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实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58.77 KB
- 文档页数:11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现阶段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其原理混凝土拌和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
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第一、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1)施工现场要有备用发电机,要保证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进行选择。
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密封垫圈。
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同时,储料斗的大小要满足首次封底混凝土存储数量的要求。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xx)的规定。
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P.O32.5以上的水泥。
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
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碎石,碎石采用反击破设备加工。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概述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指在水下进行的混凝土灌注作业。
这种施工方式是在工程建设中很常见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但是,水下环境往往比较特殊,对混凝土的灌注要求也比较高。
本文就针对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要点进行阐述。
水下环境分析水下环境的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因素都较大地影响着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因此,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之前,必须对水下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水下环境的温度。
水下温度较低,会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强度发展,因此需要在混凝土加水的过程中加热水,使其与混凝土的温度相同。
其次,还要考虑水下压力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不同深度的水下压力不同,而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也与压力密切相关。
因此,需要根据水下压力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方式。
最后,需要了解水下环境中水流的速度和方向。
这样可以调整施工顺序和施工方式,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均匀性和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根据水下环境的压力、温度和流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比陆上施工要更加严格。
在水下环境中,混凝土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刷和撞击,因此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以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需要根据水下环境的温度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如果水温较低,则需要提高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以加速混凝土的凝固和强度发展。
施工工艺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需要采用专门的施工工艺,以确保混凝土灌注的质量和稳定性。
首先,在进行灌注施工前,需要对灌注区域进行清理和处理,以去除附着在海底的沙石和漂浮物等物质。
然后,对灌注区域进行钢管的安装和定位。
其次,需要在灌注区域周围设置密封围堰,并采用深层灌注的方式进行施工。
深层灌注的方式可以保证灌注均匀,并防止空洞和裂缝的产生。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检测,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强度、密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水下混凝土灌注要点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指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压、水流、混凝土的离析和水泥水化等因素。
以下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之前,需要进行下列的准备工作:1.定义灌注的目的、深度和形状。
2.测量水下的具体情况,如水流速度、水文结构和水底情况等。
3.确定施工现场的位置和灌注的方式。
4.测量和确定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配比。
5.确定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浓度。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泥的品种和等级。
2.混凝土的配比,尽量控制水灰比,以避免离析和抗压强度不足等问题。
3.可控制凝结时间的掺和剂,主要包括缓凝剂、加速剂和凝胶材料等。
4.用于降低水下混凝土渗透性的添加剂,例如膨胀剂和粘土等。
混凝土浆的制备混凝土浆的制备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关键。
在制备混凝土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混凝土浆应在陆地上制备,并通过管道或泵送到施工现场。
2.混凝土浆的浓度不能太低,否则容易分层或泄漏。
3.混凝土浆的流动性应该适中,太流动的浆体容易被水冲刷而形成空洞,而太稠的浆体则难以均匀地灌注。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深水施工,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速度,以避免混凝土泄漏。
2.均匀的混凝土灌注应当从低点开始进行,然后向高处均匀灌注。
3.在混凝土完全硬化之前,应当尽量避免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外来荷载,否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裂缝或剥落。
4.混凝土灌注需要注意方向和水流的影响,应避免混凝土受到水流的冲刷。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水下环境和混凝土材料等多种因素。
在进行灌注之前,需要制定好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密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下面就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前准备1. 确定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级,制定施工方案。
2.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水下环境和地质情况,确定施工方式和设备。
3. 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二、施工过程1. 钻孔首先需要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时需要注意控制钻孔的偏差,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和直径精度。
2. 清洗孔口钻孔完成后,需要对孔口进行清洗,清除孔内杂物和泥沙等。
清洗时需要使用高压水枪,确保孔口清洁。
3. 安装钢筋笼在孔内安装钢筋笼,钢筋笼的长度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的安装需要注意控制笼子的偏差,确保笼子的垂直度和直径精度。
4. 灌注混凝土在钢筋笼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灌注。
