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与防护》腐蚀控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42
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腐蚀是破坏金属与其他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材料腐蚀的原因、分类、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防腐方法。
一、材料腐蚀的原因材料腐蚀是由于材料表面与外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破坏现象。
其中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是主要原因。
氧化是指金属在空气中或其他氧化性气体中与氧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导致表面氧化腐蚀。
而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特定条件下受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变质或溶解的过程。
电化学腐蚀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面上生成一些电化学反应,使金属表面腐蚀。
二、材料腐蚀的分类根据腐蚀原因,材料腐蚀可分为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类。
物理腐蚀指在材料表面受到机械力作用或磨损导致的表面损害。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特定环境中受到化学作用而发生的腐蚀现象。
化学腐蚀又可以细分为氧化腐蚀、酸性腐蚀、碱性腐蚀等。
三、材料腐蚀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材料腐蚀会降低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韧性等性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寿命缩短。
在工业生产中,材料腐蚀不仅会造成设备的停工维修,增加维修成本,还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常见的防腐方法为了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材料腐蚀带来的负面影响,工程界广泛采用各种防腐技术。
常见的防腐方法包括防护涂层、阳极保护、防腐合金材料等。
防腐涂层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金属表面与外界介质的直接接触,起到防腐护材料的作用。
阳极保护则是靠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性质来保护金属表面,使金属不易腐蚀。
防腐合金材料则是在金属表面镀一层稳定、耐腐蚀的合金,增加材料的耐蚀性。
结语材料腐蚀是工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有效地控制材料腐蚀,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材料腐蚀及防护方法有所帮助。
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腐蚀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材料表面遭受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的破坏现象。
腐蚀不仅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对设备和结构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材料腐蚀进行有效的防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材料腐蚀的原因、分类及防护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材料与化学物质直接发生反应,导致材料表面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在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材料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所致的腐蚀。
微生物腐蚀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材料表面造成的腐蚀。
这些腐蚀形式各有特点,需要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
其次,根据腐蚀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材料腐蚀分为干腐蚀和湿腐蚀。
干腐蚀是指在干燥的环境中发生的腐蚀现象,主要包括氧化腐蚀、硫化腐蚀和氯化腐蚀等。
湿腐蚀是指在潮湿或液态环境中发生的腐蚀现象,主要包括腐蚀、孔蚀和应力腐蚀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蚀,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针对材料腐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防护方法。
