓住关键词“基础和准则”即可。
答案:C公民的政治生活2.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这一规定(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的保障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解析:本题通过“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和选举制度的完善。
“设有秘密写票处”体现尊重人民的意愿。
答案:C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这说明我国公民( )①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②合法权利受到保障③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公民有看望老人的义务,又享有探亲休假的权利,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4.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依法选举人大代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④是权利,不是义务,与题意不符。
答案:A5.当公共权力被滥用、政府官员因不尽职而造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请举起你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
公民手中的“利剑”是指( )A.公民的监督权 B.公民拥有惩罚权C.公民的选举权 D.公民的罢免权解析: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体现的是公民的监督权,故A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近代西方学者卢梭认为,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最高共同意志。
这一观点()A.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C.否认了国家的全民性D.承认了不同性质国家人民的地位是不同的解析:从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材料中的观点把国家视为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显然是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
答案:B2.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草案)》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
从义务教育、平等而又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等细节着手保障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我国享受民主权利的主体不断扩大④我国的民主是超阶级的全民民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的真实性。
材料中两个行政性法规保障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①②观点应选,故A正确。
③属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符合题意;④观点中“超阶级”的提法错误。
答案:A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以往的国体不同。
下列短语的运用能正确表达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特点的是()A.人民当家作主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B.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C.民主原则专政职能D.极少数人的民主绝大多数人的专政解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故选A项。
答案:A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A.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B.人民当家作主C.实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D.第一次实现了全民的民主解析:首先,不存在全民的民主,故D项错误,排除;其次,A、B、C三项观点都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相关,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