灌注混凝土时需要使用水下混凝土泵,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灌注混凝土时需要注意控制灌注速度和压力,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5. 振捣混凝土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需要进行振捣。
振捣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振捣时需要注意控制振捣的力度和频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6. 拔管混凝土充分凝固后,需要进行拔管。
拔管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拔管设备,确保拔管的安全和顺利。
三、施工后处理1. 检查灌注混凝土的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3. 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 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的详细介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和准备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一、施工要点:1.施工前准备: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水下作业技能和经验,熟悉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并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2.测量定位: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前,需要进行测量和定位工作,确定灌注区域的边界和高程。
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标记好施工位置。
3.安全防护: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应佩戴合适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滑鞋、救生衣等。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混凝土材料:选择质量可靠的混凝土材料,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稳定性能满足要求。
在施工前要进行试块试验,确认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5.灌注施工: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混凝土泵、管道、搅拌机等。
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浆体压力,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地填充到灌注区域,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6.环境条件: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环境条件对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施工前要了解水质、水温、流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在水下施工中要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并及时清除杂物和垃圾。
7.施工记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和监测工作。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如混凝土配制比例、流量、压力、灌注速度等。
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灌注质量和施工效果,并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控制措施。
二、注意事项:1.安全措施: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
在进行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并设立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和指导。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
2.混凝土质量: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
在进行施工前,要进行混凝土试块试验,确认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稳定性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指在水下进行混凝土灌注的工程施工过程。
它广泛应用于水下建筑、海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水下施工相比于陆地施工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环境调查和前期准备: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和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水下地质情况的了解、水下潮流和水动力特性的研究以及加固和保护设施的建立等。
2. 施工方案设计:针对具体的水下施工情况,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这包括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选择、施工现场布置等。
施工方案应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要考虑施工安全和经济合理性。
3. 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准备: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这包括水下适用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试验,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 施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调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需要使用特殊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这包括水下泵车、水下挖掘装备、水下灌注桩的施工工具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需要经过调试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5. 混凝土灌注过程的控制和监测: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灌注过程。
包括中间件的承载力、水位的控制、灌注流量和压力的控制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
6.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建立: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需要建立严格的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这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施工场地的标志和围挡、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等。
同时,还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7. 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包括混凝土灌注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的检测、灌注孔隙率和强度的检测、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检查等。
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
8. 施工后维护和管理: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现阶段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其原理混凝土拌和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
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第一、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1)施工现场要有备用发电机,要保证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进行选择。