首先是选用耐腐蚀材料,例如不锈钢、耐蚀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延缓腐蚀的发生。
其次是表面涂层防护,通过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防腐蚀涂层,可以有效地隔绝材料与腐蚀介质的接触,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采取阴极保护、阳极保护等电化学防护方法,以及改变环境条件、控制腐蚀介质浓度等措施来防止材料腐蚀的发生。
综上所述,材料腐蚀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破坏现象,对设备和结构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止材料腐蚀,需要深入了解腐蚀的原因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护方法,才能有效地延缓材料腐蚀的发生,保障设备和结构的安全运行。
材料腐蚀与防护中的腐蚀机理与腐蚀行为研究2摘要:我国在路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施工实践中,都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交通需求日益增多,人们对出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路桥工程建设事业也得到快速地发展。
但是,随着各种新情况的涌现和新技术的进步,路桥的建设和设计必须根据这些新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有效地推进我国路桥公路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道路桥梁;加宽加固设计;施工工艺1路桥公路加宽的设计施工原则1.1明确新路桥状况为了保证新旧路桥能够顺利对接,特别是在路桥工程中,深入分析其受力结构,并协调新旧工程之间的温度变化,以确保在加宽工程完成后,新旧路桥的上部和下部结构能够无缝对接并保持一致性。
1.2充分利用原有的结构对当前的路桥结构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对在实际使用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路桥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进行修建。
在施工设计阶段,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在施工过程中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现有的路桥基础,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路桥结构来进行施工设计。
1.3实用基础上的美观原则在进行桥梁与桥梁的联接时,决定不采用横向连接方式,而是选择独立建设桥梁的方法。
对于此种情况,一种新的施工工艺被开发出来,即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墩与钢箱梁组合梁桥的建设。
这一施工方法不仅有助于增强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显著降低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的发生率。
2路桥加宽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在开始加宽加固前的准备阶段,有必要深入了解旧路桥的各种具体情况。
在进行数据测试前,对工程所在的实际地理位置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包括对附近的土壤和水文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
此外,从长远的视角出发,还考虑工程施工完成后的实际使用状况,同时还必须保证测量结果具有准确性与可靠性。
材料腐蚀与防护1、材料防护的基本途径(P6)(1)提高材料本身的耐蚀性(2)改变环境(3)采用涂镀层和表面改性(4)将材料与腐蚀介质隔开(5)采用电化学保护(6)正确选材和合理设计2*减少和防止析氢腐蚀的措施(81)(1)减少或消除金属中的有害杂质(2)加入氢过电位大的成分(3)加入缓蚀剂,增大析氢过电位(4)降低和性阴离子成分3*防止点腐的措施(P102)(1)选用耐点蚀的金属材料(2)改变介质条件(3)钝化材料表面(4)阴极保护4、防止缝隙腐蚀的措施(P105)(1)合理设计(2)正确选材(3)采用缓蚀剂(4)电化学保护5*、防止电偶腐蚀的措施(P109)(1)设计和组装(2)涂层(3)阴极保护(4)绝缘措施(5)在设计上,应该尽量避免两种金属相接触,如无法避免,应采用电偶序相隔较远的两种金属(6)在结构设计上,应该避免“小阳极—大阴极”结构(7)将电偶对与腐蚀介质隔开(8)采用缓蚀剂6、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P113)(1)降低碳含量(2)合金化(3)适当的冷加工(4)适当的热处理(5)形成双相不锈钢7*、防止SCC的措施(p121)(1)合理的选材(2)消除内应力(3)涂层(4)改变介质环境(5)电化学保护8、防止腐蚀疲劳的措施(133)(1)降