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精品word
- 格式:docx
- 大小:18.87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基本原理等2.教育学派主要的教育学派和代表人物,如巴贝尔、杜威、爱因斯坦等3.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任务等5.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主要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等;学习的过程和模式,如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二、中小学教育学科基础知识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大致框架和重大事件,如晚清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新中国建立后的教育改革等2.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等3.课程与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原则和方法;教材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宗旨4.教育评价与学生发展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设计和实施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三、教育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1.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如学科特点、学科目标、学科教材等;学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等2.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如教室管理、学生管理等3.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智慧教室、教育大数据等4.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职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如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途径5.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学科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困难、课堂管理难题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如个别辅导、课堂展示等四、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和评价1.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教师的职业素质,如教学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3.教育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实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途径;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五、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能力1.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的困难和对策2.教师的学习能力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3.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和应用4.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应用;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以上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知识点梳理总结,每个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多做题多总结,希望每个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教师资格常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 学习理论5. 教育心理学6. 教育评价理论7. 教学原则8. 教育技术9. 教育管理与领导10. 教育制度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师法律职责2. 教育法律体系3. 教育法律制度4. 教育法律守则5. 教育法律实践三、心理学1. 心理学基本概念2. 心理学发展史3. 心理学基本原理4. 心理学主要流派5. 心理学实践应用四、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的工具3. 教学设计步骤4. 教学设计实施5. 评价教学设计五、学科知识1. 各学科的基本知识2. 各学科的教学方法3. 各学科的教学设计4. 各学科的评价方法5. 各学科的教育发展六、教育实践1. 教学实践的目的2. 教学实践的步骤3. 教学实践的工具4. 教学实践的评价5. 教学实践的改进七、教育课程1. 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2. 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3. 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4. 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5. 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八、教育管理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3. 教育管理的步骤4. 教育管理的实施5. 教育管理的评价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作为考试的参加者,要想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在考试中展现出一定的教育水平和教师素质。
教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涉及到多个学科、教育理论、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首先,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理论、教学原则、教育技术等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熟悉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其次,教师资格考试还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考试内容,教师是国家的一线执教者,必须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师的法律职责,熟悉教育法律体系和制度,遵循教育法律守则,同时在教育法律实践中提高法律意识,做好依法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
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科目的要点,帮助考生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复。
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
2. 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教育学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3.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 高等教育的课程理论与设计原则
-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4.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模式
- 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
5.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模式
- 高等教育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该科目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具体的知识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能为考生提供参考,祝您考试顺利!。
知识点总结教资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实,研究内容有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2.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
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3.教育原则常见的教育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结构化教学、个性化教育等。
二、教育思想及教育学说1.教育思想的历史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儒、道、法、墨,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用主义等。
2.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罗塞福、弗洛贝尔、杜威、皮亚杰等,他们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教育学说。
三、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分为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分支。
2.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期等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
4.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帕维洛夫、沃森、斯金纳等,强调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以及环境塑造个体行为。
5.著名心理学家杜威、皮亚杰、弗洛伊德、阿德勒等。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型1.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教学模型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型等。
3.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情感、学科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的学科。
2.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4.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的培养过程。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6. 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教与学的一致性原理等。
7.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包括个别差异规律、质的飞跃规律、发展与调适规律等。
8. 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模式包括授业教育模式、育人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等。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机构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11. 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包括德育第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12. 教育的伦理:教育的伦理要求教育者要有责任心、师德高尚、对学生负责等。
13.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等。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1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评价等。
16.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
17.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
18.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19. 教育的压力与矛盾:教育的压力与矛盾包括学业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20. 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包括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劳动性质、教育的发展规律等内容。
2. 教育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学习者,包括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训练、启迪等。
3. 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形式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史论等。
4. 教育的管理与监督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
5. 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的伦理道德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操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发展、心理调控等内容。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内容,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4.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行为特征、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5.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2.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感主义教学理论等。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等。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质量分析、评价改革等。
四、课程与教学1.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主要包括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等。
教师资格证的重点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证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想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项必备的资格认证。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知识点。
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理论。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学习原理、发展原理、教育规律等,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个性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2.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和爱因斯坦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等。
3. 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学习的类型、学习的过程、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教育法律法规是监管教育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维护教育的秩序和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教育管理法规等,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细则。
四、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 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学理论、近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的过程。
3. 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翼能够帮助大伙儿!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要紧思想有:“别揠苗助长”、“别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办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学生的“普通进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要紧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学办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小孩》,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日子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通了儒家思想。
(敏试教育)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别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同意环境妨碍别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进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经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
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
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一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⑶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⑴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⑶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
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
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
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
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