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13
多变的价格(二):价格变动的影响【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知识经纬【知识清单】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____________,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____________。
2、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____________。
3、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____________。
4、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
当一些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答案:1.小大2.替代品3. 互补品4. 减少产量5. 生产要素价值规律【要点精析】【多变的价格(二):价格变动的影响】(00:00----18:49)要点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例如,限塑,水价、电价等能源价格上涨,利用价格杠杆,有利于培养消费者的良好的消费习惯,节约资源。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1)替代商品①定义: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②影响: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教学设计多变的价格1、教学目标高考考点(1)、价值与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4)、供给与需求(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6)、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7)、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8)、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课标内容目标要求(1)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2)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3)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学情分析经过学生对整个经济生活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再结合学生实际的经验积累,对物价这个主题的知识联系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缺乏联系材料时的思考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4、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让同学们通过物价问题联想与此有关的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
如下图: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总结此段材料的意思(最好是哪一知识点最能体现这段材料)材料一:油价在经历了“十三”个跌跌不休后,如今又迎来连连涨,对于油价跌跌涨涨,在不同的国家,具体到一个个城市,国际油价影响下的本地价格却折射出不同的跳动频率。
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挫,市场普遍观点是一方面,全球主要产油国加紧产出;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制原油需求。
【讲授】新课学习一、物价----价格影响因素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例1:下图是石油的市场价格波动图,当从A点运行到B点,说明:①石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②石油的生产者的个别效率从高于到等于社会效率③在A点时,就单个的交换过程而言,是等价交换,就全过程而言不是等价交换易混易错:价格的决定?等价交换?(1)、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其他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者。
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但不一定要等于价值,而供求关系、购买力、质量只影响价格,但不决定价格。
2、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之中在图中,当石油的价格停留在E点或F点时,①在E点时,生产者会获利,在F点时则亏本,在B点时不赔不赚?②在E点时,该商品可能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③在F点,该商品可能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注意:价值规律的内容(市场形成价格)不论在E点或F点,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不仅要看商品价格,还要看其个别劳动时间注意:两种不同市场的特征易混易错:价值的决定?(3)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成反比)。
精选文档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 2 课《多变的价钱》 word 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框题分二目,一是从学生平时生活实例引出影响价钱的要素好多,从而引出这些要素主若是经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二是揭露价钱颠簸的决定要素是价值量,既而认识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以及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最后概括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本节课内容切近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社会热门,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二、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需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钱改动的影响、价钱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说生活中某些商品价钱改动的原由,找寻并解说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钱的不停改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钱的改动不是随意的,是环绕价值改动的,市场交易的实质和核心是等价互换。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踊跃参加平时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敬别人劳动、同等候人的精神。
三、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理解供求、价值、价钱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学情剖析学生对社会平时生活中各样商品的价钱改动目染耳濡,对某些价钱问题如商业促销活动、轿车彩电手机等商品的降价风等存在疑惑,教师若能抓住教材内容与学生实质的切入点,简单惹起共识。
因为前两周的学习,学习方式上,已初步接触分组议论讲话的方法,也有必定的收集资料能力。
五、教课方法1、教师启迪、指引,学生自主阅读、思虑,议论、沟通学习成就。
六、课前准备1、资料准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1)举例揭露影响价钱的要素。
(2)国产轿车因何屡次降价?2、教课组织管理准备全班56人以座位状况就近分红12 个议论学习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书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