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2)合理的使用缓蚀剂(3)阴极保护(4)表面硬化处理9、防止冲刷腐蚀的措施(p136)(1)改进设计(2)正确选材和表面处理(3)控制环境(4)阴极保护10、防止空泡腐蚀的措施(P137)(1)改进设计(2)正确选材和表面处理(3)去除溶解在流体中的气体(4)阴极保护11、防止磨损腐蚀的措施(p139)(1)降低载荷(2)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3)使摩擦副的两个表面具有相近的硬度(4)使用减磨材料或润滑剂12、防止微动腐蚀的措施(p140)(1)表面可能引起微动的连接方式(2)对接触表面进行润滑处理(3)在接触表面加入隔离材料(4)合理选材和表面强化13、防止大气腐蚀的措施(p147)(1)提高材料的耐蚀性(2)表面涂层保护(3)改变局部大气环境(4)合理设计和环境保护14、防止土壤腐蚀的措施(p155)(1)覆盖层保护(2)改变土壤环境(3)阴极保护15、防止海水腐蚀的措施(p163)(1)合理选用金属材料(2)涂镀层保护(3)电化学保护16*防止微生物腐蚀的措施(P167)(1)使用杀菌剂或抑菌剂(2)改变环境条件抑制微生物生长(3)覆盖层保护(4)阴极保护注:带*的应重点复习,把背下来。
材料腐蚀与防护一、引言材料腐蚀是指材料在特定环境中受到氧化、化学物质侵蚀等因素的破坏和损害。
腐蚀不仅对材料的完整性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材料腐蚀的机理和方法,以及防护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腐蚀的机理材料腐蚀的机理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等。
以下将对这些机理进行简要介绍。
1.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材料在电化学环境中受到电流和电位的影响,导致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发生腐蚀的过程。
电化学腐蚀可以分为阳极腐蚀和阴极腐蚀两种类型。
阳极腐蚀是指材料在电化学环境下,作为阳极溶解或发生氧化反应而腐蚀;阴极腐蚀是指材料在电化学环境下,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腐蚀。
2. 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材料在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发生的腐蚀过程。
化学腐蚀可以是直接化学反应,也可以是材料表面受到化学物质吸附,形成新的腐蚀介质而引起的腐蚀。
化学腐蚀的速率与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3. 微生物腐蚀微生物腐蚀是指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对材料进行腐蚀的过程。
微生物腐蚀主要包括微生物产生的酸性物质引起的腐蚀以及微生物与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导致的腐蚀。
微生物腐蚀往往与湿度、温度、气氛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三、材料腐蚀的防护方法为了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并减少腐蚀造成的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腐蚀防护方法。
1. 表面涂覆表面涂覆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腐蚀防护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涂层,阻隔材料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达到防蚀的目的。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有机涂料、金属涂层和无机涂层等。
涂覆方法包括喷涂、涂刷、浸渍等。
2.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利用特定材料作为阳极,在电化学环境中提供电流以保护被腐蚀材料的一种方法。
通过阳极保护,可以将被腐蚀材料设定为阴级,从而抑制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阳极保护常用于金属结构、管道等设施的防腐。
3. 选择合适材料在设计和选择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抵抗腐蚀。
第五章腐蚀的控制⽅法第五章腐蚀的控制⽅法在不同情况下引起⾦属腐蚀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根据不同情况采⽤的防腐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产实践中⽤的最多的防腐技术⼤致可分为如下⼏类:1、合理选材,根据不同介质和使⽤件选⽤合适的⾦属材料和⾮⾦属材料;2、阴极保护:利⽤⾦属电化学腐蚀原理,将被保护⾦属设备进⾏外加阴极化以降低或防⽌⾦属腐蚀;3、阳极保护,对于钝化溶液和易钝化⾦属组成的腐蚀体系,可以采⽤外加阳极电流的⽅法使被保护⾦属设备进⾏阳极钝化以降低⾦属腐蚀;4、介质处理,包括去除介质中促进腐蚀的有害成分(例如锅炉给⽔的除氧)调节介质的PH 值及改变介质的湿度等;5、添加缓蚀剂。