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密封垫圈。
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同时,储料斗的大小要满足首次封底混凝土存储数量的要求。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规定。
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P.O32.5以上的水泥。
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
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碎石,碎石采用反击破设备加工。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一、水下灌注砼的性能参数1、砼原料粗骨料宜选用卵石,石子含泥量小于2%,以提高砼的流动性,防止堵管。
2、砼初凝时间一般砼初凝时间仅3~5小时,只能满足浅孔小桩径灌注要求,而深桩灌注时间约为5~7小时,因此应加缓凝剂,使砼初凝时间大于8小时。
3、砼搅拌方法和搅拌时间为使砼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应按合理的配合比将水泥、石子、砂子倒入料斗后,先开动搅拌机并加入30%的水,然后与拌合料一起均匀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如砂、石含水率较大时,可适当控制此部分水量),最后加水到出料时间控制在60~90秒内。
4、坍落度选择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毫米之间,砼灌注距桩顶约5米处时,坍落度控制在160~170毫米,以确保桩顶浮浆不过高。
气温高,成孔深,导管直径在250毫米之内,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二、砼灌注操作技术1、首批砼灌注砼灌注量与泥浆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孔直径有关。
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砼量越多,由于砼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砼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砼,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砼,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砼,然后再稍拉导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这样能使砼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加入砼,进行后续灌注。
2、后续砼灌注后续砼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砼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砼,牵动导管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后续砼的顺利下落,否则砼在导管中存留时间稍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导管间磨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缓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导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砼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间有大量空隙,后续砼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砼,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砼灌注操作要点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技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建筑类型。
水下砼灌注操作是钻孔灌注桩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将介绍水下砼灌注操作的要点。
一、准备工作1. 装备准备:确保所有所需设备和工具都已经到位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包括钻机、钻杆、钻头、搅拌车、搅拌机、输送泵等。
2. 施工准备:确保施工场地的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施工进行,清除水下积水,确保施工现场处于安全状态。
二、钻孔作业1. 钻孔进场: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钻孔的布置位置和深度,确定钻孔间的间距。
2. 钻孔操作:选用合适的钻头和钻杆进行钻孔作业。
钻孔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钻孔的深度控制,同时密切关注孔壁的稳定性,及时采取补充注浆和支护措施。
3. 钻孔结束:钻孔至设计要求深度后,测量钻孔的深度和直径,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三、砼灌注操作1. 砼配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配比比例。
根据水下施工的特殊性,通常采用富水砼来控制砼的流动性。
2. 砼搅拌:将所需的材料送至搅拌车或搅拌机中进行搅拌,保持搅拌过程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砼输送:使用输送泵将搅拌好的砼送至作业现场。
4. 砼灌注:通过钻孔管将砼从底部开始灌注至钻孔中,保持砼的均匀流动。
在灌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砼气孔和空隙的产生,防止砼分层和堵塞。
5. 砼抗洗除:在灌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抗洗除。
使用潜水泵将洗刷过程中的水和泥浆抽出,确保钻孔内的砼质量达到要求。
6. 新鲜砼养护:在砼灌注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新鲜砼的养护。
通常采用水养护或喷水养护的方式,保持砼的水分充足,防止砼表面干裂。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包括钻孔进度、砼配比、灌注量等。
及时记录施工中的重要事项和质量问题,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 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砼坍落度、抗压强度、含气量等项目。
确保施工中的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砼灌注操作要点范文一、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区或需要抗拔力强的工程。
水下砼灌注操作是指在水下环境中进行砼灌注作业,由于水下环境的限制,操作要点与陆上砼灌注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从钻孔灌注桩的水下砼灌注操作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二、水下砼灌注操作要点1. 水下钻孔施工设备准备在进行水下砼灌注操作前,需要事先准备好适用于水下环境的钻孔设备。
这些设备要具备防水、防腐蚀和耐压能力,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水下钻孔设备包括水下钻头、水下管道、水下泵等。
2. 钻孔准备工作水下钻孔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定钻孔位置、进行钻孔标志和定位,以及清理钻孔位置的杂物等。
在水下环境中,由于视线受限,这些工作相对困难,需要依靠潜水员的操作。
3. 钻孔操作水下钻孔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控制钻孔深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钻孔的深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孔底标高。
(2)钻孔质量控制:在钻孔过程中,要注意钻孔的直径和垂直度,确保钻孔的质量满足要求。
(3)钻孔涌水处理:由于水下环境中易出现涌水现象,需要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涌水处理,以确保钻孔质量和施工进度。
(4)钻孔结束处理:钻孔结束后,需要进行清理工作,包括清除孔内的泥浆和杂物等。
4. 钢筋安装在进行水下砼灌注操作前,需要进行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是保证桩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水下钢筋安装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钢筋的定位和间距要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钢筋的垂直度。
