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对页岩气储层的控制作用_以中下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_王阳
- 格式:pdf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6
川西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周杨;金思丁;刘岩;刘四兵;张全林【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24(42)1【摘要】[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的泥页岩不仅包含重要的环境生命演化信息,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对其开展精细地层年代学研究具有生产及科研的双重价值。
[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探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层序沉积特征,对川西南地区金页1井筇竹寺组页岩地层开展了旋回地层学研究。
[结果与结论](1)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测井响应特征,认为钾元素测井序列是最适合古环境、古气候的替代指标。
(2)将钾元素深度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识别出偏心率和斜率周期(405 kyr,131 kyr,95 kyr,36.4 kyr,28.2 kyr);并结合相关系数分析,以不同沉积速率为限,将整段曲线划分为四段,分别进行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的带通滤波;以周缘地区的年代地层年龄526.86±0.16 Ma为年龄控制点,建立了金页1井筇竹寺组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3)筇竹寺组共记录了29个长偏心率周期,四段地层的最优沉积速率分别为2.5,2.9,3.4和4.8 cm/kyr。
(4)以405 kyr的轨道调谐为基础的沉积噪音模型DYNOT及ρ1曲线重建了筇竹寺组沉积时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以该曲线为理论参照,在筇竹寺组中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个最大海泛面及与之对应的T-R旋回;4个三级层序的沉积时限从下到上为3.18,2.03,2.97和3.63 Ma,分别包含了8个,5个,7个和9个长偏心率周期。
(5)海平面变化曲线的低值对应了全球碳同位素负偏,推测是由于海平面的下降引起的有机质发生氧化,并向海水释放碳同位素偏轻的无机碳,形成碳同位素负偏。
【总页数】16页(P142-157)【作者】周杨;金思丁;刘岩;刘四兵;张全林【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2.海相页岩有机质碳化的电性证据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例3.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4.基于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页岩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5.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热演化史及页岩气成藏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特征董大忠;程克明;王玉满;李新景;王社教;黄金亮【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0(031)003【摘要】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发育与分布,深水陆棚沉积中心黑色页岩厚度最大;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高,平面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TOC>2%)与深水陆棚相分布一致,纵向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集中发育在各组的中下部-底部,连续厚度约30~50 m,有机碳含量在4%以上;黑色页岩脆性矿物丰富、含量大,粘土矿物单一、无蒙脱石,与美国产气页岩相似;基质孔隙、微裂缝发育,成丝状、网状及蜂窝状分布,岩心实测孔隙度为2%~16%,具有较好的孔、渗能力;黑色页岩钻井气显示活跃,岩心含气量在最低工业开发含气门限之上,等温吸附模拟甲烷吸附能力强,综合含气性特征与北美产气页岩类似.总体认为,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是较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总页数】13页(P288-299,308)【作者】董大忠;程克明;王玉满;李新景;王社教;黄金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下扬子皖南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 [J], 黄保家;施荣富;赵幸滨;周刚2.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J], 周文;王浩;谢润成;陈文玲;周秋媚3.上扬子区古生界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勘探启示 [J], 曹涛涛;宋之光;王思波;夏嘉4.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的初步研究 [J], 梅冥相;马永生;邓军;张海;孟晓庆;陈永红;聂瑞贞;张从5.下扬子北部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 [J], 赵挺;段宏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气储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及储层评价--以上扬子古生界页岩气储层为例郭少斌;黄磊【摘要】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self-generated and self-contained, and gas-bearing property should be focused on during reservoir evaluation. Based on test data of core samples from 7 wells of Paleozoic i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beginning with gas conten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gas-bearing property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TOC, Ro , porosity, isothermal adsorption data, illite/smectite formation content and movable fluid percentag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aking 0. 5 m3/t as the boundary between reservoir and non-reservoir was practicable, and each parameter appears its relationship to total gas content.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theory, reservoir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Referring to previous results and empirical data, reservoir evaluation scheme and space image characteristics were accomplished.%页岩气藏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在进行储层评价时,应该重点考虑含气性。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相与沉积环境樊佳莉【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7(36)5【摘要】识别不同的页岩岩相是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沉积于深水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为潜在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系。
划分出下扬子地区X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相类型,并确定了岩相与有机质丰度(TOC)的关系。
根据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矿物组分、含有物、伽马测井等特征,识别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段的4种岩相:(1)纹层状硅岩岩相;(2)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岩相;(3)灰质泥岩岩相;(4)纹层状灰岩岩相。
X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深水下斜坡相-盆地相。
