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841.50 KB
- 文档页数:34
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化学合成研究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有机化学合成研究是对化学界的一个重要挑战。
极端环境可以包括高温高压、低温低压、辐射辐射、酸碱溶液、氧化还原条件等。
这些极端环境对有机物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有机化学合成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化学合成研究对于解决一些传统合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温高压下,一些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中间体或过渡态可以形成,从而推动反应向有利方向发展。
这种反应条件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收率。
在低温低压下,有机物分子的反应活性往往会降低,但反应的选择性会增加。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反应产物的构型和立体选择性。
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有机化学合成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强化学反应器,如高压釜和低温冷冻反应器。
这些反应器可以承受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条件,并提供适当的反应环境。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催化剂,如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酶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可以在极端反应条件下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从而实现特定的有机合成。
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化学合成研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有机合成可以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和橡胶。
低温低压条件下的有机合成可以用于制备医药中间体,如抗生素和化学药品。
辐射条件下的有机合成可以用于制备特殊的有机小分子,如有机太阳能电池。
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化学合成研究还具有许多挑战和难点。
一方面,极端环境下的反应条件往往会引起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腐蚀。
因此,如何选择和设计适用于极端反应条件的反应器和催化剂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反应通常需要高能量输入,这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如何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化学合成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的研究领域。
苛刻条件下合成与制备技术随着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化合物和材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也越来越要求化学家能够合成更多的具有新型结构和新型功能的化合物和材料。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
1.高温合成高温合成技术是化合物和材料合成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般通常的温度都在1000℃以上。
如高熔点金属粉末的烧结、难熔化合物的熔化和再结晶、陶瓷体的烧成等都需要很高的温度。
在实验室中,主要是利用马弗炉来获得高温,根据加热体的不同,可以获得从1000到3000℃的高温,甚至更高。
炉内气氛可以是空气气氛,也可以是其它气氛,炉体可以是箱式,也可以是管式等。
测量高温通常使用热电偶高温计,一般可在室温到2000 ℃之间应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达3000 ℃。
在更高的温度下可用光学高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700~6000 ℃。
光学高温计只能测量高温,低温段则不准确。
图1.1给出了实验室常见的高温炉和管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高温下常见的反应是固相反应,它不同于溶液中的反应,他们在常温常压下很难进行。
例如,从热力学角度讲,MgO(s)和Al 2O 3(s)反应生成尖晶石MgAl 2O 4(s)的反应完全可以自发进行。
然而,在实际上,在1200 ℃以下反应几乎不能进行,在1500 ℃时反应也需数天才能完成。
原因有两点:第一,反应的第一阶段,即在反应物晶粒界面上或与界面邻近的晶格中生成MgAl 2O 4晶核,由于产物晶核与反应物结构不同,因而产物晶核的生成很困难;第二,进一步实现在晶核上的晶体生长也有相当的难度,这主要是固相间离子的扩散速率非常慢的缘故。
高温下有利于晶核生成和离子扩散,所以能加速反应。
为了降低固相反应的温度,使反应能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固相反应的温度,如将反应物充分破碎和研磨,或通过各种化学途径制备成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活性的反应物原料,然后通过加压成片,甚至热压成型使反应物颗粒充分均匀接触;或通过化学方法使反应物组分事先共沉淀;或通过化学反应制成化合物前驱物等。
无机合成简明教程复习笔记一、第一章●无机合成十大热点/前沿领域1.特种结构无机材料的制备2.软化学合成●硬化学:在超高温、超高压、强辐射、无重力、仿地心、仿宇宙等条件下探索新物质合成●软化学:采取迂回步骤,在较温和条件下实现化学反应过程,以制备相关材料的化学领域●方法:前驱体法、溶胶-凝胶法、溶剂热合成法、插入反应、离子交换过程、熔体(助溶剂)法、酶促合成骨骼和人齿反应、拓扑化学过程及一些电化学过程●特点●不需用高纯金属作原料●制成的合金是具有一定颗粒度的粉末,在使用时无需碾碎●产品本身具有高活性●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质和优良的吸放氢性能●合成方法简单●有可能降低成本●为废旧储氢合金的回收再生开辟了新途径3.极端条件下合成4.杂化材料的制备5.特殊聚集态材料合成6.特种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概念:其指开展特定结构无机化合物或功能无机材料的分子设计、裁剪与分子工程学的研究●步骤:以特定的功能为导向➡️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结构设计和构建➡️研究分子构建的形成和组装规律➡️对特定性能的材料进行定向合成7.仿生合成●概念:其指在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的功能,将生物的功能原理用于化学,借以改善现有的和创造崭新的化学原理和工艺科学●仿生膜●选择性通透作用●低能耗、低成本和单极效率高●适合热敏物质分离●应用广泛、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8.