往体系中添加少量能阻⽌或减缓⾦属腐蚀的物质以保护⾦属;6、⾦属表⾯覆盖层。
在⾦属表⾯喷、射、渗、镀、涂上⼀层耐蚀性好的⾦属或⾮⾦属物质以及将⾦属进⾏氧化处理。
使被保护⾦属表⾯与介质机械隔离⽽降低⾦属腐蚀;7.合理的防腐蚀设计及改进⽣产⼯艺流程以减轻或防⽌⾦属的腐蚀。
每⼀种防腐蚀措施都有其应有范围和条件。
使⽤时要注意。
对⼀种情况有效的措施,在另⼀种情况下就可能是⽆效的;有时甚⾄是有害的。
例如:阳极保护只适⽤于⾦属在介质中易于阳极钝化的体系,如果不能造成钝态,则阳极极化不仅不能减缓腐蚀,反⽽会加速⾦属的阳极溶解。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单⼀的防腐蚀措施其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采⽤两种或多种防腐蚀措施进⾏联合保护,就⽐单⼀种⽅法效果好得多。
对于⼀个具体的腐蚀体系究竟采⽤哪种措施的防腐蚀,应根据腐蚀原因,环境条件各种措施的防腐蚀效果,施⼯难易以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第⼀节合理选⽤耐腐蚀材料⼀、设备的⼯作条件(介质,温度和压⼒)对材料的要求设备的⼯作介质的情况是选材时⾸先要分析考虑的。
例如⼯作介质是硝酸,其为氧化性酸,应选⽤在氧化性介质中易形成氧化膜的材料,如不锈钢,铝,钛等⾦属材料,稀硝酸⽤不锈钢,浓硝酸⽤纯铝;如果⼯作介质是盐酸,其为还原性酸,应选⽤⾮⾦属材料。
材料腐蚀与防护腐蚀控制的方法1.根据使用的环境,正确地选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2.对产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以减少产品在加工、装配、储存等环节中的腐蚀;3.采用各种改善腐蚀环境的措施,如在封闭或循环的体系中使用缓蚀剂,以及脱气、除氧和脱盐等;4.采用化学保护方法,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技术;5.在基材上施加保护涂层,包括金属涂层和非金属涂层。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全面腐蚀是常见的一种腐蚀。
全面腐蚀是指整个金属表面均发生腐蚀,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全面腐蚀速度也称均匀腐蚀速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重量法和深度法。
局部腐蚀主要有点蚀(孔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选择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湍流腐蚀等。
点腐蚀(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合金)表面数十微米范围内且向纵深发展的腐蚀形式,简称点蚀。
点蚀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腐蚀形式,具有较大的隐患性及破坏性。
点蚀表面直径等于或小于它的深度。
一般只有几十微米。
点蚀发生的条件1.表面易生成钝化膜的材料,如不锈钢、铝、铅合金;或表面镀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如碳钢表面镀锡、铜镍等。
2.在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易发生点蚀,如不锈钢在卤素离子的溶液中易发生点蚀。
3.电位大于点蚀电位(E br)易发生点蚀。
影响点蚀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合金成分、表面状态及介质的组成,pH值、温度等,都是影响点蚀的主要因素。
不锈钢中Cr是最有效提高耐点蚀性能的合金元素,如与Mo、Ni、N等合金元素配合,效果最好。
降低钢中的P、S、C等杂质含量可降低点蚀敏感性。
奥氏体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后耐点蚀。
预防点蚀的措施:(1)加入抗点蚀的合金元素,含高Cr、Mo或含少量N及低C的不锈钢抗点蚀效果最好。
如双相不锈钢及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2)电化学保护。
(3)使用缓蚀剂。
常用的缓蚀剂有硝酸盐、亚硝酸盐、铬酸盐、磷酸盐等。
缝隙腐蚀可发生在所有金属和合金上,且钝化金属及合金更容易发生。
任何介质(酸碱盐)均可发生缝隙腐蚀,含Cl-的溶液更容易发生。
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报告一、引言材料腐蚀是导致结构失效、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对材料腐蚀与防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以材料腐蚀与防护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腐蚀机制、分析现有防护技术,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研究的背景在于,我国在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尚存不足,特别是在新型材料腐蚀防护方面。