纹层状硅岩岩相和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岩相沉积于盆地相,沉积界面位于风暴浪基面和碳酸盐岩补偿深度(CCD)之下,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纹层状硅岩w(TOC)>10%,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w(TOC)为2%~10%。
纹层状灰岩岩相和灰质泥岩岩相沉积于下斜坡相,其沉积界面位于碳酸盐岩补偿深度(CCD)附近或之上,不利于有机质富集,w(TOC)一般小于2%,表明岩相控制了有机质丰度(TOC)。
【总页数】8页(P156-163)【关键词】岩相;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丰度;下寒武统;下扬子地区【作者】樊佳莉【作者单位】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2【相关文献】1.上扬子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J], 张钰莹;何治亮;高波;刘忠宝2.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环境与主控因素分析 [J], 久凯;丁文龙;黄文辉;张金川;曾维特3.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 [J], 赵建华;金之钧;林畅松;刘光祥;刘可禹;刘忠宝;张钰莹4.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有机质孔隙类型及发育特征 [J], 刘忠宝; 边瑞康; 高波; 王鹏威; 王濡岳; 金治光; 杜伟5.湘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J], 祝庆敏;卢龙飞;潘安阳;陶金雨;丁江辉;刘旺威;黎茂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第40卷第10期2020年 10月· 1 ·压力演化对页岩气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王濡岳1,2,3 聂海宽1,2,3 胡宗全1 刘光祥1 席斌斌4 刘伟新4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3.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摘要: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表明,地层压力对于页岩气的保存及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明确压力演化对页岩气储层演化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依据岩相、物性、孔隙结构、包裹体分析与页岩微观特征等资料,研究了压力演化对页岩气储层的控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受岩相、埋深与压力演化的共同控制,孔隙压力超压对埋藏压实具有抑制作用,总体上有利于页岩有机孔的保持和物性向好;②泄压期次与泄压强度影响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岩相页岩的差异演化对高应力敏感性黏土质页岩的影响尤为显著,而对硅质页岩的影响则较低; ③区域抬升与泄压时期晚、泄压时期短和泄压强度低最有利于有机孔的保持和页岩气储层物性向好;④盆内深层页岩气泄压程度低,保存条件优越,储层物性普遍优于盆缘常压—超压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与黏土质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⑤盆缘常压区泄压程度较高,富黏土质页岩储集性能降低,封盖性增强,并逐渐演化为直接盖层。
关键词:地层压力;压力演化;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晚奥陶世五峰期—早志留世龙马溪期;页岩气;四川盆地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0.10.001Controlling effect of pressure evolution on shale gas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WANG Ruyue 1,2,3, NIE Haikuan 1,2,3, HU Zongquan 1, LIU Guangxiang 1, XI Binbin 4, LIU Weixin 4(1. Sinopec Petroleun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 Beijing 100083, China ;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 Beijing 100083, China ; 3. Sinopec 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Gas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 Beijing 100083, China ; 4. Wuxi Branch ,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 Wuxi , Jiangsu 214151, China )NATUR. GAS IND. VOLUME 40, ISSUE 10, pp.1-11, 10/25/2020.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marine shale gas in southern China shows that formation press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reservati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evolu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this paper took the shale of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pressure evolution on shale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lithofacies, physical property, pore structure, inclusion analysi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data.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s of a shale gas reservoir are under the joint control of lithofacies, burial depth and pressure evolution. And the pore overpressure inhibits the burial compaction, which is generally benefic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organic po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Second, the period and the intensity of pres-sure relief influence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f different lithofacies in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igh stress-sensitive argillaceous shale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but less on siliceous shale. Third, regional uplift and late pressure relief, and short pressure relief duration and low pressure relief intensity are the most benefic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organic po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Fourth, the deep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 have low pressure relief degree and superi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pressure–overpressure area along the basin margin. And organic-rich siliceous shale and argillaceous shale both have better reservoir properties. Fifth, in the nor-mal-pressure area along the basin margin, the pressure relief degree is higher, and the argillaceous-rich shale gradually evolves into direct cap rocks as its sealing capacity increases and the reservoir capacity decreases.Keywords: Formation pressure; Pressure evoluti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Pore structur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Sichuan Basin基金项目:中国石化重点科技项目“深层页岩气多维度地质工程参数评价研究”(编号:P2004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演化机理及评价方法”(编号:41872124)。