(2)钢筋连接要牢固可靠,采取适当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材料。
(3)处理钢筋与钻孔壁的间隙,确保水泥浆能够充分包裹钢筋。
5. 砼配制和输送水下砼灌注操作需要在水下完成砼的配制和输送工作。
砼配制要注意以下要点:(1)配合比的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砼的强度和耐久性。
(2)砼的齐料和浆化要充分,在水下环境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齐料和浆化的效果。
混凝土水下浇筑的实用技巧一、前期准备1.1.材料准备水下混凝土浇筑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水泥、石灰、砂子、骨料等。
在水下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应该选择颗粒级配合理的骨料,同时应该根据混凝土的应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水泥品种,以及适当的掺合料。
1.2.工具准备水下混凝土浇筑需要使用专业的水下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水下混凝土泵、水下混凝土输送管道、水下混凝土振捣器、水下封闭式模板等。
此外,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水下作业人员,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等。
二、水下混凝土浇筑技巧2.1.混凝土配合比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配合比应该根据施工环境、混凝土用途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水泥、砂子、骨料等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中应该特别注意水泥的掺量,应该根据水下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合理控制水泥的掺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混凝土浇筑前的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水下施工环境进行评估,检查水下泵车、输送管道等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以及对水下模板进行检查和修复。
在浇筑前还应该确保混凝土可以均匀地流向模板的每个部位,防止混凝土流失或积聚。
2.3.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适时使用水下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并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同时,混凝土振捣还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2.4.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水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对混凝土进行水下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水下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3.1.安全注意事项水下混凝土浇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配备专业的水下作业人员,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水下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水下泵车、输送管道等设备发生故障,避免发生事故。
3.2.施工环境注意事项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施工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施工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1. 引言水下混凝土灌注是一种在水下进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适用于建设水下基础设施、海底管道、渡槽等工程。
本文将介绍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施工准备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以确保顺利进行施工。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施工准备要点:•确定施工位置和范围: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灌注施工的位置和施工范围。
•准备施工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浆等混凝土材料,以及适当数量的混凝土灌注设备和工具。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设置防护栏杆、提供救生设备等。
•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设备和工具的正常工作状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3. 施工流程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施工界限在进行灌注施工之前,需要先确定灌注的界限,确保混凝土在预定的范围内灌注。
3.2 准备灌注设备在开始灌注之前,需要准备好灌注设备,包括打桩机、混凝土泵等。
确保这些设备正常工作并且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3.3 灌注混凝土将预先准备的混凝土通过灌注设备注入到水下施工区域。
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并控制好灌注速度,避免混凝土流失和堆积。
3.4 成型和养护在灌注完成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成型和养护工作。
通过使用养护剂和覆盖保护材料,确保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4. 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事项:4.1 混凝土配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合理选取混凝土配比。
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
4.2 灌注速度控制灌注速度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灌注速度,避免混凝土流失或堆积。
4.3 混凝土养护水下混凝土在养护期间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使用适当的养护剂和覆盖保护材料,保持充分湿润和适宜的温度,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
4.4 施工安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在桥梁、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要点。
一、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水下混凝土灌注所使用的混凝土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和初凝时间。
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宜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应小于导管内径的 1/6 至 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 1/4。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 40%至 50%。
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准备(1)导管:导管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重要设备,其直径应根据桩径和混凝土浇筑量来确定,一般宜为 200 至 350 毫米。
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性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
(2)料斗:料斗的容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不小于 1 米的要求。