明确材料腐蚀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材料使用寿命、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1)材料腐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现有腐蚀防护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3)如何针对不同材料和环境提出有效的腐蚀防护措施?研究目的在于:1)揭示材料腐蚀的机制,为腐蚀防护提供理论依据;2)分析现有腐蚀防护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3)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腐蚀防护策略。
研究假设为:通过深入探讨材料腐蚀机制,结合实际工况,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腐蚀防护方法。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以及工业、建筑、海洋等典型环境的腐蚀问题。
本报告的局限性在于,由于研究资源和时间的限制,未能对所有材料的腐蚀与防护进行全面研究,但力求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报告将从腐蚀机制、腐蚀防护技术、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多种理论框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腐蚀机制方面,研究者揭示了电化学、化学、生物化学等多种腐蚀过程,为腐蚀防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针对不同材料和环境,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腐蚀防护策略。
在腐蚀防护技术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分为金属涂层、非金属涂层、阴极保护、缓蚀剂等方法。
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材料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争议和不足。
例如,金属涂层在极端环境下易失效,非金属涂层可能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阴极保护技术对电源设备依赖较大,缓蚀剂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腐蚀与防护技术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腐蚀与防护技术概述 (3)1.1 腐蚀现象及其危害 (3)1.2 腐蚀防护的重要性 (4)1.3 腐蚀防护技术发展概况 (4)第2章腐蚀类型与腐蚀原理 (5)2.1 化学腐蚀 (5)2.2 电化学腐蚀 (5)2.3 物理腐蚀 (5)2.4 生物腐蚀 (6)第3章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 (6)3.1 常见金属材料的腐蚀特点 (6)3.1.1 钢铁材料 (6)3.1.2 铜及铜合金 (6)3.1.3 铝及铝合金 (6)3.1.4 不锈钢 (7)3.2 影响金属材料腐蚀的因素 (7)3.2.1 内部因素 (7)3.2.2 外部因素 (7)3.3 腐蚀速率与腐蚀程度评价 (7)3.3.1 腐蚀速率 (7)3.3.2 腐蚀程度 (7)第4章防腐蚀涂料技术 (7)4.1 防腐蚀涂料概述 (7)4.2 涂料的选择与施工 (8)4.2.1 涂料的选择 (8)4.2.2 涂料的施工 (8)4.3 涂层的检测与评价 (8)4.3.1 涂层厚度检测:采用磁性测厚仪、涡流测厚仪等设备,检测涂层的厚度。
(8)4.3.2 涂层附着力检测:采用划格法、拉开法等,检测涂层的附着力。
(8)4.3.3 涂层硬度检测:采用铅笔硬度计、巴氏硬度计等,检测涂层的硬度。
(8)4.3.4 涂层耐腐蚀功能检测:通过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等,评价涂层的耐腐蚀功能。
84.3.5 涂层外观检测: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光学仪器,检查涂层的外观质量。
(9)4.3.6 涂层其他功能检测:根据需要,对涂层的耐磨性、柔韧性等功能进行检测。
(9)第5章阴极保护技术 (9)5.1 阴极保护原理 (9)5.1.1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9)5.1.2 阴极保护的作用 (9)5.2 牺牲阳极保护法 (9)5.2.1 牺牲阳极材料的选择 (9)5.2.2 牺牲阳极的安装与维护 (10)5.3 外加电流保护法 (10)5.3.1 外加电流保护系统组成 (10)5.3.2 外加电流保护法的应用 (10)5.4 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0)5.4.1 阴极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10)5.4.2 阴极保护系统应用实例 (10)第6章防腐蚀涂层与衬里技术 (11)6.1 防腐蚀涂层概述 (11)6.2 橡胶衬里 (11)6.2.1 橡胶衬里种类及功能特点 (11)6.2.2 橡胶衬里施工工艺 (11)6.2.3 橡胶衬里质量控制要点 (11)6.3 塑料衬里 (11)6.3.1 塑料衬里种类及功能特点 (11)6.3.2 塑料衬里施工方法 (12)6.3.3 塑料衬里质量控制要点 (12)6.4 陶瓷衬里 (12)6.4.1 陶瓷衬里功能特点 (12)6.4.2 陶瓷衬里施工技术 (12)6.4.3 陶瓷衬里质量控制要点 (12)第7章电镀与化学镀技术 (12)7.1 电镀原理与工艺 (12)7.1.1 电镀基本原理 (12)7.1.2 电镀工艺流程 (12)7.2 常见电镀技术应用 (13)7.2.1 镀锌 (13)7.2.2 镀铬 (13)7.2.3 镀镍 (13)7.2.4 镀金 (13)7.3 化学镀原理与工艺 (13)7.3.1 化学镀基本原理 (13)7.3.2 化学镀工艺流程 (13)7.4 化学镀技术应用 (13)7.4.1 化学镀镍 (13)7.4.2 化学镀铜 (14)7.4.3 化学镀金 (14)7.4.4 化学镀合金 (14)第8章防腐蚀设计与施工 (14)8.1 防腐蚀设计原则与方法 (14)8.1.1 设计原则 (14)8.1.2 设计方法 (14)8.2 防腐蚀结构设计 (14)8.2.1 结构设计要求 (14)8.2.2 结构设计要点 (15)8.3 防腐蚀施工技术 (15)8.3.1 表面处理 (15)8.3.2 防腐蚀涂层施工 (15)8.3.3 阴极保护施工 (15)8.4 防腐蚀工程质量控制 (15)8.4.1 质量控制措施 (15)8.4.2 质量检测 (15)8.4.3 质量问题处理 (15)第9章腐蚀监测与检测技术 (16)9.1 腐蚀监测方法 (16)9.1.1 重量法 (16)9.1.2 电化学法 (16)9.1.3 超声波法 (16)9.1.4 涡流法 (16)9.2 腐蚀检测技术 (16)9.2.1 磁粉检测 (16)9.2.2 渗透检测 (16)9.2.3 涂层检测 (16)9.2.4 红外热成像检测 (16)9.3 在线监测与远程监控系统 (16)9.3.1 在线监测系统 (16)9.3.2 远程监控系统 (16)9.3.3 数据传输与处理 (16)9.4 腐蚀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16)9.4.1 数据分析方法 (17)9.4.2 数据应用 (17)9.4.3 案例分析 (17)第10章腐蚀防护案例分析 (17)10.1 工业领域的腐蚀防护案例 (17)10.1.1 案例一:化工设备腐蚀防护 (17)10.1.2 案例二:石油开采腐蚀防护 (17)10.2 基础设施领域的腐蚀防护案例 (17)10.2.1 案例一:桥梁腐蚀防护 (17)10.2.2 案例二:建筑钢结构腐蚀防护 (17)10.3 海洋工程领域的腐蚀防护案例 (17)10.3.1 案例一:船舶腐蚀防护 (17)10.3.2 案例二:海上风电场腐蚀防护 (17)10.4 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1章腐蚀与防护技术概述1.1 腐蚀现象及其危害腐蚀是材料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过程,表现为材料功能下降、结构失效和外观损伤。
材料腐蚀与防护一、名词解释:1. 腐蚀:腐蚀是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
2. 高温腐蚀:在高温条件下,金属与环境介质中的气相或凝聚相物质发生反应而遭受破坏的过程称为高温氧化,亦称高温腐蚀。
3. 极化: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ΔEt)显著地偏离了未通净电流时的起始电位(ΔE0)的变化现象。
4. 去极化:能消除或抑制原电池阳极或阴极极化过程的叫作去极化。
5. 非理想配比: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原子数之比不是准确的符合按化学分子式的比例,但仍保持电中性。
6. 全面腐蚀: 全面腐蚀:指暴露于腐蚀环境中,在整个金属表面上进行的腐蚀。
7. 点腐蚀:(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合金)表面数十微米范围内且向纵深发展的腐蚀形式,简称点蚀。
8. 应力腐蚀(SCC):是指金属材料在特定腐蚀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9. 腐蚀疲劳:是指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10. 干大气腐蚀:干大气腐蚀是在金属表面不存在液膜层时的腐蚀。
11. 潮大气腐蚀:指金属在相对湿度小于100%的大气中,表面存在看不见的薄的液膜层发生的腐蚀。
12. 湿大气腐蚀:是指金属在相对湿度大于100%的大气中,表面存在肉眼可见的水膜发生的腐蚀。
13. 缓蚀剂:是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地,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质。
14. 钝化:电化学腐蚀的阳极过程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强烈的阻滞,使腐蚀速度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
15. 平衡电极电位(可逆电极电位)E:当金属电极上只有惟一的一种电极反应,并且该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时,金属的溶解速度等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时,电极所获得的不变电位值。
16. 非平衡电极电位(不可逆电极电位):金属电极上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物质参与的电化学反应,当动态平衡时,电极上不可能出现物质交换与电荷交换均达到平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电极电位称为非平衡电极电位。