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探讨张飞燕【摘要】The lower Cambrian Hetang Formation is one of vital shale gas exploration horizons in the lower Yangtze area. Taking the or-ganic matter rich argillutite as the subject investigated, 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gional structural evolution setting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ly drilled Xuanye No.1 and Wanning No.2 wells analyzed lower Cambrian shale features, discussed favor-able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The result has considered that the Huangqiao—Wuxi low folded belt is the favorable lower Cambrian shale gas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in lower Yangtze area.%下寒武统荷塘组是下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以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实钻井宣页1井、皖宁2井等分析了下寒武统页岩特征,探讨了其有利勘探方向,认为黄桥—无锡低褶带是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较有利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7页(P25-30,47)【关键词】下扬子;下古生界;下寒武统;页岩气【作者】张飞燕【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 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在未来我国能源战略中,以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能源补充和接替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进行的全国重点区域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初步评价工作就是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奠定基础、准备条件的。
浅析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的影响页岩储层是一种低孔隙、低渗透、非均质、吸附储层,其储集特征主要由母质组分、有机质类型和含量、次生孔隙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
沉积环境作为影响页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页岩储层的发育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沉积环境是页岩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物性质差别很大,从而导致页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特点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海相页岩为例,由于其沉积环境的海洋化学特性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其烃源岩类型、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及排热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供油烃源的质量和数量沉积环境对烃源岩的物源提供及有机质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沉积环境中的有机物来源,其含量和成分会直接决定烃源岩储层的质量和矿化程度,这对于页岩储层发育和油气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海域浅海生物粉砂砾屑岩带等环境下往往使烃源岩中的骨炭体含量降低,而富含有机酸的湖盆环境往往使烃源岩中骨炭体含量增加。
二、页岩成熟度沉积环境影响着烃源岩的成熟程度,进而影响着页岩储层的性质。
在同一油气地质构造下,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的成熟度不同,致使烃源岩的物性参数有很大的不同,在有机质类型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烃源岩物性有着显著的差异。
三、次生孔隙发育页岩储层的次生孔隙是指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成岩作用的岩石所形成的孔隙,其发育的程度和类型往往与岩石的成分、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岩过程中的渗流和化学作用等密切相关。
在不同环境下,页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也是不一样的,导致页岩储层的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分布模式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沉积环境作为页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对页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发育、烃源资料组成等多个方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页岩储层评价和预测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影响因素,综合进行评价,以达到科学合理的预测结果。
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王同;熊亮;徐猛;董晓霞;周瑞琦;付晓宁【摘要】根据川南地区绵阳—长宁拉张槽3口井的源储实验资料研究表明,川南地区筇竹寺组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演化程度高、高脆性等特征,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B1井区保存条件较好。
微观储集空间分为有机孔、无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脆性矿物粒间孔、粒内溶蚀孔及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构造微缝、成岩收缩缝和溶蚀缝)3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类型,孔隙形态表现为细颈墨水瓶广体孔含少量狭缝形孔和平板、楔形缝2种结构,孔径分布复杂,以中孔为主,少量微孔及大孔。
优质页岩孔容、BET比表面积较大,为页岩游离气及吸附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吸附空间。
其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成岩作用、孔隙流体压力的控制。
%Experimental source-reservoir data from three wells in the Mianyang-Changning intracratonic sag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showed that the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features high TOC, thick black shale, high maturity, and high brittleness. Although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has experienced multiple episodes of tectonic movement, the B1 well block still has favorabl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Micro⁃reservoir space includes organic pores, inorganic pores ( intercrystal pores in clay minerals,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intra⁃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s in brittle minerals, and intergranular pores in pyrites), and micro⁃cracks ( micro⁃structural seams, diagenetic shrinkage joints and dissolution seams) , and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9 types. Most of the pores have narrow necks, and some are slit type holes. Fractures are tablet or