(3)吊车:用于提升和下放导管和料斗。
3、场地准备施工现场应平整、坚实,保证吊车和混凝土运输车辆的通行顺畅。
同时,应设置好泥浆排放和处理设施,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和环保。
二、清孔清孔是为了清除孔底的沉渣和泥浆,保证混凝土与孔壁的良好结合。
清孔方法有抽浆法、换浆法、掏渣法等。
清孔完成后,应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和泥浆性能指标,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0 毫米,泥浆比重应在 11 至 12 之间,粘度应在 18 至 22 秒,含砂率应小于 4%。
三、首批混凝土灌注1、计算首批混凝土方量首批混凝土的方量应满足导管埋深不小于1 米的要求,计算公式为:V =πD²/4 × (H1 + H2)+πd²/4 × h1其中,V 为首批混凝土方量,D 为桩孔直径,H1 为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取 04 米,H2 为导管初次埋置深度,d 为导管内径,h1 为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 H2 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在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其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整个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灌注桩的质量,以下将详细介绍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要点。
一、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
骨料:粗骨料宜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应根据桩径和钢筋间距合理选择;细骨料宜选用中砂。
外加剂: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可适量添加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水:应使用符合混凝土拌合要求的清洁水。
2、设备准备导管:导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内壁光滑、顺直,直径一般为 200 300mm,节长一般为 2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 4m。
漏斗和储料斗:漏斗和储料斗的容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小于 1m。
灌注设备:如灌注泵车、吊车等,应保证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现场准备桩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应安放到位,并固定牢固。
施工现场应具备良好的道路、水电等条件,保证混凝土运输和灌注的顺利进行。
二、混凝土的配制1、配合比设计根据灌注桩的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宜为 180 220mm。
2、混凝土的拌合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原材料的计量和投料。
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应足够,确保混凝土拌合均匀。
三、首批混凝土灌注1、计算首批混凝土的方量首批混凝土的方量应能满足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小于 1m 的要求。
计算公式为:V =πD²/4 × (H1 + H2) +πd²/4 × h1,其中 V 为首批混凝土方量,D 为桩孔直径,H1 为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H2 为导管初次埋置深度,d 为导管内径,h1 为桩孔内混凝土达到 H2 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砼灌注操作要点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工程方法,其水下砼灌注操作是保证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下砼灌注操作的要点,以保证工程质量。
1. 建立水下灌注场地:首先需要在水下建立灌注场地,选择平整、深度适宜的场地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砼灌注质量。
2. 钻孔施工:进行钻孔施工之前,要将施工区域进行打捞、清理,确保施工区域无任何杂物。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定位、测深,钻孔的直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要定期检查工具的磨损情况。
3. 钻孔胶结:将满足要求的砼胶结材料进行水下施工,其中砼胶结材料的配制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砼胶结质量。
在注入砼胶结材料时,要确保砼胶结材料完全填充到钻孔内,避免出现空洞。
注入砼胶结材料之后,要进行垂直搅拌运动,使砼胶结材料达到均匀分布。
同时,要确保砼胶结材料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避免产生任何空洞或弱点。
4. 砼灌注:在完成钻孔胶结后,需要进行砼灌注作业。
灌注砼的配制要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水灰比、砼强度等。
在进行砼灌注作业时,要确保灌注设备的运行正常,控制砼灌注的速度和流量,保证灌注砼均匀分布到钻孔中,并且灌注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搅拌状态,以避免出现空隙或分层现象。
在砼灌注完成后,要进行顶管处理,保证砼灌注结束后,桩身出水口以上的管道内无任何砼。
5. 压实和养护:灌注砼后,需要进行压实和养护工作。
压实作业可以根据砼灌注的深度、孔径和场地条件进行选用,例如应用压实器进行钻孔周边的压实。
同时,对灌注桩进行养护,以保证砼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期间,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和温度控制,以确保砼的养护效果。
6. 质量检测:水下砼灌注结束后,要对钻孔灌注桩进行质量检测。
包括外观检查、尺寸和形状检测、强度检测等。
通过检测结果,评判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水下砼灌注操作要点包括建立水下灌注场地、钻孔施工、砼胶结、砼灌注、压实和养护以及质量检测等环节。
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控制要求的达标,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的工程质量。
水下桩浇筑混凝土注意事项水下桩的浇筑,就像是在水里搞个大工程一样,得小心翼翼,别让那水给你捣乱了。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可要做好真是门学问。
咱们不妨聊聊这其中的门道,让你做这个工程时少走弯路,省心又省力。
1. 水下桩浇筑的前期准备1.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首先,混凝土的选择可是个大问题。
你要知道,水下环境可不比陆地上干干净净的地方。
水下桩的混凝土得有很强的抗水性和抗压性,像咱们常说的,“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水下能正常固化,最好选择专门用于水下工程的混凝土配方,确保它能在水里“稳住阵脚”。
1.2 设备检查与准备设备也是重中之重。
你可别觉得设备只是辅助工具,实际上,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浇筑前,要仔细检查搅拌机、泵送设备、浇筑工具等,确保它们的状态良好。
像咱们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保养好,才能让混凝土顺利下去,不至于出现那种“跑冒滴漏”的情况。
2. 水下桩浇筑的注意事项2.1 水流对混凝土的影响水流的影响可是个大问题。
你想啊,水流如果太强,混凝土一撒下去可能就被冲走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在浇筑过程中使用防水帷幕或盾牌,将水流挡在外面。
想象一下,这就像给混凝土穿上一层“防护服”,不让它受水流的折磨。
2.2 施工时机的把握施工时机也得选对。
一般来说,水下桩的浇筑最好在水流较平稳、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这施工时机的选择就是“天时”,确保你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
这样混凝土才能顺利浇筑,达到预期效果。
3. 水下桩浇筑后的养护与检查3.1 养护工作水下桩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绝对不能马虎。
混凝土在水下固化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