纳米粉体材料制备●化学制备方法●水热-溶剂热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高温燃烧合成法●模板合成法●电解法●化学沉淀法●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避免高温引起相分离9.组合化学●其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器人结合为一体的技术●基本思想和主要过程●设想和定义●选择相关元素●构建化合物库●并行处理技术●加工过程●高通量分析●将新材料及合成与分析数据送交用户10.绿色合成●方法和实例●热化学循环分解水●水热-溶剂热合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成●绿色电解合成●低热固相合成●固相合成四个阶段●扩散●反应●成核●生长●五个特点●具有潜伏期●无化学平衡●拓扑化学控制原理●分步反应●嵌入反应●定义: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有效利用原料(最好可再生),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危险的试剂与溶剂●核心和主要特点(原子经济反应)●无毒无害原料,可再生资源●环境友好产品,回归自然,废物回收利用●无毒无害催化剂●无毒无害溶剂二、第二章●Ellingham 图1.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2.如何理解:设(x,y)( x,y分别为两种物质),位于金属氧化物线段之下的温度区间,x可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而本身被还原为y3.应用●古代制铜器●金属锌制备●耦合反应1.概念:原来不能单独自发进行的反应A,在反应B的帮助下合并,合并在一起的总反应可以进行,这种情况称之为耦合反应2.应用实例●单质磷的制备●四氯化钛的制备●氧化法制备硫酸铜●泡佩克斯图1.概念:它是相关电对的电极材料-参加反应各物种浓度-温度-溶液酸度图●电极反应类型●既有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参加,又有电子参加,这时的泡佩克斯图为一直线,斜率为(-m/n)*0.059,截距为E池●电极反应只有电子得失,没有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参加,其图形为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电极反应有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参加,但没有电子得失,其图形为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2.性质●直线上方为氧化态的稳定区,下方为还原态的稳定区●直线左边是物种离子的稳定区,右边是沉淀的稳定区3.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顺序●对角线规律●两条直线间的距离越大,E池越大,➡️G越负,则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越大●对同时存在的几个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顺序可按直线之间距离的大小排序(从大到小)●确定水的稳定区●如图,凡是泡佩克斯图落在j-k之间的氧化剂或还原剂都不会与水反应●可判断物种在水中存在的区域,或者提供制备的条件●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热力学相图1.一致熔融化合物2.不一致熔融化合物三、第三章●低温合成1.物态●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升高温度(数百万度)●物质的第五态:波色-爱因斯坦凝聚(超导态和超流态),温度低至临界温度2.低温温区划分●普冷区:环境温度到120k●深冷区:120k到绝对零度●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123k3.低温获得●恒温低温浴●制冷产生低温P78●低温恒温器●储存液化气体装置●高压气体钢瓶●气体钢瓶的颜色●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原因:钢瓶内部填充的气体压力很大,并且有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故钢瓶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性●注意点●气瓶必须连接压力调节器,经降压后,再流出使用●安装调节器,配管一定要用合适的,安装后试接口,不漏气方可使用●保持清洁,防污秽侵入,防漏气●小心使用,不可过度用力●易燃气体钢瓶应装单向阀门,防止回火●避免和电器电线接触,以免产生电弧使气体受热发生危险●瓶内气体不可用尽,即压力表指压不可为0,否则可能混入空气,重装气体时会有危险●气体附近必须有灭火器➡️,且工作场所通风良好4.低温的测量●蒸气压温度计●低温热电偶●低温热电阻温度计5.应用●稀有气体合成●KrF2的低温放电合成● XeO4的低温水解合成●在高氙酸盐中缓慢滴入零下五摄氏度的浓硫酸,生成四氧化氙气体●真空升华得纯品,储存于零下78摄氏度的冷凝容器中●XeF2的低温光化学合成P84●RnF2的光化学合成●金属,非金属同液氨的反应●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同液氨的反应●U型汞鼓泡管主要作为液氨蒸发的出口,并在所有的液氨蒸发后,阻止气体进入杜瓦瓶●碱土金属同液氨反应●某些化合物在液氨中的反应●非金属同液氨的反应●液氨中配合物的生成●低温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二氧化三碳的合成●氯化氰的合成●磷化氢的合成●实验结束时不断的使氢气通过烧瓶,同时使烧瓶中的物质冷却,直至磷完全凝固。
1无机合成化学的内容:1)无机合成化学与反应规律问题2)实验技术与方法问题3)分离问题4)机构鉴定与问题2无机材料合成的思想方法:1开拓新的合成方法2元素的掺杂和置换3突破原有体系4体系杂化5学科交叉3无机合成化学的热点领域:1极端条件合成(模拟宇宙空间条件下高纯度晶体的合成);2软化学合成和绿色化学合成(温和条件下的合成);3特种结构无机材料的制备(特殊聚集态,凝聚态,形貌和尺寸控制);4功能材料的制备(材料的多相复合);5特殊材料集态材料的制备(溶胶—凝胶路线)6特种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新化合物的制备和发现);7生物合成(生物体对血红素的合成)8米粉体材料的制备(纳米级半导体材料Cds)4其他的工业制备N2(低温下的分级冷凝)O2(深度冷凝法)Cl20(电解)CO2(热分解)NH3(化学合成)5气体除杂净化的方法:a化学除杂法-最常用的方法,分离提纯反应必须具有特效性,灵敏性,高选择性b气体的分级分离净化(不能用化学除杂的)—该法是基于气体的沸点,蒸汽压等性能不同对气体进行提纯的一种方法:1)低温下的分级冷凝2)低温下的分级蒸发3)应用分馏柱进行分级蒸发4)气体色谱法c吸附分离和净化—性质极其相似而又缺乏特征化学分离方法的混合气体的分离6气体除杂净化的主要对象:a出去液雾和固体颗粒:b干燥1)低温冷阱2)干燥剂c除氧:通常先初除后细除。
初除方法1)让气体通过铜屑,氨水和氨化铵饱和溶液,2)让气体通过灼热的300——400度的铜3)让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溶液4)让气体通过蒽醒- -磺酸钠溶液。
细除方法—最好让气体通过活性铜。
d:除氨:各种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合金可直接用作N2的吸收剂,Ca和K,Na.Ba或Si的合金在比较低得温度下就能吸收N2,在高温下用钛粉除N2也是有效的方法。
7、溶剂的主要类型:1、按化学基团—水系(水醇,醛酮)、氨系(氨分子、阱),质子溶剂:包括液氨、液态氟化氢、硫酸、“超酸”溶剂);2:按亲质子性—酸性(卤化氢、发烟硫酸),碱性,两性(水、醇),质子惰性—苯、酚、乙基、环己烷。
无机化学发展前沿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