wedge shaped. Mesoporeswere abundant , and there also exist micropores and macropores. High quality shales have high entrance and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free and adsorbed gas. TOC, maturity, diagenesis and pore fluid pressure determined the difference of pore type and distribut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8页(P197-203,210)【关键词】微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筇竹寺组;下寒武统;页岩气;川南地区【作者】王同;熊亮;徐猛;董晓霞;周瑞琦;付晓宁【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 6100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分公司,太原 030000;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 610016;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7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中国也加快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步伐。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储层特征高建文;吴南;刘逸强;丁扬【摘要】根据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扬子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岩相、地化特征、孔隙结构和含气量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井沱组可以划分为泥/页岩、白云质泥岩、纹层状微晶/粉晶白云岩、非层状微晶/粉晶白云岩、含生屑含泥晶/粉晶白云岩、泥质粉晶灰岩等6种岩相;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为0.80%~4.82%;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Ⅲ型为主,热成熟度为2.0%~3.2%;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为2.0%~ 57.0%,平均为20.6%;脆性矿物含量为18.9%~70.0%,有利于水力压裂;页岩孔隙度为0.27%~ 1.59%,渗透率为(0.000 1 ~0.002 4)×10-3 μm2;孔隙类型有微裂缝、泥晶间微孔隙、解理缝、粒屑内微孔隙,其中泥晶间微孔隙较多,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6页(P14-18,42)【关键词】页岩气;岩相;地化特征;脆性矿物;含气量【作者】高建文;吴南;刘逸强;丁扬【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大港油田采油二厂,河北黄骅 0611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页岩气作为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日益受到重视[1-6]。
前人研究表明,中扬子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 [7-9]。
但是对于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的研究主要是从烃源岩的角度出发,缺乏从储层角度开展详细论述与刻画,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中扬子地区地处扬子陆块中部,南有雪峰江南造山带,北有东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为16 个Ⅲ级构造单元,油气勘探区域划分为江汉平原区、湘鄂西区、鄂西渝东区。
浅析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的影响页岩储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储层,其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
在页岩储层发育过程中,沉积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会对页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和产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的影响机制、页岩储层的主要沉积环境类型及特征、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产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时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决定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二是影响了有机质的产生、堆积和演化过程。
沉积环境主要包括陆相、湖相和海相三大类型。
陆相环境是指页岩沉积在陆地上的环境,如湖泊、河道和洪积扇等,其特点是水量相对较少,水动力弱,沉积物粒度较粗。
在陆相环境下形成的页岩储层,由于沉积物粒度较大,孔隙结构主要是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孔隙度相对较高。
陆相环境通常有较多的植被覆盖,有机质丰富,有利于页岩中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
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响页岩储层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影响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两个方面。
沉积环境中水动力较强、沉积物粒度较大的陆相环境有利于形成孔隙度较高的页岩储层;而水动力较弱、沉积物粒度较细的湖相和海相环境则形成孔隙度较低的页岩储层。
有机质的丰度和成熟度也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
陆相环境中植被覆盖较多,有机质输入较多,容易形成有机质丰度较高的页岩;湖相环境中缺乏氧气,有机质保存较好,容易形成成熟度较高的页岩;海相环境中有机质输入较少,成熟度较低。
沉积环境是影响页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沉积环境会形成不同特征的页岩储层。
研究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页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对页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程克明;王世谦;董大忠;黄金亮;李新景【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9(000)005【摘要】页岩气是未来中国天然气储量增长重要的和现实的可接替新领域.利用中国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地质、钻井气显示以及有关地化分析数据,剖析了该区页岩气藏形成地质条件,认为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发育且区域分布稳定,并呈现出川南、黔北及湘鄂西3个与"海湾体系"密切相关的"优质源岩"分布区,是页岩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威远及黔西北毕节--大方一带在勘探震旦系灯影组气藏过程中,钻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中普遍见气侵、井涌等不同级别的气显示,部分黑色页岩层段密闭取心测试含有低--中等商业性吸附气含量(0.4~0.83 m3/t),尤其是威远地区九老洞组页岩中含气显示分布特点表明其不受气水边界及构造因素控制,而与有效页岩分布密切相关.综合研究后认为川南、黔北可作为中国页岩气藏近期突破的重要选区.【总页数】5页(P40-44)【作者】程克明;王世谦;董大忠;黄金亮;李新景【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云南省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成藏条件探讨 [J], 张海涛;张颖;朱炎铭;张旭2.宣威热水-沾益德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J], 蒋源3.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J], 任东超;陈义才;孙超亚;刘冬冬;王晓飞;郭士玉4.云南曲靖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J], 张聪;包书景;石砥石;胡琳;苑坤5.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 [J], 赵建华;金之钧;林畅松;刘光祥;刘可禹;刘忠宝;张钰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王道富;王玉满;董大忠;王世谦;黄金亮;黄勇斌;王淑芳;李新景【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3(033)007【摘要】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但对其页岩气储层的研究深度远不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有关其储集空间定量表征的成果更是鲜见.