你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专门的养护剂,确保混凝土不因干燥而开裂。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际上决定了最终的工程质量。
3.2 检查与修复最后,别忘了对桩体进行检查。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桩体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没有出现裂缝或其他质量问题。
编号:AQ-JS-08722(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Key points of underwater concrete pouring construction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现阶段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其原理混凝土拌和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
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第一、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1)施工现场要有备用发电机,要保证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进行选择。
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密封垫圈。
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YF-ED-J414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现阶段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其原理混凝土拌和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
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第一、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
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1)施工现场要有备用发电机,要保证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进行选择。
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
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密封垫圈。
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同时,储料斗的大小要满足首次封底混凝土存储数量的要求。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规定。
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P.O32.5以上的水泥。
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
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
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碎石,碎石采用反击破设备加工。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
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
3)为提高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掺入外加剂,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总之,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与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适应。
合适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
的可塑性和粘聚性,易于在导管中流动而又不易离析。
而且一般来说,当水下混凝土的强度高时,其耐久性也好。
因而要从水泥标号的选择、水泥及水的用量比例、骨料的种类和性质及掺用外加剂等几个方面考虑来保证混凝土质量。
而且要保证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要搅拌均匀,如混凝土搅拌和输送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或离析泌水现象,流动性差时,要严禁使用。
第三、加强灌注施工工艺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混凝土桩施工的重要环节。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钢筋笼和钻孔的中心要对应,定位要准确。
如果是不放到孔底的钢筋笼,要特别注意吊环、吊钩的强度及牢固性。
钢筋笼吊放时要
保持轴线顺直,位置居中,严禁碰撞孔壁,以免产生坍孔。
同时,钢筋笼在精确就位后必须进行加固,防止浮笼或移位,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安设导管,导管尽量放置在孔中心,同时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拆除导管时要保证竖直吊拆不晃动,缓慢进行。
2)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打开封闭阀,灌入首批混凝土进行封底,混凝土封底时,导管埋深控制在1.5m左右。
3)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
根据导管内混凝土压力与管外水压力平衡的原则,导管内混凝土
必须保持的最小高度为:Hd=RwHw/Rc。
而管中混凝土的体积就应为Vd=πd2•Hd/4(d为导管直径)。
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会导致泥水从导管底口进入。
如果出现这种导管入水现象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机清出,然后重新下导管灌注。
4)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确认导管埋深,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
此时要注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不返
出浆时可以适当缓慢向上提拔震动导管,迫使混凝土灌注。
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
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如果导管埋人混凝土过深,易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致使导管无法拔出造成事故。
而提管过程中要缓缓上提,如过猛易使导管被拉断。
所以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到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
同时应注意灌注速度。
5)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0.8m高度,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其凿除。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将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
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时易出现问题的各个基本步骤,同时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比如混凝土拌制后,应在1.5h之内尽量灌注完毕。
再如清孔须彻底,如果清孔不彻底会造成混凝土中夹泥;又如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滑槽徐徐流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
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否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提高,需要建筑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来保证。
不仅要在
规程示范文本文件编号:YF-ED-J4140设计上提出科学方案,灌注时提高水下施工质量,验收时也要认真对待。
对于质量差、无法利用的桩要提出补桩或其它措施。
成桩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绝对不能忽视。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