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
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
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学科。
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
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极端条件合成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
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
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
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 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
哈伯法合成氨条件
哈伯法合成氨是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于1908年发明的,用于将氢气和氮气转化为氨。
这一过程需要高压和高温,以及铁作为催化剂。
具体来说,哈伯法合成氨的条件包括:
1. 高温:大约需要500℃的高温。
2. 高压:压力至少为20~50MPa,或者更具体地说,至少为200atm (200个标准大气压)。
3. 催化剂:使用铁作为催化剂。
4. 反应物:使用氢气(由天然气热分解提取而成)和大气中的氮气作为反应物。
这些条件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允许氢气和氮气在极端的物理条件下有效地反应并形成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哈伯法在过去被广泛使用,但现代的合成氨方法已经有所改进,以提高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稀有气体化合物形成过程
稀有气体化合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化合物,它们由稀有气体元
素组成,如氦、氖、氩、氪、氙和氡。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气体
的形式存在,非常稳定且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然而,科
学家们已经成功合成了一些稀有气体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形成
过程。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常涉及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强大的激光或电子束来激发稀有气
体元素,使其处于高能态。
在这种高能态下,稀有气体元素会更容
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稀有气体化合物。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低温下的等离子体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稀
有气体元素首先被激发成等离子体状态,然后与其他元素或分子发
生反应,形成稀有气体化合物。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高度控制的实验
条件和精密的设备,但已经被用于合成一些稀有气体化合物。
除了实验室合成,一些稀有气体化合物也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尤其是在极端条件下,如星际空间或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中。
这些化
合物的形成过程可能涉及宇宙射线、高能粒子或者其他极端条件下
的化学反应。
总的来说,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着迷的领域。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们对这些化合物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我们认识和利用这些特殊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化学合成中的流动反应技术化学合成是一项重要的科技产业,应用广泛,涵盖了医药、化妆品、农药、涂料等多个领域。
其中,合成方法的多样性是化学合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现代合成化学通过高效的化学反应来制备需要的化合物。
因此,化学反应的高效性与选择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经过长期的发展,化学合成逐渐由传统的试管反应朝向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转变。
这个转变涉及到革命性的科技突破,其中化学反应的微型化和流动反应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很多时候,化学反应的条件要求非常苛刻。
通常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极端条件,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也对仪器设备有很高的要求。
由于这些原因,传统的化学反应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化学反应的需要。
微型化和流动反应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案。
微型化技术尤其是微流控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热门的化学研究领域。
微型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的体积和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这种技术需要使用微观器件来放置和运输样品,因此需要高精度的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微型流体技术。
其他技术,如微电化学和微波技术也正在成为流行的研究方向。
在流动反应技术中,液相和气相反应在连续的流体中发生。
这种技术非常适用于快速的反应和高效的反应条件。
流动反应技术最初应用于离子液体和溶剂的反应中。
离子液体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和反应性,可以高效地促进液相的反应。
此外,流动反应技术还被应用于固相反应中。
这些反应可以在晶体或其他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这种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流动反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涂料工业中。
在医药工业中,流动反应技术可用于制备高品质的药品,因为它可以减少反应时间和化学品的浪费。
化妆品工业中,则可以用该技术制备出色的日化产品。
涂料工业则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流动反应技术还能用于复杂合成领域,包括放射性药物生产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总的来说,微型化和流动反应技术已成为当今合成化学界的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