为此,借鉴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的方法和思路,以钻井资料为基础,对川南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段基质孔隙构成和裂缝发育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初步发现其储集空间具有4大特征:①脆性矿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三者产生的单位质量孔隙体积为有机质最高、黏土矿物次之、脆性矿物最少;②有效页岩段孔隙度相对较小,仅为龙马溪组的1/3~1/2,且孔隙构成以黏土矿物层间孔隙和有机质孔隙为主体;③基质孔隙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该页岩热成熟度过高,有机碳可能出现碳化,导致有机质孔隙部分出现塌陷和充填,二是成岩作用强,导致基质孔隙以中小孔隙为主,大孔隙少,岩石更加致密;④黑色页岩裂缝发育,裂缝规模以微型、小型裂缝为主,裂缝密度在顶部和中下部较大,上部相对较小,反映了筇竹寺组总体具有脆性矿物含量高、杨氏模量高、泊松比低、脆性好等特点.【总页数】10页(P1-10)【作者】王道富;王玉满;董大忠;王世谦;黄金亮;黄勇斌;王淑芳;李新景【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 [J], 黄金亮;邹才能;李建忠;董大忠;王社教;王世谦;程克明2.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 [J], 王同;熊亮;徐猛;董晓霞;周瑞琦;付晓宁3.海相页岩有机质碳化的电性证据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例 [J], 王玉满;董大忠;程相志;黄金亮;王淑芳;王世谦4.川南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页岩气纵向对比及评价 [J], 李晓萌;潘仁芳;武文竞;鄢杰;陆益祥5.川南筇竹寺组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影响因素 [J], 董晓霞;熊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黄金亮;邹才能;李建忠;董大忠;王社教;王世谦;程克明【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9)001【摘要】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高(TOC值为0.55%~25.70%,平均值大于2%),页岩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60~30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大于40%),页岩中发育丰富的纳米—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含气量高(页岩含气量0.27~6.02 m3/t,平均1.90 m3/t),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钻井过程中筇竹寺组气显示频繁并获得了工业性突破,是目前中国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之一,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威远、叙永—筠连地区是研究区内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总页数】7页(P69-75)【作者】黄金亮;邹才能;李建忠;董大忠;王社教;王世谦;程克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J], 胡琳;朱炎铭;陈尚斌;陈洁;王阳2.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 [J], 王同;熊亮;徐猛;董晓霞;周瑞琦;付晓宁3.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 [J], 王道富;王玉满;董大忠;王世谦;黄金亮;黄勇斌;王淑芳;李新景4.云南省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成藏条件探讨 [J], 张海涛;张颖;朱炎铭;张旭5.川南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页岩气纵向对比及评价 [J], 李晓萌;潘仁芳;武文竞;鄢杰;陆益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与页岩气赋存模式梁峰;吴伟;张琴;罗超;王玉满;刘宇;姜巍;卢斌【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4(44)3【摘要】近年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关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模式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为此,以川南地区W207井筇竹寺组页岩为例,以总有机碳含量(TOC)不小于1.0%为界,将筇竹寺组页岩划分出4个高有机碳页岩层段(H1—H4层),并基于大视域扫描电镜、流体注入法孔隙定量表征、三维分子结构建模与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富有机质层段页岩孔隙特征,并着重分析了H3层页岩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赋存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寺组页岩纵向上孔隙发育差异较大,其中H3层页岩孔隙系统最为有利,发育粒缘缝—有机质纳米连通孔隙—有机质基质分子内孔隙3级孔隙网络,其矿物粒缘缝与有机质纳米孔隙提供了较大的游离气储集空间,页岩有机质分子结构中普遍发育微孔,提供了较大的吸附空间;(2)微孔对总吸附量的贡献随压力增高而降低,但在30.0 MPa时仍贡献了56%以上的总吸附气量;(3)高温高压下(30.0 MPa、70℃),页岩中游离气甲烷含量占总含气量的57%,当压力由30.0 MPa降低至16.5 MPa,游离气贡献总开采气量超过80%;(4)粒缘缝、有机质纳米连通孔隙和有机质基质分子内孔隙良好的配置关系为页岩气富集及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连通体系,远离风化壳的超压层段有利于页岩孔隙发育。
结论认为,川南地区筇竹寺组H3层页岩孔隙系统发育,具备页岩气高产地质条件,是筇竹寺组下一步重点关注层段,在此基础上寻找远离风化壳、孔隙发育的超压页岩储层是筇竹寺组选区选层的关键。
【总页数】12页(P131-142)【作者】梁峰;吴伟;张琴;罗超;王玉满;刘宇;姜巍;卢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海相页岩有机质碳化的电性证据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例2.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微相研究3.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中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裂缝脉体特征及古流体活动过程4.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南寒武系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李航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3(34)6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的沉积相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大量有关研究区的文献资料,在弄清川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作用史以及地面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岩心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合等特点,将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局限台地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泻湖亚相、潮坪亚相.同时开展了对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描述的研究分析工作,研究了沉积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总页数】3页(P175-176,188)
【作者】李航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10500 成都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义北油田大43区块沙二段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2.洛河油田长7油藏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3.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微相对页岩油储层微观结构的控制作用
4.义北油田大43区块沙二段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5.洪积扇沉积微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储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